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吃海记

書城自編碼: 4018194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烹飪/美食家常菜谱
作者: 朱家麟
國際書號(ISBN): 9787521751192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8-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449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那本书是(吉竹伸介与又吉直树 天才联动!)
《 那本书是(吉竹伸介与又吉直树 天才联动!) 》

售價:NT$ 454.0
传播的跃迁:人工智能如何革新人类的交流
《 传播的跃迁:人工智能如何革新人类的交流 》

售價:NT$ 505.0
纯粹·古代中国的历史与制度
《 纯粹·古代中国的历史与制度 》

售價:NT$ 286.0
生活来来往往  别等来日方长 新版(伍佰:“讲好了这一辈子,再度重相逢。”别等,别遗憾!珍惜当下才是最好的解药)
《 生活来来往往 别等来日方长 新版(伍佰:“讲好了这一辈子,再度重相逢。”别等,别遗憾!珍惜当下才是最好的解药) 》

售價:NT$ 265.0
一个英国军事顾问眼中的二战
《 一个英国军事顾问眼中的二战 》

售價:NT$ 1265.0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徐毓枬译本)(经济学名著译丛)
《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徐毓枬译本)(经济学名著译丛) 》

售價:NT$ 306.0
瘦肝
《 瘦肝 》

售價:NT$ 454.0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

售價:NT$ 254.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47
《 素食厨房 》
+

NT$ 319
《 重庆小面全典 》
+

NT$ 505
《 小学生吃饭救星:食上无难事 》
+

NT$ 259
《 广东靓汤2 》
+

NT$ 259
《 看视频!零基础学做养生汤 》
+

NT$ 265
《 美味沙拉大全(美好生活典藏书系) 》
編輯推薦:
◎海洋博物科普 海鲜饮食文化,边吃边涨知识
本书对我国沿海常见、常吃的海洋生物进行了科普,介绍了它们的生理特征、习性、生长环境等,同时根据海产的生物特征,提供了在鱼市挑选、辨识海产的方法,还有烹饪技巧等生活妙招,既是了解海洋生物的知识图鉴,又是适用于家庭厨房采购、烹饪的饮食宝典。
◎唯美水彩 经典博物画,一目了然图解海产
本书图片风格多样,有著名画家庄南燕为本书创作的海洋生物水彩画,还有从海内外图书馆、博物馆搜罗而来的博物画、古籍和实拍图片,具有独特的美学风格,且直观呈现了海洋生物的生理结构、特征等。
◎自然科普 人文风俗,多维度解锁海洋文化
本书不仅科普了海产的生物学知识,还以充满烟火气息的文风介绍了沿海地区的风俗传统,人文色彩浓厚,述说人类文明与大海之间的不解之缘。
◎随书附赠“吃海图鉴”唯美收藏卡,焕发赏味灵感
特别设计精美的海洋生物收藏卡片作为随书赠品,摘录书中所记地道吃法,从味觉角度解锁海洋生物的独特打开方式。
內容簡介:
丰饶的大海孕育了千百种人间况味,蜿蜒的海岸线上,靠海吃海的智慧代代相传。自幼长于海边、有60余年吃海经验的老饕朱家麟,以28种独具风味的海产为代表,勾勒出一段活色生香的鲜味旅途。
本书以充满烟火气息的笔调,对我国南海海域常见海产进行了科普,是一本兼具科普性质和人文色彩的饮食文化图书。从辨识海产到烹饪心法,从海洋博物到渔家生活,讲述南海独特的海洋生物从海洋到餐桌的故事。书中附有画家庄南燕为本书创作的水彩画,还有从海内外搜罗而来的博物画、古籍和实拍图片,具有审美价值和趣味性。
關於作者:
朱家麟,1950年出生于厦门,厦门大学法学硕士、日本立命馆大学社会学博士,曾任厦门日报社副总编辑、《厦门晚报》总编辑。现为海洋文化学者,兼有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素养,以及丰富的审味经验。
目錄
自序
巴浪:闽南语系公众情人
菜蟳:好味端在八九分
鲳:我的鱼之节烈观
蛏子:东北人称小人仙
打铁婆:借大地之力自我批判的鱼
红鼓:高调秀爱的大西洋石首鱼
花蛤:从鸭绿江到北仑河口的廉价美味
花跳:滩涂上的潇洒公子
黄翅:最常见的变性名鱼
鳓鱼:美人缘何叹迟暮
龙头鱼:被盗走的状元帽
鳗仔:漫长悲壮的世代交替之旅
大眼鲷:入门级煮妇鉴鲜的放大镜
带鱼:你吃的究竟是什么带
凤尾鱼:时历经月的祈鱼祭
魟仔鱼:软骨鱼谱系概览
海带:南移22 个纬度的神奇物种
海鳗:幸亏人血是酸的
海兔:你认识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动物吗?
牡蛎:我的乡愁是一盘蚵仔煎
虎鳗:洋海大盗蔡牵的藏宝故事
沙蚕:婚舞,海中的曼珠沙华
墨贼:冤案是这样铸成的
江珧:大饕李渔入闽之恨事
加网仔:东西方烹饪哲学之异
狗鲨:“抗癌鱼”神话至今不衰
(虫间)仔:闽粤庶民的透心之爱
魬仔:人类贫乏的味觉概念
后记
內容試閱
巴浪:闽南语系公众情人

巴浪被老闽南人视为至爱的情人,一名之下,至少有五六种鱼。
它们都是流线型身材,背脊蓝黑、腹部银白,这是海洋表层洄游鱼类的标准特征。快速游泳使其进化出瘦长尾柄、大开裂尾鳍和降低水流阻力的锯齿状棱鳞。
几种巴浪,也借体型、侧线和棱鳞的差异来识别。
蓝圆鲹是巴浪名号的原始拥有者,有人唤它“正巴浪”。宽宽的侧线起于目上,随背脊线走到高处,陡然滑到肛门上方,再沿体侧中线向尾部延伸,棱鳞扩大并隆起为锐脊,到尾部又收窄,状如尖长梭镖。
竹叶巴浪的官名叫长身圆鲹,细侧线到身体高点后缓慢下滑,棱鳞只在后部正中行走。身材狭长而偏圆,闽南渔人也叫它“管子”,以喻其圆。各种巴浪的覆体鳞片出水后多蹭落,而它蹭脱得最干净,光溜溜的,更像圆管子啦。
巴浪,即颌圆鲹,形态介于蓝圆鲹和长身圆鲹之间。
资深煮夫煮妇知道,最好吃的是润身巴浪——雅号“真鲹”的竹筴鱼。身材比正巴浪宽、短、扁平,但棱鳞宽大且凸起,更突出的是那圆溜溜的大眼——俗称“大目鲭”。
偶尔也能见到红鳍红尾的无斑圆鲹,俗称台北巴浪。
近年捕捞技术发达,渔网可及800 米深海,一些罕见的巴浪陆续现身,比如通体宛如镀金的穆氏圆鲹。
“还有一种像大目鲭,但身形更宽,叫‘大目凸’,肉质柴些,”渔老大阮阿良和我讨论一番巴浪后,摇头笑道,“海里的鱼,认不完啊。”

巴浪活跃在暖水海域,跳跋于湛蓝洋面,一阵阵跃起落下,随波涛而去。明代胡世安《异鱼图赞补·闰集》把它叫作“波郎”。我认为此类鱼的原名是它,后来才畸变为“巴浪”“巴拢”。
胡世安说,波郎“五六月间多结阵而来,多者一网可售数百金。”可见,其身价不菲。巴浪原不是常见鱼种,1980年出版的《福建海洋经济鱼类》收录了台湾海峡常见的125种鱼,竟没有它。1970年前,闽南民谚还说“肉油(猪油)煎巴浪,好吃不分翁(老公)”,这证明至少在贪吃婆娘眼里,它是稀罕美味。
巴浪之所以稀罕,一来种群弱小,二来旧时渔法是延绳钓,虽然用钩阵伺候,但它不易受骗吞钩。
闽江口向来盛产巴浪,混称“鳀鱼”。清代有一次大洪水,闽江冲下许多稻草。渔人发现众多巴浪隐蔽其下,遂发明“鳀鱼树”:以大石绑数丈粗草索堕于海流中,隔二三十丈置一树。“树干”上隔半米扎一围稻草,巴浪、青花、鳁仔甚至鲣鱼等游来,个个口衔一茎,随波逍遥。
渔船绕树布完网,三四个大汉合力拔树外移。接着拢网,起网,多时一网四五千条,如此反复,不到一潮水就满舱。
我的老朋友张亚清,幼年随漳州石码渔业大队远征舟山。他回忆说,那是渔家唤作“十月烧”的天气。初冬回暖的大晴天,海面上突然有紫色波纹如云光倒映,远远近近,一片一片漾动。船长赶紧攀上桅顶兜椅,一看,不得了!每一片云光端头,是枪尖一样破浪的头鱼,领着鱼群粼粼移动。
对船公母分开,绕着“云朵”布网。头鱼似有察觉,转头领鱼群要游出包围。两船上的渔民用石头远掷,逼令头鱼折回。两船合拢起网,一两万斤,全是巴浪!
他说,幸好只有一两万斤,若是更大鱼群,会把网撑破。石码渔民原来在内河、厦门湾捕鱼,网具落后。而巴浪也不像黄花鱼,黄花鱼落网后挤死了,鼓腹浮上,把渔网顶到水面,堆起一座鱼山,人能蹚过去;巴浪挤死了,铅块似的下坠,有时会把网坠穿。
之后,他才注意到,舟山海边小石块都没了,敢情全被渔民捡去当石弹啦。
1964年,厦门港渔民在全省率先试验机帆船灯光围网作业成功,渔业进入了灯光诱捕、大围网、快速包抄的强力捕捞时代。中国海域的传统主角——大小黄花鱼、带鱼、墨鱼,在酷渔滥捕下日趋衰微。生命短、生长快、繁殖力强的巴浪,借机争夺了营养空间,到20世纪70年代骤然成为旺族。此后数十年,围网、拖网,用它喜欢的忧郁蓝光灯配合大围网诱捕,各种渔法发力,千万年来命定小角色的巴浪,突然被推上舞台中心,出演东海南海经济鱼类的第一要角。

1970年代中期起,巴浪种群横行在北起黄渤海、日本本州,东到马里亚纳群岛,南至菲律宾、泰国的广阔海域。东海三个种群的捕获量,竟占据当地全年中上层鱼类获量的一半。
厦门渔业史专家陈复授先生回忆,20世纪70年代,巴浪极多。鲜吃不完,冻库满了,只能晒干。厦门港沙坡尾晒满了,便把邻近的厦大绿茵球场借来晒,每年总有几个月飘扬着铺天盖地的鱼腥海臭。
当时的厦门人家,也在窗台、阳台、屋顶摊晒巴浪,两万多子弟在闽西插队呢。那些新“农哥”寡油绝腥,大肚汉一天不吃两斤米,走山路下水田腿都发软。幸好天赐贱价巴浪,父母弟妹用嘴里抠下的鱼,晒鱼干、做鱼松,遥寄山村。
晒巴浪很简单,蒸熟再暴晒就是了。有功夫就炊熟剔净骨刺,文火慢焙,用锅铲搓揉成丝,浇些酱油,再撒点糖,就炒成香喷喷的鱼松了。
巴浪鱼干、巴浪鱼松,成了当年厦门知青最主要的动物蛋白储备。记得有个春头,我们四条汉子的小食堂,全部荤味只有三斤生腌咸巴浪鱼干,专门留着招待外地知青客人。一晚收工回来,山穷水尽,咸菜都没有。四个人又累又乏,粥熟了,等不得把它煎煮,草草水洗了,一人抢一条,撕咬着下饭。那口咸涩腥臭,一辈子不会忘记。
记忆中最好的巴浪鱼干,是知青朋友方俊达刚从厦门回来,取出整袋巴浪鱼干来下酒。他家的巴浪鱼干晒得如笋干般脆硬,一掰嘎嘣响,十分耐嚼,一条配下二两白酒,回味深长。
我的一位知青兄弟感慨:巴浪是我们青年时代的三大恩主之一,是知青“最家乡”的记忆。鱼是有季节的,但就这巴浪,四季皆有,价格也就格外亲民了。
四十多年前,公务员全年收入甚至抵不上个体户摆卖一天衣服赚的。巴浪一斤一角来钱,只有干部和蓬头百姓蹲在鱼摊前翻拣,于是得了个新名字——“干部鱼”,似乎是月薪数十元的国家干部专供鱼。风水轮流转,“干部”如今可以昂头过鱼市而视巴浪于无睹了。惟愚顽如我者,挚爱巴浪,忠贞不移。

半世纪来,巴浪被推上东海渔获第一把交椅。对巴浪而言,或是喜剧;对人类来说,绝对是悲剧。
我看1929年的资料,闽南最主要的渔产是带鱼、大黄鱼、鱿鱼、鲳鱼、嘉腊、魬仔,巴浪归在小宗杂鱼里,做梦也不敢想有扬眉吐气当大佬的一天。一甲子后,曾为中国带鱼第一捕捞大县的泉州惠安,1989年巴浪产量占全县捕捞量三分之一,竟是带鱼的两倍,而大黄鱼、嘉腊、魬仔已从统计表中消失。
如果继续滥捕下去,斩获东海、南海第三轮捕捞量冠军头衔的巴浪,谁敢说不会重蹈大黄鱼覆灭前辙?
近年福建东山出现了养殖巴浪,身价比野生者高十倍,身形滚圆,银皮泛白。以粗盐焗,腴肥嫩润,油香十足,吃两次就腻。但做刺身,滋味不逊上百元一斤的日本进口岛鲹。
巴浪周岁就能生殖,育龄有六。这些年大鱼被捕走了,主要生育鱼群由三龄提早到二龄,“小孩生小娃”,巴浪越来越小了。
2017 年我逛日本“都市厨房”京都锦市场、大阪黑门市场,见到的巴浪多是每条一斤半上下,乃日本近海所产。厦门老渔人说,20 世纪70 年代初,还有一尺来长的巴浪,上岸后,用绲带将鱼尾一系,四条八条,沉甸甸的,提去看亲友。如今鱼一代代变小,用网兜装,一斤五七条,都是少年巴浪啊。
统计表明,全球海洋捕捞力还在劲猛增长,足够将全球海鱼捕捞四遍。就是生态友好型延绳钓,每年也新增14 亿个鱼钩,新增鱼线可绕地球550 圈。而现今最大的渔网,一张能装下13 架波音747 客机!
人类,给巴浪、水族,还有自己,留一条活路吧。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