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画艺循谱:晚明的画谱与消闲
》
售價:NT$
653.0
《
新民说·现实政治史:从马基雅维利到基辛格
》
售價:NT$
454.0
《
宽容是件奢侈品(人生360度·一分钟经典故事)
》
售價:NT$
203.0
《
甲骨拼合六集
》
售價:NT$
1520.0
《
视觉美食家:商业摄影实战与创意解析
》
售價:NT$
602.0
《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机会与选择
》
售價:NT$
454.0
《
DK月季玫瑰百科
》
售價:NT$
959.0
《
为你想要的生活
》
售價:NT$
301.0
|
內容簡介: |
本教材由绪论、细菌学、病毒学、真菌学、人体微生物群和附录六部分组成,共计39章。其中,绪论主要围绕医学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医学微生物学学科研究范畴以及医学微生物学发展简史进行介绍。细菌学、病毒学、真菌学和人体微生物群四部分单独成篇。每一篇又分为总论和各论。总论内容主要包括对应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等生物学性状,病原微生物和宿主机体的相互关系以及特异性诊断和防治措施等方面的共同特点和原则,各论则具体介绍了与临床感染性疾病密切相关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及微生物群上述各方面的特点。附录则包括对重要病原微生物的归纳、基于器官系统的病原微生物总结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
目錄:
|
绪论/ 1
第一节 微生物和病原微生物/ 1
第二节 微生物学和医学微生物学/ 2
第三节 医学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3
第一篇 细菌学7
第一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9
第一节 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9
第二节 细菌的结构/ 10
第三节 细菌形态与结构检查法/ 21
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 22
第一节 细菌的理化性状/ 22
第二节 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 23
第三节 细菌的新陈代谢/ 26
第四节 细菌的人工培养/ 28
第五节 细菌的分类/ 30
第三章 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32
第一节 消毒与灭菌/ 32
第二节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39
第四章 噬菌体/ 42
第一节 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 42
第二节 毒性噬菌体/ 44
第三节 温和噬菌体/ 45
第四节 噬菌体的应用/ 46
第五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47
第一节 细菌变异现象/ 47
第二节 细菌基因组/ 48
第三节 细菌变异的机制/ 51
第四节 细菌遗传变异在医学上的应用/ 56
第六章 细菌的耐药性/ 58
第一节 抗菌药物的种类及其作用机制/ 58
第二节 细菌的耐药机制/ 60
第三节 细菌耐药性的检测与防控/ 62
第七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64
第一节 细菌的致病作用/ 64
第二节 宿主的抗感染免疫/ 72
第三节 感染的发生与发展/ 78
第四节 医院感染/ 82
第八章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85
第一节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 85
第二节 细菌感染的防治原则/ 90
第九章 球菌/ 93
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 93
第二节 链球菌属/ 98
第三节 肠球菌属/ 103
第四节 奈瑟菌属/ 104
第十章 肠杆菌科/ 108
第一节 肠杆菌科细菌共同特性/ 108
第二节 埃希菌属/ 109
第三节 志贺菌属/ 113
第四节 沙门菌属/ 115
第五节 克雷伯菌属/ 121
第六节 其他菌属/ 122
第十一章 弧菌属/ 123
第一节 霍乱弧菌/ 123
第二节 副溶血性弧菌/ 126
第十二章 螺杆菌属和弯曲菌属/ 128
第一节 幽门螺杆菌/ 128
第二节 空肠弯曲菌/ 130
第十三章 厌氧性细菌/ 131
第一节 梭菌属/ 131
第二节 艰难拟梭菌/ 136
第三节 无芽胞厌氧菌/ 138
第十四章 分枝杆菌属/ 141
第一节 结核分枝杆菌/ 141
第二节 麻风分枝杆菌/ 146
第三节 非结核分枝杆菌/ 148
第十五章 嗜血杆菌属与鲍特菌属/ 149
第一节 流感嗜血杆菌/ 149
第二节 百日咳鲍特菌/ 151
第十六章 动物源性细菌/ 153
第一节 布鲁菌属/ 153
第二节 耶尔森菌属/ 155
第三节 芽胞杆菌属/ 158
第四节 柯克斯体属/ 161
第五节 巴通体属/ 162
第六节 弗朗西斯菌属/ 162
第七节 巴斯德菌属/ 163
第十七章 放线菌/ 164
第一节 放线菌属/ 164
第二节 诺卡菌属/ 166
第十八章 支原体/ 167
第一节 概述/ 167
第二节 主要致病性支原体/ 169
第十九章 立克次体/ 172
第一节 概述/ 172
第二节 主要致病性立克次体/ 174
第二十章 衣原体/ 179
第一节 概述/ 179
第二节 主要致病性衣原体/ 181
第二十一章 螺旋体/ 185
第一节 钩端螺旋体属/ 185
第二节 密螺旋体属/ 188
第三节 疏螺旋体属/ 191
第二十二章 其他细菌/ 195
第一节 棒状杆菌属/ 195
第二节 军团菌属/ 197
第三节 假单胞菌属/ 199
第四节 不动杆菌属/ 200
第五节 窄食单胞菌属/ 201
第六节 莫拉菌属/ 201
第七节 气单胞菌属/ 202
第八节 李斯特菌属/ 202
第九节 伯克霍尔德菌属/ 203
第十节 变形杆菌属/ 204
第二篇 病毒学2 0 5
第二十三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 207
第一节 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207
第二节 病毒的增殖/ 212
第三节 病毒的遗传与变异/ 216
第四节 病毒的抵抗力/ 219
第五节 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219
第二十四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222
第一节 病毒的致病作用/ 222
第二节 抗病毒免疫/ 227
第二十五章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232
第一节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 232
第二节 病毒感染的特异性预防/ 236
第三节 病毒感染的治疗/ 237
第二十六章 呼吸道病毒/ 240
第一节 冠状病毒/ 240
第二节 正黏病毒/ 244
第三节 副黏病毒/ 249
第四节 肺病毒/ 252
第五节 其他呼吸道病毒/ 253
第二十七章 肠道病毒/ 256
第一节 脊髓灰质炎病毒/ 257
第二节 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 259
第三节 肠道病毒A71 型/ 261
第四节 其他肠道病毒/ 262
第二十八章 急性胃肠炎病毒/ 264
第一节 轮状病毒/ 264
第二节 杯状病毒/ 267
第三节 其他急性胃肠炎病毒/ 268
第二十九章 肝炎病毒/ 269
第一节 甲型肝炎病毒/ 270
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 272
第三节 丙型肝炎病毒/ 278
第四节 丁型肝炎病毒/ 280
第五节 戊型肝炎病毒/ 281
第三十章 虫媒病毒/ 283
第一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284
第二节 登革病毒/ 288
第三节 森林脑炎病毒/ 290
第四节 大别班达病毒/ 290
第五节 其他重要虫媒病毒/ 291
第三十一章 出血热病毒/ 293
第一节 汉坦病毒/ 294
第二节 克里米亚 - 刚果出血热病毒/ 297
第三节 埃博拉病毒/ 298
第三十二章 疱疹病毒/ 300
第一节 单纯疱疹病毒/ 302
第二节 水痘 - 带状疱疹病毒/ 304
第三节 人巨细胞病毒/ 305
第四节 EB 病毒/ 306
第五节 其他人疱疹病毒/ 308
第三十三章 逆转录病毒/ 310
第一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310
第二节 人类嗜T 细胞病毒/ 315
第三十四章 其他病毒/ 317
第一节 狂犬病病毒/ 317
第二节 人乳头瘤病毒/ 319
第三节 痘病毒/ 321
第四节 细小病毒/ 322
第五节 博尔纳病毒/ 323
第三十五章 朊粒/ 324
第三篇 真菌学3 2 8
第三十六章 真菌学总论/ 330
第一节 真菌的生物学性状/ 330
第二节 真菌的致病性与免疫性/ 334
第三节 真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法/ 336
第四节 真菌感染的防治原则/ 336
第三十七章 主要病原性真菌/ 338
第一节 浅部感染真菌/ 338
第二节 皮下组织感染真菌/ 340
第三节 深部感染真菌/ 341
第四节 地方性流行真菌/ 346
第四篇 人体微生物群3 4 8
第三十八章 人体微生物群的构成和功能/ 349
第一节 人体微生物群的构成/ 349
第二节 人体微生物群的功能/ 351
第三十九章 人体微生物群与疾病/ 353
第一节 微生态失调与感染性疾病/ 353
第二节 微生态失调与非感染性疾病/ 354
第三节 微生态失调的防治/ 356
附录/3 5 9
附录1 重要病原体清单 /359
附1-1 法定传染病微生物病原种类(寄生虫除外,2023)/ 359
附1-2 WHO 颁布的重要真菌病原体名单(2022)// 359
附1-3 WHO 颁布的急需新型抗生素的重点病原体清单(2017) /359
附录2 局部和系统感染微生物 /359
附2-1 消化系统感染性疾病及其病原微生物/ 359
附2-2 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及其病原微生物/ 359
附2-3 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及其病原微生物/ 359
附2-4 生殖系统感染性疾病及其病原微生物/ 359
附2-5 眼部、皮肤、骨关节感染性疾病及其病原微生物/ 359
附2-6 心血管系统感染性疾病及其病原微生物/ 359
附2-7 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及其病原微生物/ 359
推荐阅读/3 6 0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3 6 1
|
內容試閱:
|
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十轮规划教材主编人会议精神,以及全国高等院校师生使用《医学微生物学》(第9 版)教材的体会和意见建议,遵循传承与发展相结合的思路,坚持“三基、五性、三特定”的原则,在前版教材的基础上我们对教材内容进行了认真讨论和修订,更新并修订了部分概念和知识点、原理及其应用,增加了人体微生物群与健康,以及近年出现的新发传染病病原,如SARS 冠状病毒2、猴痘病毒等内容,教材内容也融入了思政育人元素,强化了新医科、全健康等理念对医学微生物学学科体系的渗透和融合。
本版教材仍沿用上一版的基本框架,在绪论、细菌篇、病毒篇、真菌篇及附录的基础上,增加人体微生物群篇。兼顾知识的基础性与先进性,在深度和难度上总体与目前医学微生物学领域的发展及教材定位相符。重要概念、原理及重点内容延续了第9 版教材的特点,以黑体字加粗显示。本教材为新形态教材,学生可扫描二维码阅读线上数字内容。本教材还配有《医学微生物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第3 版)。力争成为一本质量第一、纸数融合,符合新医科精神的新时代高质量教材。
本版《医学微生物学》教材修订的顺利完成是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交流与合作的结晶,得到了人民卫生出版社的指导和积极支持,编者队伍老中青结合、覆盖面广,同时主审李凡教授、徐志凯教授给予了热心指导,赵国屏院士、徐建国院士等微生物界前辈也提供了许多宝贵建议。周爱萍/ 袁文常(淋病奈瑟菌)、陶晶/ 张彦(大肠埃希菌/ 痢疾志贺菌)、谢念铭(福氏志贺菌)、宫晓炜/ 陈启伟(鼠伤寒沙门菌)、刘智(霍乱弧菌)、李婷华(艰难拟梭菌)、李兆东(结核分枝杆菌)、PNAS(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CD1551 菌毛)、冯思婉(抗酸染色)、乔琳(结核分枝杆菌H37Rv 株菌落)、胡福泉(流感嗜血杆菌)、朱翠明(肺炎支原体菌体形态)、何平(病毒鸡胚培养)、宋敬东(轮状病毒/ 诺如病毒/ 肠道腺病毒/ 乙型脑炎病毒)、杨利峰(克- 雅病人脑组织)、郑丹枫(正常人脑组织)、童贻刚/ 李梦哲(噬菌体)等为本书提供了图片,在此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谢。
郭晓奎 彭宜红
2024 年5 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