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甘于平凡的勇气
》
售價:NT$
225.0
《
存在与结构:精神分析的法国转向——以拉康与萨特为中心
》
售價:NT$
240.0
《
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与多模态技术应用实践指南
》
售價:NT$
495.0
《
石油帝国的兴衰:英国的工业化与去工业化
》
售價:NT$
445.0
《
古典的回響:溪客舊廬藏明清文人繪畫
》
售價:NT$
1990.0
《
根源、制度和秩序:从老子到黄老学(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550.0
《
索恩丛书·北宋政治与保守主义:司马光的从政与思想(1019~1086)
》
售價:NT$
345.0
《
掌故家的心事
》
售價:NT$
390.0
|
編輯推薦: |
理论阐释? ?生动故事? ?翔实数据
中微观视角领略大国外交风范
阐释解读习近平外交思想
反映大国外交辉煌成就的辅助读物
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为建设更美好世界注入中国力量
|
內容簡介: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统揽全局,深刻思考人类前途命运,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引领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的新理念新主张新倡议,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
《中国方案是什么》一书,是新华通讯社组织编写的阐释解读习近平外交思想、反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辉煌成就的辅助读物。本书以丰富案例和翔实数据,阐释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要义和深刻内涵,阐明中国方案在破解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展现中国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应对全球性挑战所付出的努力、展开的行动和作出的贡献,解析中国方案的历史底蕴、时代价值和文化渊源,彰显中国将自身发展同世界共同发展相统一的全球视野、世界胸怀和大国担当。本书在注重生动性、普及性的同时,兼具一定的思想性、理论性。
|
關於作者: |
本书是新华通讯社组织编写的。编写组由新华社总编室、国际部、对外部、研究院等部门的资深记者和国际传播研究人员组成。他们大多常年从事总书记报道与研究,多次在现场见证和记录元首外交的历史性时刻,对习近平外交思想有着较为深入的学习和认识。编写组作了大量调研走访,致力于向读者全面、生动阐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和实践。
|
目錄:
|
第一章?大变局?新指引
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 3
二、大变局下的“中国指引” / 16
第二章?多元的世界?共同的治理
一、公平正义的全球治理理念 / 38
二、高举多边主义旗帜 / 48
三、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 78
第三章?握手,而不是握拳
一、国际关系向何处去 / 85
二、大国的样子 行动的力量 / 90
三、“信任方案”的全球共识 / 131
第四章?守卫和平薪火
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 138
二、同舟共济?破解和平赤字 / 149
三、中国“蓝盔”在行动 / 172
四、守卫和平家园 / 181
第五章?发展问题的“中国策”
一、管窥“超大规模”发展 / 196
二、欢迎搭乘中国发展快车 / 203
三、破解“不平等”的世界发展难题 / 209
四、数字发展新浪潮 / 218
五、仍是发展中国家 / 221
第六章?打开窗户,让空气对流
一、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 230
二、中国对外开放是世界的机遇 / 258
三、携手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 287
第七章?绿水青山的呼唤
一、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家园 / 301
二、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 / 311
三、绿色发展的中国行动 / 317
四、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 / 325
第八章?文明光芒,彼此照亮
一、中国的文明宣言 / 332
二、东学西渐的真历史 / 343
三、用一盏灯点燃另一盏灯 / 350
四、“现代性”与新选择 / 358
五、迈向复兴的文明梦想 / 365
六、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 380
第九章?为了更加美好的世界
一、中国方案何以深入人心 / 388
二、中国方案的根脉与气质 / 392
三、中国方案契合了怎样的现实需求 / 398
四、中国方案为世界贡献了什么 / 406
后 记 / 417
|
內容試閱:
|
中国方案的根脉与气质
中国方案是文明的回响、历史的选择、现实的召唤。
它从悠久的中华文明中走来,从新中国优秀外交传统中走来,从新时代实践创新中走来。
以和为贵,从中华文明中走来
15世纪初,一支由明朝航海家郑和率领的庞大船队,从中国太仓的刘家港起锚,先后7次,历时28年,由海路造访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便是举世闻名的“郑和下西洋”。郑和的这一壮举,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还要早半个多世纪。
尽管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郑和下西洋却不是为了侵占掠夺他国,更不是要充当“海上霸主”。郑和七下西洋,没有占领他国一寸土地,没有掠夺他国一点财物,对所有国家民族都以礼相待、平等交往,而且还给所到之国的人民带去了大量丝绸、瓷器等精美物品。也因此,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郑和宝船今天仍被视为“和平”“友好”“交流”的象征。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文明5000多年来一直传承的理念,主张以道德秩序构造一个群己合一的世界,在人己关系中以他人为重。倡导交通成和,反对隔绝闭塞;倡导共生并进,反对强人从己;倡导保合太和,反对丛林法则。
2014年,习近平主席同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会晤时说:“要了解今天的中国,要预测明天的中国,必须了解中国的过去,了解中国的文化。当代中国人的思维、中国政府的治国方略,浸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
事实上,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一直是中国外交的源头活水;东方哲学的深邃智慧,始终在为中国外交提供充足养分。亲仁善邻、和合共生、协和万邦、天下大同等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思想来源。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理想,传递的是超越民族的责任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观念,表达的是相互尊重、互不干涉的原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条,强调的是运用内在道德修养的力量,通过文明教化去实现天下太平的目标;“和而不同”“和衷共济”的主张,揭示的是求同存异、包容互补、和谐共存的价值取向;“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抱负,抒发的是中国人的济世情怀;“达则兼济天下”的追求,承载的是倡导共赢共享的责任担当;“四海之内皆兄弟”的豪情,体现的是平等相待、相互帮助的愿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今天,中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开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其中应有之义,也是古老东方智慧在当今时代的回响。
“和”的首要是和平发展
中国是拥有5000多年文明积淀的东方大国,历来崇尚以和为贵,从来就没有对外武力扩张的基因。数百年前,即使中国强盛到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30%的时候,也从未对外侵略扩张。中国人民深信,只有和平安宁才能繁荣发展。
《孙子兵法》是中国一部著名兵书,但其第一句话就讲“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全篇的要义也是慎战、不战。
2017年,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再次向世界宣示,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无论中国发展到哪一步,中国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
“和”的关键是合作共赢
博施众利、兼济天下,是中国几千年培育起来的价值观念,中国人民从精神深处不接受弱肉强食、赢者通吃的丛林法则。在与周边国家上千年的交往中,中国始终怀柔远人、厚往薄来。大量历史事实证明了这点。
从历史中走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薪火相传。2013 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跨越不同文明、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阶段差异,开辟了各国交往的新路径,搭建起国际合作的新框架,汇集着人类共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
进博会、服贸会、消博会、广交会、链博会,一个个国家级展会相继举行;统筹推进21个自贸试验区建设,高质量高标准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积极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生效,正式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新时代的中国向世界敞开怀抱,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在中国同世界开放相融中共享发展机遇、汇聚发展力量。
“我们追求的不是中国独善其身的现代化,而是期待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各国一道,共同实现现代化。”202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提出实现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世界现代化愿景,引发国际社会积极反响。
“和”的核心是求同存异
中国哲学的精髓在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国人民始终相信世界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各国可以和谐共处、交流互鉴。中国古代圣贤孔子主张“君子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充满真理和智慧的思想,今天成为中国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重要遵循。
尊重彼此差异,学会换位思考,才能达到真正的“和”。这个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模式,国与国交往的目的恰恰是在承认不同的前提下增进相互了解、彼此和平共处。
2018年9月29日,王毅在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发表演讲。他指出:“历史反复证明,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标准来改造对方,执意把外来的制度强加于人,大多难以成功,不少还会引发灾难性后果。不管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中国既不会照搬外国的模式,也不会要求别国复制中国的做法。”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对“和”文化有深刻认识。在《论中国》一书的序言中,他写道:“若要了解20世纪的中国外交或21世纪中国的世界角色,必须首先对中国的历史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即使可能有过于简单化之虞。”进一步比较中美两国价值观,基辛格指出,美国的例外主义是传经布道式的,认为美国有义务向世界的每个角落传播其价值观。然而,“中国的例外主义是文化性的,中国不试图改变他国的信仰,不对海外推行本国的现行体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