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趣学CCNA——路由与交换(第2版)
》
售價:NT$
458.0
《
世界航空地理(世界国别与区域地理研究丛书)
》
售價:NT$
1112.0
《
学术的中心:英法德美
》
售價:NT$
398.0
《
为什么要读人类学
》
售價:NT$
352.0
《
井邑无衣冠 : 地方视野下的唐代精英与社会
》
售價:NT$
434.0
《
星地融合移动通信系统与关键技术从5G NTN到6G的卫星互联网发展
》
售價:NT$
968.0
《
妈妈,你好吗?(一封写给妈妈的“控诉”信,日本绘本奖作品)
》
售價:NT$
194.0
《
保守主义:为传统而战
》
售價:NT$
704.0
|
編輯推薦: |
[编辑推荐一]
传世之作,开辟新领域的纪念碑式作品,日本出版文化协会推荐图书。
“茶与美”就是柳宗悦的茶道观,在柳宗悦看来,讨论美的性质和讲茶的精神是一样的。他试图从美的侧面靠近茶道,在美的极致中感悟茶的精神。
[编辑推荐二]
尖锐批判当今茶道乱象,痛骂茶人无能。
最近茶道变得越来越流行,但不如说现在才是其最堕落的一个时期。如今的茶人毫无眼力,程度之甚令人惊讶。那么多丑陋之物都被他们误认为美。他们点茶的方式大都很花哨,很碍眼。这些巧于“茶”者只不过是一群好事之徒罢了。他们精通末等的智慧,但对事物的本质却是盲目的。茶的精神需要更尖锐、更深入地加以探讨。谈论茶是为了谈论美,千万不可使茶道以玩弄茶告终。 茶道的教诲已显得陈旧,但其精髓却贯穿了古今。茶道之所以能恒久不变地吸引着人们, 是因为其中潜藏着某种不朽的力量。
[编辑推荐三]
“茶”给了我们一个美的标准,在生活中品味美,才是茶道最大的功德。
爱茶、懂茶的人,是可以通过直观的方式感受美的。无论是了解茶的历史文化,还是学习泡茶方式、选择茶器等,都是在生活中感受、品味美的体现。“茶之道”就是“美之法”,修习茶和修习美本就是一回
|
內容簡介: |
《茶与美》是柳宗悦的经典传世之作,是其关于茶与美这一主题的散文集。在书中,柳宗悦借由茶器、茶道、工艺、绘画等,深入探究茶的精神、美的内核,阐述收藏的法与道,批判茶道乱象,指出鉴赏器物的关键在于直观。在他眼中,茶事之美是无事之美,也是终极之美。
|
關於作者: |
作者:柳宗悦
日本民艺运动倡导者、美术评论家、思想家。
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哲学科,参与过文艺杂志《白桦》的创刊,在研究宗教哲学时,被朝鲜陶瓷器的美吸引,把目光投向了无名工匠制作的民间日用品上。他在日本各地进行手工艺的调查、研究与收藏,创造了称赞民间工艺品之美的“民艺”一词,开启了真正的民艺运动。1936年就任日本民艺馆初代馆长。1957年被授予“文化功劳者”称号。著有《日本手工艺》《民艺四十年》《工艺文化》《工艺之道》等。
译者:靳丽芳
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系,日本北海道大学文学博士。现任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硕士生导师,郑州大学亚洲研究院、郑州大学亚太研究中心研究员。出版有三卷本译著《日本电影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等。
|
目錄:
|
初版序
陶瓷器之美
观赏“喜左卫门井户”
作品的后半生
关于收藏
茶道之思
高丽茶碗和大和茶碗
光悦论
工艺性绘画
织与染
茶器
“茶”之病
奇数之美
日本之眼
|
內容試閱:
|
初版序
最近十年间,我的写作成果几乎全部集中在我编辑的《工艺》杂志上。回顾之后,我发现文章的量已经积累了不少,总想有朝一日把这些文章按照某个主题分类,整理成几本书。但是,工作总是迫在眉睫,不轻易给我实现这个愿望的时间。而且,我还想借此机会补笔完善,这使得出版的时间越拖越晚。若不是像吉田小五郎君这样有经验且值得信赖之人主动承担了这份工作的话,这本书的出版恐怕会拖得更久。我首先要对吉田君细致而准确的校订表示由衷的感谢。好在趁此次收录这几篇论文之机,我对部分章节进行了充分的修改。
取名“茶与美”,并不单是因为最初的几篇文章。讨论美的性质和讲茶的精神是一样的。可惜啊,人们对美的看法长期陷入窠臼,该被崇尚之物不被崇尚、不应赞颂之物却被赞颂的情况屡屡发生。所有的美,都必须在新的观点下重新接受审视。于茶方面,我认为这一点显得更为必要。
这些论文既是对许多被抛弃的不得志之美的辩护,同时也包含了对长期以来被视为不可侵犯之美的抗议,有些读者大概不能立即接受这些论述,但是,对于他们,我无论如何都想说的是:“请直接看物。”在不看物或者看不见物的情况下,即使做出评价也缺乏力量。这里我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只要是以美为对象,直接接触“物”比从“事”出发来讨论要重要得多;其次是“观看力”比“了解力”有着更为重要的决定性作用。美必须始终切合美的事物来谈论。“观赏美”必须在“了解美”之前进行。无视这一点的人大概会觉得我的主张很奇怪。但对于重视观赏的人来说,这反而更接近于常识。我希望本书能在未来的美术史、美学上发挥些许作用。本书所载的几篇文章,题材涉及了多个方面,所以在此简略地介绍一下它们各自的主旨。
卷首的那篇关于茶道的文章,旨在阐明茶道在美的问题上真正贡献了什么。最近茶道变得越来越流行,但不如说现在才是其最堕落的一个时期。如今的茶人毫无眼力,程度之甚令人惊讶。那么多丑陋之物都被他们误认为美。他们点茶的方式大都很花哨,很碍眼。这些巧于“茶”者只不过是一群好事之徒罢了。他们精通末等的智慧,但对事物的本质却是盲目的。茶的精神需要更尖锐、更深入地加以探讨。谈论茶是为了谈论美,千万不可使茶道以玩弄茶告终。
我选取茶器作为最方便合适的媒介,希望能以此来讲说茶之心,深入地触及美的性质。其中,没 有比“喜左卫门井户”更为合适的了。因为它被誉为天下名器,被视为茶碗中的茶碗。亲眼目睹它的美,也可成为直接触及茶之心的途径。这个茶碗向我们诉说着怎样的真理呢?倘若不了解它是多么平易的民器,也就不会理解它是如何被列为大名物的。民艺理论不正是在此得到了十二分的佐证吗?我不禁意识到第一位为它的美而惊叹的茶人的伟力,又感慨如今的茶人对其发出的赞叹是多么普通。
有人说“茶碗当数高丽”,但不可思议的是,茶人们却不反思“乐”在品质上比高丽茶碗差在了哪里。人们对于乐茶碗的喜爱由来已久,这也可以被视为审美能力衰退的标志。连二者之间的区别都弄不清,这是造成今天“茶”之错误认识的一大原因。没有对乐茶碗的正确批判,就没有资格谈论“井户”。对于制作者和观赏者来说,高丽茶碗与大和茶碗之间的对比是最好的课题,不是吗?只有充分地回答这个问题,才能给大和茶碗带来新生。不超越乐茶碗,就无法创造出出色的茶碗。至今没有意识到乐茶碗的历史乃是有罪的历史,这是人们的一大过失。
对于论茶者而言,光悦是个很好的谈论对象。他的人格和智慧不容置疑。但是工艺的问题,用他给出的答案能解决吗?几乎所有人都对他的作品赞不绝口,但这就是堪为光悦知己的理由吗?我们对他的崇敬之中还要加上一些严格。他在美的问题上通过作品回答了多少,又没能回答多少,对此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光悦论常常采取作家论的方式,进而触及工艺的中心议题。他的确是一位走在意识之道上的非同寻常的个人作家。但是,意识之道、个人之道,究竟能离美的核心有多近呢?我们不能忽视这个本质性问题。就这一点而言,光悦才是一个最恰当的例证。毫无反省地赞美光悦,并不能真正地认识他、认识美。至今为止没有一篇像样的“光悦论”,这说明了批评界的冷清。
常写文章的人应当不会忘记砚的魅力吧。爱砚如友者已有很多,珍藏了著名的端溪砚的人也不在少数。但是看了许多著名的藏品却失望之至的,恐怕不止我一人。我深切地感受到,有太多的事需要以坦率的观点来加以修正。那种收藏之病与茶器之病差不多。沉湎于末等的兴趣,会不见本质之美。因此,很多人太过执着于砚的来历、制作工艺和稀有度,却忘记了观赏砚本身。那些藏品之中,过度装饰之物泛滥成灾,实在令人感到悲哀。有多少端溪佳石沦为了丑陋的砚石?必须在单纯、健全等性质中寻找美。不知是幸还是不幸,在那些被人们抛弃的领域,还能发现美丽之物。正如,直到今天,人们仍对海东砚毫无见地,这可以说是一大过失。我们必须重新谈论砚之美。如果不能转变看待美的方式,就只不过是徒劳地在原地打转而已。
在书法论中,我想极力阐明以下三点。首先,我对汉朝至六朝的北碑体评价最高;其次,我对被尊为书圣、受到无上仰慕的王羲之有着强烈的质疑;最后,我想要论述书法之美究竟有着何种性质,也就是建立书法美学。为什么上代(主要指奈良时代之)人很难写出难看的字,而近代却有很多人为丑字而烦恼?这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这难道不是广泛存在的美学问题吗?我想起了那个只会生产美丽之物的时代,实在不可思议。拯救书法之美的,是个人的才能,还是无休止的练习呢?我想要警示大家,仅凭这些很难迎来书法的时代。
在两篇绘画论中,我对既有的绘画观进行了本质性的修正。在个人主义所孕育的近代,绘画的命运仅仅被寄托于个人的卓越才能之上。但是,这样能行吗?这难道不等于在说普通人不能进入艺术界吗?我想说明的是,艺术还有另一个侧面,非个人领域也能产生优秀的绘画作品。绘画并不是什么独属于天才的世界。所幸有许多例证可以佐证这个真理。进而,我想阐明有一种美只有普通画工才能创造出来,而这一事实正是将绘画与社会紧密结合的力量。批评家们毫不吝惜地放弃的普通人,在某些情况下却能完成连天才都难以胜任的工作,我想赞美这一点。把绘画视作天才独有的行为,这难道不是绘画变得不自由的原因吗?
紧接着我想要论述绘画美的工艺性。认为只有美术才是绘画的观点,难道不是个人主义立场导致的结果吗?最美的绘画,并不都是个人的产物,也并非因为有个性才美。倘若美中有非个人的成分,而且如果超越了个人,美的程度会越来越深的话,就不能再把个人性作为美术的性质了。工艺性之美由此显现。绘画的工艺性才是一个绝好的美学理论。
以“织与染”为题的这篇文章,旨在依次探寻这类工艺藏匿在各个方面的奥秘,特别是要学习自然的睿智是如何安全地保护事物之美的。错误在人,而不在自然。我们的工作正是为了纪念自然的荣光,因此也是有益的。可以说,了解自然之大才是人类的职责。织与染的美也正是具有这个作用。
关于收藏的一篇,是为了明确什么样的收藏才是最值得尊敬的。这个世上错误的收藏实在太多。收藏是一种癖好,所以很容易陷入病态。我试图彻底地剖析那些病的种类,查明病源。也就是说,在这一篇文章中,我是站在医生的立场上,寻求治疗的途径。如果我的体验和思考能帮助到一部分收藏家的话,我将荣幸之至。或许,我推荐的药有时会很苦,有时甚至会很痛,但是请相信,这些绝对不是无用之药。让我们以优秀的收藏为目标吧。
卷首添加的《陶瓷器之美》,是我谈论工艺问题的第一篇文章。因此,这已经是大约二十年前的旧稿了。如果没有本书编者的怂恿,我恐怕不会把它收录进来。借出书之机重读这一篇之后,我对不满意的地方和错误之处进行了略微的修改。
顺带说一句,继本书之后,以“物与美”“民艺与美”为题的两篇论著将被编纂出版。届时,那些文章将再次受惠于吉田君的慷慨情谊。本书的顺利出版,与式场隆三郎、牧野武夫、及川全三、铃木繁男、西鸟羽泰二等人的帮助是分不开的。在此向诸位深表谢意。
昭和十六年(1941)春三月
柳宗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