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突围

書城自編碼: 4016613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成功/勵志心灵与修养
作者: 何权峰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73624536
出版社: 青岛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7-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07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印度经济简史:1947-2022
《 印度经济简史:1947-2022 》

售價:NT$ 359.0
吞海.大结局
《 吞海.大结局 》

售價:NT$ 286.0
碰撞与转型
《 碰撞与转型 》

售價:NT$ 2018.0
行动红利:用行动告别低效、摆脱拖延,享受人生的红利
《 行动红利:用行动告别低效、摆脱拖延,享受人生的红利 》

售價:NT$ 307.0
改变我们的道路——大疫后的人类及其世界
《 改变我们的道路——大疫后的人类及其世界 》

售價:NT$ 354.0
《周髀算经》新论·译注
《 《周髀算经》新论·译注 》

售價:NT$ 359.0
红楼有三味
《 红楼有三味 》

售價:NT$ 302.0
算力芯片——高性能 CPU/GPU/NPU 微架构分析
《 算力芯片——高性能 CPU/GPU/NPU 微架构分析 》

售價:NT$ 671.0

編輯推薦:
1.百万畅销书《格局》作者何权峰,影响数百万人命运的觉醒之书。
2.每个逆境都包含一个转机、一个崭新的开始以及重生的机会。
3.书中展示了拿破仑、狄更斯、卡耐基、比尔·盖茨等古今人士的名言金句,助力你找到人生突围之路。
4.突围,就是自我革新,自我超越。
5.内容丰富,洞悉人性,冲破桎梏,得以突围。本书包含40余篇以小见大的人生哲思文,帮你打破困局,学会转念,全方位自我突围。
內容簡介:
突围,意味着突破包围或者打破当前的困难、约束、限制,寻求新的出路。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舵手,当面临生活中的困境和不如意时,需要我们有一颗逆境求生、砥砺前行的强大内心。本书作者通过一个个小故事,以一种以小寓大的形式,指引人在困境中学会突围、重获希望,在换一种思维或者换一种活法的观念内,我们冲破桎梏得以突围。每个困境都包含一个转机、一个崭新的开始,以及重生的机会。
關於作者:
何权峰 贴近人性的心灵励志作家,著有畅销书《格局》《眼界》等。医生兼作家,同时在大学授课。1995年开始写作,目前出版的心灵励志书已累计40本。他的笔触细腻,平易中显哲理,妙趣中见智慧;对问题有很深的洞悉,不单是“诊断问题”,还为读者拓宽视野,将心灵提升到更高的层次。“如此,读者所获得的,就不单只是书本上的知识,而是全新的人生。”何医生如是说。
目錄
目 录
第一章 学会放下,就是放过自己
第一节 无法改变的事,就接受吧! / 3
第二节 有什么样的生命,就用什么样的生命过活 / 7
第三节 谁让人受不了? / 11
第四节 放下,问题不再是问题 / 15
第五节 你排斥就产生干扰,静下来可能干扰就消失 / 19
第六节 对无法控制的事少管一点儿 / 23
第二章 你要的祝福,藏在你不要的改变里
第一节 不要对人生的起起落落太在意 / 31
第二节 天底下没有确定的事 / 35
第三节 人生没有如果 / 39
第四节 去做你渴望的事 / 43
第五节 相信一切都会有最好的安排 / 47
第六节 每个逆境都包含一份礼物 / 51
第三章 最亲密的关系,是你和你的念头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 去爱不完美的自己 / 57
第二节 关系不可能完美,因为你不完美 / 61
第三节 所有外在发生的,都可能与自己的内在有关 / 66
第四节 只要一念转 / 70
第五节 我们忘了,这些都只是臆测罢了 / 75
第六节 关系的冲突,其实是观念的冲突 / 81
第四章 痛苦,就是提醒你该放下了
第一节 思想是一切问题的根源 / 89
第二节 愤怒起于愚昧,终于悔恨 / 93
第三节 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反应? / 97
第四节 放下,放过 / 101
第五节 逝者已矣,来者可追 / 105
第六节 你不紧抓着念头,它自然会消失 / 109
第七节 我们要如何放下负面情绪和想法? / 114
第五章 错过,就是你人在心却不在
第一节 慢下来,幸福就不会擦肩而过 / 119
第二节 一次只做一件事 / 124
第三节 人在哪里,心在哪里 / 129
第四节 一期一会 / 133
第五节 你现在不快乐,你一定不在现在 / 136
第六节 别去想,只要看 / 140
第六章 当你学会面对死,就学会如何活
第一节 生命是不等人的 / 147
第二节 这辈子最好的时候就是现在 / 152
第三节 如果你突然知道自己快死了 / 156
第四节 你可以孤单,但不许孤独 / 161
第五节 没有什么是一直属于你的 / 166
第七章 我们要追求的是享受生活
第一节 快乐,就是放下你认为能使你快乐的东西 / 173
第二节 改善生活,不如享受生活 / 177
第三节 是得?是失? / 181
第四节 你是拥有,还是享有? / 185
第五节 幸福,需要用心去感受 / 190
內容試閱
自 序
有人说:“愚人向远方寻求快乐,智者在脚下栽种幸福。”
有多少人抱着“某天能得到幸福”的想法规划人生呢?我猜,多数人如此!
我们等待着有一天人生会如愿,所有待办事务会被全部完成,身旁的那个人会改变,生活中各种问题都会消失,生命中的动荡不安会归于平静……但我们最终发现,事情和想象中完全不一样,心情也在这个过程中起伏。
我们一直想要努力改变一切、掌控一切,坚持自己的观点,却从来没有问过自己是否可以淡定从容地接受一切,过一种宁静平和的生活。
我们被欲望支配,每天不断向外界索取。我们拥有了更多的东西,但还是不知满足,也从未停下来问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人因此变得不幸——我们害怕悲惨,却奔向它;我们想要幸福,却远离它。如何从这种境况中突围,即是本书想告诉大家的。
幸福是敞开心胸接纳当下的一切,而不是达到我们预期的某种状态。当我们全然接纳一切,便会发现每一个困难都包含一份礼物。
幸福也不是追求而来的,因为它从未离开过。并非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或条件下,人才能“获得幸福”,一切美好的事物本就在我们身边。
拥有幸福的方法就是感受幸福。有人曾说:“幸福是一只蝴蝶,当你追逐它的时候,总是抓不到它;当你静静地坐下来时,它会落在你的身上。”
幸福是需要你去察觉的。慢下来,请你别再让幸福和自己擦肩而过。

第一章 学会放下,就是放过自己
第一节 无法改变的事,就接受吧!
我准备搭飞机,朋友忽然冒出来一句话:“问你一件事情,不晓得你会不会介意?”
我光明坦荡,百无禁忌:“没关系,你问吧!”
朋友问:“最近飞机意外频传,你会不会害怕?”
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原来他是问这个问题。
“不怕!”我立刻回答他。
“为什么不怕?大家不是都怕死吗?”
我说:“我本来也害怕,但后来想想,害怕也没用。”
我怕他听不懂,于是再说清楚一点儿:“害怕是告诉我们避开它。比如害怕输钱,就不要赌博;害怕被开罚单,就不要超速;害怕得肺癌,就不要抽烟。但是死亡这件事,无法躲避,害怕也没用,干脆就不用害怕了。”
“若你理解,事物只是呈现原来的面貌;若你无法理解,事物依然呈现同一副面貌。”无论事实是什么,它就是那个样子;无论你接不接受,它都一样。
我认识一个住在海边的人,那里经年累月刮着风沙,冬天时,冰冷的海风吹来,更让人受不了。虽然他很厌恶这样的气候,但是如果要住下来,他就必须接受这个严酷的环境,否则能怎么办呢?他能让风暂停吗?他去责怪风,根本无济于事,不是吗?
你的接受或排斥对一些事的结果不会有任何影响。唯一不同的是:如果你接受它,内心就会平静;如果你排斥它,内心就会厌恶。无论如何,事实还是一样。
有个老农夫肩上挑着一根扁担信步而行,扁担上悬着一个盛满油的壶,他失足跌了一跤,把油壶摔得粉碎,这位老农若无其事地继续往前走。
这时,有个人匆匆地跑过来激动地说:“你不知道油壶摔碎了吗?”
“是的,”老农不慌不忙地回道,“我知道。我听到它摔碎的声音了。”
“那么你怎么不转身,看看该怎么办?”
“它已经碎了,油也洒了,我还能怎么样?”他说。
面对无法改变的事,就接受吧!
什么是接受?接受是指对于既定的事实,我们无法改变它,就要学会顺其自然。文学家林语堂说:“即使是最坏的状况,也要照单全收,这是获致内心平和的秘诀。”

第二节 有什么样的生命,就用什么样的生命过活
当遭遇不幸时,我们要怎么面对?
先接受,接受事实是克服任何不幸的第一步。
这似乎很难。
但是,不接受只会更糟糕。想想,如果我是盲人,我接受这个事实,这样就不会一天到晚地抱怨、挣扎。反之,如果我不接受这个事实,那会怎么样?我的抗拒必然带来挣扎,带来更多的痛苦,让自己陷入绝境,不是吗?
“接受”并不是“喜欢”。当一个人失败时,他“接受”这个事实,不代表他“喜欢”失败。学会接受失败,面对失败,反思失败的原因,才能从失败中重新振作起来,迎接下次挑战。
接受也不会改变事实,至少不会直接改变它。接受转化的是你,当你转化了,你的整个世界也就跟着改变。例如,当一个人“接受”自己得了癌症,就不再耗费精力,去抗拒“既成事实”。他可以把精力转移到珍惜眼前时光、放开执着的人生观上面。这样他才能减少焦虑和恐惧感,更重要的是他能够不再徒增挫折感,消耗自己的能量。
有个病人因车祸而肢体损伤,当他得知自己可能要截肢时,他变得极度不安:“可能失去右腿的可怕想法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让我充满恐惧与愤怒。”
我告诉他:“如果你一定要截肢,那就注定要截肢。不管你怎么想,或是拒绝谈论,都无法改变事情的结果。”
后来他慢慢地接受了现实:“如果我失去了腿脚会怎样?”当他知道自己将会装上义肢,继续活下去时,他开始接受现实了,心情也平静了下来。
人生的幸福快乐,并非来自人生际遇的顺遂,而在于能以一颗豁达的心坦然接受一切,就像生命斗士尼克·胡哲豁达地面对人生一样。他天生没有四肢,却可以骑马、冲浪、潜水、跳伞、踢足球、玩滑板,甚至打高尔夫球,样样皆能。他去过40多个国家,举行了2000多场演讲,激励了数百万人。
我曾在网络上读过一则故事。有一个人,家里世代采珠,在她外出求学时,母亲郑重地把她叫到一旁,给了她一颗珍珠,告诉她:“当人们把沙子放进蚌壳内时,蚌会觉得非常不舒服,但是它又无力把沙子吐出去,所以,蚌面临两个选择。一是抱怨,让自己的日子继续不好过;二是想办法把这粒沙子同化,使它跟自己和平共处。于是蚌开始分泌体液把沙子包起来。沙子沾上的体液越多,蚌越把它当作自己的一部分,直至最后,它们相处得越来越和谐,这就产生了珍珠。”
你有怎样的心境,就活在怎样的境遇里。有位著名的舞蹈家有一次为了鼓舞因为体能受限而抱怨的舞者,说:“你有什么样的身体,就用什么样的身体跳舞。”而我说,你有什么样的生命,就用什么样的生命过活。这样做就对了!
有一位思想家写下过这样的文字:
愿上天赐我平静,接受我无法改变的事;
愿上天赐我勇气,改变我能改变的事;
愿上天赐我智慧,能够分辨两者的差异。
请你认清“什么是我可以改变的”和“什么是我不能改变的”的区别。从今天起,请你开始改变你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如果事情无法改变,就试着改变自己吧!
第三节 谁让人受不了?
“我到底做错了什么?”眼眶泛红的妮娜哽咽着,“我先生说他已经受够我了,还说要和我离婚,说他再也无法忍受我吹毛求疵的毛病。我喜欢家里干干净净、井然有序,而他总是把家里弄得乱糟糟的,我当然受不了了。为什么家里除了我之外,似乎没有人关心房子是否给人整齐清洁的感觉?让家里保持整洁有什么不对吗?”
一个人在生活上有所喜好并没有错,但是不要强求他人和自己一样,否则就太执着了。
就如上面的那位爱干净的妮娜一样,她当然没有错。不过,当她将自己的习惯强加给家人的时候,这个家庭的生活就被她的偏好所支配。原本柔顺、友善的妮娜,可能变成一个很容易发脾气的人。桌面脏乱会令她受不了;儿子没把鞋子摆放整齐,她就对他大吼大叫;先生没有及时将东西归位,就招来一顿骂。一个干净整齐的房子竟比家庭的和谐更重要,这就本末倒置了。
我以前尤其无法忍受孩子边听音乐边读书的行为,有时音乐的声音还很大。“这样怎么能专心呢?”我曾多次对孩子们说教、唠叨。
有一天,孩子开诚布公地告诉我:“我喜欢听音乐,它并没有像干扰你一样干扰我。”我细想才惊觉,我自己喜欢安静,读书怕有嘈杂的声音干扰,那是我的问题,而孩子并没有这个问题。我终于明白:其实,真正干扰孩子的人是我。
玛丽偏好美食节目,约翰喜欢看体育节目;她喜欢有规律,周末才外出用餐购物,他喜欢随缘,兴起时就出门;她慢条斯理,他做事很急躁;她喜欢从中间挤牙膏,他喜欢从末尾挤起;她爱去同一个地方度假,他则爱变化,想去新地方做不同的探险。
人各有偏好,这都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有人太执着于自己的偏好,才会让人受不了。所以,当你受不了某人,别忘了提醒自己:“我会不会才是那个让人受不了的人?”

你因某个问题或者某件事情而感到困扰,别人面对同样的问题或者事情时,却想着如何去解决,而非执着地揪着问题不放,这是谁有问题?你因受不了某个人或者某件事而不断抱怨,别人却觉得没什么大不了,这是谁让人受不了?
是你,对吗?

第四节 放下,问题不再是问题
我们刚解决一个问题,却发现新的问题接连出现。你不久前感冒了,刚感觉好一些,但是你的孩子又生病了;孩子的状况刚好一点儿,家里的水管又堵塞了;家里没问题了,你的工作又开始出现状况。
人生不就是这样吗?
即使你没有一点儿不良居心,还会与人产生误会。你该做的准备都做了,但是事情还是发生了。各种摩擦、冲突和问题,从未真正消失过。
有一天,一位80多岁的阿婆告诉孙女:“我最近想通了,不想再为子孙忧心操劳了!我忧心了大半辈子,结果该发生的事情还是会发生,难过的日子终究也会过去。如今,我要努力让自己活得快乐。”
这位阿婆经过深刻的反思后,终于醒悟,决定开始自己的新生活。
拥有智慧的表现在于你已经明白自己曾经常常“自寻烦恼”,因此烦恼无穷无尽。
从前,有许多人不约而同地问了智者同一个问题:“我该怎么做,才能不再烦忧?”
智者给了所有人相同的答案:“只要放下,你就能不再烦恼。”
放下很难,因为我们将问题看得太“重”了。人生的一切问题,归根结底来自我们没有学会放下它,因此使身心背负着沉重的包袱,自己也感觉越来越累,越活越辛苦。
难道我们要对问题不管不顾?不,放下问题,并不是放着不管。而当我们愿意放下时,每一件事情将变得不同。当问题“不再是问题”,问题也就消失不见了,不是吗?
想想看,你还是个孩子时,会面临很多问题,等长大后,你并没有去解决这些问题,问题却消失了。因为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问题被你放下了。当你年老的时候,你会笑自己,当时你为那些问题伤心、难过、痛不欲生,而今呢?
问题已不再是问题。你原本就是快乐的,烦恼是后来才有的。

放下,不是不管事、不用心、不行动,而是不忧愁、不焦虑、不烦恼。
“放下”与“放弃”是不一样的。放下,是一种心态上的升华;放弃,则是放弃自己,放弃希望。放下可以让人轻松自在,放弃则让人陷入沮丧、痛苦。
人生有太多包袱,我们可以将它们一一扛在肩上,也可以选择潇洒地放下。请你想一想,既然烦恼对解决问题无济于事,你何不学会放下问题,放下烦恼,让自己保持初心,找回快乐?

第五节 你排斥就产生干扰,静下来可能干扰就消失
当你静坐时,狗叫声从远方传来。狗叫声原本无足轻重,但如果你非常排斥:“狗为什么叫个不停?”“狗的主人为什么不把狗关起来?”,那么,你的内心越排斥,狗叫声越打扰你。
你讨厌某人,每次当你想起他时,你都会闷闷不乐,于是你告诉自己:“我不要再去想了!我要把他忘记!”然而你越想忘记,反而越忘不掉。
有些烦恼,你不理会就好,如果你对抗,就没完没了了。我们都知道,只要有对抗,就会有冲突,就会有对立,而冲突和对立,又会引发愤怒、怨恨、攻击、暴力,对吗?
有件事大家必须了解,那就是,不管你排斥的是什么,你所抗拒的事情只会更加干扰你;相反,你只要让自己沉静下来,很多问题可能就会消失。
你可能在遭遇挫败之后更加努力,但还是会遭遇挫败;你可能希望事情变得不一样,希望某人有所改变,但情况越来越糟糕。就像一杯水,你努力想让它变得清澈,结果它却愈变愈混浊。
你是否能静下心想一想,究竟是谁一直在晃动这杯无法清澈的水呢?
有一位知名的演说家曾说,他主持一次冬季7天禅修时体会到了一个道理。当时有150人参加禅修,被安排在一所只有一个房间的乡下民宅里,靠近门窗而坐的人不时抱怨好冷,坐在房间中央的人则说好热。他一会儿打开窗户,一会儿关上窗户。结果他不论怎么做,都无法讨好每一个人。最后,他决定让参加禅修的人自己照顾自己。
参加者成天来来往往,不是去打开窗户就是去关上窗户。后来,有意思的是,禅修者自己解决了这个问题。有位仁兄推开窗户时力道过猛,结果窗子掉进了底下的小溪里。自此之后,房子里面过冷或过热的问题就没有人再提起过。
你尝试过很多次去改变周遭的人、事、物,结果却更糟糕。你现在试试看:让你的心沉静下来,不要想着改变任何事。如果天气太热、风太大、附近狗叫声很吵,你的伴侣有很多毛病、你的主管爱吹毛求疵、亲戚很爱计较、同事爱说闲话~~你就依照它本来的样子接受它。
世界本来就没有所谓的烦恼,你只要接受,让人、事、物按照它本来的样子存在就好。如果你对人、事、物排斥或加以干涉,你将陷入困难和痛苦中,这就成了你的烦恼。
总有一天你会觉悟,并非事实在跟你作对,而是你没跟事实和解。一旦你不再抗拒,你的心自然会平静下来。
你无须费力争执,只要静下来,正确的言语可能就会产生。
你无须费心找理由为自己辩护,只要沉静下来,你的举止可能就是最好的说明。
你无须努力改变什么,一旦你愿意接受事物现在的样子,而非你希望它成为的样子,所有的问题可能会消失不见。

第六节 对无法控制的事少管一点儿
每次上课时我总喜欢问学生:“有多少人曾经耗费时间和精力,企图改变身边的人,或是掌控事情,改变他不喜欢的东西,把事情变成他想要的样子?”几乎每一个人不约而同地把手举起来。
但当我问道:“有多少事被改变了?”很快地,举起的手又不约而同地放下。
你能掌控天气吗?你能管控交通吗?你能控制别人吗?你的婚姻、小孩、健康,都是你能决定,按你的期待发展的吗?在工作上你可以决定晋升吗?在投资上你可以保证获利吗?你对一个人好,他就会对你好吗?你能让世界保持静止,好让一场海啸不会发生吗?~~不,我们无法掌控我们无法掌控的事。
有一位先生一直因家人的事情而烦恼着,为此,他去见了一位据称很睿智的老人。这位先生向老人提问:“我一直希望妻子的个性能洒脱些,但是她的个性很神经质,总是疑神疑鬼。我该怎么做才能让我妻子改变呢?”
他又接着发问:“我儿子不但讨厌读书,而是个性叛逆,这让我伤透脑筋。我该怎么做,才能让他符合我的期待呢?”
老人听完后,反问这位先生:“我也有一个烦恼,希望你给我建议。从明天开始,我希望能够接连3天放晴。我该怎么做才能让以后开始的3天都是晴天呢?”
这位先生回答:“这种事情再怎么烦也没有办法解决,天气又不是人可以控制的。”
老人于是说:“没错。你的妻子和儿子都与天气一样,不是你能够随心所欲地掌控的。妻子不会变得与丈夫期望的一模一样,孩子也不会完全照着父母设想的样子成长。烦恼如何才能让他人顺着自己的意思去做,就像是烦恼如何让天气照着自己所想的改变,两者同样愚蠢。”
这位先生终于察觉自己的愚蠢:“我试图去控制自己无法掌控的事情,真是自寻烦恼。”
人之所以会痛苦,是因为将快乐建立在超出自己控制范围的事物上。如果你经常干涉你的妻子或丈夫、兄弟或姐妹、朋友、孩子,你必定经常感到挫败、愤怒、无力,对吗?
建议大家,如果某人或某事让你感到不快乐,你不妨问自己:“这是我能掌控的事吗?”只需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你就能厘清问题,把你的心拉回自己身上。
我们可以从一位出租车司机身上学到这个道理,他的朋友每天在路上来回开15千米的路程上下班。
“你是怎么做到的?”他问,“我试过,可是在这种交通状况下,我实在忍不住要破口大骂。那些人老是任意变换车道,还有些人频踩刹车、龟速前进,没有人听到我叫骂。如果我像你一样整天开车,我一定会疯掉。”
那位司机回答说:“你的问题在于,你老是想驾驭你周围的每一辆车,而我会让自己放松下来,只开一部车——我自己的。”
没错,我们最需要控制的就是我们的控制欲。若你想要快乐多一点儿,对你无法控制的事就少管一点儿。

这世界上的事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我们能掌控的,另一种是我们不能掌控的。
什么是我们不能掌控的事?
如天气的变化、生老病死等,这都不是我们能掌控的。
另一种是别人的责任,别人要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也不是我们能掌控的。
我们能控制什么?我们能控制的就是自己,包括我们的想法、态度以及对事情的反应。
第二章 你要的祝福,藏在你不要的改变里
第一节 不要对人生的起起落落太在意
年有春夏秋冬,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以及生老病死,天地有风灾、水灾、地震,我们所喜欢和珍爱的人、事、物终究会变化且离我们而去,这就是“诸行无常”的真相。
无常随时随地都会发生,只是有时没有发生在我们身上而已!就像你在读书的这一刻,有人正在热恋,有人刚刚失恋;有人快要死亡,有人刚刚出生;有人正在欢欣大笑,也有人正在沮丧难过~~人会痛苦,大抵是因为不肯接受真相,因为我们希望某些事情发生,某些事情又不要发生。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心情总跟着起起落落。
我永远记得那件事:那次我和同事一起讨论事情,他接到一通主管打来的电话,主管说他的论文没通过,连研究补助的申请也被驳回。令人惊讶的是,他似乎完全不受影响,挂了电话后就继续讨论。
在了解到问题的严重性之后,我问他怎么能够如此镇定冷静的?
他告诉我,很久以前他学到最重要的生活课题,就是最终一切事情都会改变。“唯一的差别,是在什么时候。”他说,以他的情况来说,就是现在。
是啊!最终一切事情都会改变。人生的旅途本来就是有起有落,潮来潮去。没有永远的春天,也没有永远的冬天,不要企图停留在某个处境里。秋天既已来到,夏天自然无容身之处。抗拒真相,就像是在对秋天的枯树说:“不,树叶不该枯萎,我要你长出绿色的叶子。”与事实对抗,只会给你带来痛苦。如果你没看破这一点,你将会继续受苦;如果你看破了这一点,你就觉悟了。
爱尔兰的一位剧作家是个明白人,他说:“我知道我活得够久,这件事总会发生。”
幸福会来,不幸也会来,没有任何你认为不好的事情是不应该存在的,同样,这些不好的事情也不可能一直存在。看着花开花落,或许感伤,但我们知道不久花儿一样会开、会落,不是吗?
一个觉悟的人,就是懂得随遇而安。因为无常,他便知道苦不会是永远的,乐也不会是永远的,它们都只是暂时的现象。就因为快乐是短暂的,平常就该珍惜,而当痛苦的事发生时也能以平常心看待。
好日子不会天天有,坏日子也不会天天来。
人生有得有失,境遇有好有坏,所有状况都是暂时的,没有一件事会永远不变。生命的遭遇犹如水中的浮草、木叶、花瓣,终究会在时间的河流中漂到远方。
困境不会是永久的,这次的难关也终将过去。

第二节 天底下没有确定的事
你有没有注意到,有时事情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生改变。你在前一分钟清楚,下一分钟却变得茫然。有时你想刻意避免的事,却偏偏发生;原以为是灾难却因祸得福。没有人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
《美丽境界》的编剧阿奇瓦·高斯曼说:“天底下没有确定的事,这是我唯一肯定的事。”
有人生了病、丢了工作、考试落榜、爱人分手,这些都是坏事,但它们真的是坏事吗?不,那只是眼前。
有人升了官、中奖发财、嫁入豪门、买了豪宅,看来都是好事,但它们真的是好事吗?不,那要看以后。
很多现在让你痛苦难过的人、事、物,过去也曾让你热烈渴望不已;现在让你喜爱的人、事、物,也许未来会让你痛苦不已。
你真的知道什么是福、什么是祸吗?你真的能综观全局吗?所以,不要轻易做判断,也不要轻易下定论,因为你不知道事情为何发生,也不知道它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对吗?
从前有个农夫,原本已经被判处死刑,他却向国王保证能在一年内教国王的马学会飞行,因此获得缓刑。虽然大臣们议论纷纷,认为国王遭到愚弄,国王却不为所动。
和农夫同监的囚犯问这个农夫:“你怎么能兑现你的诺言?”
农夫说:“在这一年内,或许国王会死,或许这匹马会死。谁知道在这一年之中会发生什么事?也许马真的能学会飞行也未可知。”
在人生道路的某一处,你的生命似乎走进了冬天,周遭寒冷晦暗,这让你觉得:完了,一切都没希望了。你没想到冬天到了尽头,春天紧跟着来。

对于人生的不确定,我们无能为力,但如果什么都确定,必定很无趣。
培根说:“一切幸福,并非都没有烦恼;一切逆境,也绝非都没有希望。”
因为所有事情都是不确定的,生命才有无数个可能性,才让世界上有了奇迹,才让我们怀着希望,不是吗?

第三节 人生没有如果
在人生道路上,我们常有这种感叹:如果当初自己没做那件事该有多好,如果那时我可以如何就好了。
我听过许许多多人不断地在说:如果当时我换个工作,如果我买了股票,如果当年跟某人结婚,如果从前我好好读书的话,如果当初~~事实上,你根本不可能回到当初,就算真的回到当初,你也会做相同的决定的。因为你还是当初的你,那时你还没有经历现在的一切,不是吗?
我在当导师的时候,有位学生曾向我抱怨,说:“如果我不是现在的父母所生,假如我是出生在其他家庭,我的命运绝不是那样。”
我告诉他:“如果你不是现在的父母所生,不是生在这个家庭,你的命运当然不同,你将不是‘现在的你’。然而假如你不是‘现在的你’,你又怎么能以‘我的命运’来说呢?因为那个人已经不是你了。”
有个成功的企业家,某天陪他的父亲到一家高级餐厅用餐,现场有一位琴艺不凡的小提琴手正在为大家演奏。
这位企业家在聆听之余,想起当年自己也曾学过琴,而且几乎为之疯狂,便对他的父亲说:“如果我从前好好学琴的话,现在也许就会在这里演奏了。”
“是呀,孩子,”他的父亲回答,“不过那样的话,你现在也许就不会坐在这里用餐了。”
人生道路不一样,沿途景色当然不同。不管遇到什么情况,你都要记住:你做的每一个决定都各有利弊。不管是要当艺术家还是企业家,要剪短头发还是留长发,要把孩子生下来还是不生孩子,要离开还是继续原本的生活,每个选择都有得有失。每条道路上都有值得一看的风景,只要这样想,你也就释怀了。
我认识一位朋友,他原本担任行销企划,因为羡慕诗人、画家那种自在的生活,毅然辞职,从事艺术工作,靠出售他个人的创作勉强为生。有次我问他:“你会担心生计吗?”“会呀,当然会,但这是我的选择。”他说,“为了自由和理想,我愿意付出这个代价。”
人生没有如果,只有后果和结果。你可以回头想,但是你永远只是现在的你。记住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话:“如果你因为错过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错过群星。”不要懊恼一些已经过去的事或木已成舟的定局,要专注在你能改变的事情上。

过去已经过去,别活在过去,你每想一遍就走回头路一次,再想一遍又走一次,这样怎么能看到未来?
英国大剧作家、诗人莎士比亚有一句名言:“一直悔恨已逝去的不幸,只会招致更多的不幸。”试想,如果你开车向前却不断地看后视镜,这样能看清前面的路吗?

第四节 去做你渴望的事
会害怕是正常的,世上谁能无惧?尽管如此,你依然去做,这便是勇气。
人生需要很大的勇气,当我们面对害怕的事,若选择逃避,人生便也将错过很多机会;越是向往和在意的事情,我们越容易因裹足不前而抱憾终身。
所以,不管你渴望什么,还是正准备挑战什么,千万不要停下脚步,不要因恐惧而停留。
看看这段少年与老人的对话。
少年:“我喜欢上了一个女孩。我想打电话约她出来,却又怕被拒绝。如果被拒绝了,我该怎么办呢?”
老人:“如果不想被拒绝,你不约她不就得了,连做都没做,又怎么会被拒绝呢?不过,如果你想约她,免不了会有被拒绝的风险。”
少年:“这点我也明白。我知道做什么事都会有失败的可能。不过,我紧张得心脏快从嘴巴里跳出来了,我要怎么做才能镇定下来呢?”
老人:“你想要让自己镇定下来,就不要打电话。你对那个女孩死了心,马上就不会紧张。”
少年:“拜托您别说得那么轻松,我没想过放弃,只不过,我希望能解决紧张的问题。”
老人:“约那个女孩出来与不让自己紧张,哪个比较重要?”
少年:“这个~~约她出来比较重要。”
老人:“那么,你可以带着紧张的心情约她啊。就用你发抖的手去拿电话,然后用走调的声音约她出来。”
少年:“对啊,我怎么就没想到?我的手发抖应该也可以打电话,不管声音正不正常,应该也是可以约她的啊!”
老人:“年轻真是好啊!哈哈哈。”
去行动吧!虽然心里有畏惧,但你一旦做了,就会发现其实没那么可怕。
有人曾说过:“很多事我起初都很害怕,可是我假装不害怕去做,慢慢地,我真的不害怕了。”
你也可以用这种克服恐惧的妙方。只要你表现得好像勇气十足,便会觉得自己勇敢起来。若这样持续得够久,佯装就变成了真实,在不知不觉中,你就成为真正的勇者。

你该害怕的不是你所害怕的事物,而是任由“害怕”使你裹足不前,这才是最可怕的。
除非你去尝试,否则你永远不会知道能不能克服恐惧。如果你不敢面对恐惧,就得一生一世躲着它。

第五节 相信一切都会有最好的安排
如果我们相信生命自有安排,就能培养一种接受和信任的态度。接受属于我们的现实,信任发生的事情自有其意义,这就是所谓的信心。
信心不是迷信,而是相信的力量。我们若企图操控这股力量,最后只会为自己带来阻碍。就像企图逆流而上,与河流对抗的人,早晚会精疲力尽。
有三只毛毛虫,从很远的地方爬来。它们准备渡河,到一个开满鲜花的地方去。
一只毛毛虫说:“我们必须先找到桥,然后从桥上爬过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抢在别人的前头,占有含蜜最多的花朵。”
另一只毛毛虫说:“在这荒郊野外,哪里有桥?我们还是各自造一条船,从水上漂过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尽快到达对岸。”
第三只毛毛虫说:“我们走了那么多的路,已经疲惫不堪了,现在应该停下来休息两天。”
另外两只毛毛虫很诧异:休息?简直是笑话!你没看到对岸花丛中的蜜都快被喝光了吗?我们一路急急忙忙、马不停蹄,难道是来这儿睡觉的吗?
说完,第三只毛毛虫就爬上最高的一棵树,找了片叶子躺下来。河里的流水声如音乐一般动听,树叶在微风吹拂下如婴儿的摇篮,很快它就睡着了。
不知过了多久,也不知自己在睡梦中到底做了些什么,一觉醒来,这只毛毛虫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它的翅膀是那样美丽轻盈,变成蝴蝶的毛毛虫仅仅挥动了几下翅膀,就飞过了河。
此时,这里的花朵开得正艳,花里都是香甜的蜜。它很想找到另外两个伙伴,可是飞遍所有的花丛都没找到,因为它的伙伴一个累死在路上,另一个被河水冲走了。
你可能会对事情进展缓慢感到不耐烦,对自己停滞不前觉得慌张,或者对未来感到茫然不安。生命在你还看不出变化的时候,其实已在缓缓地改变,在悄悄地成长。
当需要的条件满足、时机已经成熟时,每一件事都按照它所应该发生的情况发生,当我们不再试图干涉,一切都会有最好的安排。

信心,就是一股力量。
如果崎岖不平,你就相信这样的道路,并勇于迎接挑战;
如果走走停停,就相信这样的暂停,会有柳暗花明的时候;
如果事与愿违,就相信这样的安排,换一条人生道路未尝不可。
只要你把心放下,相信人生会越来越好。
第六节 每个逆境都包含一份礼物
有一个很好动的小男孩跌倒摔断了腿。医生说:“到春天他就可以活蹦乱跳,但他必须先在床上躺一个月,而且不可以乱动他的腿。”起初,小男孩抗拒医生的医嘱,可是他发现,他越是去想那些他不能做的事,就越觉得疲劳、愤怒。
父母在他的床边放了一部电话,他的朋友每天打电话来。从前他并不喜欢打电话,可是当他的朋友打电话来,他就觉得自己的心情好了一点儿。他开始写信,并且收到回信。他很惊讶地发现,写信竟然那么有趣。从前,他根本没有时间写信。他开始学下棋,也开始喜欢读书。他变得比从前平静得多。当春天来临的时候,他又开始跑跑跳跳,而且比从前快乐。
回想生命中的某个困境,尽管它那么糟糕,但现在回顾一下,你是否能从中看见或发现什么美好?也许它让你交到新朋友、得到工作、获得提升或拥有一个全新的开始。
我认识一个病人,她发现丈夫有了外遇。当她描述颈椎受伤后的改变时,她告诉我:“如果我的颈椎没有受伤,我一定还在继续跟他们缠斗。受伤让我有机会静下来思考婚姻留存的意义。”
“嗯!”我点头赞同。
“老实说,”她有感而发地说,“我觉得自己原来的生活非常不快乐,但不想面对改变带来的恐惧感。结果发生这件事也好,如果不是这样,也许我还一直陷在那段感情里。”
毛毛虫以为的绝境,其实是蝴蝶美丽的开始。生命永远朝着越来越美好的方向在发展。如果你没有这种体会,那就意味着你一直在抗拒这个过程。
如果我们将焦点放在失望或所受的伤害上,那么就只会感受到伤痛。摆脱这种情况的方法是,不要问一些没建设性的问题:“为什么是我?为什么我会遇到这种事?”
相反,我们要问自己:“这是让我学习什么样的人生功课?其中的生命礼物是什么?”当你提出这两个问题时,你的注意力就会被放在积极、正面的事物上,你就会发现,每个逆境都包含一个转机、一个崭新的开始以及重生的机会。如同人们说的:“当上天关上一扇窗,它也会为你开启一扇门。”

如果毛毛虫不知道破茧而出会变成蝴蝶,那么所有的过程遂成了痛苦的挣扎。我们不也是这样,总是在不断地挣扎、埋怨、逃避,所以才会受无谓的苦。
你到了穷途末路了吗?记住,那不是绝路,而是一条崭新的道路。
第三章 最亲密的关系,是你和你的念头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 去爱不完美的自己
爱最大的问题,就是每个人都在寻找爱,但大家最欠缺的就是爱。
所有的爱只能从自己开始,要了解,你只能用你与自己的相处方式来与他人相处。一个责怪、批判自己的人,他也一定会挑剔、谴责身边的人;对自己很严苛、要求完美的人,对别人大抵也是如此。
无论你遇到什么人,要牢记这个基本的法则:你如何看别人,就会如何看自己;你如何待他人,就会如何待自己。
有这样一则寓言:
仙人掌痛苦地哭着说:“为什么没有鸟儿喜欢我?”
鸟儿回答:“因为你有刺。”
刺猬痛苦地说:“为什么没有人拥抱我?”
小白兔回答:“我是很想拥抱你,可是我怕你伤害我。”
没有人喜欢拥抱刺猬,因为它身上长满刺。
所以,花朵有很多朋友,仙人掌没有。
所以,树有很多朋友,刺猬没有。
我们都听过这样的话:“不爱自己的人,无法去爱别人。”你都不爱自己了,又怎么可能去爱别人?你都封闭起自己了,如何接受别人?
一个人要变得慈悲,首先必须对自己慈悲;想得到爱,自己就必须先有爱。接纳他人的历程在本质上即是一种自我接纳的过程。
如果一个人可以如实地接受自己本来的样子,那么,在这个接受过程中,他所有的恐惧、焦虑、痛苦、绝望都会消失,突然间,慈悲就会出现,爱就会出现。如同一位作家所说:“只有去爱不完美的自己,我们才有能力去爱有缺点的他人。”
当你放下总是批判自己的心态,你就会发现你不再那么经常批评别人。当你允许别人做他们自己,他们的小习惯便不再那么干扰你。当别人的负面言行出现,你就会宽容并放下贬损他人的论断和怨恨的心。当你与自己的内心和解,你就会开始和他人和解。
你不必刻意寻找爱,只要让自己成为爱,你将得到所有的爱。

许多人对“爱自己”缺乏真正的了解,爱自己不是放纵自己,更不是自私自利,爱自己是接纳自己。“你能接受自己的程度”,就相当于“你能接受他人的程度”。当你能如实地接受他人,爱他人,允许他人成为他自己,你就能如实地接纳自己本来的样子,爱自己。

第二节 关系不可能完美,因为你不完美
当我们孤单一人时,许多人以为只要拥有一段关系,所有问题就会烟消云散。然而,当关系继续发展下去,反而出现更多的问题,为什么?
当你说你的关系有问题时,其实不是你的关系有问题,而是你的内在有问题,这点你必须首先了解,关系只是一面镜子,你从中照见的是自己。
一般而言,你喜欢一些人,实际上反映的是你希望自己内在拥有像他们一样的特质;而你讨厌一些人,反映的是你不喜欢且不接受内在的那个同样的自我。
比如,你不喜欢懒散的人,反映你不喜欢懒散的自己;你讨厌懦弱的人,反映你讨厌懦弱的自己,因此当有人把它表现出来,你就会觉得排斥。任何你内在不喜欢的,你就会批判;当你看到它在别人身上,你就会谴责。
透过别人,你可以了解到你的恐惧、懦弱、忌妒、贪欲、善恶、爱恨以及内在的真相。
你可能被人惹恼了,就迁怒对方,或者为了保护自己,进行反击。你可能会觉得这是对方的问题,因为他让你厌恶、生气、痛苦。事实上,问题来自何人不重要,重要的是对方只是一面镜子。
双方关系越亲密,“镜子”反映得就越清楚。如果你爱对方,镜子就反映出爱;如果你恨对方,镜子就反映出恨。当你说“我真受不了你”,也许对方也受不了你;当你说他老是这样,很可能你自己也老是那样。伴侣们吵个不停,原因就在这里。
我们之所以怕被批评,是因为批评使我们面对自己。就好像有人拿着镜子在你面前,你急着把镜子移开,甚至想把它打破。这样能改善关系吗?不,当你排斥、抱怨、愤怒,你只会让彼此更加厌恶。
相反,将善意、接纳、感恩或任何美好的感受给对方,这份美好将反映到你身上。
你可以借由关系状态判断你一直在给对方什么。如果你们目前的关系很美好,代表你付出了美好;假如你们目前的关系有很多问题,代表你也有很多问题。
所以,你要改善的不是关系,而是自己。
“你给别人的,都会回到自己身上。”日前,我在电台听到一个节目,一位老师谈到“夫妻相处之道”,我觉得颇值得大家借鉴。他说:
“一个接纳丈夫的妻子,不但给了丈夫自信,而且使丈夫表现出个性的优点。因为得到妻子接纳的丈夫,就会喜欢自己,一个喜欢自己的人,就会跟别人相处融洽,也会变得体贴细心。
“相反,一直骂丈夫的妻子,她所得到的结果跟她所希望的完全相反,因为她的责骂使丈夫讨厌自己,自尊心降低,感到焦虑不安,于是他开始找出妻子的缺点来反驳,这样的恶性循环会引起严重的后果。同样的道理也适用在丈夫对妻子身上。”
关系不能解决问题,只能带出我们原本的问题。让我们痛苦的,不是生命缺了另一个人,而是即使那个人在身边,我们的所作所为也会让自己痛苦,明白了吗?

你与每个人的关系,都反映出你与自己的关系。每当你想要改善关系,只有一个地方需要检视:你的内在。
关系不可能完美,因为你不完美。你必须对自己满意,才可能对别人满意,而不是找一个人来弥补自己所没有的。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