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学会深阅读:高中语文名篇解读20例(定篇课文的深度解读,宜读宜诵!不管教材怎么改,守住课文基本盘)

書城自編碼: 4016560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中小學教輔高中通用
作者: 申国君 车力莫格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47620137
出版社: 上海远东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7-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194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不在场证明谜案(超绝CP陷入冤案!日本文坛超新星推理作家——辻堂梦代表作首次引进!)
《 不在场证明谜案(超绝CP陷入冤案!日本文坛超新星推理作家——辻堂梦代表作首次引进!) 》

售價:NT$ 265.0
明式家具三十年经眼录
《 明式家具三十年经眼录 》

售價:NT$ 2387.0
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本)
《 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本) 》

售價:NT$ 1010.0
耕读史
《 耕读史 》

售價:NT$ 500.0
地理计算与R语言
《 地理计算与R语言 》

售價:NT$ 551.0
沈括的知识世界:一种闻见主义的实践(中华学术译丛)
《 沈括的知识世界:一种闻见主义的实践(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NT$ 398.0
大思维:哥伦比亚商学院六步创新思维模型
《 大思维:哥伦比亚商学院六步创新思维模型 》

售價:NT$ 332.0
宏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宏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NT$ 709.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574
《 高中生物学教材全解 》
+

NT$ 228
《 历史线轴:高中历史要点图析 》
+

NT$ 449
《 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历史教材解读及教学案例---《中外历史纲要》(中国史) 》
+

NT$ 347
《 高中化学竞赛物理化学精讲与实用题典 》
+

NT$ 407
《 资优生物理学习手册:光学 》
+

NT$ 286
《 更高更妙的高中数学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第三版) 》
編輯推薦:
与同类书比较,本书是对定篇课文的全文、全景式解读,更凸显了文本的内在规律——“整体存在,诸因互解”,让读者在“整体式”文本解读中,自然感受文本的文体之美、语体之美,深度品味关键“细部”在整个文本中的独特价值和表达效果。
內容簡介:
本书面向中学语文教师和中学生,针对教师不会解读文本、阅读教学指导能力不足,中学生不会深度阅读、阅读能力不强问题,对普通高中不同版本、中等职业高中不同版本教材中20篇名篇、定篇进行了深度解读。语言朴实严谨,没有晦涩难懂的概念、技术和方法,是语文阅读道、法、术的自然有机结合,更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在阅读中获得阅读方法、语文智慧,提高学科素养。
關於作者:
申国君(亦名国军),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现就职于赤峰市教育文化研究院,著有学术专著《门外谈红楼》《回风舞雪红楼梦》《自在的庄子——<庄子·内篇>解读》《趣谈西游》等。
车力莫格,中国传媒大学汉语言文学硕士,著有学术论文《“乌力格尔”语言特征研究》《彝语乐居话疑问代词及其用法浅析》《松林语词汇词类概况》。
目錄
散 文
1.《故都的秋》:这 “秋味”乃是人生况味 / 3
2.《我与地坛》:静静地与上帝相遇 / 9
3.《项脊轩志》:悲喜皆是至深情 / 23
4.《逍遥游》:无待无我真 “逍遥” / 30
5.《庖丁解牛》:人生本该载歌载舞 / 36
6.《荷塘月色》:静在超出平常处 / 42
诗 歌
7.《致橡树》:从 “美好”到 “伟大” / 49
8.《再别康桥》:精神之梦是彩虹 / 55
9.《琵琶行》:一曲抵心见月明 / 61 10.《登高》:又是新悲上酒杯 / 70
11.《锦瑟》:要解之 “难”为何难 / 74
小 说
12.《林黛玉进贾府》:贾府,原是别一个世界 / 81
13.《药》:一个 “愚昧”了得 / 91
14.《荷花淀》:“小”“大”之辨是觉悟 / 104
15.《项链》:钻石般人性之美 / 118
16.《边城》:人性之美与精神突围 / 129
17.《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人在绝处 义在心中 / 138
剧 本
18.《窦娥冤》:冤窦娥 三重美 / 147
19.《雷雨》(第二幕节选):命,谁在安排 / 153
20.《哈姆莱特》:一个人文精神的高标 / 160
內容試閱
一定要读好单篇经典
我们知道,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来看,汉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它既是表音的,又是表意的,只要掌握了这个字、这个词,也就把字意、词意掌握了;词和词相连变成句子,句子与句子相连变成章,章和章相连变成篇,就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思想,所以语言就是思想,语言就是文化,语言就是精神,语言就是世界;学语言就是在学思想,学语言就是在学文化,学语言就是在学精神,学语言就是在接受教育,所以语文教学的第一大任务,就是读文本,尤其是定篇的;读文本主要是瞄准语言,瞄准语言经典的方法,就是吸纳文本,使之如出我心,如出我口,如出我手;如何吸纳?诵读和品读文本,让一篇篇文本,结构成自己的知识网络、认知网络、思想网络、精神结构、文化心理结构,而且要由细读到深读,由深读到广读。
深阅读就是深度阅读,与浅阅读相对。“深度”者,“深”而有“度”之意。这个“度”就是既不过分解读,刻意求深求新,也不只关注文本的表面信息,或者随心所欲。深度阅读是培育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和方式方法。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俊鸣先生把阅读能力分解为“认读”、“解读”和“赏读”三个层次。“认读”任务主要应在小学阶段完成,中学阶段则应着重解决“解读”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学生会落下“文化残疾”。语文教育家王君老师说,只有在文本的深处,才能不断挑战到学生的智力和潜力,进而不断挑战学生的认识极限和价值边际,进入一种张力十足的思维交锋、精神对峙状态;文本解读,其实是一种“生命”的解读,走进文本深处的语文,才是“生命”的语文。
深度阅读有法可依。第一法,是我们的老祖宗一直提倡的“识文断字”“咬文嚼字”。不止中国,外国也讲深度阅读,“接受美学”理论就是西方提出的,并把“扣字细读”作为最重要的阅读方法。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叶圣陶老先生说:“陶不求甚解,疏狂不可循。甚解岂难致?潜心会本文。……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惟文通彼此,譬如梁与津。”也就是说,深度阅读,一定要做到“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第二法,抛开自己的“成见”,不盲从别人的“定见”(包括教材、教参、资料、网络等),这叫“裸读”,也就是“立足文本,直面语言”,是我与文本、与作者的心灵契合、精神对话。要紧紧抓住文本语言,立足文本,源于文本,以文解文;任何一个经典文本都是“本自具足,无需外求”的,“整体存在、诸因互解”是文本的内在规律;不要用作者的其他文本来解释这一文本,也不简单地用作者的身世经历来解释作品,作者不等于作品。这就是童庆炳先生说的“文字表达的情感也多不同于作者内心的实际感受”;更不要概念化、泛政治化。第三法,深度阅读的基本路径,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即“整体→部分→整体”。由整体初步感知到具体细节的感受、体会、品味,然后再回到文章整体,获得更高的认知和理解。在初步的整体感知过程中,我们知道了这篇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写得怎样,好在哪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甚至于各段之间的关系如何,技巧如何,哪里是精彩之笔。等等。在细部感受、体会、品味过程中,抓住旨趣,也就是最能表现人物和主题的句子、词语,乃至于语气、句式、修辞、标点等,进行品味、揣摩、推敲,然后再回到“整体”看它们对文章的“整体”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具有怎样独特的表达效果,等等。
能力在阅读中提高。无论是阅读答题,还是写作,都已经提出了要“丰富、深刻、独特”的要求。这就需要不断提高阅读能力。王俊明先生把阅读能力,分为基础(普适)能力和发展(个性)能力。基础(普适)能力,包括认读能力、解读能力和统领能力;发展(个性)能力包括赏读能力和拓展能力。简单说,基础能力也即普适性阅读能力,对于解读不同体裁的文本都是适用的;发展能力也即个性解读能力,就不同体裁文本解读而言的。不同体裁的文本,在阅读上自然有所不同,但都是以普适性阅读能力为基础的。其“个性”阅读的不同着眼点,在不同部分的前面作简要提示。
此书面向中学语文教师和中学生,针对教师不会解读文本、阅读教学指导能力不足,尤其是中学生不会深度阅读、阅读能力不强问题,对普通高中不同版本、中等职业高中不同版本教材中20篇名篇、定篇进行了深度解读。
此书与同类书比较,是对经典文本的全文、全景式解读,更凸显了文本的内在规律——“整体存在,诸因互解”,让读者在“整体式”文本解读中,自然感受到文本的文体之美、语体之美,深度品味关键“细部”在整个文本中的独特价值和表达效果,这就避免了很多同类书籍在“文章学”上的缺陷。
此书语言朴实严谨,也不讲晦涩难懂的概念、技术和方法,是语文阅读道、法、术的自然有机结合,更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在阅读中获得阅读方法、语文智慧、学科素养。

这“秋味”乃是人生况味
——读郁达夫《故都的秋》
郁达夫的著名散文《故都的秋》,乍一读,像是一篇优美而轻快的写景抒情散文。当然,那故都北平的秋景,秋色,秋意……也着实吸引了读者。但,这似乎也正是一般读者容易走入的“误区”。
其实,这是一篇哲理散文。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开篇,作者就写了一个“普遍的”秋意——“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好的”。这也是一般人对秋天喜人一面的理解。
紧接着,是一个深深的感叹——“可是啊”——显然,作者对有着深深秋意的北国的秋情有独钟,因为“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这既是北国的“秋味”的特点,也是全文的感情基调——伤秋、悲秋。
而要“想饱尝一尝”这“秋味”,作者特意选中了故都(五朝帝都)北平,或许是因为“时光”和“历史”的消逝与更迭,加重了的北国的“秋味”,才更能给作者带来他所追求的对于“秋”的美学意义上的深度体味吧。
为什么这“伤”和“悲”,又具有了美学意义呢?说实了,这也正是“悲剧”的美学意义之所在。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在看这悲剧的时候,我们的心灵深处,总要产生道义上的同情、悲悯与敬畏,甚至是某种程度的精神的觉醒、振拔与提升,因而具有了崇高感。而人对宇宙世界、自然万物的“悲剧性”本质的体认乃至于觉解,说到底,也是精神的审美与提升。
这里,作者连用了三个“来”字,不仅写出了北国的秋客观上的动态之感,更是我在“秋”中悲生心头的主观感受,二者构成了“悲凉”意境。所以,后文用简约之笔,把江南的秋(慢、润、淡)和故都的秋作了比较之后,一语点到领略“秋”应有的心态:
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在作者看来,领略“秋”,该是一种全心融入的心灵活动,而这种心灵活动,最终不是“欣赏”,而是深沉的体会和感受,这样才能获得更本质的人生感悟。
作者心目中的秋景,该如他心中总要想起的透着“清”“静”与“悲凉”的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这是后文的感情铺垫。
为体会这深度的秋意,他特意租住“破屋”,泡碗“浓茶”,向院子里一坐。
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这是一段细腻而优美的描写,其美在于它是一幅静(飞声也是写静的)而且美的画面;在于它的实虚结合,既有看到之景,也有想象之景。而就在这实与虚构成的意境中,我们所感触到的是:“青天下”的“飞声”——那茫茫宇宙(“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中飞逝的生命的渺小;“槐树叶底”的“日光”——那阳光真是可贵;“破壁腰中”中的“蓝朵”——那生命的偶然与脆弱。这一切都是“秋味”,而这“秋味”,究其实,乃是普遍的人生况味。
“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这看似是作者的一个爱好和情趣,其实乃是其喜欢浅淡、沉静、抽象乃至于空灵的意趣。有如此之气质,必然有深刻之哲思。所以,他能把这“秋味”推想到一个极致——“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这“脆弱”与“衰败”的映衬,更增加了秋的“悲意”,这就是“悲剧”的美学境界。
当然,增加了这秋味的,还有那“一椽破屋”的沧桑和一大碗“浓茶”的幽远。
这秋景中,有槐树的“点缀”,是因为它无声也无味、在人们不经意间而去,似有似无的“落蕊”,给人一种潜意识的“落寞”之感,甚或“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深沉的遥想,也即人们由此而产生的切己人生的深刻的联想;有“秋蝉的衰弱的残声”,这“残”,是人赋予它的意义,纯粹是所听之人“人生苦短”的主观感受;而“一层秋雨一层凉”,给人的无疑是时光的催迫之感。
只有在“秋的全盛时期”的枣子,那“淡绿微黄的颜色”,向人们展示的是“清秋的佳日”,但无疑很快便是“沙尘灰土的世界”。这欣赏,其实乃是怜爱。
很显然,作者写“秋”,并没有局限于北平,也不只是写了“秋景”,后文用了较大的篇幅,写了古今中外尤其是西方诗人写“秋”且表达了对“秋”的“歌唱与悲啼”的诗集。不仅如此,还写到了“囚犯”都有伤秋之感,甚至于写道:“秋之于人,又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这一下子就把文本的主题意义,提升到了一个普遍性的对于“存在”的本质的哲学性思考,也即人对宇宙世界、自然万物的“悲剧性”本质的体认乃至于觉解的高度。触及人生悲剧性问题,也正是哲学的深刻性之所在。
因为“伤秋”、“悲秋”所以“赞秋”,“赞”是“伤”与“悲”的更深沉的表达,这是“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注意,是人类,甚至超越了人类——共有的精神之困,终极之痛。而不仅仅是作者自己。
这些文字,有着它独特而重要的文本意义,读懂了这些文字,才能对整个文本意义有更完整、更深刻的理解。
最后一句:“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则让人进一步体会到:时光,必将谁都留不住也谁都挡不住地逝去。
故都的秋景,还是要赏的。但只有在这个意义高度上赏秋,这秋才会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