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诛吕:“诸吕之乱”的真相与吕太后时期的权力结构
》
售價:NT$
454.0
《
炙野(全2册)
》
售價:NT$
356.0
《
女人的胜利
》
售價:NT$
254.0
《
数据有道:数据分析+图论与网络+微课+Python编程(鸢尾花数学大系:从加减乘除到机器学习)
》
售價:NT$
1214.0
《
500万次倾听:陪伤心的人聊聊
》
售價:NT$
245.0
《
英国商业500年(见证大国崛起与企业兴衰,启迪未来商业智慧。)
》
售價:NT$
367.0
《
万千心理·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心智化:临床实践指导
》
售價:NT$
398.0
《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售價:NT$
301.0
|
編輯推薦: |
季老的文章实诚又有趣。他敞亮地与当代青年分享自己的经验之谈。什么书可以让人常读不厌?人和书该是我们关系呢?什么是义理、文章与考证?做学问有技巧吗?没有新意的文章你会写吗?怎样才能一气呵成的写文章?资料该如何搜集?诸如此类的问题都能在此书中找到答案。
关于读书 他说:“我的藏书都像是我的朋友,而且是密友。我虽然对它们并不是每一本都认识,它们中的每一本却都认识我。”
关于治学 他说:“最好脑海里思考问题,不要单打一,同时要思考几个,而且要念念不忘,永远不让自己的脑子停摆,永远在思考着什么。”
关于写作 他说:“我的文笔可能是拙劣的,我的技巧可能是低下的。但是,我扪心自问,我的感情是真实的,我的态度是严肃的,这一点决不含糊。我写东西有一条金科玉律:凡是没有真正使我感动的事物,我决不下笔去写。”
★本书特点——
※纯干货,无说教。季羡林用通俗真诚的语言,极尽真实、敞亮地与当代年轻人分享自己在读书、治学、写作方面的经验之谈。他用有趣、质朴的大实话,带给读者不过时的经验解说。
|
內容簡介: |
本书简介:
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读书·治学·写作》集中了学界泰斗、散文家季羡林在读书、治学、写作方面的干货。季羡林极尽真实、敞亮地与当代年轻人分享自己的经验之谈,文字坦荡无藏,丰富实用,读之必受益匪浅。
套系简介:
“季羡林自选集”是季羡林先生在自己全部著作中选出的、面向大众读者的篇目之合集,是季老文章的普及文本。季羡林先生为人可敬,学问专深而文风晓畅朴实,散文优美。本套丛书充分体现了先生的治学之志、文章之风、人格之美,适合学界研究者、大众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之,学之。
|
關於作者: |
季羡林(1911.8.6—2009.7.11)
山东聊城人,东方文化研究专家、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翻译家,精通12国语言。曾任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
|
目錄:
|
第一辑 读书
开卷有益
我最喜爱的书
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对我影响最大的几本书
坐拥书城意未足
我的书斋
推荐十种书
藏书与读书
我和北大图书馆
我和外国文学
漫谈散文
我对散文的认识
散文的两大类
中国散文与世界散文
1994 年我常读的一本书
读朱自清《背影》
我读《蒙田随笔》
我和东坡词
第二辑 治学
研究学问的三个境界
我的学术研究的特点和范围
我和外国语言
抓住一个问题终生不放
如何搜集资料
搜集资料必须有“竭泽而渔”的气魄
如何利用时间
才、学、识
把学术还给人民大众
关于义理、文章与考证
学术研究发展的轨迹
为考证辩诬
再谈考证
我的考证
我的义理
一些具体的想法
广通声气 博采众长
“模糊”“分析”与“综合
谈翻译
研究、创作与翻译并举
汉语与外语
学术良心或学术道德
对待不同意见的态度
陈寅恪先生的道德文章
胡适先生的学术成就和治学方法
第三辑 写作
作文
写文章
写日记
文章的题目
我的处女作
我的第一篇学术论文
我在小学和中学的写作经历
文以载道
没有新意,不要写文章
多读一点中外文学作品
多注意“身边琐事”
语言混乱数例
惨淡经营与信手拈来
怎样写散文
语言与文字
谈谈“炼话”
获奖有感
|
內容試閱:
|
代序 做真实的自己
季羡林
在人的一生中,思想感情的变化总是难免的。连寿命比较短的人都无不如此,何况像我这样寿登耄耋的老人!
我们舞笔弄墨的所谓“文人”,这种变化必然表现在文章中。到了老年,如果想出文集的话,怎样来处理这样一些思想感情前后有矛盾,甚至天翻地覆的矛盾的文章呢?这里就有两种办法。在过去,有一些文人,悔其少作,竭力掩盖自己幼年挂屁股帘的形象,尽量删削年轻时的文章,使自己成为一个一生一贯正确、思想感情总是前后一致的人。
我个人不赞成这种做法,认为这有点作伪的嫌疑。我主张,一个人一生是什么样子,年轻时怎样,中年怎样,老年又怎样,都应该如实地表达出来。在某一阶段上,自己的思想感情有了偏颇,甚至错误,绝不应加以掩饰,而应该堂堂正正地承认。这样的文章绝不应任意删削或者干脆抽掉,而应该完整地加以保留,以存真相。
在我的散文和杂文中,我的思想感情前后矛盾的现象,是颇能找出一些来的。比如对中国社会某一个阶段的歌颂,对某一个人的崇拜与歌颂,在写作的当时,我是真诚的;后来感到一点失望,我也是真诚的。这些文章,我都毫不加以删改,统统保留下来。不管现在看起来是多么幼稚,甚至多么荒谬,我都不加掩饰,目的仍然是存真。
像我这样性格的一个人,我是颇有点自知之明的。我离一个社会活动家,是有相当大的距离的。我本来希望像我的老师陈寅恪先生那样,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不求闻达,毕生从事学术研究,又决不是不关心国家大事,绝不是不爱国,那不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然而阴差阳错,我成了现在这样一个人。应景文章不能不写,写序也推托不掉,“春花秋月何时了,开会知多少”,会也不得不开。事与愿违,尘根难断,自己已垂垂老矣,改弦更张,只有俟诸来生了。
1995年3月18日
开卷有益
这是一句老生常谈。如果要追溯起源的话,那就要追到一位皇帝身上。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六:
(宋)太宗日阅《(太平)御览》三卷,因事有缺,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这一段话说不定也是“颂圣”之辞,不尽可信。然而我宁愿信其有,因为它真说到点子上。
鲁迅先生有时候说:“随便翻翻。”我看意思也一样。他之所以能博闻强记,博古通今,与“随便翻翻”是有密切联系的。
“卷”指的是书,“随便翻翻”也指的是书。书为什么能有这样大的威力呢?自从人类创造了语言,发明了文字,抄成或印成了书,书就成了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人类要生存下去,文化就必须传承下去,因而书也就必须读下去。特别是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中,我们必须及时得到信息。只有这样,人才能潇洒地生活下去,否则将适得其反。信息怎样得到呢?看能得到信息,听也能得到信息,而读书仍然是重要的信息源,所以非读书不可。
什么人需要读书呢?在将来人类共同进入大同之域时,人人都一定要而且肯读书的,以此为乐,而不以此为苦。眼前我们还做不到这一步。“四人帮”说:读书越多越反动。此“四人帮”之所以为“四人帮”也。我们可以置之不理。如今有个别的“大款”,也同刘邦和项羽一样,是不读书的。不读书照样能够发大财。然而,我认为,这只是暂时的现象,相信不久就会改变。传承文化不能寄希望于这些人身上,而只能寄托在已毕业或尚未毕业的大学生身上。
他们是我们的希望,他们代表着我们的未来。大学生们肩上的担子重啊!他们是任重而道远。为了人类的继续生存,为了前对得起祖先,后对得起子孙,大学生们(当然还有其他一些人)必须读书。
这已是天经地义,无须争辩。
根据我同北京大学学生的接触和我对他们的观察,绝大多数的学生还是肯读书的。他们有的说,自己感到迷惘,不知所从。他们成立了一些社团,共同探讨问题,研究人生,对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感兴趣。他们甚至想探究宇宙的奥秘。他们是肯思索的一代人,是可以信赖的、极为可爱的一代年轻人。同他们在一起,我这个望九之年的老人也仿佛返老还童,心里溢满了青春活力。说这些青年不肯读书,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读什么样的书呢?自己专业的书当然要读,这不在话下。自己专业以外的书也应该“随便翻翻”,知识面越广越好,得到的信息越多越好,否则很容易变成鼠目寸光的人。鼠目寸光不但不利于自己专业的探讨,也不利于生存竞争,不利于自己的发展,最终为大时代所抛弃。
因此,我奉献给今天的大学生们一句话:开卷有益。
1994年4月5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