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琼田堆雪:莱州湾南岸盐业史

書城自編碼: 4016176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专业史
作者: 于云汉 王俊芳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208189300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7-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64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淮南子的思想世界
《 淮南子的思想世界 》

售價:NT$ 354.0
汉阙漫漫隐官道 : 东汉二百年政争与兵事
《 汉阙漫漫隐官道 : 东汉二百年政争与兵事 》

售價:NT$ 1030.0
甲骨文丛书·魏玛共和国:1918~1933
《 甲骨文丛书·魏玛共和国:1918~1933 》

售價:NT$ 879.0
中文版Photoshop数码照片处理全视频实践228例(溢彩版)
《 中文版Photoshop数码照片处理全视频实践228例(溢彩版) 》

售價:NT$ 614.0
一木倒,万物生:树的第二次生命
《 一木倒,万物生:树的第二次生命 》

售價:NT$ 281.0
大乔小乔
《 大乔小乔 》

售價:NT$ 307.0
文化遗产管理规划:场所及其意义
《 文化遗产管理规划:场所及其意义 》

售價:NT$ 458.0
最后的奈良(一部日本土葬风俗消亡史,堪称日本土葬资源抢救工程的“世纪奇书”)
《 最后的奈良(一部日本土葬风俗消亡史,堪称日本土葬资源抢救工程的“世纪奇书”) 》

售價:NT$ 447.0

內容簡介:
《尚书》云:“若作和羹,尔惟盐梅。”盐是人类饮食中最不可或缺的调味品,而地势低平、潮滩宽阔的莱州湾南岸自古以来即是中国海盐的生产中心,其制盐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古史中宿沙氏“煮海为盐”的传说。魏晋南北朝至宋元时期,全国性盐业生产中心虽有所转移,但莱州湾南岸仍然是北方产盐重镇。自明清至当代,晒盐法的发明为莱州湾南岸盐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使之复又成为全国最大的海盐生产基地。本书沿着历史的脉络溯流追源,对莱州湾南岸海盐业五千多年延绵不绝的发展历程及其阶段性发展特征进行了系统性的考察。
關於作者:
于云汉,曾担任潍坊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院长、书记、教授,潍坊学院文博研究院院长,山东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海盐文化研究基地”负责人,中国商业史学会盐业史专业委员会常任理事,山东省重点学科带头人等。主持国家、省市多个项目。出版专著《中国城市发展史纲》《海盐文化研究》等,发表论文《莱州湾南岸盐业的阶段性发展及其特征》《<熬波图>所反映的元代制盐技术与生产民俗》等。
王俊芳,潍坊学院文史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世界史教研室主任、海盐文化研究中心负责人。主要从事区域文化史、盐文化和文化旅游的教学与研究。讲授课程《世界文化史(双语)》获评省级一流课程。主持省市多个项目,在《史学月刊》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多篇,出版《加拿大多元文化主义政策》《山东海盐遗址与旅游资源的调查开发》等专著6部,合著多部。
目錄
目录
绪论001
一、 莱州湾南岸的环境与资源002
二、 莱州湾南岸盐业发展的三个阶段010
三、 莱州湾南岸盐业的历史地位021
四、 莱州湾南岸盐业研究现状040
第一章莱州湾南岸盐业的起源与早期发展055
一、 宿沙氏“煮海为盐”056
二、 莱州湾南岸盐业的早期发展077
三、 商周时期莱州湾南岸的盐业088
第二章东周时期莱州湾南岸的盐业127
一、 春秋战国时期盐业的考古发掘情况128
二、 齐国海盐业的发展144
第三章秦汉时期莱州湾南岸的盐业167
一、 秦代莱州湾南岸盐业的延承发展168
二、 两汉的盐业管理173
三、 汉代莱州湾盐业的发展与制盐中心地位的确立187
四、 两汉时期莱州湾南岸的盐业生产与技术变革192
第四章魏晋至隋唐五代时期莱州湾沿岸的盐业200
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莱州湾南岸盐业的曲折发展201
二、 隋唐五代时期莱州湾沿岸盐业的发展206
三、 盐法变革与莱州湾沿岸盐业的发展224
第五章宋金元时期的莱州湾南岸盐业236
一、 宋代莱州湾南岸的盐业236
二、 金代莱州湾南岸的盐业246
三、 元代莱州湾南岸的盐业251
第六章明代及清前期莱州湾南岸盐业的重振258
一、 明代莱州湾南岸盐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258
二、 盐业生产技术的革新269
三、 清代前期莱州湾南岸盐业的持续发展276
四、 制盐技术的提高299
第七章近现代莱州湾南岸盐业的曲折发展与复兴305
一、 晚清莱州湾南岸的盐业305
二、 民国时期莱州湾南岸盐业的曲折发展326
三、 全面抗战时期莱州湾南岸的盐业350
四、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莱州湾南岸盐业358
五、 改革开放以来莱州湾南岸盐业的多元发展388
参考文献415
后记445
內容試閱
绪论
盐为百味之祖、五味之首。对于人类的生活与生存而言,在迄今为止人类所认识和利用的众多调味品中,没有任何一种是比盐更为重要的,故《尚书》称:“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可资国人所用之盐,沿海多为海盐,西北多为湖(池)盐,西南则多是井盐。海盐,即古代文献中之“散盐”,并有“散盐煮水为之,出于东海”之说。宿沙氏是古史中比较认可的最早发明“煮海为盐”的人。明朝人汪砢玉,世代以盐为业,官至山东盐运使判官。他在其《古今鹾略》中记载:“古史,黄帝时宿沙氏号滨老,煮海为盐,利民用。”在有关宿沙氏的传说中,其活动区域是比较肯定的,大致在山东境内的莱州湾南岸一带。《左传》载称,“齐有夙沙卫,神农时夙沙氏之后”;“夙沙卫以国为姓,仕宦于齐,子姓蕃衍,汉代犹存。是其遗民同化于中夏”。另外,先秦及秦汉文献资料中多有“青州贡盐”“北海之盐”“渠展之盐”“东莱鱼盐”之类的记载,说明莱州湾南岸自古以来即是海盐的生产中心。从区域特征分析,山东三面环海,海岸线占全国的1/6,蜿蜒曲折,港湾众多,尤其是莱州湾南岸海滩平坦广阔,并有着几乎是取之不尽的制盐所必需的卤水,因而成为重要的海盐产地。
一、 莱州湾南岸的环境与资源
莱州湾,东起山东省烟台市的虎头崖,西至位于东营市的黄河口,海岸线全长120多公里,是山东最大的海湾,其南岸一线主要包括了莱州、昌邑、寒亭、寿光、广饶5县市的西北和北部地区,并以地势低平、岸线平直、潮滩宽阔均匀为其特色。
莱州湾的海岸线变动比较缓慢,属微弱淤涨性质,滨海平原系海洋沉积物及胶莱河、潍河、白浪河、弥河、淄河、小清河等几条较大河流的冲积物叠盖而成。地势低平,自然坡降率为2.5‰—0.1‰。莱州湾南岸地带地貌形态自海岸至内地呈条带分布,依次为潮滩;海积平原;海、河积平原;冲积平原;冲洪积平原(山前平原)和泰沂山地丘陵及河谷平原,地势由北向南逐步增高。
莱州湾南岸潮滩宽阔平坦,平均宽度4—6公里,土壤由砂和粉砂组成。潮滩上的潮水沟密集,多有附属于潮间河道两侧的羽状潮沟系。大潮高潮线以上的滨海浸湿地带,分布着斑状的盐沼地,生长着稀疏的耐盐植物。
海积平原,海拔2米左右,宽3—8公里,土壤由棕黄色粉砂组成,低洼处成盐沼。大海潮特别是风暴潮经常浸及该地,无农作物生长,居民点稀少。
海、河积平原,位于海积平原之南。海拔8米以下,宽2—15公里。地势平坦广阔。微地貌主要有缓平坡地、浅平洼地、三角洲。土壤由棕黄色、暗棕色粗砂、黏土质粉砂及黏土组成。浅层地下水埋浅,仅1—2米,流动不畅,水质强烈矿化。淡水资源匮乏,土地盐渍化严重,植被稀少,土壤垦殖率低,开垦难度大,但经系统改良后,可种植一些经济作物。该区常遭特大风暴潮浸淹,居民点较少。目前,发现的新石器时期、商周时期以及汉魏元明时期盐业遗址群主要集中在这一带。
冲积平原,海拔10米以上,大致在今八面河—羊口盐场南堤—蔡央子—东利渔—敖里一线以南,宽度在10—30公里之间,地势平坦,由小清河、淄河、老河、白浪河、弥河、虞河、堤河、北胶莱河和潍河冲击而成。冲积物为棕色黏土和粉砂组成,废弃的河道内为从中细至中粗砂夹砾石。在寿光、寒亭、昌邑等县市冲积平原上还散布着200余处由风力作用带来的黄土堆积体。冲积平原与海河积平原之间为湖沼洼地,自西向东有白云湖、青沙湖、麻大湖(锦秋湖)、巨淀湖(清水泊)、黑冢泊、大湾口等,均为全新世湖沼,现淤成低洼地。巨淀湖(清水泊)、黑冢泊、大湾口洼地原属于沿海潟湖,内为潮滩相、潟湖沉积相和陆相湖泊相的不同环境沉积物相互迭置。巨淀湖长轴约为北西向,长约40公里、宽约20公里,大湾口潟湖也呈北西向分布,长约30公里、宽20公里。潟湖地下有丰富的卤水,目前发现的央子、双王城、东北坞、官台、东赵、东北坞等先秦时期的盐场群就坐落其内或北部边缘。海、河积平原与冲积平原交接处,据考察即是现在的咸淡水分界线,而在分界线的两侧,分布着许多与盐场群大约同时的居住村落。这里拥有较为丰富的淡水资源,且地势平坦,气候适宜,因而土地利用率、垦殖率都比较高,素有“粮仓”之称,是古人活动的理想场所。这一带也是古代东、西交通要道。自新石器中期以来,文化发达,聚落密集,人口集中。该区发现了若干处与盐业聚落群同时的聚落群。
莱州湾沿岸地区独特的气象水文、地质构造和地貌条件,在第四系海陆交互沉积层中形成了多个地下卤水层。
莱州湾沿岸地区属于缓慢沉降的泥沙质平原,地势低洼、平坦、宽阔,海湾潮汐多为不规则的半日潮,每月还发生月潮。频发的风暴潮能使海水上溯20公里,有时达40—60公里。海潮、风暴潮和海侵过后,潮滩、沿海平原洼地(坑)、潟湖内会滞留大量海水。该地区降水相对稀少,蒸发量较大,多年平均蒸发量是多年平均降水量的4倍,尤其是春季蒸发量为降水的7—10倍。海水通过水、气界面蒸发作用或潜层蒸腾作用,浓缩成浓度较高的卤水。卤水比重加大,就会下沉渗流到泥沙层中聚集。由于这里土层岩性颗粒细,地下水径流微弱,非常适于地下卤水的沉降、聚集。此外,流经卤水分布区的河流,除较大河流如黄河对两侧地下水有较强冲淡能力外,其他河流均为季节性河流,对地下水的补给能力较弱,有利于卤水的生存和再浓缩。海侵后的海退阶段,陆相沉积物将前期卤水层掩埋为地下卤水。多次大规模的海陆变迁之后,就形成了多个海相卤水层与陆相隔水层相叠置的现象。卤水的形成模式可简化为:潮滩、洼地、潟湖内的海水→蒸发浓缩→下渗聚集→海陆变迁→地下卤水。
莱州湾沿岸浅层卤水广泛分布于广饶、寿光、寒亭、昌邑、莱州等距海岸线0—30公里范围内的滨海地带。已探明地下卤水总面积就超过2197平方公里,卤水资源量约为82亿立方米,NaCl储量达1.65亿吨。浅层地下卤水的浓度一般为5—15波美度,最高达19波美度,是海水的3—6倍。渤海湾海水浓度不足3波美度。浅层卤水共分3层,上部为潜水含卤层,深度在0—22米,形成于全新世。中层含卤层深20—32米,形成于4万—2万年前。下层含卤层深35—60米,形成于10万—8万年前。3个含卤水层间都有隔水性能较好的黏土、粉砂黏土层。
莱州湾沿岸地区山东境内地下卤水分布带三大区之一,也是著名的高浓度卤水区。这里广泛分布着各时期盐业遗存。
莱州湾南岸是地下卤水浓度最高、储量最大的集中地区。在这弯月形狭窄地带里,卤水区呈水平向分布条带状,与海岸线大致平行,形成了近岸、远岸是卤水低浓度带,中间为卤水高浓度带的分布格局。近岸低浓度带宽约10—15公里,卤水浓度一般7—10度。中间高浓度带宽约5—10公里,卤水浓度高而稳定,为10—15度。远岸低浓度带,宽约10—15公里,虽然距海岸较远,受海水影响小,但受淡水和大气降水的影响较大,卤水浓度在5—10度。目前,人们所发现的商周时期以来历朝盐业遗址群多在高浓度带南侧和远岸地区的低浓度带上。
当前,莱州沿岸地区的制盐原料主要是抽取地下60米乃至更深层的高浓度地下卤水晒盐,该地区已是中国沿海地区最大的产盐基地之一。地方文献记录,明清时期,该区域主要是挖掘盐井汲取地下卤水来晒盐或煮盐;最近的考古发现表明,商周时期就开始利用地下卤水来制盐。
莱州湾沿岸地区拥有储藏相当丰富、盐度远大于海水且容易获取的浅表层地下卤水,这可以说是盐业生产取之不尽的原料。莱州湾南岸的滨海平原广阔而平坦,淤泥粉砂土结构细密,渗透率小,这也为开滩建场提供了理想土层。一系列垂直于海岸的河道,把广阔的滨海平原地划分成了一个个小区域,这里是建设盐场的空间场所。“该区四季分明,年降水量较少,夏季雨水集中,年蒸发量远大于年降水量,光照充足,不仅有利于盐场的建设和维护,而且利于卤水的蒸发。尤其是春季至夏初这段时间,气温回升快,风多且大,降水稀少,蒸发量很高,非常有利于盐业生产。”柽柳、茅草以及生长在河旁、洼地、沼泽地带茂盛的芦苇是煮盐的燃料来源及建筑用料。盐场以南、以西是宽度几十公里的河冲积平原,较为肥沃且适于农耕,可以提供盐业生产所需的粮食,而离此不远处绵延数百公里的山地丘陵则可提供木材、生产工具等生产和生活物资。较为宽广的冲积平原及与之相联系的众多发达水系,也为盐民的生活、生产物资及盐制品的短途流动提供了条件。这里交通便利,盐制品外运方便,沿泰沂山地北缘是东西交通的大道,古道向西可达中原地区,沿古黄河及支津、古济水等河溯流向上也可直达中原地区。
地质和环境学者研究成果表明,渤海湾在地区距今7000—6000年间发生了海侵,学界分别称之为垦利海侵和黄骅海侵。海侵盛期海岸线当时在今沧州以东、盐山、庆云崔口、无棣车镇、滨城北镇、博兴纯化、广饶花官、码头、寿光台头、侯镇、寒亭泊子、昌邑北部,海侵面积达1.3万平方公里。海侵盛期所到之处即是现而今浅层咸淡水分界线。在距今5500年左右,海水逐渐后退,后退过程中在黄骅沿海地区由内陆向海留下了6条长短不一、与岸线基本平行的贝壳堤贝壳堤是波浪作用的产物,是波浪在潮间带及潮下带把大量的贝壳及其碎屑搬运至高潮线堆积的结果。因而,学者们多认为贝壳堤应是古岸线的遗存。,而在山东黄河三角洲地区留下了2条,莱州湾地区仅1条贝壳堤。最早的一道贝壳堤是黄骅沈庄—东孙村贝壳堤,它与山东黄河三角洲和莱州湾的无棣埕口—邢山子—马山子—沾化西山后—广饶王署埠—沙台崖—寿光郭井子—寒亭央子—昌邑火道—平度新河贝壳堤相连,形成于距今5500年前后。莱州湾沿岸地区目前发现的商周时期盐业遗址,主要都分布在发育最早的贝壳堤两侧。其原因在于,“一方面,贝壳堤是最大海潮所到范围,一般的海潮难以波及该地区;另一方面,由于贝壳堤底板和两侧的黏土、板结的贝壳层阻挡了咸水的渗入,雨水进入从贝壳和粗砂层中就会很快渗出和聚集,形成了所谓的一眼眼淡水泉或水坑”,尽管水量并不大,这在淡水极度匮乏的滨海平原一带却弥足珍贵,并为人类聚居村落的产生提供了前提。
总之,莱州湾沿岸地区所拥有的可以大规模生产海盐的诸多有利条件,使其成为早期海盐生产的起源地,其特殊的资源与环境则使其制盐工艺流程有异于其他沿海地区和内陆产盐区,而对该地区盐业生产的起始年代、分布区域,生产规模、制盐方式、不同时期生产性质及所反映的盐政等经济思想内容诸多方面的深入挖掘与研究,正是本书研究的主要目的。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