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讽喻:一种象征模式理论(文学与思想译丛)

書城自編碼: 4015509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文学评论与鉴赏
作者: [美]安格斯·弗莱彻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100230469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 2024-07-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666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新版)
《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新版) 》

售價:NT$ 352.0
德国天才4:断裂与承续
《 德国天才4:断裂与承续 》

售價:NT$ 500.0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

售價:NT$ 194.0
推拿纲目
《 推拿纲目 》

售價:NT$ 1836.0
精致考古--山东大学实验室考古项目论文集(一)
《 精致考古--山东大学实验室考古项目论文集(一) 》

售價:NT$ 1112.0
从天下到世界——国际法与晚清中国的主权意识
《 从天下到世界——国际法与晚清中国的主权意识 》

售價:NT$ 347.0
血色帝国:近代英国社会与美洲移民
《 血色帝国:近代英国社会与美洲移民 》

售價:NT$ 265.0
海外中国研究·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艺术系列)
《 海外中国研究·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艺术系列) 》

售價:NT$ 811.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38
《 妙解西游记 》
+

NT$ 234
《 不装深刻 》
+

NT$ 307
《 解味红楼 曹雪芹的旧梦与悲歌(古典新知) 》
+

NT$ 428
《 戴建业精读世说新语(国民教授30年精研,深入浅出讲透《世说新语》) 》
+

NT$ 354
《 写人与叙事的艺术 ——金圣叹《水浒传》评点研究 付康平 》
+

NT$ 411
《 心游天地外 中国艺术的美学精神 》
編輯推薦:
★著名文学批评家的成名之作,开创全新领域的经典研究
安格斯·弗莱彻师从文学批评大师I. A.瑞恰慈,本书是其1958年完成的博士论文,一经发表就产生深远影响,将作者推上“20世纪以来重要的文学批评家之一”的地位。作为弗莱彻批评思想的起点和基石,本书全面爬梳西方文学谱系中重要文学手法“讽喻”,是现代英语世界关于“讽喻”主题的系统性研究。
★体大思精的巨著,涵括整个文学地图的“百科全书”
本书以超600页的体量,旁征博引,几乎涵括整个广义文学史。从柏拉图对话录、亚里士多德诗学、弥尔顿、但丁、莎士比亚、福楼拜、雪莱、惠特曼,到伊索寓言、弗洛伊德、弗莱泽以及法国新浪潮电影、视觉艺术,无数作者与作品,在仿佛信手拈来的精心结构下,建筑成作者心目中具备充分阐释力的理论大厦。
★2012年全新修订版,哈罗德·布鲁姆作序推荐
此次引入的是普林斯顿大学2012年新修版。作者在生前对此书做了最后的修订,增补了一篇3万多字的新后记,概述自身的心路历程、关于讽喻“六重结构”的核心观点,以及之后几十年对讽喻的新思考。书前有作者好友、著名文学评论家哈罗德·布鲁姆所作的“一则私人前言”,文中称“我把自己视作
內容簡介:
讽喻(allegory),即言在此而意在彼。从文明初兴直至当代,讽喻始终是人类意义表达的基本方式--文学、艺术宗教、政治甚至商业广告中,它无处不见。讽喻究竟如何运作?我们又该如何在当下理解它?安格斯·弗莱彻的经典著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而精彩的回答。阅读此书,不啻于一次思想探险,在文学地图里一点点探幽那或许已被遗忘和忽视的风景。
讽喻从未远离我们时代的文学和艺术!正如本书作者所说,“讽喻模式将重获它在中世纪所占据的显要地位,而它事实上也正如我所预期的那样出现了”。
關於作者:
安格斯·弗莱彻(Angus John Stewart Fletcher,1930—2016),美国文学理论家、批评家,纽约城市大学莱曼学院特聘教授,研究领域包括英语文学和比较文学。《讽喻》(1964)是其第一部专著,出版后成为20 世纪乃至21世纪文学批评的经典。此外,他还有《心灵的色彩》(Colors of the Mind,1991)、《美国诗歌新论》(A New Theory for American Poetry,2004)、《莎士比亚时代的时间、空间和运动》(Time, Space, and Motion in the Age of Shakespeare,2007)等著作。
李茜,生于重庆,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慕尼黑大学戏剧系,曾在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任教于南京大学艺术学院。研究领域包括当代剧场与表演、比较文学等。
目錄
插图表
一则私人前言
致谢
引言
灵力行动体宇宙式图像象征行动:进程与战斗讽喻式因果关联:巫术与仪式形式主题效果:矛盾感、崇高感和如画感心理分析式类比:强迫心理与强迫行为价值与意图:讽喻的局限
后记
2012 版后记
插图
参考书目
索引
译后记
內容試閱
章节一:
哈罗德·布鲁姆:一则私人前言
1951年9月,我颇为阴郁地游荡在耶鲁研究生礼堂的休息室。在纽黑文度过的不愉快的几周使我不由思考,在一个似乎相当有敌意的环境中,我到底能坚持多久。在将近六十年前,一个我这样性情和背景的学生,不太可能愉快地待在耶鲁英文系。我留下来了,在这里教了五十五年书,而且始终没有归属感。
那天我走进休息室,听到了对巴托克(Bela Bartok)《钢琴奏鸣曲》的生动演绎,这使我高兴起来。我坐下来,倾听它的激越华丽,演奏的人额前有撮黄头发,正在钢琴后面上下飘飞。巴托克乐曲终了,我走过去将自己介绍给了安格斯·弗莱彻,说了些我是个二十一岁的英文系研究生之类的话。在我们一生友谊开始的时刻,孤独感减退了。
弗莱彻支撑着我在耶鲁的第一年。他毕业之后去了哈佛继续研究生学业,在那里瑞恰慈(I. A. Richards)指导了他的研究,后来就有了这部《讽喻:一种象征模式理论》。弗莱彻和我通过邮件和互访保持着交流,后来则是通过阅读彼此的作品。事后看来,我把自己视作他的学生。作为一个务实的批评家,我需要一个在诗性智慧上的宽怀向导,而在弗莱彻那里,我找到了罕有的无所不包的学识,一种真正的文艺复兴式的视界。
他为《讽喻》写的新后记使我原本会加在这里的观察显得冗余。我转而用这篇简短的前言表达我的感受,他在专著和论文中所不断获得的批评成就,《讽喻》正是其丰厚的基底。在他的著作《讽喻》之后,弗莱彻的作品中影响我最深的是《心灵的色彩:文学中关于思维的猜想》(Colors of the Mind: Conjectures on Thinking in Literature,1991)。令人惊讶的是,我们对于认知中的修辞仍然所知甚少,尤其是在诗歌中,在借助隐喻进行思考方面,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和艾米丽·狄金森(Emily Dickinson)仅次于莎士比亚。许多重要的批评家帮助了我们理解认知性修辞,包括肯尼斯·伯克(Kenneth Burke)、威廉·燕卜荪(William Empson)、纳托尔(A. D. Nuttall)、安·班费尔德(Ann Banfield)以及莎隆·卡梅伦(Sharon Cameron)。弗莱彻对我的工作帮助最多,因为他最为关注的是对于思想的再现及其图像学(iconography)。

章节二:
对讽喻的全面探讨——它此前还未在一个真正的理论基础上被论述过——对我来说虽然必定包含有广泛的特定主题,不过《讽喻》一书的开端只是一篇我为诗人阿奇巴德·麦克利什(Archibald Macleish)所写的三页论文,他当时在哈佛任博伊尔斯顿修辞学教授(Boylston Professor of Rhetoric)。我的方式是抽象和动态的,而非阐释式和严格遵照时间顺序的。在耶鲁时上过的约翰·蒲柏(John Pope)教授一堂从容的研讨课,让我学习了伊丽莎白时期伟大的诗人埃德蒙·斯宾塞的抒情诗和史诗,但是现有理论的种子萌芽于为研究麦克利什而对这一模式所做的一个简单理论定义。
自《讽喻》在1964年出版以来,这个世界上的许多事情都已经发生了改变,语言这一领域获得了新的边界,而且确实,整个世界自身都卷入了这场根本性变革,它主要受到全球经济力量转变的压力影响,而这也导致了形而上信仰的危机。符号世界和物质世界,这两个世界似乎在平行轨道上运行。富裕的国家想要更多的自然资源支撑他们的生活水准,而四分五裂并因此问题丛生的较贫困的国家则经历了以混乱的内部权力斗争为特征的教派战争。并非没有先例,宗教分歧掩盖了权势集团与革新者的贪婪,他们所推行的是一种关于“美好生活”的短期愿景,与此相伴,电子科技塑造了一种看似(如果不是实际上)萎缩但同时又以某种方式膨胀的人际交流的空间——互联网只是其最为明显的例子。
我提到这些显著改变是因为,一种萎缩中的交流空间对于讽喻这整个问题来说正中要害。许多年之前在我开始这项研究的时候,现状的种子就已经撒进了土里,或者至少即将被种下,几十年来,这对我而言似乎是某种预料之中的结论:不仅在西方,在世界上的每个地方,讽喻模式将会重获它在中世纪所占据的显要地位,而它事实上也正如我所预期的那样出现了。看到讽喻持续地确认其宇宙式力量,尽管我从未对这一前景感到欣喜,但至少这是一种被确认了的预测。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