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东欧史(全二册)-“中间地带”的困境
》
售價:NT$
1010.0
《
虚拟资本:金融怎样挪用我们的未来
》
售價:NT$
352.0
《
刻意练习不生气
》
售價:NT$
179.0
《
大宋理财:青苗法与王安石的金融帝国(全彩插图本)
》
售價:NT$
500.0
《
安全感是内心长出的盔甲
》
售價:NT$
305.0
《
快人一步:系统性能提高之道
》
售價:NT$
505.0
《
我们为什么会做梦:让梦不再神秘的新科学
》
售價:NT$
352.0
《
算法图解(第2版)
》
售價:NT$
356.0
|
編輯推薦: |
这部小书称得上一部人生小百科。薄薄一本小书,竟能令人读出种种况味。你可以把它当作生活交友的教科书,也可以把它看成混迹官场的厚黑学。按照培根的说法:“有些书可浅尝辄止,有些书可囫囵吞食,个别的书则须细嚼慢咽,充分消化。”这部小书,值得读者细嚼慢咽,至于见仁见智,相信读者自有考量。
|
內容簡介: |
这部随笔是培根一生的经验汇总,篇幅不大却内涵丰富。培根曾兼哲学家、文学家、法官和政治家于一身,其思想极为复杂,人们不难从他的随笔中发现面目各异的培根。
“论真理”“论死亡”“论善与性善”“论人的天性”等,让我们看到一个热爱哲学的培根。
“论高官”“论谋反与动乱”“论王权”“论野心”“论强国之道”等,让我们看到一个热衷政治、深谙官场运作的培根。
“论父母与儿女”“论婚姻与独身”“论爱情”“论友情”等,让我们看到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培根。
“论逆境”“论幸运”“论残疾”等,让我们看到一个自强不息的培根。
“论作伪与掩饰”“论嫉妒”“论野心”“论狡猾”“论言谈”等,让我们看到一个工于心计、老于世故的培根。
薄薄一本小书,竟能令人读出种种味道。
你可以把它当作生活交友的教科书,也可以把它看成混迹官场的厚黑学。按照培根的说法:“有些书可浅尝辄止,有些书可囫囵吞食,个别的书则须细嚼慢咽,充分消化。”这部随笔,值得读者细嚼慢咽,至于见仁见智,相信读者自有考量。
|
關於作者: |
作者简介: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家、文学家、法官和政治家,实验科学的创始人。主要著作有《随笔集》《新工具》《论科学的增进》以及《学术的伟大复兴》等。其作品内容涉及广泛、文字简练,论述精辟,堪称散文体的典范。跌宕的仕途锻就他哲人的思维,变幻的人生成就他精练的文字。
译者简介:张和声,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译有《历史学家的技艺》《培根随笔集》《山的那一边》等。程郁,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著有《清至民国蓄妾习俗之变迁》,译有《池田大作思想小品》。
|
目錄:
|
培根论人生
生活篇
论父母与儿女
论婚姻与独身
论青年与老年
论习惯与教育
论爱情
论养生
论残疾
论花费
论财富
论放贷
论幸运
论死亡
社交篇
论逆境
论大胆
论快捷
论猜疑
论言谈
论友情
论随从与朋友
论请托者
论礼貌
论赞扬
论作伪与掩饰
情趣篇
论旅游
论假面剧和竞技
论建筑
论园艺
论学习
政治篇
论高位
论文治武功
论学问与治国
论谋反和动乱
论贵族
论王权
论忠告
论革新
论强国之道
论殖民地
论党派
论预言
论谈判
论司法
论谣言
论世道沧桑
人性篇
论人的天性
论善与性善
论复仇
论嫉妒
论迟钝
论狡猾
论自私
论假聪明
论野心
论虚荣
论荣誉
论愤怒
哲学篇
论真理
论迷信
论美
论科学的伟大复兴
论人欲胜天,必先顺天
论四种假象
论意愿和情感阻碍人的理智
论洞穴假象影响人的理解力
|
內容試閱:
|
Knowledge itself is power.
培根为后人留下了不少格言,最有名的要数“知识就是力量”了。有意思的是power一词也未尝不可译为“权力”,培根的一生是追求知识的一生,也是追求权力的一生。
穷苦的人期待能有人教他挣钱,尤其期待富有的人能教他挣钱。涉世不深的毛头小伙儿喜欢谈人生,而饱经风霜的世故老人则谈得更好。英国大学者弗朗西斯· 培根(1561—1626)就是这样一个世故老人,四百年来,他的作品盛行不衰,广为流传,给正在人生道路上艰难跋涉的后生以种种启迪。
培根的一生宦海沉浮。曾经拜官授爵,春风得意;几度官场失意,受辱于豪门;甚至身陷囹圄,饱尝世态炎凉。他的学问受到后人的推崇,他的为人常遭后世非议。正因如此,论政治,抒情趣,讲哲学,揭人性,他的作品读来别有一番滋味。
培根出身豪门,父亲尼古拉· 培根曾深得女王伊丽莎白的宠信,被封为男爵,出任掌玺大臣。母亲安妮为名门闺秀,对古典文化造诣颇深。受母亲的熏陶,培根的拉丁文基础极好。十二岁,培根负笈剑桥,在三一学院就学。十五岁,他就当上了英国驻法大使的随员,远赴巴黎。学业仕途,一路顺风。正在此时,少年培根遭到人生的第一大挫折,1579年2月,他的父亲突然去世。由于母亲是继室,培根在六个同父异母的兄弟中排行最末,父亲生前对五兄弟都有财产上的安排,唯独对幼子尚无交代。回到国内,培根没有得到任何家产,他试图走亲戚的门路,企望得到他的姨父—当朝重臣格莱公爵的举荐,谋个一官半职,不料却屡遭冷遇。两手空空的他只得希望靠自己的努力在法律界有所作为。培根1579年入格雷律师学院攻读法学,1582年毕业,获律师资格,1600年成为学院高级法学讲师。
这在当时堪称殊荣,但出身世家的培根更希望在政治上能出人头地,从1581年年仅20岁便成为国会议员到1621年被逐出国会,他一直热衷于政治。为了谋取一官半职,他不惜奔走权门,尽管他也明白那些权贵的能力远在自己之下,还是希望得到他们的举荐。“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一封封请托信,给这位大学者的人格涂上一层难以抹去的灰色。“为了高位,身心俱累;付出辛苦,招来痛苦;为求当官的尊贵,不惜舍弃为人的尊严。”(《论高位》)一席话道尽官场的悲辛。培根也曾指望依靠自己的政治才干获得晋升,但几经浮沉,终于参透。
一直有人在考证培根是否受贿或卖友,指责声和申辩声不绝于耳。人们之所以对这么一个历史人物兴趣不减,主要不是因为他曾经做过高官,而在于他为后人留下了一份丰富的精神遗产。他议论世事头头是道,人们自然也就想看看他自己的处世为人究竟如何。培根以文学和自然哲学名世,但终其一生,他的大部分时间是在从事法律事务,或沉浮于宦海,他的文学创作和哲学著作都是业余时间的产物。而正是这些哲学和文学作品,使培根名留青史。
《学术的进展》《新工具》等著作足以奠定培根在学术史上的伟大地位,但培根最为人称道的却是他那本充满智慧的《随笔集》。《随笔集》最早发表于1597年,后来几易其稿,多所增删,直到作者去世,仍未定稿。五十多篇随笔是培根一生的经验总汇,虽然篇幅不大,但内涵丰富,称得上是一部人生小百科。
人是复杂的,作为一个兼哲学家、文学家、法官和政治家于一身的人,培根的思想尤其复杂,人们不难从他的随笔中发现面目各异的培根。
“论真理”“论死亡”“论善与性善”“论人的天性”……从这些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热爱哲学的培根。
他崇尚真理,认为:“人生至乐莫过于高踞清新纯静的真理之巅,俯瞰谷底种种谬误迷惘,云遮雾障。……如果所思所念能以仁慈为主宰,以天道为归宿,以真理为枢纽,那简直是身居尘世乐比天堂。”
他细论生死:“复仇之欲压倒死亡,爱恋之情蔑视死亡,荣誉之尊高于死亡,悲伤之极向往死亡,畏惧之心期待死亡。”
他直指人性:“德以善为首,此乃上帝的特性。若无这种品性,人将沦为蝇营狗苟,惹是生非,无可救药的贱货。”
“论高官”“论谋反与动乱”“论王权”“论野心”“论强国之道”……从这些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热衷于政治,深谙官场运作的培根。
他深知民为国之本,国家要想强大,关键要有骁勇善战之民,不可竭泽而渔:“负重的驴子难以成为好斗的幼狮,赋役深重的百姓难以成为骁勇尚武的国民。”为政既不可得罪巨室,也不可视百姓为草芥,因为“肚子造反,后果最惨。如果上层的破产和下层的赤贫同时发生,那就更是危在旦夕。民怨之于政体,犹如气血之于人体,郁积不畅,必然遭殃”。
他对官场的险恶体会尤深:“位高易倾,轻则官场失意,重则身败名裂。”为了高位,身心俱累;付出辛苦,招来痛苦;为求当官的尊贵,不惜丧失为人的尊严。君子不党,但要想官场得意,不妨先做小人:“地位低下的人要想升迁,就不得不依附党派。……跻身高位如攀援曲折的楼梯,路遇派系之争,中途不妨有所依傍,位居高官后则宜中立求稳为上。”
“论父母与儿女”“论婚姻与独身”“论爱情”“论友情”……从这些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培根。
“论逆境”“论幸运”“论残疾”……从这些篇章中,人们可能看到一个自强不息的培根。
“论作伪与掩饰”“论嫉妒”“论野心”“论狡猾”“论言谈”……从这些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工于心计、老于世故的培根。
薄薄一本《随笔集》竟能令人品出人生的种种况味,你可以把它当作生活交友的参考书,也可以把它看成混迹官场的厚黑学。按照培根的说法,“有些书可浅尝辄止,有些书可囫囵吞食,个别的书则须细嚼慢咽,充分消化”。他的这些文字虽然还谈不上字字珠玑,毕竟有旧时代的烙印,存在很多局限性,但也称得上琳琅满目,令人有目不暇接之感,值得读者细嚼慢咽。至于见仁见智,只能是因人而异了。
不过,还是培根说得好:“读书太久易生惰性……学习要靠经验来加以规划,否则可能歧路亡羊。会学不等于会用,运用之道在书本之外,得靠亲身的体验才能掌握。”
然而,能言者未必能行,读罢《随笔集》,再观培根的平生为人,只能说他写得极好,做得极糟。为了追逐权力,保住官位,他不惜卖友受贿,奔走权门,最后还是被赶出宫廷,连结婚十多年的妻子也离他而去。
权力向他闭上了大门,但知识仍在向他招手。丢官后的培根一心著书,五个月内便完成了《亨利七世时期的英国史》。他把这部书献给英国王太子查理,可见这位弃官还是身在江湖,心存魏阙。1623年,《科学推进论》的拉丁文增译本刊行,哲理小说《新大西岛》出版。1625年,《随笔集》的修订本出版。1626年4月9日,培根因病去世。病因是他在大雪天突发奇想,出外挖雪,填入鸡的腹腔内,以便观察冷冻的防腐作用。受冻后一病不起,终于倒在探索求知的征途中。后来马克思将他誉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
培根追求权力的一生是如此失败;培根追求知识的一生又何等辉煌。权力能左右荣辱于一时,思想的余晖则能泽及万世。
“知识就是力量。”培根的人生经历和思想遗产为此作了最好的注释。
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看培根横议世事,畅谈人生,你好像仍能听到一个四百多年前的老人那饱含睿智和世故的笑声。
论财富
对蝇头小利,不可太精明。钱有双翼,时来时去。伺机撒手放飞,方能招财进宝。
我且将财富称为德行的负担,舍此无以名之。古罗马将它比喻为“辎重”则更妙。财富与德行的关系,正如辎重之于军队。辎重省不了,也丢不得,但有时为了保全辎重,就会牵制军事行动,贻误战机,陷入败局。过多的财富,除了施舍别无实际用途。多余的钱只能虚增幻觉罢了。所罗门说:“多财必多耗,财主不过徒饱眼福而已。” 财富多到一定程度,就非个人所能消受。他可以贮藏,也可以施舍馈赠,或博取富贵的名声,却没有多少实际用途。难道你没看到有人为小小的石块或罕见之物开出天价吗?难道你没看到有人为了摆阔而一掷千金吗?这样做无非是为了使财富有个出处。也许你会说,有钱可以为人救危解困。但正如所罗门所言:“钱财不过是富人想象中的城堡。” 此言妙在道明了钱财只是在想象中如此,事实却未必这样。因财招祸者比比皆是,因财得救者屈指可数。
切莫为炫耀而敛财。对财富当取之有道,用之有度,乐善好施,遗之坦然。当然也不必强忍五情六欲,像苦行僧那般鄙视财富。而应区分清楚,如西塞罗论拉比端斯?波斯蒂默斯 时所言:“他敛财求富并非为了满足一己贪欲,而是为了求得行善的手段。”求富不可心太急,还是听听所罗门的告诫吧:“急于求富,行必有污。” 古诗人写道,财神普路托斯 受天帝朱庇特差遣时总是行动迟缓,步履蹒跚。受到冥王普卢托派遣时则健步如飞。其寓意指靠正当手段和劳动不易迅速发财,凭借他人的死亡(如遗产、继承等)则能一夜暴富。恶魔生财(通过欺诈、压榨或其他邪术生财),迅速快捷。把财神普路托斯比作魔鬼倒也很恰当。
发财之术不少,歪门邪道居多。吝啬还不失为最好的一种,但也算不上体面,因为这种人吝于解囊助人。大地母亲,慷慨好施。依靠土地,精耕细作,是最自然的致富之道。尽管这不会使人迅速发财,但有钱人若能屈尊从事农牧业,其财富也会出人意料地成倍增长。我曾认识一位英国贵族,他富甲天下,拥有草原、牧场、森林、农场、煤矿、铅矿、铁矿等。土地犹如他财源不竭的大海。“小钱难挣,大钱易赚。”此言不虚。多财善贾,富者愈富,左右逢源,财运亨通。
从事一般的生意和职业靠诚信得利。挣钱一靠勤奋,二靠好名声(公平交易)。投机谋利,取之不义。乘人之危,收买仆从和副手,从而排斥竞争对手,诱人上钩,诸如此类都是卑鄙无耻的手段。杀价买入,高价卖出,转手之间,两头榨钱。只要合伙人选择得当,合资经营也能牟取大利。放高利贷固然可以赚钱,但也是最卑劣的。债务人汗流浃背,债主坐享其成。高利贷主连礼拜天都在忙于谋利,实在有违天意。放债虽然可以牟利,并非没有风险,中介人往往为了一己之利而吹捧不可靠的人。
有幸成为发明的首创者或专利持有人也能暴富,最先在加那利群岛上经营糖业的那人就是个例子。富有创见,善于审时度势者终成大业。仅靠固定收入难得大富大贵。孤注一掷者容易倾家荡产。将固定的收入作为投机冒险的后盾,万一失算可以有所弥补。若无约束,垄断销售、囤积居奇不失为致富上策,如能预见什么商品将会畅销,提前备货,则利润更高。为人服务来挣钱固然是正道,如以阿谀奉迎卑躬屈膝为代价,则未免有失体面。若在执行遗产监管时上下其手以谋私利,如塔西佗论塞内加 :“无人继承的遗产都进了他的网罗。”这种行为则更加卑劣无耻,因为他侍奉的对象尤为下贱。
切莫轻信表面上对钱财不屑一顾的人,他们之所以蔑视钱财是因为捞不到钱财。若发财有望,他们便会无所不用其极。对蝇头小利,不可太精明。钱有双翼,时来时去。伺机撒手放飞,方能招财进宝。
人的钱财要么留给亲属,要么留给社会。两头兼顾数量适中自然最好。把一大笔财产留给年幼无知的继承人,那将引来贪婪的鹰鸷,等于是给他招灾惹祸。为虚荣所设的捐赠如同无盐的祭品 。那徒有其表的坟墓,里面不过是速朽的残骸 。捐款不在多少,在于实用。为善当在生前,临终遗赠,岂非慷他人之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