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英雄之旅:把人生活成一个好故事
》
售價:NT$
398.0
《
分析性一体的涌现:进入精神分析的核心
》
售價:NT$
556.0
《
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
》
售價:NT$
352.0
《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国有企业条款研究
》
售價:NT$
449.0
《
银行业架构网络BIAN(全球数字化时代金融服务业框架)(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管理丛书)
》
售價:NT$
449.0
《
金托邦:江湖中的沉重正义
》
售價:NT$
275.0
《
易经今解:释疑·解惑·见微
》
售價:NT$
403.0
《
东欧史(全二册)-“中间地带”的困境
》
售價:NT$
1010.0
|
編輯推薦: |
《中华医学影像技术学》丛书——国内该领域专家理论和实践的全面展现,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倾心之作!
|
內容簡介: |
本次修订,将继续保持图书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延续前版的大体结构,数理逻辑,修正错误。并重点在CT设备技术概述、CT成像原理和基本概念、CT的临床应用介绍相关进展,CT成像的临床应用从CT图像后处理和三维成像、CT图像质量和辐射计量及各个部位(包括颅脑、五官、颈部、胸部、纵隔、腹部、盆腔、脊柱、四肢、心脏大血管)的CT检查、诊断要点展开,体现临床应用的新进展、学科指南的新要求、特殊CT成像检查技术的应用等。
|
關於作者: |
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获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优秀青年科技专家、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河南省师德标兵、河南省自主创新十大杰出青年、郑州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郑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
目錄:
|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CT 设备的现状与进展/ 2
第二节 CT 设备的基本结构/ 3
一、 X 线发生装置 / 3
二、 冷却系统 / 4
三、 准直器 / 4
四、 滤过器 / 板 / 4
五、 X 线检测接收装置 / 5
六、 机械运动装置 / 6
七、 计算机设备 / 7
八、 图像显示及存储装置 / 7
第三节 非螺旋CT 与螺旋CT / 8
一、 非螺旋CT / 8
二、 螺旋CT / 9
第二章 CT 成像原理和基本概念 / 15
第一节 CT 成像原理/ 15
一、 X 线摄影的图像形成方式 / 15
二、 CT 图像的形成方式 / 15
三、 X 线的衰减和衰减系数 / 17
四、 CT 的图像重建 / 17
第二节 CT 成像基本概念/ 18
一、 像素 / 18
二、 体素 / 18
三、 矩阵 / 18
四、 原始数据 / 18
五、 重建 / 18
六、 重组 / 18
七、 重排 / 18
八、 卷积核 / 19
九、 插值 / 19
十、 部分容积效应 / 19
十一、 周围间隙现象 / 19
十二、 阳极热容量和散热率 / 19
十三、 动态范围 / 19
十四、 单扇区和多扇区重建 / 19
十五、 过度射线和过扫范围 / 20
十六、 纵向分辨力和各向同性 / 20
十七、 物体对比度和图像对比度 / 20
十八、 扫描覆盖率 / 20
十九、 灌注和灌注参数 / 20
二十、 窗技术 / 20
二十一、 CT 值 / 21
二十二、 视野 / 22
第三节 CT 图像与窗技术/ 22
第三章 CT 的临床应用 / 24
第一节 CT 检查的程序/ 24
一、 患者的登记接待 / 24
二、 扫描前患者准备 / 24
三、 CT 机准备 / 25
四、 对比剂及急救物品准备 / 25
五、 操作者准备 / 26
六、 CT 检查的基本要点 / 27
第二节 CT 的扫描方法/ 28
一、 普通扫描 / 28
二、 增强扫描 / 28
三、 定位扫描 / 29
四、 能量成像 / 29
五、 功能成像 / 29
六、 心脏及冠状动脉CT 成像 / 30
七、 CT 血管成像 / 30
八、 CT 导向穿刺活检 / 31
九、 胆系造影CT 扫描 / 31
十、 CT 透视 / 32
十一、 特殊扫描 / 32
第四章 CT 图像后处理 / 33
第一节 图像重建 / 33
一、 改变显示野 / 33
二、 改变重建函数 / 33
三、 改变层厚和间隔 / 33
四、 改变扫描时相 / 33
第二节 CT 图像的重建算法/ 33
一、 解析法 / 33
二、 迭代重建 / 34
三、 自适应多平面重建 / 34
第三节 CT 图像的三维成像方法/ 35
一、 三维数据的获取 / 35
二、 三维图像的显示方式 / 35
三、 三维图像显示方法的选取 / 39
第四节 特殊检查部位的图像后处理 / 40
一、 血管系统 / 40
二、 冠状动脉 / 41
三、 泌尿系统 / 42
四、 眼眶 / 43
五、 鼻窦 / 43
六、 内耳、颞骨 / 43
七、 牙齿 / 44
第五章 CT 图像质量控制和辐射剂量 / 45
第一节 CT 图像分辨力及其影响因素/ 45
一、 空间分辨力 / 45
二、 密度分辨力 / 47
三、 时间分辨力 / 48
第二节 CT 的伪影和处理措施/ 49
一、 伪影的定义和分类 / 49
二、 伪影产生的原因 / 49
三、 常见的伪影及处理措施 / 49
第三节 噪声的形成与图像质量 / 54
一、 噪声的定义 / 54
二、 噪声水平 / 54
三、 噪声的表现和原因 / 54
四、 噪声、辐射剂量与毫安秒的关系 / 54
五、 噪声与图像质量和诊断的关系 / 54
六、 螺旋扫描方式对噪声的影响 / 55
七、 影响噪声的因素 / 55
第四节 螺旋CT 的图像质量和纵向分辨力 / 56
一、 层厚响应曲线 / 56
二、 纵向分辨力 / 57
第五节 CT 的辐射剂量/ 60
一、 CT 检查辐射的特点 / 60
二、 CT 扫描射线束的形状辐射分布 / 60
三、 CT 扫描射线剂量的测量 / 61
四、 辐射剂量的测试步骤 / 62
五、 影响辐射剂量的因素 / 63
六、 临床实践中的剂量管理 / 65
七、 辐射剂量的表达方式 / 66
第六章 头颈部CT 检查及诊断要点 / 68
第一节 检查注意事项 / 68
第二节 相关解剖 / 68
一、 脑 / 68
二、 眼眶与眼 / 68
三、 耳 / 69
四、 鼻窦 / 69
五、 咽与喉 / 69
六、 甲状腺与甲状旁腺 / 69
第三节 扫描方法 / 69
一、 颅脑 / 70
二、 垂体 / 80
三、 眼及眼眶 / 82
四、 鼻窦和鼻咽 / 90
五、 耳、颞骨 / 95
六、 喉部及颈部 / 102
第四节 CT 图像质量控制/ 110
一、 图像质量控制内容 / 110
二、 图像质量控制方法 / 110
三、 图像质量控制要术 / 111
第七章 胸部CT 检查及诊断要点 / 112
第一节 检查注意事项 / 112
第二节 相关解剖 / 112
一、 肺 / 112
二、 胸膜及胸膜腔 / 112
三、 纵隔 / 112
四、 食管 / 113
第三节 扫描方法 / 113
一、 肺及纵隔 / 113
二、 食管 / 131
三、 肋骨 / 133
第四节 CT 图像质量控制/ 134
一、 空间分辨力 / 134
二、 密度分辨力 / 134
三、 噪声 / 134
四、 伪影 / 134
第八章 腹部、盆腔CT 检查及诊断要点 / 135
第一节 检查注意事项 / 135
一、 受检者准备 / 135
二、 护理准备 / 135
三、 技师准备 / 135
第二节 相关解剖 / 135
一、 胃 / 135
二、 小肠 / 136
三、 大肠 / 136
四、 肝脏 / 137
五、 肝外胆道 / 137
六、 胰腺 / 137
七、 肾脏 / 137
八、 输尿管 / 137
九、 膀胱 / 137
十、 尿道 / 138
十一、 生殖系统 / 138
第三节 扫描方法 / 138
一、 腹部CT 检查技术概述 / 138
二、 腹部横断面解剖 / 139
三、 腹部扫描 / 142
四、 盆腔扫描 / 155
第四节 CT 图像质量控制/ 161
一、 质量控制的内容 / 161
二、 图像质量控制方法 / 161
第九章 脊柱、四肢CT 检查及诊断要点 / 162
第一节 脊柱检查注意事项 / 162
第二节 脊柱相关解剖 / 162
一、 椎骨 / 162
二、 椎间隙 / 162
三、 椎间关节 / 163
四、 脊髓 / 163
第三节 脊柱扫描方法 / 164
一、 颈椎 / 164
二、 胸椎 / 165
三、 腰椎 / 166
四、 常见疾病诊断要点 / 168
第四节 四肢检查注意事项 / 171
第五节 四肢相关解剖 / 171
一、 各部位骨关节解剖 / 172
二、 四肢骨关节影像表现 / 172
第六节 四肢扫描方法 / 172
一、 肩关节 / 172
二、 肱骨 / 173
三、 肘关节 / 174
四、 尺桡骨 / 175
五、 腕关节 / 176
六、 髋关节 / 176
七、 骶髂关节 / 177
八、 股骨 / 178
九、 膝关节 / 179
十、 胫腓骨 / 180
十一、 踝关节 / 180
十二、 足部 / 181
十三、 常见疾病诊断要点 / 182
第七节 CT 图像质量控制/ 187
第十章 心脏、大血管CT 检查及诊断要点 / 189
第一节 CTA 成像技术概述 / 189
一、 CTA 检查常规流程 / 189
二、 对比剂过敏反应的处理 / 189
三、 对比剂外渗的处理 / 189
四、 CTA 检查后相关事宜 / 189
第二节 颅脑动静脉CTA 检查 / 190
一、 检查前准备 / 190
二、 扫描方式 / 190
三、 扫描范围 / 190
四、 扫描参数 / 190
五、 检查流程及扫描方法 / 190
六、 重建算法和窗技术 / 190
七、 注意事项 / 190
第三节 颈部动静脉CTA 检查 / 191
一、 颈部动脉检查方法 / 191
二、 颈部静脉检查方法 / 192
第四节 冠状动脉检查方法 / 192
一、 冠状动脉CT 钙化积分扫描及计算 / 192
二、 冠状动脉CT 血管成像扫描 / 193
三、 冠状静脉CT 血管成像扫描 / 198
第五节 主动脉与外周动脉检查 / 199
一、 适应证 / 199
二、 检查方案 / 199
三、 扫描延迟时间的确定 / 199
四、 其他检查注意事项 / 200
五、 提高检查质量的方法 / 200
六、 图像后处理 / 200
第六节 肺动脉检查 / 203
一、 适应证 / 203
二、 检查前准备 / 203
三、 常规扫描技术 / 204
四、 特殊扫描技术 / 204
第七节 左房 - 肺静脉检查 / 206
一、 适应证 / 207
二、 扫描前准备 / 207
三、 扫描方法和参数设置 / 207
四、 对比剂的应用 / 207
五、 成像影响因素 / 208
第八节 腔静脉检查 / 208
一、 上腔静脉 / 208
二、 下腔静脉 / 208
第九节 门静脉检查 / 209
一、 检查前准备 / 209
二、 扫描体位 / 210
三、 扫描范围 / 210
四、 扫描参数 / 210
五、 对比剂参数 / 210
六、 成像方法 / 210
七、 图像后处理 / 210
第十节 四肢血管检查 / 210
一、 上肢血管 / 210
二、 下肢血管 / 214
第十一节 CT 图像质量控制/ 218
第十一章 多器官联合成像检查技术要点/ 219
第一节 胸痛三联征联合成像检查技术要点 / 219
第二节 心脑血管联合成像检查技术要点 / 219
第三节 冠状动脉联合腹部增强成像检查技术要点 / 221
第四节 冠状动脉联合主动脉成像检查技术要点 / 222
第五节 一站式能量灌注成像检查技术要点 / 223
一、 头颈CTA 联合颅脑CTP 扫描方案 / 223
二、 肺动脉CTA 联合肺灌注CTP 扫描方案 / 223
三、 冠状动脉CTA 联合心肌CTP 扫描方案 / 224
四、 肝动脉CTA 联合肝脏CTP 扫描方案 /224
五、 胰腺CTA 联合胰腺CTP 扫描方案 / 224
第六节 CT 图像质量控制/ 225
一、 图像质量基本要求 / 225
二、 图像处理 / 225
三、 影像质量标准 / 226
第十二章 特殊CT 检查和临床应用 / 227
第一节 CT 灌注成像/ 227
一、 灌注成像的影响因素 / 227
二、 灌注成像技术的质量控制 / 227
三、 灌注成像的参数计算 / 228
四、 脑CT 灌注成像 / 228
五、 肝CT 灌注成像 / 230
六、 肺CT 灌注成像 / 231
第二节 CT 仿真内镜检查/ 233
一、 检查技术 / 233
二、 诊断要点 / 234
三、 局限性 / 235
第三节 双能量CT 成像 / 235
一、 检查技术 / 236
二、 诊断要点 / 236
三、 检查要点与图像质量控制 / 238
四、 局限性 / 238
第四节 专用CT 临床应用 / 238
一、 锥光束乳腺CT / 238
二、 锥形束CT / 239
三、 术中CT / 239
四、 PET / CT / 239
文末彩图/ 241
|
內容試閱:
|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高端医学影像设备在临床逐渐得到普及应用和推广。尤其是近年来,涌现出许多新的检查技术和先进的医学影像设备,CT 作为其中发展最快的专业之一,为医学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促进了医学影像技术向更科学、更严谨的专业化方向发展。鉴于此,有必要对《中华医学影像技术学·CT 成像技术卷》第1 版进行修订,以适应医学影像技术发展的需要。
在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的组织下,我们启动了《中华医学影像技术学·CT 成像技术卷》的修订工作,我们坚持遵循“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用性)和“三特定”(特定对象、特定目标、特定限制)的编写原则,在编写过程注重把握继承、发展与创新的关系,在参考王鸣鹏教授主编的《医学影像技术学·CT 检查技术卷》和《中华医学影像技术学·CT 成像技术卷》第1 版的基础上有所侧重、有所发展、有所创新地增加了多器官联合扫描的内容。本书尽可能涵盖CT 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必要的解剖和疾病专业知识,以满足在校学生和专业工作者的学习和临床工作需要。本书共分为十二章,技术要点明确、知识点覆盖广、技术操作性强。内容首先从CT 设备现状与进展入手,讲述了CT 的现在与未来,紧接着从CT 设备的基本结构到成像原理和基本概念,最终过渡到了临床应用,前后衔接较为紧密,除了常规的头颈部、胸部、腹盆部和脊柱四肢的介绍外,还增加了紧贴时代前沿的多器官联合成像技术和特殊CT 成像技术,进一步加深了CT 应用的广度和宽度。
在启动和编写阶段,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主任委员李真林教授和前主任委员余建明教授对编写工作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从而保证了本书的顺利编写,在此表示感谢。同时,也特别感谢参与编写的各位专家,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展示出较高的专业水平、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为本书的编写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本书的编写中,各位编者已尽全力,但由于影像新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篇幅的限制,加之编写时间仓促,不能面面俱到,难免出现疏漏和谬误之处,恳请广大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高剑波
2024 年1 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