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莫迪与印度对外政策的"再造"

書城自編碼: 4013700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世界史
作者: [澳]伊恩·霍尔 著 孙西辉 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515413990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6-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54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甲骨文丛书·繁荣与衰退:中国市场经济(1000~1500年)
《 甲骨文丛书·繁荣与衰退:中国市场经济(1000~1500年) 》

售價:NT$ 666.0
越南汉词整理与研究
《 越南汉词整理与研究 》

售價:NT$ 510.0
创客训练营  Arduino 应用技能实训
《 创客训练营 Arduino 应用技能实训 》

售價:NT$ 307.0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修订译本)
《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修订译本) 》

售價:NT$ 931.0
中国医学的起源(知史丛书)
《 中国医学的起源(知史丛书) 》

售價:NT$ 1030.0
机器人学基础   于靖军 王巍
《 机器人学基础 于靖军 王巍 》

售價:NT$ 390.0
骰子世界
《 骰子世界 》

售價:NT$ 259.0
乾隆的百宝箱:清宫宝藏与京城时尚
《 乾隆的百宝箱:清宫宝藏与京城时尚 》

售價:NT$ 614.0

內容簡介:
本书着眼印度人民党崛起并连续赢得大选的背景,探讨莫迪政府对外政策的新叙事逻辑。本书在概述莫迪政府对外政策和印度制定对外政策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指出莫迪试图“再造”印度的对外政策,介绍印度对外政策由重视“不结盟”和强调“战略自主”转向“多向联盟”的发展历程,阐述印度教民族主义与对印度对外政策的认知和影响,基于莫迪的成长经历解释“莫迪特性”,分析印度教民族主义话语中的莫迪政府对外政策。
作者认为,印度人民党将莫迪政府的对外政策打造成符合印度教民族主义原则的工具,将莫迪塑造成经济“发展人”和安全“守望者”的形象,这种“再造”的对外政策在许多重要方面与此前的国大党政府没有本质区别,但在现实中吸引了大量选民。在印度人民党连续三次赢得大选和莫迪开启第三个任期之际,深入了解莫迪政府对外政策背后的印度教民族主义思想逻辑,对于准确理解莫迪政府和当下印度具有重要意义。
關於作者:
伊恩·霍尔(lan Hall),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国际关系专业教授,格里菲斯亚洲研究所所长,墨尔本大学澳大利亚-印度研究所的研究员、《澳大利亚国际事务杂志》的联合编辑,著有《莫迪与印度对外政策的“再造”》和《衰落的困境:1945—1975年英国知识分子与世界政治》,发表多篇期刊文章。主要研究领域是印度的外交与安全政策以及国际思想史。
孙西辉,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外交学专业博士,国际关系专业博士后,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美国亚太战略、中国外交、中美关系、中印关系、周边国家外交战略、国际关系理论。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时评80余篇、译文100余篇,15篇文章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红旗文摘》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国际政治》《中国外交》《马克思主义文摘》全文转载。
目錄
目? 录




第一章 导 论…………………………………………………………………… 001
正在实施的对外政策…………………………………………………………… 003
制定印度的对外政策…………………………………………………………… 010
莫迪政府和对外政策的制定…………………………………………………… 015
“再造”印度的对外政策……………………………………………………… 017

第二章 从“不结盟”到“多向联盟”…………………………………………… 021
尼赫鲁与“不结盟”运动……………………………………………………… 022
尼赫鲁之后的“不结盟”……………………………………………………… 025
拉奥与改革……………………………………………………………………… 027
“跨越卢比孔河”的实用主义………………………………………………… 030
“战略自主”和“多向联盟”………………………………………………… 033
结论……………………………………………………………………………… 038

第三章 印度教民族主义与对外政策…………………………………………… 041
尼赫鲁主义和它的替代选择…………………………………………………… 042
印度教复兴运动与公共认同…………………………………………………… 044
“印度教特性”的发明………………………………………………………… 047
“国民志愿服务团”和印度教国家…………………………………………… 049
“整体人文主义”与“教法之治”…………………………………………… 053
“抵制英货”与“人人幸福”………………………………………………… 055
权力与“不结盟”……………………………………………………………… 058
结论……………………………………………………………………………… 059

第四章 莫迪与“莫迪特性”……………………………………………………… 060
家庭与志愿团…………………………………………………………………… 061
成为“传道者”………………………………………………………………… 064
古吉拉特邦和“戈德拉事件”………………………………………………… 069
形成“莫迪特性”……………………………………………………………… 072
结论……………………………………………………………………………… 077

第五章 “世界导师”印度………………………………………………………… 080
“世界导师”…………………………………………………………………… 082
“软实力”、公共外交和侨民………………………………………………… 085
宗教、对话和侨民……………………………………………………………… 087
宗教外交………………………………………………………………………… 088
政党的作用……………………………………………………………………… 093
侨民的力量……………………………………………………………………… 097
结论……………………………………………………………………………… 100

第六章 地区繁荣与互联互通…………………………………………………… 102
去自由主义的现代性…………………………………………………………… 104
承诺……………………………………………………………………………… 107
发展和交付……………………………………………………………………… 109
区域连通………………………………………………………………………… 112
与中国竞争……………………………………………………………………… 115
结论……………………………………………………………………………… 118

第七章 国家权力与区域安全…………………………………………………… 120
国家的权力……………………………………………………………………… 123
拓宽视野………………………………………………………………………… 126
运动与惯性……………………………………………………………………… 129
更新战略伙伴关系……………………………………………………………… 131
应对中国………………………………………………………………………… 135
劝说与“惩罚”巴基斯坦……………………………………………………… 137
结论……………………………………………………………………………… 139

第八章 结 论…………………………………………………………………… 141
对外政策与国内政治…………………………………………………………… 143
意识形态与制度缺陷…………………………………………………………… 147

参考文献…………………………………………………………………………… 152
內容試閱
前 言
从一开始,独立的印度就是“一种专门且刻意的创造行为的结果”(Corbridge and Harriss,2000,第xvii页)。它的政治体制、宪法、经济体制和社会都是由后殖民主义政治精英自觉塑造的。印度国民大会党(the Indian National Congress,INC)的领导者是现代印度的缔造者,这是一个主要由高种姓人构成的群体,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会说英语。他们为印度独立奋斗了不止一代人,在英国放弃对印度的控制之后于1947年8月15日接管了政府。尽管权力转交十分匆忙,“印巴分治”伴随着大量暴力事件,以及统治这样一个庞大、复杂、极度贫困的国家带来深远影响,但是这个群体欣然抓住在印度构建全新国家和社会的难得机会。当然,他们并非完全局限于“对印度的设想”,而是充满干劲且怀揣目标地着手创建一个新国家,建立管理分歧的机构与程序,并改造社会。他们决定在5年内使印度拥有一套民主的政治体制,认为联邦制是管理这个多元国家的最佳方式,国家不应该将一种宗教置于另一种宗教之上,政府应该在经济和社会现代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他们制定了一部雄心勃勃的宪法,举行大选,出台一个发展经济的“五年计划”,并通过一系列非凡的外交活动支持去殖民化、裁军及和平解决争端。
当然,国大党和第一任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Jawaharlal Nehru)领导的在观念上“创造的印度”(Tharoor,2003)未能让所有人满意。印度教民族主义者本已对“印巴分治”感到沮丧,他们严厉批评尼赫鲁政府对世俗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承诺及效仿西方模式实现现代化的愿望。他们想要一个推进印度教教徒利益和价值观的印度,治理方式应当与他们认为的真正的印度思想和实践相一致。
这些观点直至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初期才得到广泛支持。那时候,“尼赫鲁模式”显然没有实现所承诺的一切。贪污腐败、政治暴力、经济低迷、社会动荡、分离主义和族群紧张都困扰着印度。印度与包括东亚和西方大部分地区在内的世界多数国家的关系削弱且极不稳定。对此,尼赫鲁的外孙拉吉夫·甘地(Rajiv Gandhi。原书中写的是Rahul Gandhi——译者)领导的印度国大党政府特别是拉奥(P. V. Narasimha Rao)政府开始实施经济改革,试图消除或至少限制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治。
科布里奇与哈瑞斯有一个著名的论断:这些改革是试图“再造”(reinvent)印度,目的是改变尼赫鲁和国大党在1947年之后实行的国家主导的现代化模式(Corbridge and Harriss,2000,第xix页)。尽管改革并非没有问题,或者说确实有许多批判声音,但是改革成功地使印度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实现更高增长率。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这改变了印度的经济状况和社会状况,为更加自信的印度对外政策奠定了基础。然而,它们并非20世纪80—90年代出现的“再造”印度的唯一尝试。这些经济改革与当时另一种产生于印度教民族主义势力并不断积聚力量的努力同时进行,有时相互交叉并产生冲突。这项运动旨在消除后殖民主义政治安排的主要特征,尤其是国家不得干预宗教事务原则,包括关于离婚和国家不应偏袒某个宗教社区等问题的法律。尽管印度教民族主义运动内部在如何取代上述原则的问题上存在分歧,但它希望废除由尼赫鲁制度化、由其继任者扩展并由国家领导的准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
这些问题在1998—2004年印度教民族主义政党印度人民党(Bharatiya Janata Party,BJP)政客阿塔尔·比哈里·瓦杰帕伊(Atal Bihari Vajpayee)领导的联合政府时期凸显出来。印度人民党内外的强硬派主张制定一个适用于所有宗教群体的“统一民法典”,要求修建印度教寺庙,包括在北方邦阿约迪亚(Ayodhya)这一争议地区,那里的一座清真寺在1992年被印度教民族主义者拆毁,并要求全面改革学校课程。他们还呼吁废除给予查谟和克什米尔(Jammu and Kashmir)特殊地位的宪法第370条。然而,印度人民党领导的政府在国内实行经济自由化,对外则实行实用主义接触政策,尤其是对美国,因为它无法说服执政联盟对内政外交及印度本身进行彻底的“再造”。
然而,印度教民族主义者关于消除国大党在1947年之后创建的印度并用别的东西取代它的愿望并未消散或消失。尽管印度人民党在2004年的选举中失利并当了10年的反对党,但它仍然是重要的政治力量,倡导的“再造”印度这一愿景继续吸引着许多选民。2014年5月,当莫迪以再次崛起的印度人民党领袖的身份上台执政时,这一愿景再次引人注目。莫迪在出任总理前后,毫不掩饰地对尼赫鲁关于印度和后殖民主义国大党政治遗产之想法的蔑视(Mantri and Gupta,2013)。他提出“新印度”概念,以不同于尼赫鲁及其政治盟友的原则为基础,而尼赫鲁及其政治盟友对内追求世俗主义和社会主义,对外采取“不结盟”和激进主义。莫迪要求“变革授权”,以促成内政外交中的“思维”转变(MEA,2017a)。与瓦杰帕伊政府不同的是,莫迪在议会下院人民院(Lok Sabha)中获得绝对多数席位,这至少在理论上给予他实现“再造”印度的更大机会。
本书探讨莫迪在2014—2019年的第一个任期,凭借其拥有的前所未有的权力在对外政策领域所做的事情。它列出莫迪及政治盟友“再造”印度对外政策的议程,并基于印度教民族主义者对国际关系的思考追溯其起源。本书反对将莫迪描绘成对外政策中的实用主义者或现实主义者的说法,认为他在这一领域——就像在其他领域一样——是一个自觉的变革型领导人,有明确的意识形态议程,该议程具有清晰的优先次序和解决关键问题的方法。最后,本书评估莫迪的改革尝试是成功还是失败,表明谁在制定和实施印度的对外政策,以及他们为什么以这样的方式做。


伊恩·霍尔
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政府与国际关系学院
2019年5月

中文版序言
《莫迪与印度对外政策的“再造”》旨在解释,为什么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治下的印度对外政策换了新说法,但在许多重要方面与前几届政府相差无几。本书写于2018年下半年,即莫迪第一任期即将结束之际,2019年5月印度大选前完成书稿。本书引用我在印度人民党(BJP)2014年5月执政后发表的一些文章,探讨了“莫迪主义”理念,解释了我认为印度自21世纪第一个10年中期以来实施的“多向联盟”战略,阐述了对莫迪政府推动印度成为国际行为体的新认识。
本书认为,首届莫迪政府及其支持者,借鉴印度民族主义传统中关于印度及其世界地位的思想,致力于重构印度的对外政策。拉姆·马达夫(Ram Madhav)等在印度教民族主义运动中具有影响力的人物为相关政策提供了新说法,认为莫迪政府正以新方式管理印度的对外事务。莫迪本人也认为,在他的领导下,印度对外政策的风格和实质都有变化,备受瞩目的是他在2018年新加坡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的致辞。
然而,本书发现印度的对外政策在2014年之后并没有像莫迪政府及其拥护者宣传的那样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对外经济政策与安全政策领域更是如此。尽管在公共外交等其他领域有所创新,但总体而言,莫迪政府与曼莫汉·辛格(Manmohan Singh)领导的国大党前政府在对外关系方面的延续性远大于差异性。
在我看来,这种说法与事实之间的差距令人困惑。我想知道,为何莫迪政府大谈特谈对外政策,宣扬如何对它进行变革,而这种变化的迹象并不明显。我在书中提到,莫迪政府提出这些主张的原因在于,印度人民党认为选民更有可能支持一个外交强势有力的政府,而不是外交软弱无能的政府。这点同样令人费解,因为学术界一致认为,印度选民对对外政策不感兴趣,或者至少他们的投票行为不受此类问题的影响。相反,人们普遍认为印度选民关注国内的政治考量,如就业机会或通货膨胀。我在本书的结论中提到,印度人民党正在利用对外政策,准确说是将莫迪政府的对外政策塑造为强劲、有效、符合印度教民族主义原则的工具,以吸引选民;这些选民也希望印度在国际舞台上以这种方式行事,并希望印度被视为正以这种方式行事。
这一论点很快在2019年5月的选举中得到印证,印度人民党赢得比2014年更多的选票。值得注意的是,在2014年选举中,该党将莫迪打造成一个“发展人”(vikas purush)的形象,发展议程的核心是使印度取得更快的经济增速和让民众“日子过得更好”(acche din)。2019年的叙事方式有所不同。这次的竞选活动笼罩在恐怖袭击和印军越境对巴基斯坦进行空中打击的氛围中,莫迪被塑造成一个致力于维护印度人安全的“守望者”(chowkidar)形象。在整个竞选过程中,印度人民党极力强调莫迪政府在外交方面取得的成就,即印度实力增强并受到世界的尊重。这些方面似乎证明了本书关于这次竞选的结论:印度人民党旨在“再造”印度对外政策,原因在于,印度选民相信其选出的政府促进了国家安全和地位提升就可能再次投票支持该政府。
如今,我认为这个观点依然成立。本书展现了莫迪政府在首个任期管理对外关系和提出对外政策的实质与风格的要点。从2024年回溯过去,印度今年又经历一次大选,印度人民党及其选举联盟的盟友以小于2019年的选票优势再获执政权,但我发现本书存在一些错漏,2018年撰写本书以来一些重要事情也发生了变化。
首先,本书应多写一些印度与美国及其盟友澳大利亚和日本在“四方安全对话机制”(QUAD)内外不断深化的战略伙伴关系,这一“小多边”机制于2017年重启。虽然印度并不希望与美国正式结盟,但印美战略伙伴关系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发展,两国不仅密切合作而且与其他伙伴加强合作,以维护在印太地区的共同利益。印度仍是一个自主的行为体,但它从美国的外交支持、情报共享、民用和军用技术、投资和贸易中获益匪浅,因为美国寻求帮助印度跻身大国行列。这种伙伴关系主要是莫迪和莫迪政府努力的产物,旨在加强与美国和其他理念相近国家的关系。
其次,本书应更详尽地介绍印度资深官员和杰出外交家苏杰生(S. Jaishankar)博士在重塑和“再造”印度对外政策方面的作用。苏杰生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在第一届莫迪政府已经显现,他曾担任驻美大使,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兼任外交秘书和外交部部长。他的重要性与影响力在2019年5月大选后被任命为外交部部长时愈发显现出来。从那时起,苏杰生为第一届莫迪政府的施政提供了许多新的叙事话语,并确定了新的政策方向,这一直延续到第二届莫迪政府。苏杰生和国家安全顾问阿吉特·多瓦尔(Ajit Doval),在“再造”印度对外政策的实践中发挥了远胜于书中所提及的重要作用。
最后,本书应该认识到莫迪政府特别是莫迪本人在制定对外政策和推动印度官僚机构改革方面的长期影响。在古吉拉特邦和新德里,莫迪通过他的官员掌控地方治理权,为此花费时间和精力挑选、评估、提拔和任命他满意的官员,从而加强治理能力并确保政策的连贯性。如今这种做法在外交机构特别是外交部单位内部非常明显,高级别职位由那些在提出和执行对外政策方面有更明确的共同议程和推进方法的官员担任。
我很高兴人们对这本书及其观点仍有兴趣。非常感谢孙西辉博士推动本书的中文翻译和出版工作。希望这本书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纳伦德拉·莫迪,理解他所领导的印度人民党政府在过去十年对印度对外政策产生的持续影响。


伊恩·霍尔
2024年6月17日



译者前言
印度是新兴大国之一,是南亚地区最大的国家。冷战结束以来,印度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势头,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逐步上升。印度独立建国以来,政坛格局不断演变,主要体现为执政党及其组建的政府的变动。印度独立后,各党派和社会组织协商产生了中央政府。1949年11月26日,印度完成制宪工作,次年1月26日宪法生效,确立了联邦制和议会民主制等政治制度。
1951—1989年,印度举行了8次人民院选举(不含1989年大选),国大党胜选7次,人民党胜选1次(1977年)。这一阶段是国大党长期单独执政,但面临多个政党的竞争和挑战。1989—2004年,印度举行了5次人民院选举(不含2004年大选),没有任何一个政党获得半数以上席位,国大党的得票率持续下滑,且在1996年、1998年和1999年三次大选中的席位数量不及印度人民党。这一阶段出现了国大党和印度人民党主导建立的联合政府轮流执政的局面。2004—2014年,国大党连续两次赢得大选(不含2014年大选),领导的团结进步联盟长期执政。2014—2024年,印度人民党连续三次赢得大选(含2024年大选),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长期执政。
2024年4月19日至6月1日,印度举行第十八届人民院选举,登记选民9.69亿人,投票率66.33%。印度人民党获得人民院由选举产生的543个议席中的240席,选举联盟(全国民主联盟)获得353席。这表明,印度人民党及其选举联盟未实现莫迪在大选前的两个预期目标,即印度人民党获得370个议席和选举联盟获得400个以上议席。与2014年和2019年两次大选相比,印度人民党及其选举联盟在2024年选举中的表现均有明显退步。印度人民党在三次大选中赢得的议席数量分别是282、303和240,选举联盟的议席数量分别为336、335和293。国大党获得99席,选举联盟(国家发展包容性联盟)获得234席。这表明,国大党及其选举联盟的表现远超预期和以往。在2014年、2019年和2024年三次大选中,国大党赢得的议席数量分别是44、52和99,选举联盟的议席数量分别为59、90和234。
选举结果对印度人民党执政具有两个直接影响。一方面,印度人民党在人民院选举中获得的席位未过半数(272席及以上),不满足单独组建内阁的条件,只能与其选举联盟中的政党联合组建内阁。印度人民党找到联合组阁的政党并不困难,但联合内阁在执政时将面临如何处理联盟内部利益分配和意见分歧等问题,这将削弱印度人民党制定和实施政策的效率。另一方面,印度人民党在下议院中的议席明显减少,导致该党的提案在议会中可能受到反对党的激烈阻击。印度人民党及其选举联盟在人民院的议席未超过总数的三分之二,使印度人民党在没有得到反对党支持的情况下无法修改宪法,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印度人民党政府施政。尽管印度人民党在这次大选中获得的席位不及预期和前两次大选,但是它保住了议会第一大党和执政党地位,莫迪也已经开启第三任期。
虽然国大党的选举结果好于预期,但这无法逆转其颓势和印度人民党的优势地位。印度人民党有浓厚的印度教色彩,促使印度人民党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印度教民族主义兴起。印度教民族主义使印度人民党既能发挥印度教教徒众多的优势,又能充分利用印度发展的顺境与逆境带来的日益高涨的印度教民族主义情绪。印度人民党提出迎合印度教教徒利益和心理需求的内外政策,使其在大选中多次取得胜利,但也开始令其遭到反噬。具有浓厚印度教民族主义色彩的政策破坏了国大党执政时极力维持的印度世俗国家形象和宗教平衡,印度教与伊斯兰教、锡克教的矛盾不断激化。此外,达利特人、部落民、落后阶层及其他少数族群处于社会边缘地位的群体担心印度人民党政府取消其拥有的宪法特殊权利、特别待遇和保护性举措。以上因素部分地解释了印度人民党在2024年的大选中未取得预期结果的原因。
伊恩·霍尔教授的《莫迪与印度对外政策的“再造”》聚焦莫迪政府对外政策方面日益凸显的印度教色彩叙事风格,分析这一新叙事的特点和实质,认为莫迪政府的对外政策与其前任历届印度政府没有本质区别。伊恩·霍尔在为译著撰写的中文版序言中提到书中存在一些不足,并指出完成该书写作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形势发展变化是无法阻止和准确预知的客观现实,但这不影响该书的论述逻辑和主要观点。印度人民党再次赢得大选和莫迪第三次执政后,莫迪政府的对外政策应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延续性,这对我们理解当下和未来5年印度对外政策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书的翻译出版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领导和各部门负责人的关心,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库”的资助和当代中国出版社的支持下顺利推进,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科研处和国际政治经济学院的帮助下克服了各种困难。在译著即将付梓之际,我向所有为本书的翻译和出版提供支持和帮助的领导、同事、朋友、家人和学生表示感谢!
感谢科研处的王炜处长、蒋甫玉副处长、李会老师和李思琬老师为推动本书出版做出的努力!感谢国际政治经济学院的张宇燕院长、王华教授、张晓东书记、粟瑞雪教授、权达老师和王涵老师对我的支持和帮助!
尤其要感谢本书的责任编辑周显亮,他在校对、编辑和协调各方工作等方面付出的辛劳,使出版工作更加顺畅!由衷感谢父母、妻子和女儿对我的无条件支持!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于春泉、唐晴、郑晏、张诗悦、沈梦媛等在校生在本书的翻译和校对过程中提供了实质性帮助,尤其是于春泉同学作出了很大贡献,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孙西辉
2024年6月20日



第一章 导 论
2019年5月底,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顶住政治压力,以比2014年更大的优势从激烈的竞选中脱颖而出,这超出了许多分析人士的预期。他的胜利被印度媒体称为“纳莫海啸”(TsuNaMo),这对应的是2014年5月让他上台的“莫迪浪潮”(Modi wave)和他的一个绰号“纳莫”(NaMo)(Kohli,2019)。选举结果证明,莫迪是当代印度的主导政治力量,这是一个令数百万人称赞又让许多人害怕的数字。他的压倒性胜利不但证明他有精心创建吸引大众叙事的能力,也证明他上台以来重塑形象的努力取得成功,对外政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之一。
将莫迪及信奉印度教民族主义的印度人民党推上执政地位的2014年5月大选,是印度政治史上最不寻常的事件之一。超过8.14亿人投了票,投票率略高于66%,此前从未有如此多的印度人有资格投票。据可靠估算,这次选举支出超过50亿美元,此前的竞选活动从未花费如此多的资金(Kapur and Vaishnav,2018,第4页)印度人民党从未在议会下院人民院赢得过绝对多数席位,更不用说和政治联盟一起获得543个席位中的336个了。曾在后殖民时代主导印度政治的国大党,它的地位和选举开支都被印度人民党超过,前者在这次选举后仅剩44名议会成员。
此次选举的核心人物是印度人民党指定的总理候选人莫迪,他是当代印度最成功和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莫迪1950年出生于一个相对贫穷的家庭,通过在同样有争议的印度教民族主义运动组织——“国民志愿服务团”(Rashtriya Swayamsevak Sangh,RSS)中担任职务而声名鹊起。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莫迪通过印度人民党中“国民志愿服务团”成员的引荐,担任该党的策划者、战略师和发言人。2001年10月,他首次担任政府职务,成为他家乡古吉拉特邦的首席部长。5个月后,他面临一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危机,这令其备受国内外关注。2002年2月27日,一列满载印度教民族主义积极分子的火车停在戈德拉镇(Godhra)。随后,这列火车在乘客与当地穆斯林发生冲突时被有意或无意地点燃了。事件造成59人死亡,由此导致的社区暴乱在这个有悠久暴乱历史的邦蔓延开来(Shani,2007)。又有一两千人被杀,更多的人受伤、被抢和流离失所。
莫迪的领导力在这些事件中受到包括印度人民党在内的各界广泛批评,这损害了他随后多年的声誉。他被指在制止骚乱,特别是在保护穆斯林社区方面做得不够。一些人甚至认为他领导的邦政府命令警察在发生暴力时不要介入,在暴力发生后也不得调查犯罪行为。有人批评莫迪在暴力事件前后,特别是在2002年底的竞选活动中,煽动和利用社区关系紧张谋取政治利益(Nussbaum,2007)。有人甚至给他贴上“法西斯主义者”的标签(Nandy,2002)。用国大党领袖索尼娅·甘地(Sonia Gandhi)在2007年古吉拉特邦竞选期间演讲时的话说,他是一个“带来死亡的商人”(maut ka saudagar)(Times of India,2007)。西方政府将他作为“限制入境的外交官”(off-limits for diplomats)对待,美国议员向国务院施压后,他被拒发赴美签证(Verma,2014,第357—362页)。
当然,莫迪的支持者对他的评价截然不同。他们否认莫迪在2002年的社区暴力事件中存在过失或串通一气的说法。同时,他们为他公开承诺捍卫印度教教徒社区和印度教教徒的利益以及古吉拉特邦的声誉而欢欣鼓舞。强硬的印度教民族主义者称赞他为“印度教的守护神”(Hindu Hriday Samrat)或“印度教民心之王”(King of Hindu Hearts)(Jaffrelot,2016)。自豪的古吉拉特邦人赞赏他为驳斥来自印度内外声称该邦是社区暴力温床的指责而做出的努力。他们喜欢莫迪为促进和保护他们独特的“自我”(asmita)所做的努力,赞赏他借鉴古吉拉特邦伟人智慧的行为,包括莫罕达斯·甘地(Mohandas K. Gandhi)和萨达尔·瓦拉巴海·帕特尔(Sardar Vallabhbhai Patel)。随着时间的推移,莫迪在古吉拉特邦连续赢得选举,其他人尤其是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商界和散居海外的古吉拉特邦人开始强调他们所看到的莫迪关于善治和经济发展的承诺,以及他在这些方面取得的明显成就。他们开始将莫迪视为一个与普通政客截然不同的印度政治家,一个充满活力、能干、技术娴熟、亲商、廉洁、勇于变革的领导人。
莫迪吸引文化民族主义者、商人以及真正有抱负的中产阶级等各类选民的能力,以及他作为战略家和演说家的非凡才能,帮助他在2014年大选前获得印度人民党的总理候选人提名(Nag,2014,第219—225页)。对他能将印度从经济停滞和普遍腐败中拯救出来的信念,以及对他的竞选口号“好日子来了”(acche din aane wale hain)的希望,促成他和印度人民党上台执政。莫迪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没有丑闻和骗局的“发展者”(vikas purush)形象,帮助印度人民党突破印度北部和西部的传统核心地区,向印度东北部、南部和东部的新地区挺进。通过精心设计的信息吸引印度多样化社会的不同选民,是印度人民党在古吉拉特邦琢磨出来的策略,他们吸引了大量的新选民(Jha,2017)。尽管莫迪比他的主要对手、时年44岁的拉胡尔·甘地(Rahul Gandhi)大20岁,但是他获得了大量年轻选民的支持,部分原因在于这是一场广泛应用新技术的竞选,从有针对性的信息传递到手机和社交媒体,再到莫迪竞选演讲中提到的全息投影的应用(Basu and Misra,2015;Price,2015)。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