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摩梭仁者:东巴口述史

書城自編碼: 4009749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化民族文化
作者: 孙庆忠,宋一青,杨多吉扎实
國際書號(ISBN): 9787521761313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7-01

頁數/字數: 288/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602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直观的经营:哲学视野下的动态管理
《 直观的经营:哲学视野下的动态管理 》

售價:NT$ 407.0
长高食谱 让孩子长高个的饮食方案 0-15周岁儿童调理脾胃食谱书籍宝宝辅食书 让孩子爱吃饭  6-9-12岁儿童营养健康食谱书大全 助力孩子身体棒胃口好长得高
《 长高食谱 让孩子长高个的饮食方案 0-15周岁儿童调理脾胃食谱书籍宝宝辅食书 让孩子爱吃饭 6-9-12岁儿童营养健康食谱书大全 助力孩子身体棒胃口好长得高 》

售價:NT$ 214.0
身体自愈力:解决内在病因的身体智慧指南
《 身体自愈力:解决内在病因的身体智慧指南 》

售價:NT$ 449.0
非言语沟通经典入门: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力量(第7版)
《 非言语沟通经典入门: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力量(第7版) 》

售價:NT$ 560.0
山西寺观艺术壁画精编卷
《 山西寺观艺术壁画精编卷 》

售價:NT$ 7650.0
中国摄影 中式摄影的独特魅力
《 中国摄影 中式摄影的独特魅力 》

售價:NT$ 4998.0
山西寺观艺术彩塑精编卷
《 山西寺观艺术彩塑精编卷 》

售價:NT$ 7650.0
积极心理学
《 积极心理学 》

售價:NT$ 254.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454
《 甲骨文丛书·第五太阳纪:阿兹特克人新史 》
+

NT$ 1428
《 中国传统手工纸生产旧影 》
+

NT$ 398
《 画说汉字:画说1000个汉字的故事(新版) 》
+

NT$ 252
《 顾曲麈谈 中国戏曲概论(蓬莱阁典藏系列) 》
+

NT$ 240
《 幸福拉萨文库·人物篇-文成公主传 》
+

NT$ 332
《 中华凤文化研究书系·凤与中国服饰 》
編輯推薦:
1.这是一本东巴口述史。由云南丽江宁蒗油米村留存的9位东巴、两位侠武亲口讲述,是了解摩梭人、东巴文化的第一手资料。
2.“文化的消失是一种罪过”。东巴文化自成体系,不仅是中国独有的民族文化遗产,在世界上也广受西方学者关注,对它的抢救性记录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研究价值。
3. 东巴讲述打动人心,传统智慧洗涤心灵,口述史通俗易懂,直观感受摩梭风土民情。
4. 模拟东巴经书装帧,全书四色,插图摄影精美,附有东巴亲笔抄录的东巴经文
內容簡介:
东巴是东巴教的祭司,被视为“智者”,是纳西族和摩梭人的知识分子。在村民眼中,东巴德高望重、无所不会,既负责主持宗教仪式,也肩负守护乡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古老的摩梭村落油米村位于离丽江约 300 公里的宁蒗山区,传承着历史悠久、自成体系的东巴文化。这个小小的村庄被群山环绕,因偏居一隅,至 2020 年通路前,进村路途十分艰难。因此也较为完整地保留了东巴文化、摩梭民俗的原貌,目前油米村尚有 9 位东巴、2 位侠武(东巴的助手),一年仍举行 400 余场宗教和民俗仪式,这样活化的东巴文化遗产,几乎是硕果仅存。由于这一重要的文化价值,在作者的带领下,本书基于数年调研,用口述史的形式对村里的东巴、侠武的人生经历、日常生活、宗教仪式、社会交往等进行了抢救性记录。
關於作者: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与人类学系教授。 农民种子网络发起人,联合国环境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客座研究员。 油米村大东巴,致力于东巴文化的传承保护数十载。退休前曾任加泽乡专职护林员、油米村村长等职。
目錄
目录:
导言 自我的凝视 1

仪式 :村民生活教育的课堂 2
拜师 :传习东巴文化的形态 4
目光 :见证彼此生命的意义 9
杨多吉扎实东巴 15
大孙子要承担东巴的责任 19
外公生拉硬扯让我学东巴 21
成丁礼后悄悄的拜师仪式 24
比一百年还漫长的十年 27
为老东巴做的三次超度 32
儿孙的降生与母亲的离世 34
我收徒弟的心像水一样软 39
因东巴文化而结缘的学者 41
东巴文化的宇宙观与宗旨 46
石玛宁东巴 55
被父母安排做家族东巴传人 59
传承民族文化才算真正的男子汉 64
成丁意味着为家里分担责任 68
替人消灾祈福是东巴的使命 71
有东巴文化的地方吃饭才香 77
东巴文化的命运只能顺其自然 79
阿公塔东巴 83
阿姓家族东巴的生活记忆 86
父亲将我托给舅舅学东巴 92
两代人经历的成丁礼仪式 98
连任村长兼村小代课老师 101
油米村东巴文化会失传吗 103
杨布里东巴 111
跟着叔叔边淘金边学东巴 114
师兄弟含泪超度师父石玉吓 116
家庭生活和两代人的成丁礼 119
教人向善的东巴文化不能丢 123
杨给苴东巴 129
爷师从石玉吓学经习舞 134
恋爱成家与外出打工 138
为亲人做超度仪式 147
不能让东巴文化断了 153
阿泽里东巴 157
父亲强迫我学东巴 160
拜石玉吓师父为师 165
为谋生外出打工挖金 168
做仪式是我们的使命 171
再苦也要把东巴做下去 174
杨玛佐东巴 177
四伯引领我走上东巴之路 181
父亲在医院离世是我的遗憾 188
在外打工也不曾忘记东巴 190
学东巴后从未打过退堂鼓 194
师父在我心里如同神一般 196
我们不会是最后一代东巴 202
杨泽礼东巴 209
东巴之子的命名和成丁 212
打工为家与病中的亲情 214
承父业做了不起的东巴 218
日常生活里的东巴文化 225
石文君侠武 229
石文君 :我们民族的文化一定要传下去 230
石农布 :大哥勉强我学侠武 232
阿公塔 :记录岳父口诵的经书 233
杨给苴 :伯父是我们这里最大的侠武 236
石农布侠武 239
侠武世家的调皮幺儿 241
革囊渡江买米度灾年 244
艰辛养家与成丁记忆 248
大哥勉强我学侠武 252
当村长是一种磨炼 257
文化消失是一种罪过 259
杨那本东巴 263

后 记 265
附 录 269
內容試閱
导言:自我的凝视
在我国川滇交界的无量河干热峡谷地带,也就是金沙江的蝶形大湾附近,居住着一个古老的族群——摩梭人(纳西族的一个分支,他们自称“纳”或者“纳日”)的一个支系“阮可”,意思是“江边人”。他们散居于金沙江两岸,生活在四川省??藏族?治县的俄亚纳西族乡、依吉乡,云南省?格?拉县(中甸县)的三坝纳西族乡和洛吉乡,玉龙纳西族?治县的?东乡、宝?乡、奉科乡,以及宁蒗彝族?治县的拉伯乡,总?口约7000?。
油米村隶属于拉伯乡的加泽行政村,其汉字谐音地名“油米”在阮可语中的含义是“团结的村子”。截至2020年底,这个村落有83户405人。除了两户冯姓汉族人家之外,其余81户皆为摩梭人,其中石姓28户,杨姓33户,阿姓20户。油米村的祖先从何迁徙而来?三大家族的东巴经书《超度经》记载了祖先迁徙路线图,他们通过超度仪式把去世的亲人送回祖先来的地方,超度的终点是遥远的喜马拉雅山。除此之外,依据石姓、杨姓和阿姓的《祭祖经》和家族谱系图推算,他们的祖先迁徙至此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油米村位于无量河的近旁,这条发源于四川稻城,在三江口汇入金沙江的河流,是云南宁蒗彝族自治县和四川木里藏族自治县的自然分界。这条河是油米人的母亲河,每年4月收割小麦后和十月收割水稻后,村民都会举办尝新仪式,为的是在河水上涨前和回落前将新麦、新米供奉给祖先。岁月流转间,三大家族就在这无量河畔的一方土地上,开荒造田,上山打猎,下河捕鱼,过着相对封闭的山地农耕生活。
我们因何而来?为东巴,为这个有东巴文化辈辈相承的神秘村落而来。2018年8月至2021年7月,三年间我们曾经6次驻扎油米村,全面挖掘村落文化,采录东巴口述史。
仪式:村民生活教育的课堂
东巴教是油米村的全民信仰,一年间有400多场驱鬼消灾仪式在这个小村子里上演,油米村堪称“仪式里的村庄”。作为东巴文化的传人,村里的9位东巴和2位侠武过着清贫的生活,常年履行着为村民安抚心灵的神圣职责。在外来者的感受里,每当东巴神鼓从房屋天井处落下,每当东巴经从土掌房中传出,身处其中的我们好像走进了历史深处,跨越时空的错乱感在那一瞬间会顿时萦绕心头。但对村民而言,这仪式就是生活教育的课堂。东巴经像百科全书一样,告诉人们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的关系。东巴就是生活中的智者、老师,指导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并在耳濡目染的仪式中完成教育过程。就此而言,仪式本身就是最鲜活的课堂。
我们曾于七月十三和腊月十三两度参与摩梭人的转山节,这是一年里村庄最为盛大的节日,也是游子们归乡团聚的时刻。全村人身着盛装赶往神山,男女老少遵循着祖辈的规矩,以烧天香、献经幡、堆松枝、撒香面等礼仪,表达对山神的敬畏与虔诚。在香烟缭绕中,摇板铃、吹海螺的声音此起彼伏,它们与东巴诵经交相呼应。这是油米人年复一年的生活,是这片山林里永远吟唱的乐曲。
我们也曾观看村民松次为其读大学的儿子举办的消灾仪式,松吉为其女儿诞生操持的起名仪式,阿泽里为其13岁的儿子举办的成年仪式,以及全村人为侠武石文君送行的超度仪式。在这里,油米人从生到死、从观念到行为,无不深受东巴教的影响,东巴经就是他们的生活准则。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活即是仪式,仪式即是生活。正是村民对传统的信守,以及东巴对自身文化的虔敬与真诚,才使这里质朴而深邃的东巴文化得以“原生态”地传续至今。
拜师:传习东巴文化的形态
为了全面呈现村民信奉东巴教的形态,探问东巴文化对乡村发展的价值,我们采访了全村8位东巴(因杨那本东巴无法用汉语交流,故此未能进行口述记录)和2位侠武,他们是这里东巴教的传承人,是摩梭人村落里东巴文化的守望者。数次走访后我们发现,他们早年学东巴几乎都是被迫的: “外公生拉活扯让我学东巴”(多吉扎实),“被父母亲安排做家族东巴传人”(石玛宁),“爷爷逼我跟他学东巴”(杨给苴),“父亲强迫我学东巴”(阿泽里),“大哥勉强我学侠武”(石农布),这些相似的经历跨越了时代界限,我们由此也不难想象历代东巴传人的共相命运。
为什么不愿意学东巴?因为学东巴太辛苦、太寂寞、太清贫。7岁受爷爷石英支东巴启蒙,15岁退学拜石玉吓为师学东巴的石玛宁说:“我一直跟着叔叔学到21岁,感觉有些不情愿了。当时跟我们同龄的都外出打工挣钱,他们都很自由自在。我们在家里整天学东巴,好像是父母亲给我们压下来的职责一样,不听父母亲的话也不行,感觉有点委屈。”从小跟随父亲学东巴的阿泽里这样讲述他的生活处境,“我2003年结了婚,是出去打工的时候,父母帮我找的对象,我就同意了。我老婆杨嘎土很支持我做东巴,不会抱怨。其实做东巴的老婆还是有点恼火的,每个东巴的老婆都不容易。我们一年基本上有三四个月是在帮人家,春节这一两个月没有时间做家里的事情,都是我老婆做,有时需要男人帮忙做的活,她也自己做。我们两个现在轮流出去打一年工,今年她出去,明年换我。”
村里最年轻的东巴是多吉扎实的小儿子杨泽礼,他说:“这些年,我心里一直有两个声音:以前害怕学东巴,现在不得不学东巴。我小时候对父亲有一些不满。父亲做东巴,母亲一个人照顾家里太辛苦了。我曾经想过,要是我做了东巴,家里的事情只能嘎玛一个人承担,而我只想好好挣钱养这个家,把两个孩子培养好。……这几年父亲念叨着要我学东巴,火塘边闲聊时他说自己老了,希望我能够学东巴。父亲一辈子辛辛苦苦地找齐了东巴法器、东巴经书,没有人传承等于他这辈子的心血全白费了。父亲在的时候我可以跟着他学东巴,有问题可以直接问他,他要是不在了我跟谁去学呢?”
他们是如何学东巴的?东巴文化传承的核心环节是收徒仪式和传艺过程。在东巴们的口述中,无论是对自己拜师学艺经历的讲述,还是“我收徒弟的心像水一样软”的深情,抑或是石文君口述侠武经书让女婿阿公塔记录的片段往事,都足以让我们感受到人性的温暖与文化传递的力量。
1966年,多吉扎实悄悄地做了拜师仪式,正式拜外公石布塔为师学习东巴。“我的拜师仪式分了两步:第一步是拜外公学东巴,第二步是拜舅舅石英支东巴学舞。这两步拜师仪式,顺利的情况下连着两天就可以做完,有些可能做完第一步后七耽八搁地要等很多年才能做第二步。我的两次拜师之间相隔了13年。1966年拜外公为师时,先在我家房顶上烧一炉香,然后念《求威灵》(又称《降威灵》)经书后给神灵和师父磕头,这就是拜师了。当时‘文革’已经开始,香炉里的香少少的,只是表示一下,不敢烧多,怕被别人发现。1979年拜师学舞是在‘文革’结束后,那时我外公年事已高,只好拜舅舅石英支为师学东巴舞。……拜师学舞时我们每人要带一只公鸡和一瓶酒,但我哥哥杨给国没有带公鸡,他带了一块肉过去,所以那天7个人拜师却只有6只公鸡。我们有人背着锅,有人背着鸡,到山上的松林坪子举行第二步拜师仪式。石英支老东巴身体不好,扎西农布把他背上山去。我们7个人在松林里拜师,学舞谱。……拜师的最后一关是在师父去世的时候,徒弟要送上有分量的礼物,最好是一头牦牛,再次是一头黄牛或一只绵羊,最次也要一只大山羊。外公去世的时候,我口袋里正好有300元钱,我用300元买了一头牦牛送给他,这是最好的礼物。”
我们采访的8位东巴中,石玛宁、阿泽里、杨给苴和杨布里是老东巴石玉吓的徒弟。他们的讲述不仅勾勒出了师父的性情、学艺的经历,也有被师父管教鞭打时忐忑的记忆。5岁就被爷爷逼着学东巴的杨给苴说:“我10岁时石英支师父去世了,就和阿泽里、石玛宁一起跟着石玉吓师父学东巴。我拜师的时候请师父到家里来,招待了一顿饭。那时候我们最多给师父一圈猪膘、一个猪腿子,给不起别的。那时候我们这里没电,每天晚上点松明学一本经书。我记性好,一个晚上可以学完一本。我们一直学到石玉吓师父不在的那天。……有一天晚上石玉吓师父打了我们,那件事情是我引起的。那晚阿泽里不在,我和石玛宁在学东巴(经书)。以前我们写字用的木板,用猪油擦一擦,再放一点火塘的灰,就可以在上面写字。那天村里有个老人在我写字板上画了一匹马。……师父就把我的写字板甩掉了。师父酒醉了,坐在火塘上面,我坐在师父下面,我们并排坐。他踹了我一脚,踹了石玛宁两脚。他在我身上打一下,在石玛宁身上打两下。那时候我们10多岁,心里有点害怕,我一纵步就跳了出来。后来我有点不好意思又转了回去,趴到他家天窗上偷偷向下看,看见石玛宁站在那里,师父拿着皮条,石玛宁的姐姐在劝架。……师父平常没有骂过我们一句,专门教我们。我们在人家面前做什么仪式,如果做得不对的地方,他不会骂,他会好好地告诉我们怎么做,从头到尾地说给我们听。我们师父的心是好的,人是好的。”
阿泽里这样讲述他跟随师父学习的经历。“我12岁时拜石玉吓为师,拜师时有个仪式,烧了一笼香。我们拜师一般是过年的初一比较好,带着酒、猪膘、火腿那些,向师父烧香,磕头一下就好了。后来我跟着师父学了差不多30多年。……2007年农历的二月初我们开始学东巴舞,跳舞学了大概一个星期。杨布里、石玛宁、杨给苴我们四个一起学的。我们去松林坪子那边,每人带一只公鸡,一点酒和吃的,到了就烧一笼香,烧香完才能学舞。……我们有一套学舞蹈的经书,书里有一本舞谱。石玉吓师父先给我们跳一次,然后要我们跟着跳一次。跳的时候这个动作不对,那个不对,他就会这样比一下来教我们。东巴舞类型有几十种,我现在会龙舞、虎舞、狮子舞、鹰舞、孔雀舞、鹤舞、大象舞、豹子舞、马鹿舞、野牛舞、水獭舞和蛇舞,基本上舞谱里面的我全部都会。”
2010年石玉吓师父过世了。杨布里回忆说:“我们四个师兄弟一起办师父的超度仪式,持续了七天七夜。阿泽里和杨给苴牵一条牦牛,石玛宁和我牵一条牦牛。因为师父是石家的,石玛宁是我师父的侄儿子,所以师父的超度仪式就是石玛宁主持了,我们三个是他的副手。在师父的超度仪式上,不管是念经书还是跳舞蹈,我们都是很难过的。舞蹈和经书是配套的,边念边跳,外人看着轻松,其实整个过程很辛苦,我们做的时候汗水和泪水都滴下来了。”当东巴们用平静的语调讲述这些往事的时候,我们的心里涌动的是一股股暖流,为这份清贫生活里的师徒之情,为他们一辈又一辈对东巴文化的虔敬与信守。
为什么一旦学了东巴就要坚定地走下去?“80后”的东巴杨玛佐如是说:“我始终感觉我们肩负着一种将家族的或者叫民族的东巴文化传下去的使命,现在孩子们去读书,大学毕业了回来也可以学东巴。本来你就是本民族的人,你不学谁去学,你不做,谁又会来帮你完成这个任务呢。我希望丹吉和玉吓都吉他们长大后能这样想,如果他们不学的话,只能从整个家族里面去挑选了。……我选择了这条路,如果不坚持的话,就对不起老祖宗,就会多灾多难。当我走上这条路的时候,就没有回头路了。如果想撤退,想逃跑,老人说过学东巴你学到半途而废不做的话,你就会废掉这一生。我们民族不能没有东巴,最直接的是东巴要超度老人,老人过世都需要东巴去超度。没有人学东巴我们这个民族就完了。东巴就像灵魂一样,如果真的没有东巴,东巴文化真的是完了!”
目光:见证彼此生命的意义
油米村不是世外桃源,无法游离于这个时代的乡土社会之外。与中国的绝大部分村庄一样,大部分年轻人外出,那么他们还能记挂自己的家乡,还能拥有传续东巴文化的信念吗?我们第二次和第三次去油米村的时候,石玛宁和阿泽里两位东巴都外出打工了。为了让孩子读书,为了生活得更好些,他们不得不背井离乡。年轻一代东巴外出谋生、打工挖金的种种往事,既是他们个人的亲历,也是群体生活的回放。他们个人的生活际遇和生存形态,都跟中国社会重大事件有着密切的关联。
当我问多吉扎实东巴,什么样的力量可以让村里的东巴文化活在老百姓的生活中呢?他的回答干脆——“耳濡目染”。当我继续追问,“此时年轻人都已外出,东巴也不得不走在打工的路上,那么东巴文化还有未来吗?”他说:“东巴文化是油米人心中的信仰,这个村的人,不思回来的还没有呢,因为这个地方好像一块磁铁,在吸引所有走出去的人回来。”他的回答温和而坚定。
在我们的走访中,东巴们对自己的文化都表达了几乎相同的情感。“有东巴文化的地方吃饭才香”(石玛宁),“在外打工,我的心里还惦记东巴这件事”(杨玛佐),“东巴真的苦,但我一辈子都要做下去”(阿泽里),“我们做东巴的一个也没有后悔的”(杨给苴),“我们本民族的文化是不能失传的”(阿公塔),“年轻人到了我们这把年纪还会继续培养下一代东巴的”(杨布里)。可见,东巴们迫于生活压力即使身体远行,但精神却厮守在故土。也许正是因为这些守望者共同的心力,才让这个小村子始终饱有东巴文化传承的活力。
2018年8月初访油米之前,东巴教、东巴经和东巴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遥远的符号。不曾预期的是,与多吉扎实东巴的初次见面,好像我们已经结识了多年。这份相遇与相投让我们此后的数次重访,常有归乡面见亲人之感,总能生起一份源于心底的温暖与期待。在油米村共度的日子里,他的讲述让我们一次又一次感动。他七八岁时,开始跟着爷爷学东巴。改革开放之后曾历时十余载在四川、云南的大小凉山等地搜寻、借阅并誊抄东巴经书。他说:“东巴做仪式,不是简单的念经,不是简单的看病,本质是对人的教化,也是对自己的教化。东巴应该是严于律己的,是能深刻理解东巴文化的。”当往事一幕幕呈现、当泪水模糊双眼的时候,我们知道远道而来的角色已经不仅仅是记录东巴的各种仪式、挖掘村落文化,而是与他们的岁月同行,是和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对话。
此时,村子里无数的场景宛如就在眼前。不论是转神山、祭水龙时听东巴诵经,还是跟着他们去做仪式,当东巴神鼓从天井下落至火塘近旁,当海螺声、板铃声、手鼓声和诵经声交相呼应时,就好像把我们带入了神奇而魔幻的世界。这不仅是对摩梭人村落文化的参与体验,也是一次次对自我心灵深处的问询。
在村子里走访每一位东巴和侠武,听他们在泪水和欢笑中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带给我们的是一个又一个心潮起伏、情绪波动的日日夜夜。我们也由此深切地体会到了做东巴口述史的价值——表面上是在问询他者,实际上是在问询自己;表面上是在记录别人的过往,实际上是在叩问自己的心灵。正是这种在日常生活中的相互参照,见证了我们彼此生命的意义。
我们无法对东巴文化的未来做出预测,但无论是村子里不曾间断的仪式,还是虎头山上随风飘动的经幡,都让我们目睹了土地的力量、信仰的力量。我们知道,无量河和虎头山目睹了一辈辈油米人的喜怒哀乐,妖女峰和神马石的神迹传说让一代代东巴的心灵纯正无邪。而今,年轻的东巴常年栖居在现代化的都市,但他们也如前辈一样,始终把心安放在油米。恍惚间,我们分明看到东巴远行打工的身影,转瞬间又重温了他们在火塘旁诵经的凝重神情。在这里,对人世间苦难的悲悯、对东巴文化的忧虑,都是他们此时生活的真实写照!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