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魂与结

書城自編碼: 4009579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外国诗歌
作者: [美]弗罗斯特·甘德
國際書號(ISBN): 9787576048650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7-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454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何以中国·何谓唐代:东欧亚帝国的兴亡与转型
《 何以中国·何谓唐代:东欧亚帝国的兴亡与转型 》

售價:NT$ 398.0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女性主义先锋伍尔夫代表作 女性精神独立与经济独立的象征,做自己,比任何事都更重要
《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女性主义先锋伍尔夫代表作 女性精神独立与经济独立的象征,做自己,比任何事都更重要 》

售價:NT$ 203.0
泉舆日志 幻想世界宝石生物图鉴
《 泉舆日志 幻想世界宝石生物图鉴 》

售價:NT$ 611.0
养育女孩 : 官方升级版
《 养育女孩 : 官方升级版 》

售價:NT$ 230.0
跨界:蒂利希思想研究
《 跨界:蒂利希思想研究 》

售價:NT$ 500.0
千万别喝南瓜汤(遵守规则绘本)
《 千万别喝南瓜汤(遵守规则绘本) 》

售價:NT$ 203.0
大模型启示录
《 大模型启示录 》

售價:NT$ 510.0
东法西渐:19世纪前西方对中国法的记述与评价
《 东法西渐:19世纪前西方对中国法的记述与评价 》

售價:NT$ 918.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419
《 灵光集:兰波诗歌集注 》
+

NT$ 286
《 唯独留下爱 》
+

NT$ 296
《 我喜欢你是寂静的:聂鲁达情诗集 》
+

NT$ 296
《 尼采诗集 》
+

NT$ 264
《 我深爱我们一起相处的这些夜晚:美国当代诗选(艺文志·诗) 》
+

NT$ 398
《 澳新加诗佳韵 》
編輯推薦:
美国当代著名诗人、普利策诗歌奖得主弗罗斯特·甘德新作合集。
诗歌和摄影的意象融合,文字和图像的奇妙互文。
在故乡的荒芜沙漠中内省叩问,呼唤远去的亲情和爱情。
1.美国当代著名诗人、2019年普利策诗歌奖得主弗罗斯特·甘德新作合集。《莫哈韦沙漠之魂》和《结》,独家引进出版。
2.《莫哈韦沙漠之魂》是诗集《新生》的延续。该作品既是长诗,又有小说情节和人物刻画的特点,故作者把它定义为“新小说诗”,拓宽了诗歌的概念和可能性。
3.在《莫哈韦沙漠之魂》里,《相伴》中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母亲已在新冠疫情期间离开了人世;《新生》中映射的新的爱情则变成了一场徒步旅行。透过母亲在沙漠里依稀的声音,诗人带着新的伴侣回到故土,重新发现在生态、生死关联中的自我存在。
4.《结》是鲜有的诗人与艺术家直接对话的诗集。甘德被艺术家杰克·谢尔的摄影所吸引,围绕黑白照片中男性人体和黑色亚麻布的梦幻结合创作出形式多变的诗歌。
5.《莫哈韦沙漠之魂》里长途跋涉间的内省叩问与《结》的瑰丽想象和极富张力的象征意义相得益彰。
6.著名诗人翟永明长文导读,以诗人的敏锐视角引领读者进入甘德独特的诗歌美学境地。
內容簡介:
《魂与结》是2019年美国普利策诗歌奖得主弗罗斯特·甘德的两部新作《莫哈韦沙漠之魂》和《结》的合集。《莫哈韦沙漠之魂》是诗人的一部新小说诗,也是诗集《新生》的延续。在母亲和妻子相继去世后,诗人徒步八百英里来到莫哈韦沙漠,其内心波澜起伏的情感和沙漠的风景融为一体。《结》是鲜有的诗人与艺术家直接对话的诗集。诗人被艺术家杰克·谢尔的摄影所吸引,围绕10多张黑白照片中男性人体和黑色亚麻布的梦幻结合创作出形式多变的诗歌,是文字与摄影、灵感与洞察、想象与智慧之间的神奇碰撞。《莫哈韦沙漠之魂》里长途跋涉间的内省叩问与《结》的瑰丽想象和极富张力的象征意义相得益彰。
關於作者:
弗罗斯特·甘德,美国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学者,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莫哈韦沙漠,拥有地质学和英语文学学位,曾任教于哈佛大学,现为布朗大学文学艺术与比较文学荣休教授。2019年凭借诗集《相伴》荣获普利策诗歌奖。此外,甘德还翻译了大量拉丁美洲和西班牙诗人的著作,合译过日本诗人吉增刚造和野村喜和夫的诗集,并致力于向西方世界推介多多、欧阳江河、翟永明、王寅等中国当代诗人的诗歌。
目錄

诗人小记
莫哈韦沙漠之魂

诗人小记

附录
漫长的冲刷 翟永明
译者小记
內容試閱
漫长的冲刷
翟永明
弗罗斯特·甘德是美国当代著名诗人、2019年普利策诗歌奖得主。在国内出版的《相伴》和《新生》两本诗集,是弗罗斯特·甘德讨论家庭亲密关系与人类生态环境的力作,主题多元复杂、诗风浑厚深远。而我面前的这本诗集《魂与结》,应该是他即将在中国出版的第三本诗集。
弗罗斯特·甘德是中国诗人们的老朋友,2002年,我在一位朋友的赞助下,试图举办成都国际诗歌节。当时通过北岛的介绍,我邀请了甘德与另一位美国著名诗人、译者艾略特·温伯格来成都参加诗歌节。
那是一段可怕的记忆,当甘德和温伯格乘坐的飞机在天上飞行的时候,我接到了诗歌节因故取消的通知。几小时后,我不得不对第一次见面的甘德和温伯格宣布这个沮丧的消息。后来,我们的诗歌活动挪到了50 平方米的白夜举行。我想,美国诗人可能不会在这个小空间里朗诵了吧?但是,甘德当天却与中国诗人一起,饶有兴致地在白夜读诗、讨论。在场的诗人王寅拍下了他强劲有力的朗读照片。
在后来近二十年的时间里,我曾两次有幸与甘德一起参加诗歌活动。其中一次是近十天的在新疆举行的持续近十天的“中坤国际诗歌节”,甘德和他妻子——著名美国诗人 C. D. 莱特参加了这次活动。我的照相机里还有许多我当时为他们拍摄的照片。另一次是王寅策划的“上海音乐诗歌剧场”。时隔若干年,当我在上海再次听到甘德读诗时,他那种独特的朗诵方式与电子乐、影像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让他的诗散发出奇崛变幻的魅力,给我留下相当深刻的印象。
2023年,首届“阿那亚诗歌节”邀请我和甘德参加关于诗歌的线上讨论,我们俩隔空对话,探讨了彼此的诗歌观点,主办方在网上对诗歌读者直播了这次讨论。在对话中,作为地质学家的诗人甘德说:“生态诗歌其实有一个哲学立场”,这句话对我而言印象深刻。我想,甘德的生态诗歌观念与中国的“天人合一”是有某种可类比的内在联结的。的确,在人类历史上,人类和地质的时间概念是同步的。我们现在经历的地质灾难,是几亿年的变化突然在一个时间段发生的。笛卡尔曾说“我思故我在”,但人确实受环境影响,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人类处境都和外部环境相连。甘德因此说:“对生态的思考帮助我们理解人类自身和世界的关系。”甘德提到的生态,并不仅指动物,也包括地球上的各种生物,以及各种微生物。生态诗歌其实是试图解构地球中心论,甚至是人类自我中心论,回顾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时刻。事实上在空气中,在我们的身体里,都有不同的微生物;帮助我们呼吸、消化、生存、健康地生活下去。连人类的DNA,也和其他生物、不同的物种有息息相关的联系。在甘德的新作《莫哈韦沙漠之魂》这首长诗中,除了我们在表面文本上看到的人类情感的描述之外,还有更多的潜文本。在这些时隐时显的潜文本中,流动着地球上与我们共存的那些朋友,以及它们与我们人类的共生关系,它们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显得是那么地丰盈和脆弱。在甘德的诗里,伴随着“你”“我”“他”,伴随着人类情感出现的,还有甘德的生物包括植物和动物世界:茴香、甘草、芥菜花、鹦鹉、琥珀、斑鸠、美洲鹫、地鹨、树蛙、蜥蜴、沫蝉、蟑螂、飞蛾、花粉,约书亚树,等等;它们和“地球的震动 / 同频,但低鸣”。少数生态诗人能够听到这种来自古远和自然的低鸣,并与之共振。
不过,甘德虽然强调生态诗歌,但他在创作中并未把自然浪漫化,他关注的是真正的自然,而不是经过人类人为去改变过的伪自然,后者显然是他诗中所批评的。《莫哈韦沙漠之魂》这首长诗的自然背景是莫哈韦沙漠,这里也是甘德的出生地。1992年我旅居美国时,曾路过这个广大无垠的沙漠,彼时它的瑰丽寥廓和静止孤寂,深深地震撼了我,让我想起杜甫那句“大哉乾坤内,吾道长悠悠”。而甘德这首史诗般的长诗,也正是借助故乡的母题,在沙漠这个广角镜式的场景中,展开精神之旅的漫游之诗。甘德将之命名为“新小说诗”,也就是说:它同时兼具小说与诗的内核,从而去打破单一表述的边界。长诗的叙述者化身为多个人格、多个分身,形成一个不断推进的多重叙事框架, 从妻子 C. D. 莱特的家乡阿肯色州农村出发,一直行进,直到进入他出生的莫哈韦小镇巴斯托。从中可以看出至少有一条叙述线:甘德在诗中与亡妻、母亲以及陪伴他旅行的别的灵魂,抑或是它们相互交替——在纸上壮游这个沙漠版的奥德修斯回乡之旅。“我”在过去和未来的闪回与眺望中:“自我意识变得如万花筒般丰富多彩。”在行走中,“我”回忆了母亲以及这片土地对他的启迪:“我从她那里借来了光辉”,“我透过她的声音、她的眼睛来审视这一片风景”,这也是甘德最终成为一名地质学家和诗人的缘起。同时,与妻子多年共同生活的场景和精神世界相调和的往事,也一直在他的诗中经久不衰地低吟或唱响。“我”与亡灵精神世界的对话与寻觅,让我想起“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名句,但是,在甘德的诗里,这种极度思念和强烈情感,却是与他在莫哈韦具体的旅途和对生死、家园的抽象思考,以及他一贯的诗歌哲学融会在一起的。所以它超越了一般的爱情诗或悼亡诗,而是“吾道长悠悠”式的上下求索、探寻自我之路:
莫哈韦,无论他是什么,
都来自于它的冲刷。
还有什么比这虚空的
无端奢华更神圣的呢?
?《莫哈韦沙漠之魂》的结构既复杂又凝练,尤其是甘德在诗中常常自由地切换人称,自由地展开想象的声音:他有时以她的声音问话,同时又用自己的声音作答。二者有时又合二为一。这样虚拟的自问自答像一个辩证大师,把对话变成极具分量的纸张。
他即使远离了她,她的声音
还伴随着他,留在他心里。有时,
他会听到和自己说话。用她的声音。
诗中这种第三人称在上下句中,不时地突兀切换;犹如快速剪辑的回放镜头,作用于情感和经验的直接传递。有时候,我们不太能分清楚诗中你我人称中的具体所指,但由此更给读者带来一种辨认的冲动、一种代入的想象。在某种情况下,第三人称的“他”,并不代表作者,或任何他者,而代表的是某一个指称:有时是死神,有时是时间,有时也许是一片风景,甚至有可能是一些其他物种。在另外的时候,某个适当的时候,这个“他”,又会变换成“你”——这个在甘德笔下最自由的人称。这首诗在最后留给读者一个开放式结局:
此刻,沿着峡谷的地缝线,
我一个人继续下山。此刻,我快速
吸了一口气屏住呼吸。此刻,我滑出视线,
一头扎进了一块烟囱岩。
无人知晓叙述者“我”最终下山或是留在了“烟囱岩”,那也许正是这首史诗和个人空间的一个隐喻:重生或死去?又或者:二者皆可抛?
第二辑《结》的内容,是摄影师杰克·谢尔(Jack Shear)分享给甘德的一些数码照片作品。这些作品包括男性肖像、抽象的建筑,以及流动的裸体和半裸体。有些照片中男性肌肉线条被黑布遮盖。甘德自称被这些作品迷住了,在反复观看中他意识到:“我知道可以用写作的方式进入它们。”据我所知,甘德一直喜欢摄影并亲自动手拍摄,更常常将自己的摄影和影像作品与诗歌并置在一起处理。所以,他用这些照片作为写作素材,是顺理成章的。
按照我自己对这组诗的理解,诗人在诗里用文字重构了“身体”。他把摄影师拍摄的裹着黑布的身体,看作“一个限制性容器”,然后以一种全新的眼光,去重新建立观者与身体、观者与被观者之间的各种不同关系。诗人深入这个黑白容器,将文字的坐标与影像的坐标对齐、微缩、共生和间离。在这里,甘德又一次熟练地运用起人称的切换,并将这种切换直接错位、颠倒关系,让凝视与被凝视者、又或者是肌肉与布,又或者是诗人与摄影师交换了主体,交换了凝视方式,并且让被凝视者主体占据了有利位置:
无论你如何凝视,
我都站在你的命令、
你的调情、你假装的亲近之外。
正如甘德在他的诗作《新生》里,破格地使用了一些向下的破折号——阳性休止。这是他借用了中世纪诗歌里的特殊方法,以打破叙述的声音以及读者对叙述发展的预设。甘德在这首组诗里,有时也用了类似的方法。他改换人称和指代空白,改换视角,甚至让被观察者进入观察者的感官体验中,造成一种间离效果;让读者从中读到一种与影像无关的陌生感,进而也获得一种主客体混淆的感官体验。同样地,这首诗里的“你”“我”,是如此地自由,完全不顾及它们在诗中的走向。在我看来,它们甚至邀请读者自己去搭建此种关系。这样的一种开放性的视角,使这首诗充满了各种属性、各种可能性、各种延展关系。
让这首诗与这组对比强烈的照片,呈现出一种特殊的呼应和节奏感。甘德在阿那亚·金山岭我们之间的对话中,也曾说到他的跨界实验:“我想和艺术家及其他人合作,因为在合作中,没法完全控制一个作品或者是一个项目的走向,这让我可以不断学习、不断重新探索和重新创作。”事实上,他不但与电影人、艺术家、音乐家,甚至与科学家、地质学家进行各种合作。在国内最近出版的甘德诗集中,我们都看到他这种无挂碍、无边界的创作自由,这来自于他不拘于诗人这个身份而开放地去接纳一切所获得的自由。
这本诗集的译者李栋是非常棒的诗人和翻译家,他的中文译笔让这本诗集增色不少。这些年许多人翻译诗集,但如果译者本身的中文能力不够,作者的精彩之处很难传递出来,甚至起到相反作用。甘德诗歌的精髓和语言的味道被李栋精准和丝滑地翻译了出来,使得这本书成为我近期阅读的诗集里,最让我着迷和享受的魔力之作。
2024 年 4 月 3 日
译者小记
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甘德(Forrest Gander)在国内已出版了两本诗集。第一本是获得美国普利策诗歌奖的《相伴》(Be With), 该书纪念了突然亡故的妻子诗人 C. D. 莱特(C. D. Wright),字里行间饱含悔恨与悲痛,点点滴滴的回忆间喷涌的爱意又唤起生的希望。第二本是《相伴》续篇《新生》(Twice Alive),该书把人类的亲密关系与物种间的共生合作联系起来,探讨了生态万物生死相连的主题。 ??
《魂与结》(Ghost & Knot)是甘德两部新作《莫哈韦沙漠之魂》(Mojave Ghost)和《结》(Knot)的合集。《莫哈韦沙漠之魂》是《新生》的延续。该作品既是长诗,又有小说情节和人物刻画的特点,故作者把它定义为“新小说诗”(novel poem),拓宽了诗歌的概念和可能性。在这本诗集里,《相伴》中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母亲已在新冠疫情期间离开了人世;《新生》中映射的新的爱情则变成了一场徒步旅行。透过母亲在沙漠里依稀的声音,诗人带着新的伴侣回到故土,重新发现在生态、生死关联中的自我存在。《莫哈韦沙漠之魂》里长途跋涉间的内省叩问与《结》的瑰丽想象和极富张力的象征意义相得益彰。《结》是鲜有的诗人与艺术家直接对话的诗集。诗人被艺术家杰克·谢尔(Jack Shear)的摄影所吸引,围绕黑白照片中男性人体和黑色亚麻布的梦幻结合创作出形式多变的诗歌。人体和黑布这样的基本元素在摄影的抓拍和诗歌互文的演绎下折射出古老的人性命题。 ??
《魂与结》延续了甘德诗歌的一贯创新实验,还不断突破诗歌对人性理解的深度和广度。诗歌伴侣莱特和单亲母亲的相继离世让甘德一度失去自我存在的意义,而在《魂》这一部分,诗人似乎又找回了平和的心态,他既能面对“现在我身上已经没有了 / 之前的我”,还能想象失去的亲人、爱人是“春天里山头沸腾的绿”。心态虽然平和了,但悲痛也带来了更深层次的自我消解和异化:“……无法 / 分清第一和第三人称的 / 界限。”自我主体主客观的迷失让诗人一度进入梦魇的状态:“你来看我,你的身躯又完整了,/ 可是你的呼吸里却是灭绝的气息。”生死界限变得模糊,你我的距离拉近,通过“你”,诗人又重塑与世界的联系。回到故地,诗人脑海中母亲的身躯在回忆中又清晰起来。同时,诗人也接受了母亲的离去,只是她的气息还在。正是这种母子间不可断绝的气息让诗人叩问自己到底是谁:“我童年的自己又问道:/ 你的一生都做了些什么?”人都要对自我的存在负责,是母亲穿越生死的爱让诗人又重拾自我,但诗人继续向前的动力却来自新来的爱情,另一个活生生的“你”:“是你,释放了我的不同。”新的爱情让诗人又拥有了自我存在的新的可能性。而《结》这一部分似乎是更为敏锐的内心独白:“我又聋又瞎地拽着自己向那一片泻下的乌黑挺进。”舞者与黑布纠缠,于诗人恰似一种负担,“像裹尸布般贴在我身上”。在悲痛和回忆的重压下,诗人“把负担变成了一座房子”,“自我存在变得一片空白”。只有新来的爱情才能让诗人再次找到活下去的动力:“是我要带给她月亮”,能够“放下自怜”,“甩掉悲伤的衣裳”。在《魂》部分,“你”是“爱的不可言喻”,“改变了我的容颜”,让诗人能找到生的理由;在《结》部分,“我栖居于你”,深深的爱情在沉默间“噼啪作响”,相濡以沫,彼此交融。 ??
《魂与结》是“看”的艺术,是对过往悲伤的回看,是一次次突破自我极限的向前看,是忧虑困苦无法排解第一和第三人称的自我对看,是你我离别重聚的无言相看,是看自我存在如何与生态相关联,看爱如何穿越生死重新唤起我们诗意栖居在这个世界的勇气,是“从 一片乌云中拧出的神性”。我们不必在意这“神性”到底是什么,或许只要不断地去看,就有意义,就有诗,就有爱:“不要去解释。就让生命在你体内穿梭吧。”《魂与结》是爱生命的诗篇。 ??
感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多年来一直支持、几乎同步译介甘德的作品。此次《魂》这一部分甚至要比原作早半年出版,这样的前瞻性在国内出版界估计也是史无前例。甘德实验性的写作给翻译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但译者希望这样的写作能给中文诗歌带来新的刺激,也希 望有越来越多的读者能接受当代实验诗歌给阅读带来的新体验。

莫哈韦沙漠之魂
夜里的风把旗杆吹得哗哗作响。
现在我身上已经没有了
之前的我。他对自己
这么说。为了
能面对自己生活下去。
将近午夜时分。微弱的月光照耀着
门廊,他的靴子整齐地摆放在
大门口。四根黑色的鞋带,
有三根被塞到了靴领里,
有一根松了,从鞋眼垂到
水泥地上,像是条细细的血痕。
我发现我的必需也是临时的,
我身上最重要的早已懈怠,
留在了身后某些无法挽回的决定之后。
她轻声问他有没有注意到。
什么?小飞蛾在傍晚
冒出来,而大飞蛾——这些家伙,她说着
把目光投向黑暗,
要到半夜才出来。
他的双眼、她双唇的意向以及他所想要的,
也就是在这情境之外的,即便在思索过后
也找不到关联。
她把这种绚丽的否定称之为夜晚。



***
回到这里,他在睁眼能看到的
所有地方都想象着她。想象她是春天里山头沸腾的绿。
乌鸦都醒了。
他的记忆中,她的气息如剪纸般被剥开。
对她来说,这里是家。在这个镇上,
各式基督教原教旨主义
与无节制的商铺扩张
交织到了一起。
现在火车只是从这儿经过。
一个男子在碎石场
冲洗着水泥搅拌机。一种强迫忏悔的形式。
明媚的午后,一个年轻的女子慢步走向她的车,
穿过乳房切除中心的停车场。
我们的朋友死在了这儿:衣衫不整,
低头看着书,沿着州际公路的路肩
徒步走着就没了。
尽管很久以来我把这些都看成
是可能,但未走过的轨迹
却因我的自我认同而退缩。
他记得她满是热情的声音。
还有在他人生的转折点上,
她看到他是如何被自己
自律般的不专注所折服。哦,
她曾欣喜地补充道,我爱
雨后饲养房的气味。

***
因为他愤怒
或是因为他抑郁却自我否认
或是因为他恨却满是自责,
因为他沉浸在失望和放纵之中,因为
抑郁吞噬了声音,就像泥土吞噬了
雨水,他所爱的人发出的细声的哀求
和痛苦的呐喊都无法传递给他。
现在,他发现已经无法
分清第一和第三人称的
界限。他
所感知的世界
在参照焦点之间
摇摆不定。我真不知
从何下手。
就像试图跨过阁楼上的栅栏。
在世界公开性
和自我内在性上如此。
在过去和未来之间也是如此。
无论如何,我在自己呆呆望着长空前
都会假定有你,想告诉你什么。
我的许多经历都已模糊不清了。(帮帮我啊,
上帝,我稀里糊涂地想。)但是
每一个时刻都把你烙到我心里。

***
你说,不要无休止地
沉浸在我们的日常习惯之中。
也不要总是用相同的音节
来谱写自我。
我们躺着听钛铁矿般的黑暗,
听哗哗的雨声。睡意袭来,
灯还一直亮着,
在别处等待着我们。我
在你眼里,有时一定是
一只易兴奋又笨拙的猿猴,
或是只和猿猴一样
易兴奋又笨拙的西施犬。或是
像一个巨婴,脸上长满了
威严感十足的皱纹。
我们会经历所有的事物,
但在付出超常的努力之后,
当一切终于到来的时候,
我们却没有地方安放别的事物。
我童年的自己又问道:
你的一生都做了些什么?
一整夜,屋顶上噼里啪啦,
传来大雨鼓膜般的振动。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