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不被定义的年龄:积极年龄观让我们更快乐、健康、长寿
》
售價:NT$
352.0
《
南方谈话:邓小平在1992
》
售價:NT$
367.0
《
纷纭万端 : 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
售價:NT$
500.0
《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第四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售價:NT$
765.0
《
朋党之争与北宋政治·大学问
》
售價:NT$
454.0
《
甲骨文丛书·波斯的中古时代(1040-1797年)
》
售價:NT$
403.0
《
以爱为名的支配
》
售價:NT$
286.0
《
台风天(大吴作品,每一种生活都有被看见的意义)
》
售價:NT$
245.0
|
編輯推薦: |
1 当前,古代文学研究方兴未艾。《学术研究》是一直以来持续关注古代文学研究的学术期刊,所发论文选题新颖,二次文献转载率很高。本书所收集的论文从多维向度和多维视界去探讨古代文学研究的现在与未来,它的出版将给今后的研究者提供颇具价值的参考与启发。
2 本书内容体现出了当前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最具前沿性、最有创新性的一面,选取《学术研究》2013—2022年十年间刊发的古代文学研究领域具有代表性的论文,共计20篇,作者队伍涉及国内古代文学界老中青年学者,有古代文学研究的领军人物吴承学、王兆鹏、蒋寅、戴伟华等,更有一批青年才俊,如何诗海、潘建国等。
3 本书分为“前瞻与展望”和“理论与方法”两部分,“前瞻与展望”主要关注为古代文学领域新的学术增长点,比如传统文论的现代转化、地域文学研究,以及词学研究怎样开拓创新,从物质层面、图像关系、文化史等角度切入;“理论与方法”主要关注古代文学新的研究方法与理论怎样具体实践,如中外文献的使用、观念的考辨等。
|
內容簡介: |
《学术研究》杂志自1958年创刊以来,古代文学研究一直是其中文学栏目重要的发稿方向,有着深厚的历史传统,刊发稿件在学术界引起了较大反响。本书选取《学术研究》2013—2022年十年间刊发的古代文学研究领域具有代表性的论文,共计20篇。
本书内容分为“前瞻与展望”“理论与方法”两个部分。“前瞻与展望”关注古代文学研究领域新的学术增长点,如传统文论的现代转化、地域文学研究,以及从物质层面、图像关系等视角切入古代文学研究等;“理论与方法”则主要关注古代文学研究的具体实践,如中外文献的使用,文化学、民俗学、原型批评等方法的运用等。
|
關於作者: |
叶金宝,哲学博士,研究员,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学术研究》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出版个人学术专著《儒家和谐思想的当代价值》,在《哲学动态》《浙江社会科学》《江苏社会科学》《河北学刊》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十多篇,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光明日报》等转载。
刘青,文学博士,助理研究员,《学术研究》编辑。
|
目錄:
|
前瞻与展望
介入现实 化入现实——对“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化”的两点思考 /贺仲明
试论中国古代说唱文学研究的开拓与创新 /纪德君
岭南诗话与岭南诗学 /吴承学 程中山
古代小说题材的文化史研究——以“前世为僧”故事的跨文本流传为线索 /王昕
中国古代文学制度论纲 /饶龙隼
文化的中西古今之变与近代文体的转换生新 /左鹏军
物:中国文学研究的新途径 /闫月珍
21世纪以来词学研究的进展与瞻望 /王兆鹏
西洋照相石印术与中国古典小说图像本的近代复兴 /潘建国
明清总集凡例与文体批评 /何诗海
理论与方法
中日文献互证的理路和方法——张志和止作《渔歌》一首考 /戴伟华
何谓诗人:中国古代“诗人”观念的演变 /李舜臣
传统文论的境界 /胡大雷
唐代踏歌文化建构及其域外流衍——基于民俗、文学、礼仪的考察 /张之为
情理文化传统与晚明浪漫主义 /妥建清
中国诗歌的开放诗学 /顾明栋
翁方纲诗学的取法途径与理论支点 /蒋寅
中国传统文学批评中的“体认”功夫论 /党圣元
玩物:晚清世风与碑拓流通 /程章灿
中体西用:关于中国神话文学移位研究的思考 /宁稼雨
|
內容試閱:
|
古代文学学科有着历史悠久、积淀深厚的研究传统,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古代文学研究在继承丰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究领域随着时代不断拓展、研究方法也日趋多元与成熟,既保持传统治学的醇正,又在自我审视、自我批判中不断创新。古代文学的研究对象不断丰富,小说、戏曲、民间文学等领域持续产生新的研究热点;随着文学内部研究对象的不断扩展,外部研究也如火如荼,在史学与文学、哲学与文学、艺术与文学、地理与文学等各个学科之间形成跨界融合的良好发展态势,为整个古代文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活力。在此基础上,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也掀起了本土化、中国化思潮,并尝试建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与话语。对此,《学术研究》持续关注古代文学研究的前沿,回顾这些成果,正好可以反映出近10年古代文学学科的研究前沿,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这也是编辑这一文集的初衷。
本书收录的胡大雷教授《传统文论的境界》一文的题目能够体现本书的宗旨:诸位学者虽然研究方向、方法有所不同,但都展现了古代文学研究的高度和境界。因此,借用这个题目作为本书的标题。
本文集大体包含如下内容:
一、中国古代理论体系与话语建构
随着西方文艺理论热潮的褪去,学者们尝试建构具有中国风范、中国气派的古代文学理论体系,彰显时代精神与文化自信。饶龙隼《中国古代文学制度论纲》阐发并标举文学制度观念,提出有关文学制度的一系列理论创见。其文学制度“三层位论”,将文学制度分为外、中、内三层,以统摄纷繁复杂的文学制度研究,并总结文学制度研究的六条路径、三个维度、五大论域和四项价值,从学理创新与范式更替等层面推进中国文学制度研究。贺仲明《介入现实 化为现实 ——对“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化”的两点思考》直面古代文论在思想视阈中面临的困境,提出要有更强的文学整体意识和现代意识。古代文论应与现实文学构成一种良性互动关系,并要与现代意识融合、创新。
二、古代文学研究的视野与方法
古代文学研究在文献整理上已有深厚积淀,研究者在此基础上从总体上把握古代文学发展的规律和特质,兼具扎实的考证与宏阔的视野。如党圣元《中国传统文学批评中的“体认”功夫论》发现传统文学批评中的“体认”范畴影响遍及诗文、小说、戏曲、绘画、书法,并且关涉中国艺术思维的一些奥秘,既指示了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鉴赏之终极目的,又标示了主客一体的审美境界。探讨“体认”这一传统文论范畴有别于当代文论话语,形成文史哲合一的整体性知识思维,进一步明确古代文学批评的整体性品格,有助于传统文论的范畴的当代转换。蒋寅《翁方纲诗学的取法途径与理论支点》在对文献材料和翁方纲诗学话语的细致梳理中,考辨其诗学观念的形成和理论支点,展现了丰富的诗学现象和理论内容,更体现出作者不同寻常的学术视野。胡大雷《传统文论的境界》以常见文献为基础,回到文学现场,重新发现中国特色的学理命题。传统文论的境界正是从创立单独的理论、评价具体的作品起始,汲取经、子、史的资源而构成自身独立的体系,进而扩大学科范围,从对文学文章的批评,延伸到对所有文章的批评,再到对所有语言文字作品的批评,从而实现以“文”而“王天下”的理想,这一掷地有声的结论显示了作者深厚的理论形态,也凸显出当下古代研究对中华文化立场的坚守。李舜臣《何谓诗人:中国古代“诗人”观念的演变》从常见文献入手,考察中国古代“诗人”观念演变的过程,并彰显中国古代“诗人”观念演变进程中所涵摄的重要诗学现象和命题。对概念的历时性考察揭示不同时期观念的发展与变化规律,有着广博的整体视野,避免了研究走入碎片化。
此外,中外文化背景下的研究从重视中外融合到走向本土化的方法创新与重构。如左鹏军《文化的中西古今之变与近代文体的转换生新》从中西文化碰撞冲突、交融会通中考察近代文学观念与创作、文体观念与形态变革。在经历这次重建变革之后,中国文体逐渐走出了传统的相对稳定的格局,进入了一个重建生新、尝试探索、创造发展的新阶段,也是一个逐渐自觉、主动地关注并试图融入世界文学与文化格局的新阶段。在当下的文学研究也处于历史性变革阶段,这篇文章为我们提供了在这一阶段开阔深入、贴切准确、同情理解的态度,以及能够吸取的经验,为未来的文体变革和文化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妥建清《情理文化传统与晚明浪漫主义》重点阐释晚明浪漫主义与西方近代浪漫主义不同之处,并在中西文化比较视野下进行晚明浪漫主义研究,将理论阐释奠基于翔实的资料之上,不仅为中国审美文化史提供了新颖的个案,还推进了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的研究。戴伟华《中日文献互证的理路和方法——张志和止作〈渔歌〉一首考》这篇文章在中日文献比较中,还原史籍原貌,可以视为“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正”运用的极具说服力和操作性的个案,对早期词生成状态的探讨亦有重要意义。
在方法论层面,文化学、民俗学、原型批评等方法的运用令人耳目一新,具备较强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如宁稼雨《中体西用:关于中国神话文学移位研究的思考》从构建中国式神话研究体系的角度出发,借鉴西方原型批评关于神话文学移位学说的理论和西方民间文学研究领域主题学的研究方法,提出了在神话研究领域以“中体西用” 取代 “西体中用” 的理论设想和具体操作方法,希望借此扭转以中国文学素材迎合西方理论的现象。王昕《古代小说题材的文化史研究——以“前世为僧”故事的跨文本流传为线索》从文化史角度切入,考察“前世为僧”故事这一古代小说的题材来源,其材料的使用从魏晋六朝开始,到明清文人笔记、白话小说和戏曲,以独特的视野将多样的文献统摄其中。作者站在文化史整体视角将不同的时期拥有不同语境与历史的“前世为僧”故事缀合在一起,从而使我们对古代小说题材的演化有新的理解和阐释角度。张之为《唐代踏歌文化构建及其域外流衍——基于民俗、文学、礼仪的考察》以踏歌这一作为具备原初属性的音乐艺术样式为具备典型意义的案例,在文化学视域下,回到民俗踏歌生成的现场,在中外材料的比较分析中仔细辨析,提出独特的见解。
三、古代文学研究格局的开拓
古代文学研究格局的开拓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研究对象的开拓,如何诗海《明清总集凡例与文体批评》由关注总集对文体的说明进而关注凡例这一说明文字的体裁本身,具有独特的问题意识和研究视角,不仅拓展文体学研究的视阈,还是“回归文本”这一导向的具体实践。王兆鹏《新世纪以来词学研究的进展与瞻望》高屋建瓴总结词学研究的进展,并从文献整理和理论研究两个层面探讨未来的词学研究发展面向,预见了近几年词学研究的发展趋势,除此之外文中提到词学研究今后发展的三个面向:“回归文本”“面向当代”“关注‘云端’”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纪德君《试论中国古代说唱文学研究的开拓与创新》敏锐地发现通俗文学研究的新增长点,说唱文学是对社会文化的反映,亟需在全面、系统地发掘、整理各种说唱文学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拓新研究的视野、角度与理论方法。
二是研究视角的转换,如潘建国《西洋照相石印术与中国古典小说图像本的近代复兴》从图像史和物质文化的角度关注中国古典小说的近代传播。西洋照相石印术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传入与普及后,古典小说图像本呈现出的复兴景象,照相石印术是推动中国古典小说近代传播的不可忽视的物质文化因素。程章灿《玩物:晚清士风与碑拓流通》考察晚清高度繁荣的碑拓市场,碑拓流通既是商品流通的一种,也是文化传播的途径。闫月珍《物:中国文学研究的新途径》在中国文学研究日益走向多元,更加重视学科自身的发展规律的背景下,提出应重视对文学与物质文化之间关系的探讨。这篇文章发表于2017年,具有“导夫先路”的作用,在此之后关于中国文学与物质文化的研究成果频出。此外,顾明栋《中国诗歌的开放诗学》从现代诗学视角分析中国诗歌的深层结构。现当代文学借鉴古代文学研究范式是一个趋势,这篇文章却用现当代的研究方法对古代文学进行回眸,或许会得到另一种不同的启发性结论。
三是对地域文学的关注。地域文学研究是近年来古代文学研究的热点。吴承学和程中山《岭南诗话与岭南诗学》对岭南诗话的遗存情况做了系统梳理,并概述了岭南诗话的发展,提出由于岭南诗话的特点在于作者俱为广东籍,整体侧重谈论广东诗人诗事,地域色彩最为鲜明,其中最重要的是对岭南诗史的建构和岭南诗学传统的自我认同及其阐释。文中提到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在地域文学研究中具有典范意义。
本文集通过选取《学术研究》近10年所刊发的具有代表性论文,真实地保留这一时期的学术风貌以及学术风会的某些变化,以期为读者了解某一时期的整体学术发展,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周易》中说:“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希望广大学界师友通过这一文集,既承认殊途,又看到一致,为学界开拓更为多元的视角,生发更为广泛的思考。
编者
2023年9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