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不是问题的问题(哲学大师冯友兰和年轻人谈心,命运解读)
》
售價:NT$
254.0
《
月与蟹(青鲤文库)荣获第144届直木奖,天才推理作家经典作品全新译本。一部青春狂想曲,带你登上心理悬疑之巅。
》
售價:NT$
230.0
《
索恩丛书·盛清统治下的太监与皇帝
》
售價:NT$
403.0
《
透过器物看历史(全6册)
》
售價:NT$
2234.0
《
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读名画
》
售價:NT$
500.0
《
尼罗河往事:古埃及文明4000年
》
售價:NT$
347.0
《
一个人·谁也不是·十万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反思自我的巅峰之作)
》
售價:NT$
250.0
《
重写晚明史(全5册 精装)
》
售價:NT$
3560.0
|
內容簡介: |
在当今众多的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中,恐怕还没有哪一门学科像社会心理学这样,历经百余年的发展却依旧在研究取向上存在这样大的分歧:心理学取向强调个体变量的重要性,社会学取向强调群体变量的重要性,文化人类学取向强调文化变量的重要性,而社会生物学取向则强调遗传变量的重要性。难怪有的社会心理学家会将整个学科的发展困难归咎为所有研究者都倾向“选择”某一种取向,而未能兼顾各相关学科的观点。本书从上述学科围绕人性和社会行为提出的13种完全不同的解释性理论入手,详尽陈述了西方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建树,尤其对社会心理学的危机、欧洲的反叛和本土化运动给予了全景描述。
|
關於作者: |
1957年生于杭州。曾任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社会学院院长、教yu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会长、国务院社会学学科评议组成员,现为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先后出版《传统与变迁:江浙农民的社会心理及其近代以来的嬗变》(1998)、《西方社会学历史与体系》(2002)、《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研究》(2012;英文版2016)、《文化反哺:变迁社会中的代际革命》(2015;英文版2020)、《重建中国社会学》(主编,2021;英文版2022)、《文化自觉与社会科学的中国化》(2024)、《社会心理学家是一种生活方式》(2024)及“社会心理学系列”五种(2022年起陆续出版)。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历史研究》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1993年获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获宝钢教师奖特等奖;2009年入选“国家级教学名师”;2015年入选“江苏社科名家”;2016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
目錄:
|
导言 西方社会心理学的历史演进 一 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 二 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 三 社会心理学的确立时期 四 社会心理学的发展时期 五 社会心理学的危机与后继影响第一编 心理学的探索第一章 精神分析理论 一 弗洛伊德的时代 二 精神分析与社会 三 精神分析的转向 四 社会的精神分析 五 精神分析的历史意义与评价第二章 社会学习理论 一 社会学习理论的历史先驱 二 早期社会学习理论:模仿过程研究 三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四 若干社会行为研究 五 社会学习理论的评价第三章 群体动力学理论 一 群体动力学的产生 二 群体动力学的理论基础 三 群体动力学的理论与研究 四 群体动力学的发展与现状 五 群体动力学的历史意义与评价第四章 社会认知理论 一 社会认知理论的兴起 二 认知一致性理论 三 归因理论 四 社会认知理论的评价与展望第二编 社会学的路径第五章 社会交换理论 一 思想来源 二 霍曼斯的行为交换理论 三 布劳的交换结构理论 四 埃默森的交换网络理论 五 社会交换理论的评价第六章 符号互动理论 一 文化背景与知识根源 二 符号互动论的先驱 三 符号互动论的基本概念 四 符号互动论的当代发展 五 符号互动理论的评价第七章 社会角色理论 一 概念的缘起与涵义 二 角色的扮演与形成 三 角色理论的体系 四 社会角色理论的评价第八章 参照群体理论 一 理论发展的主要线索 二 参照群体的比较功能 三 参照群体的规范功能 四 参照群体理论的前景与评价第三编 文化与遗传的对垒第九章 文化与人格理论 一 理论的先驱 二 人格的文化决定论 三 文化与人格的交互作用论 四 文化与人格领域的晚近研究 五 历史意义与评价第十章 社会生物学理论 一 历史背景 二 习性学家的理论贡献 三 社会生物学运动 四 研究现状、历史意义与评价第四编 欧洲的反叛与新的趋势第十一章 社会表征理论 一 理论溯源 二 基本概念 三 社会表征的核心理论 四 社会表征理论的研究方法 五 社会表征理论的评价第十二章 社会认同理论 一 理论背景 二 最简群体范式 三 社会认同过程 四 积极认同和认同威胁 五 自我范畴化 六 社会认同理论的展望第十三章 社会建构理论 一 社会背景和理论渊源 二 主要思想脉络 三 围绕社会建构的理论争议 四 话语分析:视野与路径 五 应用与局限:一种批判的眼光结语 理论取向比较与学科发展趋势 一 不同取向的社会心理学理论比较 二 西方社会心理学的当代趋势参考文献人名索引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