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大宋理财:青苗法与王安石的金融帝国(全彩插图本)
》
售價:NT$
500.0
《
安全感是内心长出的盔甲
》
售價:NT$
305.0
《
快人一步:系统性能提高之道
》
售價:NT$
505.0
《
我们为什么会做梦:让梦不再神秘的新科学
》
售價:NT$
352.0
《
算法图解(第2版)
》
售價:NT$
356.0
《
科学的奇幻之旅
》
售價:NT$
352.0
《
画艺循谱:晚明的画谱与消闲
》
售價:NT$
653.0
《
新民说·现实政治史:从马基雅维利到基辛格
》
售價:NT$
454.0
|
編輯推薦: |
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1931—1997)是当代建筑界的一位国际知名的建筑师,第一个获得普利兹克奖的意大利人。《阿尔多?罗西与建筑的精神》以全新的视角剖析了这位给后现代建筑运动铺就道路的意大利建筑师、作家和设计师。黛安?吉拉尔多探讨了不同门类的建筑物——纪念建筑、公共建筑、文化建筑、剧场、墓地等。她大量引用之前未曾发表的档案资料,并坚持将罗西本人的论述放在突出的位置上。通过深入挖掘罗西多方面的生活、丰富的论著之间的多重关系,本书呈现出对罗西的建筑与建筑学在二战后意大利地位的新批判性认知。
|
內容簡介: |
阿尔多?罗西作为一位独具一格的建筑师,其设计理念、灵感来源与个人的教育背景、社会经历密切相关。最让人赞叹不已的,不只是他看上去简洁纯粹却又丰厚深邃的设计作品,还有他从未停止思考、著述的文化自觉。
|
關於作者: |
作者简介
黛安?吉拉尔多(Diane Y. F. Ghirardo),洛杉矶南加州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方向教授。主要教学和研究方向为 20 世纪建筑、文艺复兴建筑、女性空间以及20 世纪意大利建筑。曾将罗西的《城市建筑学》及大量论文译成英文。
译者简介
尚晋,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理论硕士,师从王贵祥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历史与理论。译著包括《从包豪斯到生态建筑》《理想城市:及其在欧洲建筑学中的演变》《西方建筑理论经典文库:洛吉耶论建筑》《卡洛?斯卡帕:超越物质》《20 世纪世界建筑》等。
|
目錄:
|
1 罗西生平 / 1
多方面的影响与最初的建筑项目 / 8
趋势派 / 12
类比城市 / 18
前行 / 25
晚期职业生涯 / 28
亦建筑师亦友 / 33
2 建筑与城市 / 40
为流动人群设计的建筑 / 55
3 记忆与纪念碑 / 70
桑德罗·佩尔蒂尼纪念碑,克罗切罗萨
大街 / 71
库内奥、塞格拉泰与集体记忆 / 76
关于纪念碑的思考 / 87
4 文化建筑 / 96
教育建筑 / 96
社区的象征 / 105
保存历史 / 110
5 罗西与剧场 / 122
作为城市纪念建筑的罗西剧场 / 123
罗西与无可比拟者剧场 / 135
剧场与圣山中的演出 / 141
6 摩德纳和罗扎诺的墓地 / 149
罗扎诺与新耶路撒冷 / 161
7 阿尔多·罗西与建筑的精神 / 175
批评家 / 175
罗西与类比城市 / 181
自主建筑 / 185
传统、历史与怀旧 / 187
附录 罗西作品年表 / 197
参考文献 / 211
索引 / 215
译者手记——大师、大量 / 237
理想主义建筑师的共鸣 / 237
坚忍的性格与包容的为人 / 238
哲匠的广博与时间的创造 / 238
民主与人本主义的大师 / 239
建筑与城市、碎片与整体 / 239
致谢 / 241
|
內容試閱:
|
20世纪 70年代初,阿尔多 ·罗西在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主持一个工作坊。首节课上,他用一张灰黄色砂岩立面的幻灯片来开场,其局部被一段弧形的暗色阴影遮住。第二张幻灯片显示出同一个立面几分钟后的状况,影子已经略微褪去。罗西的课件继续展示了一系列在不同时间间隔拍下的照片,直到阴影完全消失,一段沐浴在明亮阳光中的小线脚浮现出来,随即也消失了。罗西没有展示立面装饰本身,而是它在不同光线条件下的形象。当时,课上的一位学生马克 ·亚容贝克(Mark Jarzombek)对眼前的画面惊叹不已。直到那一刻之前,他在各种以现代运动为坚定纲领的建筑课上学到的关于太阳的唯一知识就是:阳光是有害的,而且需要用百叶窗等遮阳设施来干预。罗西的课开启了一种与那几十年的标准截然不同的建筑思维方式,与当时大行其道的现代运动教条大相径庭。短暂的一堂课,揭示出罗西建筑之路的关键特征:他对空间、时间、阴影、细节的关注,对思考和质疑的关注,以及避免让自己的思维被同时代的风尚支配的意识。罗西经常告诫自己的学生,无论他们做什么都要内涵深刻。他没有要求或是暗示他们去效仿自己的设计,而是鼓励他们走上个人的发现之路,并像他那样不懈努力。罗西希望他们会在这样的旅途中反复推敲各种核心理念,而不仅仅是关于建筑学的。他敦促学生走上的崎岖之路既不涉及风格,也与时尚无关,而是一场可能前路永远无法清晰的史诗之旅。
作为一个人、一个建筑师,罗西的一生是极其多元的。这样一场意义深刻的旅行在生命中的每个节点都留下了印记,并从他的图纸、论述、设计和建筑中体现出来。无数的斗争、挫折与成功成为这样一个人一生中的标记——生活中毫不动摇的乐观态度,和欣悦、羞赧而脆弱的性格糅合在一起。这位慷慨又真心谦逊的人,以他的魅力吸引着身边的人。凭借灵光不断的柔性智慧,他以同样的活力与好奇心遨游于神学、哲学、文学、诗歌与科学之间。他博览群书,却不以明确的目标为终点,而是将它作为领略不同于自身的思想和认识的机会。在这样的阅读过程中,他赞颂了思想与表达、内容与形式之美,这与他在建筑上的手法如出一辙——二者丰富了他的认识和建筑,并使之愈加深入。在罗西初级阶段的 20世纪 70年代中期,他所选的读物有许多关于建筑的著作。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被经典著作、哲学、文学和诗歌取代,他常常反复阅读。罗西经常自称为朝圣者——既是实际行动上的,也是比喻上的。他定期到不同的城市和国家去旅行,阅读不同文化和学科的书籍,并坚持将过去研读的各种思想与当下的邂逅一起思考。事实上,他放弃了与世同流的安逸,而选择了朝圣者的生活——既是生活中的,也是建筑学上的——带着一颗好奇心和对这个世界中一切令人惊叹的活力不断前行。在罗西 1997年逝世后,关于他和他的建筑的著作层出不穷,却往往在引导人们理解他的产品设计、图画、论述和建筑上言之甚少。本书按照罗西的朝圣之旅对其展开探讨——尤其是他的建筑,但不限于此。这项研究以他一生中卷帙浩繁的论述为支撑——有些已公开出版,有些则是他的私人笔记。
罗西逝世后 20年,人们重新燃起了对他的兴趣。这意味着他的建筑、设计
和理论再度成为全球学生思想的焦点。无数摄影师依然在拍摄他的建筑杰作,各大机构在组织展览,出版社仍在出版他论著的新版本。这些建筑并不总会让人一见钟情,但尝试理解他想达到的效果有助于支撑对他作品的评价——在这一点上,他的论述是至关重要的。
笔者有幸翻译过罗西的若干著作,也是他在米兰的常客,还在洛杉矶接待过他,并将他视为至交。在那些最了解他的人眼中,他是一个从未停止对世界、对我们的世间、对每一处圣迹发出惊叹的人。但在他们眼中,他也是一个尽享诸般乐趣的人,一个全身散发着愉悦气息的、活泼风趣而又目光敏锐的人。他用 1983年的电影《克里斯汀》( Christine)来称呼我那庞大的 1977年别克世纪轿车(Buick Century Limited),并问:“我坐在这车里不会有事吧?”他还反复播放自己最喜欢的多部电影供朋友娱乐。这种认为生活充满乐趣的态度也被他转化到自己的建筑上。罗西对建筑中的个人因素深信不疑。笔者在本书中的思路以罗西的话,关于他的著作和言论,以及对其建筑的深入解读为出发点和依据。为了理解给他启迪的因素,笔者需要去读他看过的书和文章,走访他在论述中反复提及的地方和建筑,思考他在其中发现的兴趣点,以及这些是如何体现在他的建筑上的。因此,大部分情况下,笔者都避免了其他人的评论和批评,并相信罗西本人是剖析其作品的最佳向导。比如,虽然埃米尔 ·考夫曼( Emil Kaufmann)认为部雷(Boullee)曾希望建筑师钻研“为了形式的形式”,罗西却在部雷身上发现了截然不同的见解,并由此激发他自己对建筑的思考;而为了形式的形式却不在其中(见 Seixas Lopes,Melancholy and Architecture,182)。
他喜欢路易吉 ·吉里( Luigi Ghirri)和加布里埃莱·巴西利科( Gabriele Basilico)的动人照片,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它们表达出了在他想象中自己建筑所处的环境的生活感——生活的千姿百态与变幻莫测。因此,笔者尽可能选择了包含着人与繁忙的日常生活的照片,以及笔者在许多项目刚刚建成时拍下的照片——因为它们展现出了建筑的新生状态。尽管罗西总会预想自己的建筑随着生活与岁月的变迁将如何改变,笔者也还是想记住它们在问世之初的样貌。对于罗西著作中没有英文版的引文,笔者在尾注中附上了意大利原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