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万千教育学前·与幼儿一起解决问题:捕捉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
售價:NT$
214.0
《
爱你,是我做过最好的事
》
售價:NT$
254.0
《
史铁生: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2)
》
售價:NT$
254.0
《
量子网络的构建与应用
》
售價:NT$
500.0
《
拍电影的热知识:126部影片里的创作技巧(全彩插图版)
》
售價:NT$
500.0
《
大唐名城:长安风华冠天下
》
售價:NT$
398.0
《
情绪传染(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名著译丛)
》
售價:NT$
403.0
《
中国年画 1950-1990 THE NEW CHINA: NEW YEAR PICTURE 英文版
》
售價:NT$
1100.0
|
內容簡介: |
《旅游地理学》为高等院校地理科学类专业系列教材分册之一。基于中国旅游地理学教学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旅游地理学》提出了“基础知识-实践知识”二元结构化的旅游地理学知识体系,体现了旅游地理学基本范畴体系,强调了问题意识、现实意识和对话意识。《旅游地理学》将旅游地理学的基础知识体系概括为旅游客源地系统、旅游通道系统、旅游目的地系统三个部分,将实践知识体系概括为可持续旅游、城市旅游与主题公园、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旅游区域影响四个部分。*后,提出了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展望。
|
目錄:
|
目录 “高等院校地理科学类专业系列教材”前言前言第一章 绪论 1第一节 地理学研究对象 1一、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1二、人文地理学的特征 2第二节 旅游地理学研究对象和学科属性 3一、旅游地理学研究对象 3二、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属性 4第三节 旅游地理学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5一、旅游地理学研究内容 5二、旅游系统模型 6三、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8第四节 旅游地理学发展历程 10一、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10二、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17参考文献 21第二章 旅游客源地系统 23第一节 旅游者 23一、旅游者的定义 23二、旅游者分类 27第二节 旅游者行为 30一、旅游者的动机行为 30二、旅游者的决策行为 34三、旅游者的空间行为 38第三节 旅游客源市场 44一、旅游客源市场特征和细分 44二、中国旅游客源市场规模和结构 46三、世界旅游客源市场规模和结构 51第四节 旅游需求及预测 54一、旅游需求的定义和时空特征 54二、影响旅游需求的要素 55三、旅游需求预测 57参考文献 58第三章 旅游通道系统 60第一节 旅游交通 60一、旅游交通构成要素 61二、旅游交通方式 61三、旅游地交通可达性 66四、旅游地边际效用 67五、旅游交通的竞争 67六、旅游交通服务体系 68七、交通旅游吸引物 69第二节 旅游信息通道和旅游市场渠道 75一、旅游信息通道 75二、旅游市场渠道 75三、旅游信息化与在线旅游市场 77参考文献 78第四章 旅游目的地系统 79第一节 旅游资源 79一、旅游资源概念 79二、旅游资源分类 80三、旅游资源评价 82第二节 旅游容量 94一、旅游容量概念 94二、旅游资源容量 95三、旅游生态容量 99四、旅游经济容量 100五、旅游社会容量 100六、旅游容量应用 101七、可接受改变极限理论和应用 103第三节 旅游目的地演化 105一、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106二、创造性破坏理论 109三、复杂适应系统理论 112四、耗散结构理论 115五、协同理论 117六、区域演化理论 119七、演化经济地理学理论 121八、全球地方化理论 121第四节 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 123一、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概念 123二、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主要理论 124三、不同尺度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 129参考文献 136第五章 可持续旅游 139第一节 遗产与遗产旅游 139一、遗产 139二、遗产旅游 146三、红色旅游 147第二节 国家公园与国家公园旅游 152一、国家公园的概念 152二、国家公园体系的发展过程 153三、国家公园的管理 157第三节 生态旅游 161一、生态旅游的基本概念 161二、生态旅游资源 165三、生态旅游目的地 169参考文献 175第六章 城市旅游与主题公园 177第一节 城市旅游 177一、城市与城市旅游 177二、城市旅游的吸引力要素 178第二节 城市游憩商业区 179一、城市游憩商业区定义 179二、城市游憩商业区的功能 179三、城市游憩商业区旅游吸引力要素 179第三节 博物馆旅游 184一、博物馆旅游者定义 184二、博物馆旅游吸引力要素 184三、世界博物馆旅游发展 185四、中国博物馆旅游发展 186第四节 节事与会展旅游 189一、节事与会展旅游的特点 189二、节事与会展旅游的类型 189三、节事与会展旅游的空间影响 196第五节 主题公园 198一、主题公园的概述 198二、主题公园的发展 200三、主题公园的区位与空间结构 205第六节 城市群旅游 209一、城市群与城市群旅游 209二、城市群旅游系统结构 212参考文献 217第七章 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 219第一节 乡村旅游产生的背景 219一、国外乡村旅游产生的背景 219二、中国乡村旅游产生的背景 219第二节 乡村旅游的定义、特征和类型 220一、乡村旅游的定义 220二、乡村旅游与乡村性 224三、乡村旅游的类型 227第三节 传统村镇旅游发展 228一、传统村镇旅游 228二、村落的景区化建设 229第四节 农家乐 231一、农家乐的定义和特点 231二、农家乐的发展历程 231三、农家乐的经营模式 232第五节 乡村民宿 233一、乡村民宿的发展 233二、民宿分类与标准 236第六节 乡村精品酒店 238一、精品酒店的定义和特征 238二、精品酒店的类型 238第七节 田园综合体 239一、田园综合体的定义 239二、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模式 239第八节 旅游小镇 242一、旅游小镇的定义和特点 242二、旅游小镇的发展过程 243三、旅游小镇的类型 244第九节 乡村旅游创新体系 246一、乡村旅游创新的内涵与特征 247二、乡村旅游创新体系的构建 247第十节 典型农产品产业链旅游 251一、产业链旅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征 251二、典型农产品的产业链旅游 253第十一节 乡村旅游引导乡村振兴 256一、乡村振兴战略 256二、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257参考文献 259第八章 旅游的经济影响 261第一节 旅游产业的特征 262一、战略性 262二、民生性 265三、幸福性 266第二节 旅游就业 266一、旅游就业的内涵与类型 266二、旅游就业乘数 266三、旅游业发展对就业影响 267第三节 旅游扶贫 269一、旅游扶贫的角色与作用 270二、中国的旅游扶贫 271参考文献 277第九章 旅游的环境影响 278第一节 旅游与环境的关系 278一、*立关系 279二、共生关系 279三、冲突关系 279第二节 旅游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279一、旅游过程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280二、旅游对区域环境生物要素的影响 281三、旅游对区域环境非生物要素的影响 282第三节 旅游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285一、旅游与全球气候变化 285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应对 285参考文献 288第十章 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 289第一节 旅游地居民感知 290一、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的概念 290二、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的特征 291第二节 旅游与主客交往 293一、主客交往的概念 293二、旅游主客交往的影响因素 294第三节 旅游与文化认同 296一、文化认同的概念 296二、旅游文化认同的影响因素 296第四节 旅游与文化符号 298一、旅游建构文化符号的概念 298二、旅游建构文化符号的特征 298第五节 旅游地聚居空间演化 301一、旅游地聚居空间演化的概念 301二、旅游地聚居空间演化的特征 301第六节 旅游城市化 304一、旅游城市化的概念 304二、旅游城市化的特征 304第七节 旅游与区域障碍 306一、区域旅游障碍的概念 306二、区域旅游障碍的影响因素 306参考文献 309第十一章 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展望 310第一节 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特征 310一、跨学科与多视角研究 310二、学术问题与规范意识 311三、研究方法创新 311四、国际学术交流 311第二节 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展望 311一、构建旅游地理学理论与方法体系 311二、理论研究:新现象、新问题的地理学解释 313三、应用研究:新问题、新趋势的解释与应对 316四、方法研究 317参考文献 3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