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千万别喝南瓜汤(遵守规则绘本)
》
售價:NT$
203.0
《
大模型启示录
》
售價:NT$
510.0
《
东法西渐:19世纪前西方对中国法的记述与评价
》
售價:NT$
918.0
《
养育男孩:官方升级版
》
售價:NT$
230.0
《
小原流花道技法教程
》
售價:NT$
500.0
《
少女映像室 唯美人像摄影从入门到实战
》
售價:NT$
505.0
《
詹姆斯·伍德系列:不负责任的自我:论笑与小说(“美国图书评论奖”入围作品 当代重要文学批评家詹姆斯·伍德对“文学中的笑与喜剧”的精湛研究)
》
售價:NT$
398.0
《
武当内家散手
》
售價:NT$
230.0
|
編輯推薦: |
1.回顾新中国70多年通过不懈奋斗走向光辉彼岸的现实路径,剖析中国方案,总结中国经验,坚定中国道路,挖掘中国智慧
本书总结回顾了新中国70多年的辉煌历史,我们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所开创的伟大事业,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团结伟大的中国人民不懈奋斗得来的。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是奋斗的时代,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建设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都离不开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持续奋斗。
2.内容丰富,逻辑清晰,通俗易懂。同时,多板块设置,趣味性与价值性兼具
本书围绕十二个方面展开,即理论品格、历史运动、艰苦奋斗、文化传统、革命文化、实践向度、改革开放、伟大梦想、奋斗目标、看家本领、良好环境、党的领导,逻辑清晰,语言生动。同时,本书增设了“知识链接”“延伸阅读”等板块,不仅趣味性十足,还能拓宽读者的知识面,提升阅读兴趣。
3.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重磅献礼,主题鲜明,意义重大
本书通过总结过去70多年从一穷二白走向中国奇迹的历
|
內容簡介: |
本书围绕不懈奋斗这一主题,从理论品格、历史运动、艰苦奋斗、文化传统、革命文化、实践向度、改革开放、伟大梦想、奋斗目标、看家本领、良好环境、党的领导等十二个方面,旨在阐释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凸显奋斗的意义,明确奋斗的要求,以完备的理论和确凿的事实深刻表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毫不动摇地沿着中国道路奋勇前行,砥砺奋进,不懈奋斗。本书围绕不懈奋斗这一主题,就弘扬奋斗精神、提供奋斗动力、掌握奋斗方法进行系统阐述。
|
關於作者: |
董振华,现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主任、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执行副会长、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应用哲学研究分会会长,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哲学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两项、省部级以上项目十几项,中共中央宣传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国家出版基金项目《问道马克思:为什么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道”与社会主义的“理”》《创新实践与唯物史观形态研究》等学术专著十多部,在《求是》《哲学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国家级报刊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获得全国党校系统精品课、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优秀成果奖、中共中央党校用学术讲政治样板课等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奖十多次。
|
目錄:
|
第一章 理论品格: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
一、奋斗品格源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
二、奋斗品格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
三、奋斗品格源于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
第二章 历史运动:共产主义的奋斗历程
一、共产主义理论在革命和奋斗中发展
二、共产主义由空想到实践的奋斗过程
三、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伟大革命
四、社会主义百年来在中国的伟大实践
第三章 艰苦奋斗:共产党人的精神品格
一、艰苦奋斗源于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
二、艰苦奋斗源于共产党人的思想品格
三、艰苦奋斗源于共产党人的价值取向
第四章 文化传统: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一、“以人为本”的哲学观
二、“为仁由己”的道德观
三、“天人合一”的境界观
四、“推己及人”的社会观
第五章 革命文化:不懈奋斗的精神灵魂
一、中国革命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
二、不懈奋斗的革命精神是新时代发展的力量之源
三、不懈奋斗就要始终保持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
第六章 实践向度:社会主义的本质理解
一、不懈奋斗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品格的内在要求
二、在不懈奋斗中探索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三、在不懈奋斗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七章 改革开放:赶上时代的伟大革命
一、靠不懈奋斗开创伟大变革
二、靠不懈奋斗作出关键抉择
三、靠不懈奋斗创造中国奇迹
四、靠不懈奋斗将改革进行到底
第八章 伟大梦想:奋斗担负的历史使命
一、实现伟大梦想是一个奋斗过程
二、实现科学发展是一个奋斗过程
三、在依靠人民的奋斗中实现梦想
第九章 奋斗目标:创造人民的美好生活
一、人民的美好生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奋斗目标
二、为人民的美好生活而奋斗是我们党坚守的初心
三、在不懈奋斗中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第十章 看家本领:不懈奋斗的科学方法
一、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论
二、重视思想方法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
三、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全面深化改革
第十一章 良好环境:干事创业的社会氛围
一、营造思想解放的文化氛围
二、做好发扬民主的制度安排
三、完善激发活力的动力机制
四、创造宽容失败的创新环境
第十二章 党的领导:团结奋斗的组织保证
一、坚强领导是党引领伟大事业的成功经验
二、团结奋斗、实现梦想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
三、以不断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
|
內容試閱:
|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任何重大历史变革、任何伟大历史成就, 都是用“解放思想”之明灯指引走向光明的正确方向,用“思想理性”之光辉照亮通往辉煌的光明大道,用“天下为公”之伟大梦想凝聚起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用“不懈奋斗”之精神革故鼎新谱写辉煌的历史篇章。回顾历史,这也是我们党100多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70多年的历史、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充分揭示和反复证明了的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密码,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革故鼎新中跨越时代、在务实奋斗中实现梦想的坚定信念和使命担当。在此,我们从过去、现在、未来相统一的历史维度,事实、规律、价值相统一的理论维度,现实、理想、道路相统一的实践角度,民族、中国、世界相统一的空间维度,去回顾新中国70多年实现伟大跨越的历史轨迹,去分析中国道路理性选择的自觉自信,去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去探索通过不懈奋斗走向光辉彼岸的现实路径,剖析中国方案,总结中国经验,坚定中国道路,挖掘中国智慧,这不仅对中国人民实现伟大梦想具有历史意义,而且对其他国家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具有世界意义。正是基于这样的目的,我们组织中共中央党校( 国家行政学院)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具有相关研究和造诣深厚的专家学者,重新修订了《历史的轨迹》《理性的选择》《不懈的奋斗》这三本书,作为理论工作者,以自己的绵薄之力做一点事情,以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
(一)伟大跨越的历史轨迹
《周易》有言:“生生之谓易。”然而,由于历史上文化保守主义的流行,人们对传统的尊重渐渐演变成了厚古薄今的复古心态,“一仍旧贯”被认为是一种美德,而“改革创新”往往被斥为“离经叛道”。昔日“苟日新,日日新”的革故鼎新的创新意识,被“天不变,道亦不变” 、墨守成规的保守文化所替代,形成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的国民性格。曾经历史悠久的辉煌古国,一步步沦落到处于风雨飘摇的危险境地,积贫积弱,以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任人宰割的悲惨局面跨入了近代。
“穷则思变”,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国家独立和富强,中国人曾经选择过各种各样的主义,进行过各种各样的斗争,包括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旧式民主革命等,最终都没有能够解决问题。正如毛泽东所说:“从一八四○年的鸦片战争到一九一九年的五四运动的前夜,共计七十多年中, 中国人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抵御帝国主义。” 新文化运动,特别是五四运动,在中国知识界引起了空前的思想解放。这次思想解放冲破了封建罗网, 使中国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思想的禁锢下解放了出来,打破了中国人民对西方的迷信和对帝国主义的幻想。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正如毛泽东所说:“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从此以后,中国改换了方向。” 中国一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从此中国革命有了主心骨。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二十多年的历史中,我们的革命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同时由于教条主义的滋长,革命事业也经历了巨大的挫折和严重的失败。“左”的和右的错误,特别是“左”倾冒险主义,不但使我们的革命根据地丧失90%,而且几乎把中国革命推向了绝境。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批判教条主义,纠正了“左”倾错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成功解决了中国的革命问题,并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新中国成立之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大考验。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已经建立,以苏联为“向前发展的活榜样”,按照苏联的模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理所当然成了我们的不二选择。但是,照抄照搬苏联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毛泽东尖锐地提出了“以苏为鉴”的问题:“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在这样的背景下,毛泽东分别于1956年、1957年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坚持解放思想,开启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先河。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我们对社会主义认识上的局限,对中国国情把握的偏差,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不足,“左”的思想不断滋长,造成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些失误。尤其是“文化大革命”期间,林彪、“四人帮” 反革命集团大搞禁区、禁令,制造迷信,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导致整个国家极度混乱,整个国民经济濒临崩溃边缘,几乎葬送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成了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冲破了“两个凡是”和个人崇拜的思想禁锢,实现了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将党的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吹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
正是在坚持“走自己的路”的自觉自信中,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使中国大踏步地赶上了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发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从那时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二)走自己的路的理性选择
从事实判断的角度来看,中国道路已经成功,这个事实不能否认,也否认不了。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不仅令国人振奋,也让世界瞩目。既然中国道路已经取得了成功,中国道路的成功密码就亟须破解。我国40多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已经证实中国道路是行得通的。但是,中国道路为什么行?这个问题不仅国际社会想知道答案,而且我们自己也迫切需要回答。中国道路的成功因素固然有很多,既有偶然性因素和机遇性条件,也有必然性要素和规律性原因,但是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基于社会主义的工具理性、价值理性和实践理性,突破了各种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迷信和禁锢,坚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自觉自信,做出了走自己的路的伟大抉择。
1.我们根据价值理性,坚持人民至上,走出了中国道路,创造了中国奇迹
在发展的现实实践中,世界上其他国家也走过了大致相似的发展道路, 最初总是从工具理性的角度来考虑“怎么才能够发展得更快”以取得更大的发展成就,而往往忽视对价值理性的追问,即思考“为什么要发展”这个根本问题。可以说,现在所遇到的所有发展问题,包括全球性问题、生态问题、和平问题、贫困问题等,其根源主要在于人们对于发展价值的曲解和无视。胡塞尔在《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中指出:“在19世纪后半叶,现代人让自己的整个世界观受实证科学支配,并迷惑于实证科学所造就的‘繁荣’。这种独特现象意味着,现代人漫不经心地抹去了那些对于真正的人来说至关重要的问题。只见事实的科学造就了只见事实的人。”人们在对工具理性的追求中忽视了对价值理性的追问。
艰苦奋斗是共产党人的安身立命之本。翻开历史长卷,不难发现,在中外历史上,无论是封建王朝的更迭还是农民起义所建立政权的兴衰,无不是建立初期其开创者励精图治、艰苦奋斗,甚至造就了若干个“太平盛世”,但在其中后期,由于精神懈怠,丢掉了创业安身立命之本,导致贪图安逸、奢靡腐化之风在政权组织内盛行与泛滥,导致其从鼎盛走向衰亡,这就是由盛而衰、始兴终亡的历史周期率。追根溯源,封建政权为一人一姓之天下,难以透彻理解“天下为公”的道理,更不会真正和切实地为人民利益着想。对其而言,“忧劳”可以一时,“奢逸”总要成为最后的追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经验反复印证了这样一个道理:艰苦创业,励精图治,才能长治久安;居安忘危,骄奢淫逸,必然走向衰亡。对于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道理莫不如此。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败,固应不馁;胜,尤须思危。这是自然界的辩证法,也是历史发展的辩证法。这一道理始终在昭示和警示着人们:居安思危则存,贪图安逸则亡。就此问题,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发生巨变,只能是渐进的,由量变到质变的,滴水穿石般的变化。如果我们一说起改革开放,就想马上会四方来助,八面来风,其结果,只能是多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少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如果我们一谈到经济的发展,就想到盖成高楼大厦,开办巨型工厂,为追求戏剧性的效果而淡漠了必要的基础建设意识,那终究会功者难成,时者易失!” 作为安身立命之本的精神品格,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苦奋斗体现在政治思想上的精神振奋,积极向上,斗志旺盛,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奋斗不息;体现在现实工作中的不怕困难,不讲条件,不避艰险,吃苦耐劳,勇挑重担,为实现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奋斗不止。通过这样持续不懈的艰苦奋斗,才写就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创的一个又一个崭新的历史篇章。
正反两方面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不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总想在已有的物质文明成果上坐享其成、贪图享乐、不思进取,那么,这样的政党、这样的国家、这样的民族,是毫无希望的,是迟早要走向衰亡的。艰苦奋斗精神之于政党、国家和民族是须臾不可离的。昨天的理论未必能解释今天的现实,今天的经验也未必能解决明天的问题,没有一劳永逸的知识和经验,有的只能是持续不懈、不断探索的艰苦奋斗精神。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人要始终跟上时代潮流和事业前进的步伐,成为引领时代浪潮和新时代的弄潮儿,就必须继承和弘扬埋头苦干、负重奋进的精神,千万不能因为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而在精神生活上自我放纵,丢掉了我党长期以来坚持和弘扬的优良作风和优良传统。共产党人切不可因一时的贪图安逸而丧失革命斗志,把沉湎于吃喝玩乐、风花雪月当作“活得潇洒”“活得滋润”“活得明白”,而把夙兴夜寐、埋头苦干、艰苦奋斗看成“活得太亏”“活得太累”“活得不值”,否则,就会因生活中的点滴小事而逐渐丢掉艰苦奋斗精神,就可能在生活方面由逸入奢,最终在理想信念和党性原则面前沦为“糖衣炮弹”的牺牲品。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邓小平在谈到艰苦朴素的问题时曾指出,全国刚解放的时候,我们有些连级干部就去当县委书记,文化水平并不高,工作却能胜任,而且还当得不错。其中,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联系群众、作风好。作为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艰苦朴素是无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全体中国共产党人的执着和坚守。正是这一坚守和执着,才使得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一路坎坷、一路风雨、一路开拓、一路进取;一路拼搏、一路收获、一路成长、一路壮大。崇高的目标使我们党不断求索,博大的心胸使我们党八方来投,顽强的意志使我们党无往不胜,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使我们党永远年轻,全党上下勠力同心使我们党前程似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