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我们身边的小鸟朋友:手绘观鸟笔记
》
售價:NT$
356.0
《
拯救免疫失衡
》
售價:NT$
254.0
《
收尸人
》
售價:NT$
332.0
《
大模型应用开发:RAG入门与实战
》
售價:NT$
407.0
《
不挨饿快速瘦的减脂餐
》
售價:NT$
305.0
《
形而上学与存在论之间:费希特知识学研究(守望者)(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译丛)
》
售價:NT$
504.0
《
卫宫家今天的饭9 附画集特装版(含漫画1本+画集1本+卫宫士郎购物清单2张+特制相卡1张)
》
售價:NT$
602.0
《
化妆品学原理
》
售價:NT$
254.0
|
編輯推薦: |
本书从审美形式与精神、思想意蕴的维度,尽可能充分地呈现和发掘出贾平凹写作的独特个性品质,为进一步认识并确立其写作的文学史意义和美学意义做出判断和求证。
|
內容簡介: |
《贾平凹小说创作论》:本书从贾平凹小说的创作资源、主题意蕴、人物形象、叙事形态以及小说文本所体现的文学“现代性”等五个方面,对贾平凹小说创作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与论述。努力而深入地发掘贾平凹写作的审美策略、精神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从整体和细部两方面,梳理、盘点和阐述贾平凹小说创作的实绩和状态,以及其写作新的可能性、局限性。
|
關於作者: |
刘潇萌,1987年生,文学博士。先后毕业于沈阳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和辽宁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讲师,现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国际中文教育等教学工作。在《当代文坛》《华夏文化论坛》《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
|
目錄:
|
引 言 ………………………………………………………………… 1
一、贾平凹小说创作概述 /2
二、贾平凹小说研究综述 /16
第一章 贾平凹小说的写作发生与创作资源 …………………… 45
一、“我是农民”:写作身份的找寻与自觉确立 /46
二、“天我合一是文学”:人文、传统、神秘与秦地书写 /59
第二章 贾平凹小说的主题意蕴 ………………………………… 81
一、“商州往事”:乡土的追忆与重构 /82
二、“旷世秦腔”:历史的真实与沉重 /95
三、“病相报告”:人性异化的考量 /111
第三章 贾平凹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 …………………………… 124
一、“常人”:精神与道德内蕴的深刻发掘 /126
二、“异人”:灵魂的考问与人性的摆渡 /153
第四章 贾平凹小说的叙事形态 ………………………………… 168
一、“讲述”与“描述”叙事语式的杂糅 /169
二、“细部”蕴蓄出的“生活流”叙事 /181
三、自在灵性的意象与象征性的精神世界 /209
第五章 传统与现代:以“中国之心”诠释“中国经验”…… 227
一、启蒙精神的浸润与时代症候及历史的批判 /228
二、个体生命的珍视与民族传统精神内蕴的深描 /239
后 记 ……………………………………………………………… 258
参考文献 …………………………………………………………… 263
|
內容試閱:
|
贾平凹小说的写作发生与创作资源
一位优秀的作家,到底是怎样开启他的写作里程的?他的“出发地”和“回返地”究竟在哪里?在他的写作过程中,都有哪些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他的创作?就是说,他写作中的“是非功过”,他的文本价值和创作成就,都曾被哪些“元素”所左右?早期童年、青少年经验以及后来的人生经历、存在经验的积淀、生命主体意识、想象力、表现力,包括他的精力、体力和才力,都可能直接导致他作品形态的形成和变化。最终,又是什么原因以至于形成贾平凹这一独特文学存在?我相信,贾平凹半个世纪写作的自觉与自在,他的精神尺度、艺术尺度,他的文本叙事对于现实的超越,都与他的“过往”和环境、人生资源不无关联。我认为,这是我们走近贾平凹,走进他的文本世界的必经“通道”。
在这里,我主要从作家贾平凹“我是农民”写作身份的确立及其所生长的自然、人文环境两方面,侧重于贾平凹小说的写作发生、创作资源进行论述。首先,分别从作家自身性格特点、“童年家事”及“我是农民”三方面进行分析。幼时的经历对一个人的影响是一生的、刻骨的,而农民属性更为作家的整个人生挑染出了或灰暗或明亮的色调。短暂却无比快乐的童年时光无限开阔、延展着作家的想象空间;少年时“可教子女”的身份,锻造出了作家面对绝境的坚韧意志,这种坚韧无比的性格也成为其做任何事都能够坚持到底的关键与保证;对于农民身份的认同及其成长中的各种经历与磨难,都磨砺、幻化成了作家在文学上既能亲吻大地又可翱翔寰宇的独特气息。随后,我想从秦地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方面,考察地理环境对贾平凹文学创作的影响。贾平凹无比热爱秦岭大地,甘于寂寞,数十年如一日,在这块土地上深耕细作,敬畏文字、洗尽铅华,在朴素的生活中,潜心乡土,发掘社会、自然和人性的生态;同时,这片地势独特、山水秀丽、历史悠久的土地,也在源源不断地向其输送着磅礴又神秘的养分与气韵,这些自然、人文环境的元气与精魄,也成为作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资源,它们都丝丝缕缕地深藏于文字深处,不断地弥散出属于贾平凹的文本气息,这也成为我们破译其文本构成的重要精神密码。可以说,贾平凹就是这样一步步向世人展开了一幅属于他与秦岭之间,独一无二的文学地理卷轴。
一、“我是农民”:写作身份的找寻与自觉确立
1999年,贾平凹发表长篇回忆类散文《我是农民》,其中“我是农民”简洁明了、掷地有声的四个字,体现出作家对自己身份的一种独特而庄重的表述与诠释。作家自己的身份和创作的根源,无须他人去考察和论证。可以说,该书是贾平凹写给自己的一封长长的书信,将自己农民出身的经历娓娓道来,也算是对自我身份的一种明白而坦荡的交代。翻开这本书,仿佛拾到了“再生人”的钥匙,作家创作的根源是什么,因为什么又为了什么如此扎根于乡土、贴服于土地,非虚构与虚构的场域如何交叠与转换?大致都可以从中忖度出答案。
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病理学家、个体心理学派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曾说过:“要了解个体理解生命的特有方法始于何时,以及要揭示他们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形成对于生命的态度,早期的童年记忆格外有用。”① 也就是说,童年那段短暂而美好的时光以及少年时所遭受的众多苦难,深深地烙印在贾平凹的记忆年轮之中,构成了贾平凹文学创作根源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实在说,在读《我是农民》时,我偶有恍惚之感,思绪总是跳回到《童年家事》的诸多片段之中,许久才醒悟到,原来里面的好些情节都源自贾平凹儿时的经历与记忆,这应该是作家唯一一段最天真快乐、无忧无虑的时光。当他儿时的种种记忆跃然纸上,一张张鲜活亲切的脸庞就从记忆的光点里闪烁着跳动出来,惹人流泪,更值得欣慰。
在《童年家事》中,从故事的叙述者夏十龙身上,我们就能看到很多贾平凹的影子。十龙满月抓周时抓到了书,预示着他的未来将和书本打交道,我想,贾平凹写到这儿时应该是欣喜与骄傲的。传说有个道人路过贾家老宅,认定这家会出个人物,而这个道士所说的“人物”——贾平凹,则将这个预言转化性地“赠予”了夏十龙:十龙虽排行老十,在夏家却人人当宝贝,而贾家老八却被“随意安置在土炕的小角角”② 里,这是一种心理上的安慰与补偿;贾平凹的堂弟爱吃土,这种怪癖到了小说里转移到了夏十龙身上,饱含着作家对童年的珍视与怀念;贾家老八小小年纪就显露出对文字的兴趣与天赋,学龄前便开始识字,一年级就开始给父亲写信,为此经常得意得到处乱刻乱画,这些引以为傲的经历都被作家毫无保留地罩在了夏十龙身上。“由自卑感所引发,最终得到的心理改善称为心理补偿”①。贾平凹将自己的些许骄傲与遗憾赋予了夏十龙,这仿佛穿越了时空,充满了一个知天命的长者对儿时天真无邪的自己的心理补偿与深深的留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