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拯救免疫失衡
》
售價:NT$
254.0
《
收尸人
》
售價:NT$
332.0
《
大模型应用开发:RAG入门与实战
》
售價:NT$
407.0
《
不挨饿快速瘦的减脂餐
》
售價:NT$
305.0
《
形而上学与存在论之间:费希特知识学研究(守望者)(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译丛)
》
售價:NT$
504.0
《
卫宫家今天的饭9 附画集特装版(含漫画1本+画集1本+卫宫士郎购物清单2张+特制相卡1张)
》
售價:NT$
602.0
《
化妆品学原理
》
售價:NT$
254.0
《
万千教育学前·与幼儿一起解决问题:捕捉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
售價:NT$
214.0
|
編輯推薦: |
良好的家庭教育既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要条件,同时又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本书说是记录叶珍女士个人教育孩子的方法,其实也暗合了中国人的家庭教育思想,许多地方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风格,而且有许多做法是对传统和当下流行家庭教育理念的超越。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最好的补充,是整个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学校是不可能单独把孩子教育成才的。
|
內容簡介: |
本书共分为七章,分别从控制、心理、情绪、道德、行动及语言几个方面给读者呈现了叶珍教育孩子的方式。很多父母都希望掌握一些基本的教育原则和教育方法,走出家庭教育的一些“误区”,促进孩子有更大的进步,但是现实中往往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读完此书,就会在书中找到自己的答案。同时本书也可以当作一本有理论价值的专著保存、研究。
|
關於作者: |
张大春,毕业于盐城师范学院,现为江苏省响水中学党委书记、校长、高级教师,江苏省教育家型校长和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江苏省优秀青年教师,盐城市名校长和教科研先进个人,盐城市高中数学学科带头人,响水县高中教育联盟领衔人,课改领导小组组长,盐城市数学学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中学基础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在课程建设、学校文化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等领域有系统的理论研究和丰富的实践探索。先后发表12篇教育管理和教学研究论文,主持和核心参与研究《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生多元学习活动的案例研究》等8项省、市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主编出版了《项目赋能,向高品质课改深度前行》《叶珍家教思想研究》等2册专著。
|
目錄:
|
目录
序 1
第一章 控制与成长——叶珍家庭教育思想研究之控制篇 001
第二章 母亲诸心理要素对子女成长的影响—— 叶珍家庭教育思想研究之心理篇一 017
第三章 原生家庭的教育力量起源——叶珍家庭教育思想研究之心理篇二 035
第四章 从心灵读懂孩子的情绪—— 叶珍家庭教育思想研究之情绪篇 051
第五章 父母的道德品质对孩子的影响—— 叶珍家庭教育思想研究之道德篇 103
第六章 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 叶珍家庭教育思想研究之行动篇 145
第七章 清音渺渺慈母意 春风化雨巧育人—— 叶珍家庭教育思想研究之语言篇 185
后记 227
|
內容試閱:
|
序
人类接受教育大致有四个渠道。第一是来自家庭的教育。第二是来自学校的教育。第三是来自社会的教育(现实生活)。第四是来自大自然的教育。其中来自家庭的教育,时间最早,作用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逃避和或缺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良好的家庭教育既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要条件,同时又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父母和孩子都应该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这十分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准确地说,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最好的补充,是整个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学校是不可能单独把孩子教育成才的。
全天下的父母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呢?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早成栋梁呢?但很多父母并不真正知道怎样做才能使孩子成才,而孩子自己在这方面更是没有自我意识。有的家庭认为给孩子吃饱穿暖就是尽了家长的责任,教育孩子完全是学校的事情;有的家长奉行“树大自然直”的信条,对孩子放任自流,不管不问;有的家长则一味要求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自己却从不看书学习。这些都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针对这些问题,大多数父母都会希望共同掌握一些基本的教育原则和教育方法,走出家庭教育的一些“误区”,使孩子有更大的进步。《叶珍家教思想研究》这本由朱文泉与家人共同写的回忆母亲的书,给我们呈现了中国人教育孩子的传统方式,所有看完这本书的读者,都会在书中找到自己的答案。叶珍女士虽然不识字,但她教育孩子的方法,却暗合家庭教育思想,许多地方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风格,而且有许多做法是对传统和当下流行家庭教育理念的超越。我有感于此,就组织一个研究和写作团队,由杨帆主任牵头,挖掘整合书中的家庭教育思想,使之理论化和学术化,用了半年时间写出了这本书。这本书既是一本理论专著,又是一篇教研兴校的工作总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家教家风建设。党和政府一直倡导培育良好的家教家风,非常重视传承振兴家风。“传承好家风”是新时代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工作,既是一种历史传统,又是一个时代命题。我们出版这本理论书籍,正是呼应时代发展主题的举措。由于时间紧迫,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错误,敬请读者指正。
张大春
2023年10月28日
第一章 控制与成长——?叶珍家庭教育思想研究之控制篇
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它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将持续一生。其影响主要表现在形成未来的个体生活习惯、态度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家庭之所以在个体社会中发挥如此大的作用,其主要原因在于:个体在这里承受了最初的影响——家庭中以抚养为纽带的亲子关系使父母在促使个体社会化过程中产生一种权威性的影响。
一、相关的理论溯源
英国最早的经验主义者之一、哲学家洛克提出了著名的理论——“白板说”:“我们的全部知识是建立在经验上的;知识归根到底都是导源于经验的。”也就是说,人的心灵最初如同一张洁白无瑕的纸张(白板),上面没有任何的记号和痕迹,一切的观念和知识都是来自后天的经验,该理论的提出在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独有偶,美国著名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也放言:“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我可以运用特殊的方法,把他们加以任意的改造,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这两位学者的主要理论均强调了后天环境以及教育在个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个性的培养与养成、价值观的塑造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认为这些外界因素对于个体产生的影响可能甚至远远超过了先天遗传素质在个体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现在研究者的眼光来看,环境决定论的观点无疑是比较片面的,因为它忽略了包括基因、神经系统等在内的先天遗传因素对个体所造成的难以忽视的影响,当代研究者们也大都赞同单一的因素其实难以全面、准确地预测个体某种行为的观点,也更倾向于从多因素交互作用的角度综合考虑生理因素以及后天环境对个体各种行为的影响。
但不可否认的是,后天教育在个体的成长成才、实现自我价值道路上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古人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早早地便发现了这一点,并以故事、俗语等形式将其进行记录,使其中蕴含的教育理念得以广泛地推广。其中,孟母三迁就是最经典的教育故事,更有诸多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歹竹出好笋”等津津乐道的成语俗话,这些劝诫之言时刻提醒着后世子孙,先天因素其实只是提供了个体未来发展的种种可能性,只有通过后天环境的作用各种可能性才能够转变为现实,因此养育者和教育者必须重视后天环境教育,尽力营造良好的家庭、学校、社会氛围,为每个个体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否则即便天分很高如方仲永,若没有得到及时恰当的教育,最终也只能“泯然众人矣”。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管教儿女的方式(父母教养方式)、父母自身的一言一行均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子女的言谈举止、道德品质乃至三观的建立,来自父母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会延续到下一代子女身上。“原生家庭”成为当代社会的热门话题正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自己身上的各种特点其实都是家庭留下的烙印。中国传统社会文化倡导的是“男主外,女主内”,男性负责在外打拼事业养家糊口,女性负责操持家务和养育子女,这种思想也影响了祖祖辈辈的中国人,因此母亲在家庭中往往承担着更多教育子女的责任。此外,女性身上更为明显的细腻、敏感与温柔的特质也使得子女在情感上天然地更加亲近母亲,毛主席曾言,“妇女能顶半边天”,但在子女教养的问题上,妇女顶起的可能是大半边天。出生在响水农村的朱文泉上将在《叶珍家教思想研究》一书中深情地回忆自己与叶珍相处的点滴细节,感念慈母对自己孜孜不倦的教诲,通过朱文泉上将以及兄弟姐妹、子孙后代描述的桩桩件件往事,以小见大。我们可以看出,母亲对子女的教养方式以及自身的榜样力量是子女甚至是子孙后代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尽管叶珍女士——作为母亲,她的文化水平并不高,但她在教育子女、处事待人等方面的言谈举止却和心理学领域以及教育领域所倡导的一些理论不谋而合,笔者也将主要从父母控制以及榜样作用两个方面细品叶珍这位伟大的母亲在教育子女上的艺术。
二、父母的控制对子女的影响
父母控制作为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核心成分,对儿童的成长及发展,乃至未来的心理健康水平均会产生影响。学者冯琳琳认为,父母控制具体是指父母在教导、养育子女的过程中出现的较为稳定的行为模式,目前一般认为父母控制是由行为控制和心理控制两部分组成。其中,行为控制是父母通过询问、观察等方式了解和管理儿童在物质世界中的活动和行为,并且为儿童提供必要的指导;心理控制则是指父母通过激发儿童的内疚感、收回对儿童的爱、以绝对权威限制儿童的自我表达等方式来侵入儿童的心理世界和自我意识,从而控制儿童的想法,操纵儿童的情感与行为。众多的研究结果表明,对儿童实施两种不同类型的控制可能会对儿童产生不同的结果。心理学家Barber(1994)认为,心理控制会入侵儿童的自我意识,因而对儿童的发展不利,相反,行为控制能够为儿童提供必要的指导并且约束外在的问题行为,使儿童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因而对儿童的发展有利。美国的心理学家Wang(2007)的研究结果也显示,父母心理控制水平可以显著地预测儿童的情感功能抑制程度,而行为控制则会给儿童的发展带来有益的影响,如学业成绩的提高和少年犯罪率的下降,使儿童的发展符合社会预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