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希腊人(伊恩·莫里斯文明史系列)
》
售價:NT$
845.0
《
世界巨变:严复的角色(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500.0
《
宋初三先生集(中国思想史资料丛刊)
》
售價:NT$
990.0
《
天生坏种:罪犯与犯罪心理分析
》
售價:NT$
445.0
《
新能源材料
》
售價:NT$
290.0
《
传统文化有意思:古代发明了不起
》
售價:NT$
199.0
《
亚述: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帝国的兴衰
》
售價:NT$
490.0
《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采煤机智能制造
》
售價:NT$
440.0
|
編輯推薦: |
蒋介石是中国现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左右了近半个世纪的中国历史进程。长期以来,世人对蒋介石的历史评价贬褒不一,本书对蒋介石做了平和、客观和务实的评价。
|
內容簡介: |
翔实生动地记录了蒋介石从出生到病逝的整个人生历程。再现了蒋介石、宋美龄夫妇及台湾“第一家庭”生活、工作、娱乐的实情,其晚辈目前各自的境遇等。在中国现代史上,对中国发展产生影响的重要人物很多,蒋介石是其中之一;在中国现代史上,受到各界长期关注的人物很多,蒋介石是其中之一;在中国现代史上,引起两极评价的人很多,蒋介石是其中之一。观其一生演绎出了多少成败荣辱、多少人生感叹!
|
關於作者: |
刘红 南京大学历史系77级。2008年6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调入北京联合大学工作,为文科二级教授、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台湾问题研究,主持和参加过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及多项其他课题研究,个人发表时评200余篇、学术论文30余篇和《台湾“国家认同”问题概论》《民进党执政状况研究》《海峡两岸观察》等12本著作。现已退休,主要兼职有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兼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改革开放论坛、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海峡两岸贸易交流协会理事,海峡两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对台出版物审读专家组成员等。
|
目錄:
|
目 录
1 绪 论
3 一、蒋介石的“大起”
6 二、蒋介石的“大落”
9 三、蒋介石的“调整”
13 溪口与蒋介石的早年
15 一、溪口,蒋家的传说
34 二、东渡,追随孙中山
97 黄埔和蒋介石的崛起
99 一、在黄埔,出任军校校长
133 二、在广州,政治权力巩固
269 上海与蒋介石的专制
271 一、政变,建立“反共政府”
315 二、合流,“二期北伐”完成
392 三、“训政”,打败众家军阀
521 四、“反共”,全力“围剿”红军
582 五、专制,巩固统治基础
665 六、危机,“攘外必先安内”
865 重庆与蒋介石的抗日
867 一、前期抗战中的蒋介石
938 二、相持阶段中的蒋介石
1004 三、中国战区中的蒋介石
1064 四、结束抗战时的蒋介石
1145 南京与蒋介石的惨败
1147 一、为政不仁,蒋介石的政治路线
1248 二、为经不济,蒋介石的经济决策
1275 三、为军不当,蒋介石的军事战略
1336 四、为法自弊,蒋介石的失败记录
1389 台北与蒋介石的晚年
1391 一、台湾“复兴”,强化一党专制
1545 二、封锁海峡,严禁两岸往来
1610 三、扶持经国,再传蒋记政权
1689 尾声:蒋介石病逝台北
1743 新版后记
|
內容試閱:
|
一、蒋介石的“大起”
蒋介石,1887年10月31日出生,21岁时加入同盟会,31岁时任粤军作战科主任,37岁时任黄埔军校校长,40岁组建南京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仅仅19年,一个山区农村小农后代,成了一国之君。即使在习惯于“造反、起义、革命”登基的中华文化圈内,也不能不说是火箭速度,不能不说是仕途奇迹。
建立南京政府后,登上权力顶峰。有人曾在抗战后期统计过他的职务,主要有:国民党总裁,国民政府主席,军事委员会主席,国民政府委员会主席,最高国防委员会主席,行政院长,全国经济委员会主席,海陆空军大元帅,中国战场最高统帅,中央计划委员会主任,中央训练团团长,中央干部训练团团长,党政工作考核委员会主席,新生活运动委员会委员长,宪政促进委员会主席,全国精神总动员委员会主席,航空委员会委员长,中国航空协会主席,中央青年干部训练团团长,“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长,中国红十字会名誉主席,国立中央大学名誉校长,陆军大学校长,中央政治学校校长,中央军官学校校长,中央警官学校校长,空军学校校长,中央宪兵学校校长,骑兵学校校长,炮兵学校校长,工兵学校校长,军需学校校长,机械化部队学校校长,通讯兵学校校长,辎重学校校长,兵工技术学校校长,军医学校校长,兽医学校校长,测理学校校长,宪兵训练学校校长,西北特别武装联合学校分校校长,特别武装干部训练团团长,干部特别训练班主任,西北游击干部训练团团长,西南游击干部团团长,华侨捐款保管委员会委员长,四行联合总办事处主席,中国童子军协会名誉会长,革命先烈遗族学校校长,全国滑翔协会主席……(香港广角镜出版社:《蒋介石》第91页)管中窥豹,蒋介石的独裁之甚和权力之大从中可见一斑。问题是历史并没有按照蒋介石设想的政治轨道运行,他越是独裁,越要失败;权力越大,失败越惨。
在20 世纪前期的中国,在群雄奋起的年代里,蒋介石得以崛起并组建南京政府,确有其特殊背景和独到之处。
(一)社会的动荡和变革
20 世纪是中国发展史上一个最重要的一百年,前50 年是变革,后50 年是发展。在变革过程中,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与清朝、北洋军阀为代表的反动势力进行了较量,再后是中国共产党与南京政府进行了殊死的搏斗,最后以中国共产党的胜利而告结束,从此中国进入发展时期。
在这一变革过程中,各种政治势力必然会充分地表现自己,必然会推出各自的代表人物。不肯轻易退出历史舞台的封建主义势力、在中国政治舞台上还未占据主流地位的资本主义势力、正在觊觎中国的帝国主义势力,利用社会变革的机会,必然会推出代理人,图谋主导中国的变革,阻碍中国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运动的发展。在这一变革过程中,各种政治人物必然会充分地表现自己。他们利用社会动乱,或以政治,或以军事,或以经济,或以文化的方式, 寻找各自的政治舞台和立足点。20 世纪20 年代的中国,北洋军阀统治已经摇摇欲坠,当时中国的政治人物、军事将领和地方实力派,不是在考虑如何维护北洋政府的统治,而是在思考由谁来取代北京古都内的遗老遗少统治中国。自1916 年袁世凯死后至南京政府成立,这一场“更换统治者”的政治游戏进行了11 年。在这11 年中,社会处于大动荡之中,国无法治,军无限制,政无规范,民不聊生,只要有实力或得到实力派支持的政治人物,都可以进行充分的表演。当时,北洋军阀名存实亡,各地军阀迅速兴起,北有奉系张作霖,直系曹锟、吴佩孚,正在壮大的西北系冯玉祥;南方广东、广西、湖南、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均有实力派割据;国民党组织的护法战争也在兴起,在粤、闽、湘、川等地区已经形成颇有规模的军事行动。在这一政治背景中,参加同盟会和国民党组织的一系列军事行动的蒋介石有了自己的活动空间。有拥兵自重、实力割据的条件,不等于能够成功,蒋介石在相同的政治背景和社会条件下, 能够最后成为统治者,与其他军阀相比,有其特殊性:蒋介石依靠孙中山,有了正义的招牌;依靠正义的招牌,能够迅速发展自己的实力;有了必要的实力, 又具备超常的权谋。
(二)“总理”的信任和重用
蒋介石能够在短期内获得国民党的领导权,是因为他曾经是“孙中山的追
在20 世纪前期的中国,在群雄奋起的年代里,蒋介石得以崛起并组建南京政府,确有其特殊背景和独到之处。
(一)社会的动荡和变革
20 世纪是中国发展史上一个最重要的一百年,前50 年是变革,后50 年是发展。在变革过程中,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与清朝、北洋军阀为代表的反动势力进行了较量,再后是中国共产党与南京政府进行了殊死的搏斗,最后以中国共产党的胜利而告结束,从此中国进入发展时期。
在这一变革过程中,各种政治势力必然会充分地表现自己,必然会推出各自的代表人物。不肯轻易退出历史舞台的封建主义势力、在中国政治舞台上还未占据主流地位的资本主义势力、正在觊觎中国的帝国主义势力,利用社会变革的机会,必然会推出代理人,图谋主导中国的变革,阻碍中国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运动的发展。在这一变革过程中,各种政治人物必然会充分地表现自己。他们利用社会动乱,或以政治,或以军事,或以经济,或以文化的方式, 寻找各自的政治舞台和立足点。20 世纪20 年代的中国,北洋军阀统治已经摇摇欲坠,当时中国的政治人物、军事将领和地方实力派,不是在考虑如何维护北洋政府的统治,而是在思考由谁来取代北京古都内的遗老遗少统治中国。自1916 年袁世凯死后至南京政府成立,这一场“更换统治者”的政治游戏进行了11 年。在这11 年中,社会处于大动荡之中,国无法治,军无限制,政无规范,民不聊生,只要有实力或得到实力派支持的政治人物,都可以进行充分的表演。当时,北洋军阀名存实亡,各地军阀迅速兴起,北有奉系张作霖,直系曹锟、吴佩孚,正在壮大的西北系冯玉祥;南方广东、广西、湖南、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均有实力派割据;国民党组织的护法战争也在兴起,在粤、闽、湘、川等地区已经形成颇有规模的军事行动。在这一政治背景中,参加同盟会和国民党组织的一系列军事行动的蒋介石有了自己的活动空间。有拥兵自重、实力割据的条件,不等于能够成功,蒋介石在相同的政治背景和社会条件下, 能够最后成为统治者,与其他军阀相比,有其特殊性:蒋介石依靠孙中山,有了正义的招牌;依靠正义的招牌,能够迅速发展自己的实力;有了必要的实力, 又具备超常的权谋。
(二)“总理”的信任和重用
蒋介石能够在短期内获得国民党的领导权,是因为他曾经是“孙中山的追
································
一、溪口,蒋家的传说
蒋介石出生在浙江省奉化县溪口镇。对于出生地,蒋介石欣赏倍加;只是对自己仅是农村小集镇上的蒋家之后总有遗憾之处。因此,寻找能够为溪口蒋家增辉添色的家谱,成为蒋介石的心事。在他日后主政南京政府后,百忙之中,不忘此事,不管有真有假,后来居然续上了历史悠久、具有显赫先辈的蒋家家谱。
(一)作为农村集镇,溪口却有独到之处
1975年3月29日,已经生命垂危的蒋介石在听读宋代黄庭坚《清明》诗时,立下了遗嘱。逝世前一个星期的蒋介石,等待死神的来临,心中放不下的事情太多了:作为曾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活跃近70年的政治老人,“反共复国”大业只能永远成为梦想;如何面对正在变化中的国际格局调整、维持国民党的统治和儿子蒋经国顺利接班问题,当然在他的考虑之中。作为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老人,他更是对26年未为祖宗扫过一次墓、未为母亲的坟上添一抔土,难消愧疚之心;对夫人宋美龄和其他家人难分难舍;对远在美国的孙女孝章和正在病床上的孙子孝文分外担心;对离开大陆后再也没有见过的家乡更是怀念不已。
对故乡──情牵魂绕
中国的老人,至死难忘的是家乡。多少学有所成的学子,多少功高盖世的将军,多少位居显赫的大吏,多少海外发达的华侨,更多的是无数平常人家, 无不把回家回乡当成晚年的头等大事。正躺在台北士林官邸床上的这位89岁老人的眼前,不断浮现出来的是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
他清楚地记得,过去回家一般都是乘车自宁波偏西往南40 余里到达鄞县,离开鄞县城,向东南十余里即是奉化县城,向西南不过30 余里即进入溪口镇,也就等于进了位于街中间的自己的家门。
在晚年,他不怕后辈们的厌烦,多次向对家乡已无记忆的孙辈和从未见过家乡的曾孙辈们,谈起过溪口,既是寄托对家乡的思念,也是教育后辈不要忘了自己的家。
他说,溪口西北是四明山,南靠剡溪,剡溪发源于四明山中的横溪岭,经九曲在镇附近流入锦溪,所以称为“溪口”,也叫“锦溪村”。两溪会合后, 流向位于东北方的宁波,最后经甬江直奔杭州湾口南的灰鳖洋。所以当时附近许多人和山里的人去宁波,都是从溪口上船。他说,溪口在清末归禽孝乡,名字太难听,所以在1928 年成立“溪口乡”,1935 年改称“溪口镇”,以与镇上的建设相称。
对当时小镇的情形,蒋介石一直没有忘记。他说:在吾(我)懂事的时候,镇很小,近百户人家聚居一条街上,就在剡溪边,只有几家小店铺,是米行、酱油店、饭馆、茶馆。吾家过武岭门向西不远就是,开的是盐店。到吾在南京做事体(执政)后,溪口开始发展起来,到吾离开溪口时,街面由东往西,进武岭即进入溪口街,长二三里,已经有了近千户人家,一半姓蒋,吾俚蒋家是大姓,另外一半姓周、毛、任。
他清楚地记得,溪口镇的东口是武岭,山下的路旁有一武山庙,他还在1930 年前后在此修建了气势不凡、富有民族特色的武岭门,作为镇的标志。前门额上的“武岭”二字是于前“监察院长”右任所书,后门额的“武岭”二字是他所写。他还向后辈们介绍说:“武岭门”的题字在大陆“文化大革命”初期被涂上水泥,改为“红卫”二字,对此他耿耿于怀。因为,他喜欢把溪口别
名为“武岭”。只是蒋介石没有等到大陆改革开放后“武岭”二字的恢复,就离开了人世,不然他的心里会好受些。
一次,蒋介石指着长子蒋经国对孙儿们说:他就在武岭山下的武山小学上学,后来是他出资把武山小学扩建为武岭学校。他好像身处其境地说,学校当时是蛮好的,设计也蛮新的,校中的礼堂正面有岳飞所书《出师表》湘绣8幅,左右两侧挂有两幅油画,一幅画的是吾骑马检阅军队,一幅画的是吾在楚豫军舰上侍立在孙中山身边,这两幅画吾都不喜欢。他说,因为学校设备较好,后来成为贵宾招待场所,南京城里和上海来人看吾,一般是住在那里的。
蒋介石在岛内游历或视察时,常对陪侍身边的儿孙们提起家乡的山水。他对家乡附近的山水非常熟悉,经常如数家珍,一一列举。
他说:吾曾在溪口十景之一——武南麓谭墩山上题过词。对于此地风景,吾家先祖蒋元凤曾写下“奎曜冲牛斗,阁同霄汉通,岚从脚下起,霞旁顶尖红,九曲波涛静,千山树木崇”的诗句。山顶上有座文昌阁,为清雍正年间所建,早已年久失修,1924年重修时新建了“乐亭”,在落成时吾还写了《乐亭记》。文昌阁是蒋介石和宋美龄回家乡时常去的地方。该阁在抗战中被日寇炸毁,后已修复。
蒋介石常去的地方还有文昌阁下的“碧潭观鱼”处,那里有一座名叫“憩水桥”的小桥,桥下是锦溪最深处,故名为“碧潭”。
在谭墩山的东侧,那里有一泉水似乎是温泉,故也成武岭十景之一“武岭浪暖”。在此建有一座小洋房,是经国和方良结婚后住的地方。
当时在镇上有武岭公园,江南园林风格,公园不大,但很紧凑。虽然已过了一二十年,但他对公园内的建筑记得一清二楚,他从“旷观亭(望江亭)”说起,一直说到“漪澜厅”“涵碧亭”“挹爽阁”“明远楼”“茂倚亭”和“康乐亭”等,无一遗漏。他还说,其中“漪澜厅”是经国和方良从苏联回国后在溪口“读书”期间常常住的地方。
蒋介石称:他最喜欢的是雪窦山。他说,四明山280峰,奉化境内有70峰,70峰中首推雪窦峰。这是因为,在当地最高的乳峰下面有一石窦,有喷泉,所以称为雪窦或乳窦。奇怪的是四周全是山,但在山顶上有一百余顷的大平地,简直不可思议,环绕山顶平原的是玄珠、天马、象鼻、桫椤、东翠等九座山峰。在山顶平原上建有雪窦资政禅寺,离溪口镇22里。因地处山顶,所以
明代王守仁称之为“岩下云开见鸟飞”,“僧居俯瞰万山尖”。
讲此事时,似乎蒋介石已经到了雪窦寺。他说:去雪窦寺先过“入山亭”,原名“雪窦山亭”,初建于北宋政和五年,抗战期间毁于日阀的飞机轰炸,抗战胜利后是上海大老板杜月笙来溪口看吾时出钱重修,改名为“入山亭”。过了入山亭,是难走的上山路,走过10 里路,就是“御碑亭”,亭中宋理宗题有“应梦名山”。说的是宋仁宗梦里见过一座庙,觉得与众不同,于是下令各地的寺庙画图送来,见到雪窦寺的建筑图时,认为和梦里所见的差不多,后由宋理宗题词“应梦名山”。
山顶平地上的雪窦资政禅寺,最初为东晋时的“瀑布院”,后改名为“瀑布观音禅院”“十方禅寺”,到宋代咸平二年定为现名。遗憾的是,雪窦寺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捣毁,蒋介石对此非常不满,乘机利用无法无天的造反派无知且可笑的行动,诬蔑中共的宗教政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大陆开始改革开放,落实宗教政策,雪窦寺也被修复,修复后的寺院要比原来的更为壮观,蒋介石应该地下有知。
雪窦寺是蒋介石每次回家乡必到的地方,在寺中还保留着他题写的“四明第一山”匾。他每次游雪窦寺,有时还要去附近的千丈岩瀑布、飞雪亭、消烦台、妙高台、伏虎洞、狮子岩、三隐潭等处。千丈岩瀑布,位于峡谷内,三面是悬崖峭壁,直冲云霄,名称“千丈岩”。而在雪窦寺两侧有两条河,会合于锦溪池,然后穿过关山桥,在千丈岩口形成瀑布,气势磅礴,飞流直下,而在悬壁半空,有一块巨石横空出世,突凸而立,瀑布冲到巨石上,只见碎珠四溅,雪花飞舞,然后再聚一堂,状如白龙,顺山势蜿蜒而下。讲到此时,蒋介石总要对儿孙们说,不是亲临其境,不知其壮观和美妙。
在千丈岩顶上, 建有“ 飞雪亭”,这是从上往下观看瀑布的好地方。往前不远,是“妙高台”,也是妙高峰上出现的一大块平地,曾建有栖云寺。说到此,面对儿孙们蒋介石得意地说,妙高台的风景很好,四周的主要山岭都能看到,东望太白,西连天姥,南引天台,北跨四明。1928年春,南京城内有些人要吾下野,吾就在妙高台修了一座小别墅,题有“妙高台”,那里很凉快,只要是热天,我和美龄常去那里住。每次去妙高台,吾都要向别墅旁的雪窦寺住持和尚石奇的坟鞠躬致意。
过了妙高台,不远处是“仰止桥”。这是从下往上仰望千丈岩瀑布的好地方,距水只5米,抬头仰望拔地而起的悬崖,沿崖而下的瀑布,飞溅的水花欲湿身衣。蒋介石自称,每次到此,都要看很长时间,心境不一样。
过了仰止桥,数里路外是“三隐潭”,蒋介石说叫“三隐潭”,这是因为有上、中、下三个潭的原因,其中下潭面积约有半亩大小,有一块巨石伸出,悬空正好盖在潭上。他说:“吾曾在民国九年,在游三隐潭时,写了一首诗。说‘雪山名胜东南最,不见三潭不见奇;我与林泉盟在夙,功成退隐莫迟迟。’”后来,蒋介石没有也不会真正“功成退隐”,之所以写此诗只是抒发当时不得志的心情而已,但是三隐潭的风景之美却是事实。
家乡的山水风光,蒋介石是永远忘不了的。在离开家乡之前,特意游遍了家乡的山水。蒋经国曾在《危急存亡之秋》一书中记下了陪同其父、弟弟蒋纬国游遍奉化四明山水的过程:
(1949年)1月23日,侍父亲游藏山公园,山水幽丽,心旷神怡。复至乐亭旧址,伫立武岭潭畔,下午游白岩,顺道往显灵庙;
27日攀登武岭山巅;
29日(大年初一)游武岭公园,并到宁波城内金紫庙祭祖。
31日游览涵斋,复登江口塔山寺和小灵峰;
2 月1 日游雪窦寺、妙高台;
2 月2 日游日岭、县城孔庙,并到父亲当年上过学的凤麓中学旧址参观;
2 月3 日游法华寺;
2 月5 日游育王寺和修复不久的天童寺;
2 月6 日游石仓、龙潭;
2 月7 日游法华庵;
2 月13 日去桃坑山,顺便扫墓;
2 月20 日游千丈岩及雪窦寺;
2 月21 日又至妙高台、仰止桥;
……
对家乡的思念,无法回家的遗憾,时常在重病中的蒋介石的心头徘徊。
看溪口──风光依然
溪口风光说奇是真,在一个离开经济、文化发达地区的山区,能有如此多的隐含文化内涵的风景点,确实有独到之处。大自然神工鬼斧,创造了雪窦峰、妙高台等高山平地,千丈岩等奇观,古代人民在自然景观上加入了人文含量,使文化和自然融为一体,使得溪口及附近山水风光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和旅游价值,它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无限创造力,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溪口风光是好,但是也应该看到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中华民族生息繁衍几千年,创造了无数的文化景观。有价值的文化古迹、历史遗址、自然风光数不胜数,因此,对溪口也应该实事求是地描述。正是在这一点上,有人不是 这样。
在蒋家王朝兴盛时,不少国民党御用文人发表的大量作品中,包括有关蒋家成员的传记中,对奉化、溪口风景
进行了广泛的“政治化”宣传。只要说到蒋介石,莫不对溪口附近的山水草木大发感叹,说什么奉化一带“山明水秀、地灵人杰,贤哲英彦之士历代层出不穷”,为此求证出这是龙的故乡,是“真龙天子”的诞生地。
面积、人口有限,在当时经济文化不算十分发达的溪口镇,出过国民党政权的两位“总统”和党的首脑,周围地区还出过不在少数的国民党高级官员,小镇几度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似乎真是“地灵”。奉化一带因为有蒋家的关系,出过的将军、部长、元老、重臣、军长、师长等高级官员和将领之多,占人口比例之高,在国民党内少见,这颇有“人杰”的味道。
事实上,奉化和溪口的一切“地灵”,皆因有了蒋介石,有了为蒋家父子服务的御用文人。谁都明白,溪口镇四周的风景确有不小的旅游价值,可如果没有蒋介石,恐怕不会像今天这样出名。溪口出了蒋介石,从“名人地缘学”的角度,固然是当地的一种“骄傲”,可因为有了蒋介石,把自然风景加上政治色彩,描绘出一种“神”自山出的仙境,未免有牵强附会之处,纯属耳食之言,不经之谈。
不管“景色奇丽”,还是“地灵人杰”,如今溪口风光依旧,又胜过旧时。从溪口镇周围的环境来说,已由旧时的农村集镇发展成为充满现代气息的重要观光点;从蒋家来讲,蒋家的故居和祖墓都已修葺一新。可谓是沧海桑田,人事变迁巨大,蒋家父子过世台湾多年,“地灵人杰”已成旧事旧话。
(二)作为农商之后,蒋家却有不同之处
在近代中国,名人之家大都是社会上茶余饭后议题的话题,因而名人之家也为人们所熟悉,但恐怕没有一家能像溪口蒋家那样,知名度如此之高。
蒋家家世──无误
在1948年翻修蒋家家谱时,蒋介石亲自为家谱撰写了自己的简传。简传说:“周泰,原名瑞元,一名中正,字介石,肇聪次子。保定全国陆军速成学堂第一期肄业,考送日本振武军校毕业,高田野炮兵第十三团士官候补生。大元帅府参谋、大本营参谋长、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第一任大总统。清光绪十三年丁亥九月十五日(1887年10月31日)午时生。光绪三十三年加入同盟会。民国十九年十月受基督教洗礼。配毛氏,民国十年为慈庵王太夫人义女。民国十六年继配宋美龄,美国韦尔斯莱大学博士,立法院
立法委员、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 光绪二十五年己亥二月十二日生。子经国、纬国。”
蒋介石写的简传,精确之外不缺精练,家世基本和他所说的差不多。
在蒋介石以前,蒋家的家世极为一般,自清代以来,一直住在溪口,世代务农,消费水平为自食略有余。从祖父蒋斯千(字玉表)起兼营商业,开有玉泰盐铺,经销官盐,溪口地处宁波、绍兴、台州三府交界处,盐铺又地处镇上热闹之地,生意还算兴隆。这种状况和家庭在旧中国不少,蒋家与其余农商结合之家无多大区别。
1862 年,清王朝镇压太平天国,奉化也作过战场,时年48 岁的蒋斯千经营的玉泰盐铺遭受重大损失。他让时年22 岁的儿子蒋肇聪(字肃庵)开始重振家业。盐铺位于溪口中街簟场弄口,三间店面,后设作坊,经理、账房、伙计共有7 人,规模在当地也算上乘。肇聪精明能干,凡事极少吃亏,落得“埠头黄鳝”的绰号,意指难对付。他在镇上是个热心人,善于调解邻里纠纷,又是乡间庙社的首事,所以族里有何事发生,大家都叫蒋肇聪来管。他于1895 年8 月24 日死于霍乱,终年54 岁,与前二妻合葬于桃坑山,此时蒋介石只有8 岁。在前一年10 月24 日,蒋斯千去世,终年81 岁。蒋介石后来称祖父是“性慈善,待人如恕,而教子孙则严。衣布茹素,耽好内典”。(蒋介石:《玉表公行状》)
蒋肇聪先娶有徐氏,生有一子周康(介卿)、一女瑞春。徐氏病故后, 又续娶孙氏,孙氏没有孩子,不久也因病去世。蒋肇聪的最后一任妻子是王采玉,此女就是蒋介石的生母。1887 年农历九月十五生有儿子谱名周泰,乳名瑞元,学名志清,又名中正,字介石;1890 年农历六月初六生女儿瑞莲,后嫁与玉泰盐铺伙计竺芝珊为妻;1892 年生女儿瑞菊,3 岁夭折;1894 年农历十月二十六生小儿子瑞青,1898 年农历三月二十三病死。
蒋介石的生母王采玉生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家住奉化西南50里外的葛竹村,家境较好,王采玉在家父王有则的教育下,知诗识礼,信奉佛教,能念诵《楞严经》《金刚经》。在王采玉19岁时,其父一场重病,家道中落,后嫁曹家田俞姓的人家为妻,她的命运并不好,没过几年,其夫不幸病故,丧夫守寡,在葛竹庵带发出家。后经在玉泰盐铺当伙计的堂兄王贤东做媒,嫁与蒋肇聪为第三任填房。到蒋家后的第二年,蒋介石出生。
王采玉在蒋家的生活,初时还算顺利,上有公做主,下有夫恩爱,生子育女,不愁吃穿,在旧时的中国这已是令人羡慕的生活了。为时不长,在蒋玉表、蒋肇聪父子先后去世后,王采玉的生活有了改变,夫婿前妻的儿子蒋介卿,对后母不尊敬不说,还在族人的挑唆下,多占家产,玉泰盐铺也归了他的名下,并继承伯父蒋肇海的家产,家境比蒋介石母子要好得多。王夫人在经历公公、丈夫、一女、一子去世的痛苦后,又常受非亲生子和宗族势力的欺负,只好靠信佛念经寄托。当然在生活上,在当地也为中上等,她依蒋介石的名义分得24亩地、素居等老屋和一片竹林,依靠田租和竹产收入,生活并不愁。因分得的是蒋玉表的房产,在宗族中蒋介石称为“丰”,蒋瑞青称为“镐”,所以又称为“丰镐房”。
王夫人1921年6月14日病故,终年58岁,临死前留下遗嘱,坚决不与已有两人相伴的丈夫合葬,蒋介石另择风水宝地鱼鳞岙中垄凸起处葬母。墓地西边是景色秀丽的山连山,东边是长流不断的剡溪水,墓地所在的山犹如一座弥勒佛,而墓址恰在弥勒佛的肚脐处,风水极好。墓门为迎接北面而来的磅礴山势而朝北,“对面山势由远而近,一层一层地紧扣着,好像一条游龙,奔腾而来;越来越紧,到墓前稍微拱成一股小山脉,一直通到山岭,墓穴地点在龙脉的头上,好像弥勒佛的大肚皮一样,穴点在脐上。西面山岚最盛,向东环抱,一直向南倾泻,一转头由南向东南而跌宕成丘陵;一条剡江像一条腰带由南来向东南流去,正落在墓地的东面。这个墓就成为山环水抱的局势。”(《我在蒋介石身边的时候》,见《侍卫官谈蒋介石》第337页)
葬母时,蒋介石十分隆重,墓碑“蒋母之墓”、小横额“壶范足式”“蒋母墓道”为孙中山所题,胡汉民作墓志,汪精卫作铭(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因汪已是汉奸,将铭碑埋入地下),谭延闿题“蒋太夫人像赞”、林森作诔。墓联是“祸及贤慈,当日梗顽悔已晚;愧为逆子,终身沉痛恨靡涯”,署名不孝子
周泰,是蒋介石自撰。他还写了《先妣王太夫人事略》《哭母文》,以后每年在自己的生日那天不吃早饭,以示不忘母亲生育之恩。治丧时,正忙于护法北伐军务的孙中山、许崇智、张静江等国民党大老都有祭文或唁电。从以上可以看出蒋母的不平常和蒋介石对其母的不平常。
另外,在1923 年冬,蒋介石在其母六十冥诞之际,在白岩山通往母亲墓地约3 里处,建有几间平房,题名“慈庵”,俗称坟庄。里面除保留以上的碑刻外,主要供奉蒋家历代先祖。蒋介石的用意是因为母亲不同意与父亲合葬, 又不能让母亲一人在外,所以把历代祖宗的牌位集中于此,以示全家团圆,父母合住。还有蒋介石一直表示要常居母墓旁,这里则作为他一人回家乡的主要居住处,为了安全后又在慈庵附近修了侍从和警卫的住处。
蒋介石对其母有着深厚的感情,每逢清明,如无特殊情况总要回家扫墓。丰镐房也已形成惯例,每逢清明,备好轿子两顶,8 名轿夫。蒋介石和宋美龄乘轿至白岩山鱼鳞岙蒋母墓,儿子先向母亲墓行叩头礼,然后是儿媳行叩头礼,随行的人再依次行礼。
蒋家从蒋介石这一代起开始发迹,最后一发不可收,终于成为中国第一家庭,蒋介石成为“一国之君”,执掌南京政府22 年;蒋介石之子蒋经国成为台湾地区的最高执政者,当然蒋经国主要是靠继承其父的政治遗产。要说作为农商之后,蒋家与众不同之处,就在这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