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跨界:蒂利希思想研究
》
售價:NT$
500.0
《
千万别喝南瓜汤(遵守规则绘本)
》
售價:NT$
203.0
《
大模型启示录
》
售價:NT$
510.0
《
东法西渐:19世纪前西方对中国法的记述与评价
》
售價:NT$
918.0
《
养育男孩:官方升级版
》
售價:NT$
230.0
《
小原流花道技法教程
》
售價:NT$
500.0
《
少女映像室 唯美人像摄影从入门到实战
》
售價:NT$
505.0
《
詹姆斯·伍德系列:不负责任的自我:论笑与小说(“美国图书评论奖”入围作品 当代重要文学批评家詹姆斯·伍德对“文学中的笑与喜剧”的精湛研究)
》
售價:NT$
398.0
|
編輯推薦: |
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曾国藩大传》作者、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典志组专家林乾教授以7个专题,呈现嘉靖帝传奇的一生,再现波诡云谲的嘉靖王朝。
☆有料的“话题皇帝”
嘉靖帝从来都是话题度颇高的皇帝:发起大礼议之争,廷杖一百余人;沉迷修道,长期潜居西苑、不理朝政;薄情寡恩,险被宫女缢死……一个复杂的人物,一位争议颇多的君主。
本书对嘉靖帝的性格及其成因进行深入剖析,呈现出一个真实而丰富的帝王形象。
☆说嘉靖,而不止于嘉靖
以嘉靖帝为基点,透视整个嘉靖王朝的景象,分析朝堂与边关的局势,勾勒各路人物的画像,明中后期的王朝气象跃然纸上。
不仅有对嘉靖一朝横切面的呈现,还有纵向的溯源,追溯内阁等制度的历史渊源,将嘉靖朝的重要事件放在历史的脉络中去考察,以期对其有全面的认识。
☆史料丰富,论述严谨
《明史》《明通鉴》《明世宗实录》《国榷》……征引大量关于有明一代的权威史料,描绘真实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天下耳目新、君臣争大礼、崇道求长生、海盗乱江南、蒙骑践京华、操术与臣争、家庭少欢情七个专题,再现了明嘉靖皇帝朱厚熜的一生。
年少时,他由宗藩而登临皇位,锐意进取。他惩抑宦官,开放言路,清查庄田,抑制土地兼并……缓和了社会矛盾,一扫武宗朝之颓势。然而,为给父母争名分,他掀起大礼议之争,打压旧勋,朝局为之一变,使“嘉靖新政”过早夭折。进入中年以后,他崇信道教,几乎到了痴迷的地步,甚至长期不理朝政,从而造成国家政治混乱、经济危机、边防屡遭侵扰等弊端。他求仙享乐,荒淫纵欲,却一刻也没有放松对朝廷的控制。许多重大政治问题,他自有见地,在他统治期间出现了“政归内阁”的局面,使内阁制度进入鼎盛时期。
本书深入剖析了嘉靖帝的性格,并生动地给读者展现了一个波诡云谲、气势非凡的明王朝的切面。
|
關於作者: |
林乾,1959年生。先后于1983年、1987年、1999年获得吉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现为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典志组专家、中国法律史学会理事等。主持多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北京市等资助的多项课题;发表学术论文五十多篇。出版《柄国宰相张居正》《中国古代的权力与法律》《治官与治民:清代律例法研究》等多部专著。
|
目錄:
|
卷一 天下耳目新 001
一 临危定策 003
二 迎取天子 013
三 惩抑宦官 022
四 开放言路 038
五 清查庄田 047
卷二 君臣争大礼 065
一 统嗣之争 067
二 廷和罢归 077
三 血溅宫阙 085
四 钦定大狱 096
五 朝局大变 104
卷三 崇道求长生 119
一 斋醮缘由 121
二 西苑斋醮 129
三 道士受宠 135
四 秘炼阴阳 143
五 喜好祥瑞 155
六 大兴土木 160
卷四 海盗乱江南 169
一 争贡之役 171
二 朱纨巡抚 179
三 海盗肆虐 193
四 计擒盗首 203
五 俞戚建功 218
卷五 蒙骑践京华 229
一 边关危机 231
二 议复河套 245
三 京师被围 260
卷六 操术与臣争 279
一 政归内阁 281
二 议礼贵人 291
三 夏言之死 307
四 严嵩久相 327
五 操权有术 345
卷七 家庭少欢情 365
一 后妃厄运 367
二 巡幸承天 382
三 宫女缢君 400
四 二龙不见 410
五 辞世前后 430
附:嘉靖帝大事年表 451
|
內容試閱:
|
五、操权有术
世宗自从迷上斋醮后,怠于临朝听政。嘉靖二十一年,宫中之变发生,他搬出乾清宫,入西苑斋宫专意“静摄”,在以后的24年间,除“庚戌之变”迫于江山不稳,偶一召见群臣外,几乎再没有临朝听政。后代史家对大明天子几十年隐于九重深宫而社稷江山安然如故,感到大惑不解。其实,世宗并非什么超人,能洞悉朝中巨细,只是把法家所强调的君主独擅权术的理论运用得更为普遍、更为巧妙罢了。
世宗是一个极难侍候的君主,他没有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那样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以及对权力的极端热衷与施政上的“事必躬亲”;也不似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孝宗朱祐樘那样孜孜守成,倾心委任大臣以成治平之象;同时也迥异于乃兄武宗朱厚照那样终日荒淫取乐,不理朝政。他曾致力于“嘉靖之治”,也为君臣契合以期恢弘祖业而付出代价,但这些转瞬即逝。后来他日事斋醮,以兴革礼乐为己任,耗费了国家无数人力、物力和财力。他虽“静摄”西苑,但大权不曾失落,乾纲稳操在手,在他的面前,没有成功者,几乎都不得善终而去。这里再总结世宗的统治术,将会更理解这位君主的内心。
权力是依据一定的职位而产生的支配地位和状态,权术则是行使权力的方法以及为有效行使、控制、操纵权力而有意识创造的手段,它往往与权力的正常行使相区别,与按彼时的常规、法律、制度化行使的权力相配合,成为附着其中又游离其外的某种特殊氛围或形式。作为政治艺术的权术,并非是帝王的专有物,它存在于涉及权力关系的所有人身上,然而,由于权术对权力的依赖关系,权术只对掌权者才有意义和价值,而且掌权者的权力越大,权力对其意义和价值也就越大,遂使帝王成为使用权术频率最高、条件最优越的人。韩非主张权术应由君主独擅,即“凡术也者,主之所以执也”。他为“术”下了明确的定义:“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这个概括,包含了君主对臣下的考察、监督、奖惩等整个过程,涉及君主役使、控制群臣的原则、方法。这位法家的集大成者还为君主总结了“七术”:“一曰众端参观,二曰必罚明威,三曰信赏尽能,四曰一听责下,五曰疑诏诡使,六曰挟知而问,七曰倒言反事。此七者,主之所用也。”他用49个故事详细阐述“七术”所蕴含的道理。
就世宗而言,在他即位的前几年,需要树立一种绝对的权威,因而直接批阅百官奏章,每日召见群臣,属事必躬亲型;操纵权力,甚至不惜一切代价打击元老勋臣,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众人之上,大礼议就是集中的体现。嘉靖三年,杨廷和、蒋冕相继辞职后,毛纪也递交辞呈,他在辞呈书中这样讲:
昨圣谕国家政事,商榷可否,然后施行。内阁本等职业,顾臣才疏望浅,不能仰承明命。如近者大礼之议,平台召问,司礼监传谕不知其几,似乎商榷矣,而皆断自圣心。臣等所持愚见,未蒙允纳,何可否之有?至于笞辱廷臣,动至数百,乃祖宗以来所未有者,亦朝廷之大事也。指出中旨,臣等不得与闻。是知宣召徒勤,而扦格如故,慰留虽切,而诘责随加。臣忝为辅佐,而可一日安乎?
毛纪的这份辞呈,把皇帝与阁臣间的关系讲得十分明白。“皆断自圣心”,就是由少年天子来决定,内阁只是一种装饰品,所谓商榷与否,也仅是掩人耳目的官样文章。世宗在执政的45年“皆断自圣心”,是自始至终存在的,但在执政初期尤为明显。从嘉靖朝总体观之,世宗的统治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恩威莫测,间取独断。
申不害曾说过:“一臣专君,群臣皆蔽。”最重要的是不使君主周围出现“蔽君之明,塞君之听”的权臣。为此,他为君主提供了一条反壅蔽之术:“明君使其臣,并进辐凑,莫得专君。”意思是使群臣处于相同或相等的位置,不可过于突出或过于亲昵其中的任何一两个人。否则,专君的权臣就会“夺(君主)之政而专其令,有其民而取其国”。世宗一朝,共任用了28位内阁大臣,其中除严嵩、徐阶二人外,在任没有超过10年的,首辅共18人次,平均任期不超过3年,更迭十分频繁。这与嘉靖以前形成鲜明对比。据赵翼统计,永乐以后大臣久于其位的:杨士奇在内阁43年,历仕四朝,后加至公、孤,始终在枢地,不出内阁一步,古来所未有;同时值内阁者,金幼孜30年,杨荣37年,杨溥22年;六卿中蹇义任吏部尚书34年,夏原吉为户部尚书29年,胡荧为礼部尚书32年。一时间耆艾满朝,“庞眉白首,辉映朝列,中外翕然称名臣无异词”,诸臣皆福履康强,身名俱泰。与三杨同时在内阁的,又有黄淮、胡广,各16年,其后的李东阳18年。蹇、夏后又有吕震为礼部尚书19年,马文升历各部尚书22年,王直、王翱为吏部尚书各15年,皆久于其位,名实相称。这种久任大臣的状况至嘉靖朝已不复存在。论者认为,这表明一种趋势:明初盛世,阁臣多能久任,到明中叶后,阁臣频繁更迭,难安于位。世宗任用的阁臣主要有两种出身:一是在议礼中尊崇世宗生身父母的,二是写青词赞玄的。世宗登极不久,就以“大礼议”为借口清除元老派,树立起张、桂等“新贵”。然而,正当张璁踌躇满志时,世宗却于嘉靖八年罢了他的职,距其入阁尚不足二年。
嘉靖十年,彗星见于东井,世宗怀疑大臣擅权,再次令其致仕。张璁的“二进宫”,锐气已消了大半,“颇愧沮”,“不能专恣如曩时矣”。及至第三次入阁,“以议不用”,多次上疏乞休,果敢任事的作风已荡然无存。第四次入阁后,“请益力”。嘉靖十三年六月,世宗谕之曰:“卿前以累疏乞退,今日又复为词,想无甚疾,或疑朕耳。夫疑朕有二:去来进退,四三作矣。我必终不以礼待,不如早求去,一也。方献夫年力尚未及我而去之,此必信一等人,以勿用我辈,不如早去,二也。”世宗确实道出了张璁乞休的苦衷,然而世宗不从自身找原因,反而责备张璁道:“大臣居丞弼之任一,尽诚以事其君,道之宜也。谋身计祸,此是何如臣耶?”令其一定将真实原因告之。张璁已认识了世宗的真面目,仍上疏乞休不止,这次世宗的语气大为不满:“今正内阁缺人,不顾朝廷,必求自遂,是辅臣之谋乎?”张璁不敢再争下去,只好入阁视事,但他的心情可想而知。不久终染沉疴而归。值得玩味的是,张璁三次罢归,但每次罢归的时间都很短,多者几个月,少则不足一个月。这说明世宗并非不用张璁,而是有意识地用一进一退杀其势、挫其锐,达到使其疑惧不安的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