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鸣沙丛书·大风起兮:地方视野和政治变迁中的“五四”(1911~1927)
》
售價:NT$
454.0
《
海洋、岛屿和革命:当南方遭遇帝国(文明的另一种声音)
》
售價:NT$
485.0
《
铝合金先进成型技术
》
售價:NT$
1214.0
《
英雄之旅:把人生活成一个好故事
》
售價:NT$
398.0
《
分析性一体的涌现:进入精神分析的核心
》
售價:NT$
556.0
《
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
》
售價:NT$
352.0
《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国有企业条款研究
》
售價:NT$
449.0
《
银行业架构网络BIAN(全球数字化时代金融服务业框架)(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管理丛书)
》
售價:NT$
449.0
|
編輯推薦: |
《亚历山大大帝的宝藏》是美国历史学家弗兰克·L.霍尔特的精彩著作,探讨亚历山大大帝征服扩张的经济动机和影响,为读者揭秘亚历山大大帝少为人知的一面。霍尔特运用历史、经济、考古和钱币学等多学科视角,对亚历山大大帝的财富来源、使用和分配进行深入的分析,揭示了他的财富政策对古代世界的深远影响。霍尔特不仅质疑文献中描述的、亚历山大出征前的贫穷形象,还揭露了他在征服过程中对无辜民众的掠夺和暴行,以及对财富的浪费和炫耀。霍尔特还探讨了亚历山大大帝的财富对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继承人对其财富的争夺和分割。这本书对亚历山大征服别出心裁的解读,为我们重新认识这位传奇人物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
內容簡介: |
战争是古代最有利可图的经济活动,财富会从被征服者转移到胜利者身上。战争对资源进行重新分配,对统治者和普通人都有重大影响。
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通过军事征服,使古希腊文明得到了广泛传播与繁荣发展,开启了希腊化时代。作为公认的军事天才,他在人类历史上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被称为“亚历山大大帝”。
亚历山大大帝在短短一生中攫取了无数宝藏,无人能与之匹敌。他构建帝国的过程虽然极其野蛮,但一直被誉为积极的经济活动。本书考察了亚历山大大帝夺取的财富的种类和数量——从黄金和白银到土地和奴隶,以及对这些资源的再分配,展示了他极具争议的政策和个性。虽然亚历山大靠战争攫取了巨额财富,但战争也分散了他的精力,导致大量财物被浪费、贪污或闲置。
本书有别于亚历山大大帝战争史的传统叙事,通过大量考古实证,展现了其财富之庞大,以及对古代世界的巨大影响。
|
關於作者: |
【作者简介】
弗兰克·霍尔特(Frank L. Holt)是一位关注中亚的美国考古学家和作家,休斯顿大学历史系副教授。霍尔特从弗吉尼亚大学获得了历史学博士学位,被公认是亚历山大大帝、希腊化亚洲和钱币学方面的权威学者之一。
【译者简介】
曹磊,文学硕士,作家和翻译,喜马拉雅《谦道》文稿顾问,《北京纪事》特约撰稿,已出版的译作和著作有《1945》《战士之路》《从北京到曼德勒》等,其中《六千零一夜:关于古埃及的知识考古》入选第十五届“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
【审校人简介】
陈慕尧,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古代史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形象文化史。
|
目錄:
|
【本书目录】
关于书中单位的说明
前言
引言
想象“超乎想象”
研究资料和方法
探索被忽视的历史
贫穷的亚历山大?
低微的出身
塑造一位英雄
战争和财富
征服,亲善和高成本
巴尔干宝藏
小亚细亚
中东及以外地区
重述刀光剑影的祈祷
彼可取而代之
超乎想象的战利品
波斯波利斯的陷落
历史性的驮运
印度王公、财富和仇恨
国王的轻重缓急
个人馈赠和资助
宗教和仪式
城市和其他基础建设
陆军和海军
混乱的管理
幸运的色萨利,倦怠的马其顿
债务和绝望
大司库哈帕拉斯
诈骗和阴谋
哈帕拉斯还是亚历山大?
继承者们
结论
一个和道德有关的故事
心态和观念的变化
货币化
钱币计数
如何解释我们看到的一切
附录1 古代度量衡和现代换算
附录2 史料中记载的亚历山大财富统计
附录3 史料中记载的亚历山大债务统计
附录4 今在何处?
注释
参考书目
重要译名对照表
|
內容試閱:
|
【试读】
壮士披挂整齐,看守自己的住宅,他所有的都平安无事。但有一个比他更壮的来,胜过他,就夺去他所依靠的盔甲兵器,又分了他的赃。
《圣经·路加福音》第11章第21—22节
战利品属于战争的胜利者,没有一位征服者能够像公元前356—前323年在世的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那样,在如此短暂的人生中左右数量如此之多人的命运,聚敛规模如此庞大的财富。亚历山大野心勃勃、天赋异禀,远超同时代的芸芸众生,他打败了从阿尔巴尼亚到印度200万平方英里辽阔土地上众多披坚执锐的强人。他的威名远播欧亚非三块大陆,停止征伐的原因只不过是因为那个时代的他对世界上的第四块大陆一无所知。亚历山大剑锋所到之处,无不烽烟四起;烽烟四起过后,那些土地无不臣服于他的脚下;依靠这些被征服领土,他手中的财富变得愈加庞大。最终,亚历山大将早年间特洛伊王子、埃及法老、亚述国王以及印度河流域大小城邦王公拥有的资产集于一身。这其中最有利可图的一场战争发生在阿契美尼德波斯帝国,亚历山大闯入他们的宫殿,夺走他们的财宝,对后世产生了史诗般的影响。始终有观点认为这位征服者手中巨额财富的分崩离析永久性地改变了他身后的世界,终结了古典文明时代,开启了公元前330—前30年名为“希腊化时代”的新纪元。那些受马其顿、叙利亚、埃及等希腊化王国掌控的资源随后又易手成了古罗马人的战利品,后者以亚历山大大帝的遗产为基础建立了自己的帝国。我们由此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亚历山大实际统治近东地区虽然只有数十年的光阴,他遗留的财富却掌控欧亚大陆长达几个世纪。
想象“超乎想象”
准确估量传说中亚历山大宝藏的规模从来都是一项棘手的工作。当代历史学家通常倾向对其使用“巨大”“庞大”“神话般的”之类的形容词,某位学者则声称这位统治者掠夺的战利品多得“让人无法想象”。古代学者习惯用“无法估量”“超乎想象”之类的词语表达自己对这笔巨额财富的敬畏。来自西西里岛的历史学家狄奥多罗斯讲述了亚历山大攻陷首座城市并将它化为焦土的场景:
6000多个底比斯人被杀死,还有超过3万人沦落为奴,他掳掠的财富规模超乎想象。
关于亚历山大从波斯帝国抢走的金银财宝,历史学家昆图斯做了这样的记载:
与亚历山大劫掠财富规模有关的各种传说神乎其神,数量大得令人难以置信。
思前想后,昆图斯最终还是接受了这些难以置信的说法。我们是否也该拾前人牙慧呢?
“超乎想象”和“庞大”这两个虚无缥缈的形容词背后还零零散散隐藏着一些数字,它们意味着亚历山大在短短4个月的征战中搜刮的战利品数量相当于公元1520—1660年140年间西班牙从美洲攫取的财富总量的1/4。事实上,人们已经普遍意识到只有旧世界对新世界的发现和劫掠能与亚历山大在波斯的掠夺相媲美。话说到这里,历史上有关亚历山大调集5000峰骆驼和2万匹骡子从他攻占的波斯城市运走大量财宝的说法是否真实可信呢?这支驮队如果真实存在,从头到尾的总长应该超过70英里,浩浩荡荡犹如一列长度相当于纽约到纽黑文或者伦敦到南安普顿的巨型“运钞火车”。“车轮”缓慢所及之处,路面上仿佛漫过了一条金河。
据时年25岁的西塔·冯·雷登说,以古希腊雅典城邦鼎盛时期的年货币发行量为准,亚历山大手中的金银财宝足够满足该城邦整整3个世纪的造币需要。弗朗索瓦·代·卡拉泰曾计算过,“如果给10万人每人每天发放1德拉克马的话,这笔财富最起码可以支撑20年。西西里的索菲亚·克雷米迪则认为亚历山大的富有超越了此前的历任马其顿国王的财富总和。据估算,假如公元前323年全世界的在世者每人拥有价值相当于1德拉克马的白银,那么亚历山大手中的财富总和将是他们所有人的财富加起来的11倍之多。总的来说,生活在公元前4世纪,也就是与亚历山大同时代的一位普通泥瓦匠,即使不吃不睡以一秒一块的速度连续砌6万年的砖,也无法累积超越前者的财富;同时代一位收入不错的石匠——每刻50个字母就能赚到1德拉克马,要想挣到与亚历山大数量相同的钱,他必须把全套《大英百科全书》从头到尾来回刻352遍。规模如此庞大的财富全部汇聚到一个人手中,这实在让人感觉超乎想象。
毋庸置疑,这个以亚历山大为核心的宝藏传说掺杂了米达斯等其他财富英雄故事的成分。《马加比家族》的作者认为亚历山大“一直打到世界尽头,抢劫了数不清的国家”。公元6世纪的编年史家们相信扼守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古城克里索波利斯(黄金之城)得名自亚历山大,后者据说曾在此地逗留,并向手下士兵散发了大量金银财宝。公元13世纪在非洲建立马里帝国的松迪亚塔·凯塔则声称自己受到亚历山大传奇故事的感召,他将这位年轻统治者尊称为“伟大的金银之王”。1个世纪以后,在印度,富有的苏丹穆巴拉克一世在国内发行的大号银币上镌刻了自己的尊号——“Sikandaral-zaman”,它的含义是“以亚历山大之名”。中亚地区的民间传说仍然认为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境内“播撒黄金”的泽拉夫善河得名于亚历山大在它的上游修建的一座纯金大坝。
在当代通俗小说中,拉法叶·罗纳德·贺伯特的《万人坑》描述了一场围绕着亚历山大埋藏在巴基斯坦沙漠中诱人宝藏的暗含杀机的探险旅程。无独有偶,史帝夫·贝利的小说《变节的威尼斯人》、1947年的电影《水手辛巴达》、乔治·卢卡斯、的标题为《孔雀眼的宝藏》的青年印第安纳·琼斯系列探险电视剧中的一集也都以形形色色的亚历山大宝藏传说为蓝本。流行游戏《萨曼莎·斯威夫特与点金术》的玩家还要帮助虚拟的年轻考古学家按图索骥,找寻亚历山大“最大一笔金银财宝”的埋藏地点。随着“亚历山大大帝:财富两千年”考古展览在澳大利亚悉尼的开幕,市面上还出现了一个与上述游戏内容类似、名为“打包与掠夺”的寻宝游戏。在某些人最不着边际的想象中,那些鸡鸣狗盗之辈似乎真的已经将失落的亚历山大大帝宝藏收入囊中。其中一种说法宣称有人在伊利诺伊州的山洞里找到了价值相当于6000万美元的古代黄金,和亚历山大本人的尸体(与他共葬的甚至是埃及艳后克莉奥帕特拉!),负责守卫他们的是一位名叫查理的碎嘴子鬼魂。与这个说法针锋相对,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亚历山大和克莉奥帕特拉的尸身藏匿在约旦的某个山洞里,身边环绕着无数金银财宝。有些版本的传说甚至把安东尼也塞进了这个山洞,秘密地(同时也非常方便地)守护他们免遭尘世打扰的是一个所谓的“神秘社团”。
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夸张背后隐藏着亚历山大宝藏的真相。这位年轻统治者究竟攫取了多少形式各异的财富,这些财富又是从什么地方来的?腰缠万贯的他又将如何对待,尤其是如何有效地管理手中的财富?他会选择何种方式挥霍这些钱,这些金银财宝又将如何塑造、影响他的人格和决断?这笔财富如今埋藏在何处?很大程度上,这些问题已经被萦绕在亚历山大周围的众说纷纭所淹没。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当代学者需要以有效的方式在头脑中还原一个古代世界,类似这样的研究思路必须克服若干无法回避的障碍,比如说已知史料性和文学性资料的不完整;不同文献资料因各自立场倾向所导致的片面性;还有现存实物材料的相对有限,导致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性无法确定,尤其是在古代钱币领域,这个问题特别突出;再比如说,到底有多少东西能被划定在亚历山大宝藏或财富的范围以内,这无疑也是一个亟需明确的概念。
(此处有删节)
探索被忽视的历史
历史上的传记作者更加侧重记载亚历山大的征战生涯,因此今天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对一次又一次行军、战斗、围困、出击等军事行动的详细描述,也就是说,历史的筛选过滤决定了今天的我们如何看待历史。问题在于,我们不能止步于此。今天的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亚历山大手中掌握的财富,以及这笔财富对那个被他征服的世界产生的影响。史料从未直截了当地向我们展现过这段历史,我们却能依靠某些细节管中窥豹。我们无法苛责古人编纂史料时没有充分考虑今人的口味,却不能永远拘泥于古人划定的框架。除了其他形式的财富,亚历山大在他短暂而动荡的统治时期内,虏获并铸造了大量贵金属货币,然而有悖于尤金·博尔扎“了解这些金银的投放市场对地中海东部世界的影响是各界学者的长期任务”的观点,近年来以古代经济为对象的各项研究始终对这个问题保持着令人震惊的沉默。鉴于现存史料无法为此项研究的开展提供充分的统计学基础,今天的我们只能满足于尽量利用现有材料因地制宜。本书的后续章节将让读者意识到,现存史料蕴含的信息量其实远远超出很多学者的常规认知。就拿亚历山大凭借战争聚敛的已知财富规模来说,马丁·普赖斯的著作实际仅仅谈到了历史文献中的很少一部分案例。更有甚者,安德鲁·米道斯在近期发表的以古希腊货币为题的研究报告中开列了一份名为“劫掠者亚历山大,以文献为据”的数据表。这份表格明显照搬了马丁·普赖斯的研究成果,包括他原有的错误和疏漏,同时还进一步低估了现存相关史料的数量规模。目前对于此类经济数据最全面的梳理成果出自丹尼尔·弗兰茨之手,他公布了一份亚历山大资产和支出的来源清单,却对这份清单的数据完整性问题避而不谈。事实上,这份清单只梳理了不到13%的现存史料。相比之下,本书附录2和附录3依照时间先后顺序对史料中亚历山大资产和支出数据的收录或许更加详尽。读者把这本书从头到尾读一遍就能搞清我们究竟可以从文献中获得什么样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又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这些数据背后承载的历史场景不一定让人感觉豪情万丈、奋发昂扬,反倒可能不断戳破部分读者对那些借战争之机以暴力手段转移财富的掳掠行为的盲目乐观。不同的人也许,或者说必然对征服、劫掠等行径持有不同的看法。正如苏格拉底教导柏拉图时所说的那样,战争,尤其是针对非希腊人的战争属于一种合法获取财富的手段。这样的观念经过亚里士多德的言传身教,明显又对他的学生亚历山大产生了影响。古人行走其间的那个世界流行着很多粉饰、纵容征服行为的说法,比如为了复仇、为了发财、为了荣誉,甚至最原始野蛮的以杀人为乐等。各种理由当中,钱无疑是个重要动机,而且没有丝毫悬念的是,亚历山大那代人绝不会轻易放过任何通过征服行为发财致富的机会。正如摩西·芬利爵士指出的那样:
残酷的事实始终如此,古代战争的胜利必然与利润相伴,各位古代统治者对这种可能性心知肚明。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古希腊语同时用“opheleia”这一个单词指代“利润”和“劫掠”。摩西·芬利爵士之所以像很多人那样倾向用“利润”(profit)来翻译替代“战利品”(booty)和“劫掠”(loot)这两个概念,只不过是因为后两个单词在古希腊文化中并非像我们今天的世界那样蕴含贬义,再说“利润”这个概念还能更全面地涵盖通过战争获得的那些非货币财富,比如奴隶和土地。因此,尽管对今天我们所熟知的投资、劳动力市场、资本、企业等经济学概念没有丝毫了解,古希腊人还是成功构建出一套“话语”,用以形容各式各样的劫掠行为,以及由此而来的丰厚利润。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另一个身份其实是劫掠者的守护神。她成了征战四方的亚历山大的庇护者,还被后者铸造在他下令发行的金币上。
即便西塞罗这样坚决捍卫所有人保护个人私有财产,免遭迫害,自由生活的正当权利的古代政治家,同样可以为自己国家侵略扩张,剥夺他人自由和财富充当战利品的霸权主义行径站脚助威。有些时候,西塞罗甚至能够一方面毫不犹豫地谴责亚历山大烧杀掳掠,另一方面又为做出同样行为的古罗马人歌功颂德(参考本书第7章),这充分体现出人们面对帝国扩张历史时的矛盾心态。亚历山大到底是个贪婪的暴君,还是一位励精图治的国家建设者?他发动征战的动机到底是正义还是邪恶?80年前,也就是国联成立、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未爆发的那个年代,一篇标题为《亚历山大大帝与人类的联合》的文章悄然问世,明显对马其顿帝国的征服行为采取支持立场。这篇文章的作者威廉·塔恩爵士热情洋溢地称赞亚历山大是世界历史上梦想所有民族如兄弟般和平相处的第一人。同样还是针对这位古代君主,如今却有一篇文章使用了诸如“恶魔亚历山大”之类的标题,还将他贬斥为一个凶残、暴怒、偏执、酗酒、宗教狂热的异类,而且声称至少有一次,亚历山大表现出了今天被称为“恋尸癖”的诡异癖好。
随着研究活动的不断拓展,我们将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一代又一代的历史学家立足各自的社会文化语境构建出他们自己心中的亚历山大形象。与其纠结于这些形象的真实性,不如去深入剖析不同历史学家进行形象构建的那个“立足点”,这样或许更具启发意味。最早的时候,亚历山大的同时代人称赞他勇敢、年轻、慷慨,更重要的是,能够孜孜不倦地向成功迈进。托这位年轻统治者的福,很多古希腊人见识、夺取了比前辈同胞更广阔的一片天地,而且还从中分了一杯羹。他们将亚历山大奉为明君圣主的典范,将他推上“神坛”。接替他的托勒密等人既是这座“神坛”的最初建造者,也是分享者。时光流逝,包括古罗马将军的庞贝和恺撒在内,希望借亚历山大威名抬高自己的人越来越多。面对越发拥挤的神坛,西塞罗、塞内卡等反对派和异见者惊慌失措,他们通过深挖亚历山大的动机,甚至污蔑他有精神障碍的方式尝试部分拆毁这座神坛,幸好普鲁塔克很快又把拆掉的一角补了回去。那之后,圣奥古斯丁再次扮演了拆台者的形象。若干世纪以来,直到今天,亚历山大脚下的“神坛”拆了又修、修了又拆,这位古代君主的样子却从未改变,真正变化的只是他的“立足点”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