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宠位厮杀
》
售價:NT$
281.0
《
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这是一本读了之后会让人运气变好的书”治愈无数读者的心理自助经典)
》
售價:NT$
203.0
《
未来特工局
》
售價:NT$
254.0
《
高术莫用(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续篇 薛颠传世之作 武学尊师李仲轩家世 凸显京津地区一支世家的百年沉浮)
》
售價:NT$
250.0
《
英国简史(刘金源教授作品)
》
售價:NT$
449.0
《
便宜货:廉价商品与美国消费社会的形成
》
售價:NT$
352.0
《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2024年新版)
》
售價:NT$
352.0
《
乐道文库·什么是秦汉史
》
售價:NT$
367.0
|
編輯推薦: |
★探索古圣先贤的智慧之光,领悟《大学·中庸》的深邃哲理
在纷扰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往往渴望找到一片宁静的港湾,让心灵得以栖息。《大学·中庸》作为儒家经典之作,不仅承载着千年的智慧,更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指南。
★《大学》篇,指引你步入学问与德行之门
从“三纲领”到“八条目”,《大学》以其清晰的逻辑和深邃的见解,教你如何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最终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高远境界。在这里,你将学会如何以学为基,以德为本,成就非凡人生。
★《中庸》篇,领悟和谐之道的真谛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中庸》以其独特的视角,阐述了中庸之道的精髓,教你如何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坚定。通过学习《中庸》,你将学会如何在纷繁复杂中寻求平衡,实现个与社会的和谐共生。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之二。《大学》是入德之门,其中三纲领、八条目的提出,为儒家思想提纲挈领,成为进入儒学殿堂的敲门砖。《中庸》是常理之书,常理也是“终极原理”,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本书以章句的形式进行了详尽的解读。
|
關於作者: |
张水金
美国乔治敦大学科学硕士。曾任教师,***门公务员,曾在美国波士顿、华盛顿、纽约、洛杉矶等地从事文化交流工作,目前退休,专事写作。获得过台湾中山文艺奖等奖励,著有《大风起兮云飞扬》等书。
|
目錄:
|
大 学
开宗明义:朱子《大学章句》前言
“经文”章大学之道
传十章
中 庸
开宗明义:朱子《中庸章句》前言
第一章 人性密码
第二章 君子小人
第三章 终极理论
第四章 过犹不及
第五章 忧患意识
第六章 执两用中
第七章 自知之明
第八章 拳拳服膺
第九章 均衡人生
第十章 真正强者
第十一章 遵道而行
第十二章 广大精微
第十三章 同理之心
第十四章 居易俟命
第十五章 登高自卑
第十六章 面对未知
第十七章 大德受命
第十八章 基业传承
第十九章 慎终追远
第二十章 治国大法
第二十一章 双轨典范
第二十二章 能尽其性
第二十三章 渐修内化
第二十四章 至诚如神
第二十五章 自我实现
第二十六章 至诚无息
第二十七章 圣人之道
第二十八章 谨守本位
第二十九章 征信于民
第三十章 寻求标杆
第三十一章 最高境界
第三十二章 天下至诚
第三十三章 内敛含光
|
內容試閱:
|
致读者书
亲爱的朋友:
年轻时代,立志以儿童文学为志业。在开始编写《少年诗词欣 赏》的同时,我也计划要编写一本《儿童四书》。
如今,寒暑数十易,《少年诗词欣赏》已两度修订,印行数 十版,而这本有关四书的书还是没有着落。对我而言,《论语》和 《孟子》故事很多,很容易深入浅出,并加以趣味化。但是《大学》 和《中庸》的部分就不知如何是好,因为这两本书说的只是人生与 政治的哲理,如何教孩子们读来既不吃力又感兴趣?
虽说数度尝试后又中止,但我的愿望还是潜伏着,伺机而动。 现在我决定先为普罗大众和青少年,编撰这本导读《大学》和《中 庸》的入门书。
本书五大特色
这本书除了可以为初学者扫除学习障碍,内容还有五个特色:
一、注解最详细:现有的《大学》《中庸》注释者,学问都很高, 所以他们认为容易或理所当然的字眼或词汇,就会放过。我则为读 者设身处地,找出所有可能的阅读障碍。几乎每一个字、词,都要不厌其烦地查阅好几本重要的辞书,找出最精当的注解,绝不人云 亦云,连虚字也一个都不放过。正因为下了这种地毯式的搜索工 夫,我也颇有一些独特的发现,提出了一些新观点。
二、解析求精要:我不作长篇累牍的探讨,但凡关键性的词语 或概念,都要进一步深入探讨补充。相关论著的要点,也作适度的 摘要。特别是内容相关的一些论争,都随机加以探讨。
三、修辞见文则:本来只是想找几段有修辞特色的文字作解 析,没想到经过仔细研究,却发现无论《大学》或《中庸》,修辞 类型都非常丰富,随处都是实用范例 ——难怪这些文字有其独特魅 力!因此,我又多花了一些工夫,将这些修辞特色展现出来,帮助 读者掌握二书的文理,并能欣赏文字之美。
四、会通全方位:《中庸》论学,重在“博学、审问、慎思、明 辨、笃行”,现代人治学讲究活学活用与创新。我们读古书,也不能 食古不化,而要能推陈出新,做到“创造性的转化”。所以,我除了 古书(特别是四书、五经之间)的会通之外,特别着眼于现代意义的 生活事例与科际整合,努力将心理学、物理学等相关观念注入其中。
五、诗歌会理趣:孔子非常重视“诗教”,认为“不学《诗》, 无以言”,又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 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因此《大学》《中庸》二 书,引用文字以《诗经》为最多。本书延续这个传统,精选两汉以 后出现的相关诗词,让读者在知性的理解之外,增加一些感性的共 鸣,也得以体会《大学》和《中庸》的理趣。
麻雀变凤凰
《大学》和《中庸》本来只是《礼记》中的两篇文章。
《礼记》又称《小戴礼记》,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 相传是西汉戴圣编篆,今本为东汉郑玄注本,共四十九篇。内容基 本上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等所记,但也有汉代儒家的修 改和增添,它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文物制度的参 考书。有关注解以东汉郑玄《礼记注》、唐孔颖达《礼记正义》最 为重要。
宋朝大儒朱熹将《大学》和《中庸》这两篇文章由《礼记》抽 出,与《论语》《孟子》并列合编,从此儒家重要经典在“五经” 之外,又多了“四书”。由于朱熹的《四书集注》从元仁宗时代开 始(1311年—1320年),是科举取士的主要考试科目,因此四书对 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逐渐凌驾五经。
《大学》的作者,有很多说法。程颐说它是“孔氏之遗书”,朱 熹将它分为“经”一章和“传”十章两部分。认为“经”是曾参 记述孔子的意思,是曾子所作,曾子是孔门弟子,独得孔教之宗, “传”是曾参的弟子依据曾子的看法所作记述。不过这只是一种合 理的推测,并无坚实证据。
《中庸》的作者比较有谱,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及,子思被 困于宋时,作《中庸》。郑玄也说过《中庸》是“孔子之孙子思吸 作之,以昭明圣祖之德”。朱熹则在《中庸章句·序》中说 :“中庸 何为而作也?子思子忧道学之失其传而作也。”他又在注解中指出, 真正为子思作品的是第一章、第十二章,和第二十一章到第三十三 章,共计十五章。其余各章是引用孔子之言以释首章之义,有一点 像《论语》的性质。不过司马迁所说的《中庸》是否就是今日所读 的《中庸》,还不确定,而朱熹的说法也有一点想当然耳,没有得 到学者一致的认同。
基本上,《礼记》的问题就是《大学》《中庸》 的问题。《礼记》 的来历很难完全厘清,没有任何一篇有明确的作者,所以《大学》 《中庸》的作者也难明确断定。我们现在只能说,它们基本上是秦 汉时期的儒家,以子思、孟子一派为主,集体整理、创作出来的, 但是其中也有荀子思想的影响。
《大学》是入德之门
《大学》要旨,都已在“经文”章讲完。而经文章的内涵又可 以浓缩为十七个字。
前面九个字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被称为“三纲 领”。它是大学的教育宗旨,也是儒家的教育理想目标。
后面八个字“格、致、诚、正、修、齐、治、平”就是所谓 的“八条目,分别代表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这是为实践三大纲领所*须走过的人生进修阶 梯。八条目中,又以修身为枢纽,格、致、诚、正讲的是修身的 方法,就是所谓“修己”,相当于“明明德”。而齐、治、平则是 所谓“善群”,相当于“新民”。修己和善群的工夫都做好了,“止 于至善”也就水到渠成了。
由于三纲领、八条目的提出,儒家思想得以提纲挈领,以 十七个字尽之。南宋以后理学家讲伦理、政治、哲学,也以它为 纲领。 佛教经典万干,其经髓就在二百六十余字的《般若波罗蜜多 心经》中,成为领悟《般若经》的简易法门,也是领悟佛法的心 法所在。儒家四书五经亦极繁复,但有此二百零五字的经文章, 也可成为进人儒学殿堂的敲门砖。
我个人深获诵读观想《心经》之益,舍妹以之让小学生课前 背诵,也能得到收心的效果。我因而想,《大学》的“经文”章, 应可媲美《心经》,值得人人熟记心中,时时诵念。程颐说,《大 学》为“初学人德之门”真有道理。
开宗明义:朱子《大学章句》前言
子程子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于今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独赖此篇之存,而《论》《孟》次之。学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差矣。
【语译】
程夫子说:“《大学》是孔子留下来的著作,也是刚开始修习德性的入口。”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学习的顺序和系统,就是因为有这一篇留下来,可以作为依靠。接下来才读《论语》和《孟子》。学习的人,一定要照这样的顺序来学习,也就能够把握住大方向了。
【详注】
子:对男子的美称,习惯上又多指有学问、道德或地位的人。如:“孔子”“孟子”。经典上的惯例,普通人称子,大抵加上姓氏;称自己业师,就在姓氏上再加“子”字,如朱熹称程颐为“子程子”。至于孔子 ,照例只称“子”,因为他“圣德著闻,师范来世,不须言其氏,人尽知之故也”。程子:(1033年—1107年),名颐,字正叔,洛阳人,宋朝大儒,世称伊川先生。其学本于诚,主于穷理,认为“天下物都能穷,只是一理”。又主张“去人欲,存天理”。他和兄颢的学说,后来为朱熹(1130—1200年)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孔氏:孔子(前 551—479年)。次第:次序。庶乎:几乎、差不多。
【精解】
入德之门
朱子在《大学章句》前面说的这几句话,引发的问题,恐怕比提供的答案还要多。他先尊称自己的老师为“子”,接着反而称孔子为“孔氏”,似乎有点大不敬?其次,《大学》全文虽只有一千五百多字,却颇费思索,恐非初学者所能完全吸收。说它是“初学入德之门”是不是有点小看它了?《论语》是由简短语录组成,字字珠玑,容易理解,也富启发性。把它和《孟子》放在《大学》之后,是不是先后倒置?第三,说《大学》是孔子的遗书,也大有疑问。孔子一向“述而不作”,怎么会有这样的作品?内文中还有“子曰”和“曾子曰”,怎么会是孔子写的呢?所以,一般认为《大学》是秦汉时期儒家学者的集体创作,而这些儒者又与子思、孟子一派较有渊源。
其实把孔子称为孔氏的是程颐,这样称呼并无不敬。朱子只是引用而已。
《论语》并非有系统的论著,而是孔子的弟子或再传弟子搜集的语录,它有点像是一盘散开的珍珠,每一颗都是晶莹美丽。但因为没有贯穿成串,只有少数人懂得怎样把它们串成高贵的珍珠项链。对初学的人而言,《论语》比较欠缺系统。
《大学》则不然。它文字精要,条理井然,有一定的逻辑次序。所以一旦上口,便可反复诵念体会,余味无穷。如同成串的念珠,诵经千遍,仍然不会散落。
这个现象,我们只要举两本书的第一小节,便可看出端倪。《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弟子编的这本书,以学习开端,非常切要。但是它又同时谈到交友与君子,有点跳跃式思考,难以聚焦。
《大学》开端则不然:“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同样是学习的开宗明义,却能以四句话提出三大纲领,把全篇的主旨,完整而又有条理地呈现出来。
所以,《大学》初学者即使不免囫囵吞枣,但因为只有一千多字,很容易熟记心中,日后随时可以与《论语》《孟子》等书互相印证,所以称之为“初学入德之门”有其道理。若是因而领悟“为学次第”,那就更加功德无量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