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剑桥意大利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NT$
740.0
《
教育何用:重估教育的价值
》
售價:NT$
299.0
《
理想城市:环境与诗性
》
售價:NT$
390.0
《
大模型推荐系统:算法原理、代码实战与案例分析
》
售價:NT$
445.0
《
逆风翻盘 危机时代的亿万赢家 在充满危机与风险的世界里,学会与之共舞并找到致富与生存之道
》
售價:NT$
625.0
《
工业互联网导论
》
售價:NT$
445.0
《
木偶的恨意(法国悬念大师米歇尔普西悬疑新作)
》
售價:NT$
295.0
《
孤独传:一种现代情感的历史
》
售價:NT$
390.0
|
編輯推薦: |
◆一部中华文化“启示录”,一本读懂中国社会本质的经典著作
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通过详细阐述各种礼仪、礼节和社会规范,反映出古代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和运行机制。阅读《礼记》,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古代中国的社会结构、家庭伦理、教育制度等,理解中国社会的本质。
◆翻看本书,看懂历代帝王统治之术
《礼记》中包含了许多关于治国理政的思想和策略。例如,《礼记·大学》中提到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被历代帝王奉为治国理政的指导原则。通过这些内容,读者可以窥见古代帝王的统治之术和治理智慧。
◆名家导读:国学大家龚鹏程亲自作导读推荐
龚鹏程老师曾任台湾淡江大学文学院院长、台湾南华大学校长,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客座教授,传播国学于世界各地,国学造诣深厚!
◆优美白话翻译·精准原典。注释疑难字词注释,深入理解全文,全面扫清阅读障碍无须古文基础,也能轻松读懂
|
內容簡介: |
《礼记》是一部“礼的百科全书”,不仅有对诸多礼意的说明、礼事的记载,还包含着做人做事的原则。它是前人智慧的结晶,生活体验的累积,也是我国人文历史的文化遗产。
本书用浅显通俗的文字、趣味故事的转述,加上必要的分析说明,让读者从《礼记》中重新体认这些宝贵的文化精华。
|
關於作者: |
周何,文学博士。曾任台湾师大国文系主任、中文研究所所长、文学院院长、考试院考试委员。著有《古礼今谈》《春秋吉礼考辨》《中国训诂学》《春秋榖梁传传授源流考》《新释春秋榖梁传》《十三经著述考》等。
|
目錄:
|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礼事的记叙
第二章 礼意的说明
第三章 品德的修养
第四章 生活的规范
|
內容試閱:
|
孔子之死
这天孔子一大早就起来了,两手背在身后,拖着手杖,一副没精打采的样子,在门前走来走去,跟平时端庄矜持的神态完全不同,而且还低吟着歌词说:
“那高高的泰山将要倒了吧,那大大的梁木也将要坏了吧,那聪明智慧的圣贤也将要衰竭了吧!”
歌词吟完了,他踱进屋里,对着门懒懒地坐了下来。子贡听说有这样的情形,想了想说:
“高高的泰山将要倒了,那么我们还有什么可以作为目标来仰望的呢?支撑全局的梁木将要坏了,领导我们的圣贤将要衰竭了,那我们还有什么可以作为典型来仿效的呢?照这几句歌词的意思看来,我们的老师恐怕将要病重不支了。”
于是,就赶快跑了进来,孔子对子贡说:
“赐(子贡名)啊,有件事情想跟你商量,你怎么来得这么晚呢?我知道三代棺柩停殡的制度不同,夏代是停殡在东阶的上面,平时主人的出入一定都是由东阶上下的,死后棺柩的停殡在东阶之上,那是表示仍然把死者当作主人看待,并没有因为死亡而有所改变。殷商时代是停殡在堂中两根楹柱的中间位置上,那是表示既已死亡,不能再把他看作主人,然而又不能完全看作外人,所以只好把棺柩停放在两楹之间、堂的中央,夹在宾主之间的位置。到了周代,是把棺柩停殡在西阶的上面,平时西阶是宾客出入上下的地方,那就是表示既已死亡,应该完全当作宾客一样地看待。这是三代停放棺柩制度的不同,而照我的祖籍来说,我是殷商的后人,按理应该采用殷商的礼制才是。因为我昨天夜里做了一个梦,梦见我坐定在两根楹柱的中间,这是什么意思呢?我想这可能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两楹之间、堂的正中央,这是非常尊贵的位置,应该是代表受万民景仰尊崇的地位;另一种解释是依照殷商的礼制,人死之后,棺柩要停殡在两楹之间。我想了很久,目前既然不可能有圣明的王者兴起,天下将还有什么人能知道尊崇我,而给予我这样受人景仰敬重的地位呢?这种解释既然不能成立,那就是第二种解释了,我恐怕将要不久于人世了吧!”
孔子从此卧病在床,大约七天,就真的去世了。
【原文】
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于门。歌曰:“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既歌而入,当户而坐。子贡闻之,曰:“泰山其颓,则吾将安仰?梁木其坏,哲人其萎,则吾将安放?夫子殆将病也。”遂趋而入。夫子曰:“赐,尔来何迟也!夏后氏殡于东阶之上,则犹在阼也。殷人殡于两楹之间,则与宾主夹之也。周人殡于西阶之上,则犹宾之也。而丘也,殷人也。予畴昔之夜,梦坐奠于两楹之间,夫明王不兴,而天下其孰能宗予?予殆将死也!” 盖寝疾七日而死。(《檀弓上》)
【解说】
无论礼的制度,或礼节仪式,当初设计的时候,一定都有其深刻的用意。而任何一种礼制或仪式,曾经在过去实行过的,也必然具有其实际的社会价值。因此,虽然有很多旧礼早已成为过去的陈迹,早已随时代的转移而僵化不用了,但我们绝不可因此而无视当初设计者所赋予的深刻的用意,更不应该盲目地随便否定了旧礼的实际社会价值。持有这种否定意识态度的人,必然由于他们根本不了解旧礼的内涵精神和价值。如果有机会让他们多了解一点之后,相信他们也会欣然接受的。毕竟这些才是我们中国真正的生活观念和行为意识所凝聚的道德规律。问题在于古代的人对于这套礼制行之有素,不一定需要先了解而后再遵行,往往在习以为常之中,潜移默化地能够体会出其中的精神价值,所以在当时不需要做很多详尽的解释或说明。然而时代隔远,加上礼制不断地随时代需要而改变之后,到了今天,没有解释或说明,当然会由于过分隔膜而根本无法了解。
所以类似于礼意说明的文字,就变成非常可贵的史料了。尽管当时不太需要而显得非常简略,但这些简略的记载,已足够指导我们建立一种思考方式。借着这种思考方式,我们进而能够体认这些简略记载所没有交代、却保存在更多文献中的礼意的精神价值。这段文字就是借孔子之口,说明三代殡制的不同,以及所以不同的内涵意义,自然应该看作是解释礼意的资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