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图说中国传统节日:习俗与故事](http://103.6.6.69/upload/mall/productImages/y25/2/9787115652072.jpg)
《
图说中国传统节日:习俗与故事
》
售價:NT$
662.0
![发现你的职业性格——MBTI助你改善工作方式和人际关系(钻石版)](http://103.6.6.66/upload/mall/productImages/25/9/9787121491771.jpg)
《
发现你的职业性格——MBTI助你改善工作方式和人际关系(钻石版)
》
售價:NT$
301.0
![寻古中国](http://103.6.6.66/upload/mall/productImages/25/9/9787108079299.jpg)
《
寻古中国
》
售價:NT$
505.0
![新知文库精选·神祇、陵墓与学者:考古学传奇](http://103.6.6.66/upload/mall/productImages/25/9/9787108079718.jpg)
《
新知文库精选·神祇、陵墓与学者:考古学传奇
》
售價:NT$
454.0
![骨质疏松分子生物学](http://103.6.6.66/upload/mall/productImages/25/8/9787122451453.jpg)
《
骨质疏松分子生物学
》
售價:NT$
1525.0
![图说人体自愈妙药:漫画升级典藏版](http://103.6.6.66/upload/mall/productImages/25/6/9787574225725.jpg)
《
图说人体自愈妙药:漫画升级典藏版
》
售價:NT$
316.0
![冷战及其遗产(第二版)(当代国际政治丛书)](http://103.6.6.66/upload/mall/productImages/25/8/9787208188464.jpg)
《
冷战及其遗产(第二版)(当代国际政治丛书)
》
售價:NT$
551.0
![胜任——管理者修炼笔记](http://103.6.6.66/upload/mall/productImages/25/9/9787113318239.jpg)
《
胜任——管理者修炼笔记
》
售價:NT$
347.0
|
編輯推薦: |
本书是日本中国学家木山英雄所著有关中国作家的一部传记,也是一本以日中交涉史上极其微妙的部分为主题的著作。众所周知,周作人是一个复杂而多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在动荡的近现代史中他经历了几次重大的人生抉择,如清末赴日留学,五四时期参与文学革命并倡导人的文学和思想革命,1920年代以后决心专注于现代散文(小品文)的创作,与现实政治拉开距离而积极从事文明批评的工作,1930年代从五四时期的激烈反传统到回归“原始儒家”,致力于传统与现代的创造性转化等等。这些重大的人生、思想抉择不仅塑造了作为历史人物的“周作人”之品格和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同时也构成了一个个社会性“事件”,是今天的研究者和知识人依然关注的对象。然而,以上任何一次抉择,都没有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他的一系列选择其影响更为重大和深远。从决意滞留沦陷下的北京到出任傀儡政权要职最后受到国民政府的审判,在历史脱出直线发展的轨道而发生“转弯”的关头,周作人一步步远离了浴血抗战的中国和主流知识分子群体,而走进了他人生中最黑暗的那个阶段。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思想传记的形式考察1937年到1945年期间周作人的个人经历和思想演变。除了依据大量取自台湾、香港和大陆的文献资料外,还通过咨询和走访当时活动于沦陷区北京的一些日本人当事者,获取了重要的第一手材料,为分折周作人抗战时期从一步步“落水”到与占领者既合作又抵抗的复杂过程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证依据。同时,作为发动侵略战争而导致周作人悲剧的日本国民,木山英雄本着反省本民族历史的态度,采取了从史实和材料人手尽量客观公正地描述周作人思想经历的实证方法,力图对那段复杂的历史做出基于研究者学术道义和良心的解释与判断。这样的学术立场和方法构成了本书的最大特征,也是其独特的学术价值所在。
|
關於作者: |
木山英雄,中国文学研究专家。1934年生于东京。毕业于东京大学,后任教于国立一桥大学至1997年,现为神奈川大学教授。主要著作有《北京苦住庵记——日中战争时代的周作人》、《读鲁迅<野草>》、《毛泽东时代的旧体诗》,译著有《山海经》、周作人《日本文化谈》、鲁迅《故事新编》等。
|
目錄:
|
致中文版读者
缘起
一 对日和战问题
二 日本研究
三 滞留北京
四 非议与沉默
五 “流水斜阳太有情”
六 狙击事件
七 出任“伪职”
八 “中国人的思想”
九 大东亚文学者大会
十 文献一束
十一 审判
十二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
尾声
后记(1978年)
新版后记(2004年)
附录:知堂狱中杂诗抄(1990年)
译者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