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透过器物看历史(全6册)
》
售價:NT$
2234.0
《
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读名画
》
售價:NT$
500.0
《
尼罗河往事:古埃及文明4000年
》
售價:NT$
347.0
《
一个人·谁也不是·十万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反思自我的巅峰之作)
》
售價:NT$
250.0
《
重写晚明史(全5册 精装)
》
售價:NT$
3560.0
《
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
》
售價:NT$
602.0
《
强者破局:资治通鉴成事之道
》
售價:NT$
367.0
《
鸣沙丛书·鼎革: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
》
售價:NT$
551.0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基于作者十余年职业编剧创作经验及高校教学科研积淀编著而成的一部专业教材。全书既强调网络剧内容生产的当下生态特征,也致力于探索“产学研”一体化的新文科建设趋势及高等教育转型需求,旨在为新时代中国网络剧产业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提供剧作人才培养锻造的着力点与突破口。
本书从剧本提案入手,以人物为重点,以高品质网络剧为案例支撑,从总体概况、结构设计、人物登场、细节分析等要素环节着手,由浅入深、生动形象地勾勒出网络剧剧本创作的基本面貌与核心学习方法,并深度还原网络剧大纲策划修改的内容和步骤,帮助学生熟悉网络剧剧本创作的商业流程及业界生态,适合戏剧影视文学、戏剧影视导演、广播电视编导、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等相关专业学生及剧本创作爱好者阅读、揣摩、实操。
|
關於作者: |
谭苗,文学博士,影视编剧,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戏剧影视叙事学、跨媒介文学改编。出版专著《类型与续集:当代好莱坞电影研究》、教材《网络剧·剧作基础教程》、译著《九型人格的智慧》,在《当代电影》《中国电视》《江苏社会科学》《中国文学研究》《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等CSSCI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另有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主持国家广电总局部级项目、产学育人项目等课题,参与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人文社科项目等课题,主讲“剧本写作”“影视剧作基础”“类型电影研究”“剧本创作实训”等本科及研究生核心课程,创作剧集《家宴》《暗花》《英雄时代》《非凡医者》《我在未来等你》及电影《星语心愿之再爱》《饮食男女好远又好近》等作品。
|
目錄:
|
目录
序言:新时代网络剧编剧的现状与培养 / 1
第一章 初心:你的剧本提案 / 1
第一节 什么是剧本提案? / 1
第二节 剧本提案的构成 / 4
第三节 剧本提案的核心:故事梗概 / 10
第二章 一切胜利都是人物的胜利 / 20
第一节 主人公:一个英雄 / 20
第二节 “大女主”剧中的主人公人设 / 39
第三节 好莱坞模式的人物弧光:《鱿鱼游戏》 / 50
第四节 成长型男主:余欢水的逆袭之路 / 82
第五节 系列剧中的主人公人设:《白夜追凶》 / 111
第六节 令人印象深刻的配角 / 128
第三章 好的开始——故事第1集 / 138
第一节 人物出场开场:《绝命毒师》《我是余欢水》 / 138
第二节 人物关系开场:《告白夫妇》 / 145
第三节 人物群像开场:《实习医生格蕾》 / 150
第四节 戏剧冲突开场:《白色巨塔》 / 170
第五节 并行人物线的第一集登场:《我们这一天》 / 184
第六节 大事件群像登场的开场:《警察荣誉》 / 187
第四章 网络剧MFA教学案例:《我在未来等你》 / 197
第一节 第一集拉片 / 198
第二节 分集梗概 / 213
第三节 人物小传 / 224
第四节 人物关系 / 231
第五节 单场戏分析 / 245
第五章 网络剧剧本的策划及修改方案的提出 / 261
第一节 示例故事大纲 / 261
第二节 故事大纲评估 / 286
第三节 故事大纲修改方案 / 290
后记:编剧是什么?——从入门到劝退 / 315
|
內容試閱:
|
序言:新时代网络剧编剧的现状与培养
中国文学自“诗言志”传统以来,文艺一直作为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能提高人们的认知、提供审美娱乐、获取情感的表达与共鸣。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写出了人们所能想象的盛唐气象。婉约、豪放的宋词勾勒出整个宋朝的文雅之治。《窦娥冤》《西厢记》等戏曲作品代表着元朝的最高文化成就。明清四大名著直至今日也依然被反复演绎。
历史的长河奔涌向前,文艺形式也发生着不同的变化。“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较2022年12月增长1109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6.4%。”2023年网络剧点播播放量冠军《长相思》(第一季)累计全端播放量破29亿,全端播放量集均破7600万。全民网络时代,网络剧已经毫无争议地成为覆盖最广、最具有影响力的文艺
形式。
我国影视高等教育正朝应用型、实践型人才培养方向转型。2023年底,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全国设立了12个戏剧影视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的招生点并在2023年开始招生。其中,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西北大学首次将“影视教育”作为博士培养方向,“影视创意和策划”(北京师范大学)、“创意写作”(南京大学)、“戏剧影视创意写作”(南京艺术学院)这三个招生方向中,更是明确将“创意”作为博士研究生的培养重点。
随着AI(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影视行业全方位面临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挑战。但短时间内,因为中文大语言模型的短板以及国产剧天然的情感需求屏障,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只能取代看似脑力劳动的体力劳动,暂不能替代职业编剧写作。
培养优秀的网络剧编剧,进而培养具有编剧思维的创意人才,将AI技术作为一种通用战略技术为我所用,也许是我们面对狂飙突进的AI浪潮唯一的取胜之道。
一、当下网络剧编剧现状
艺恩数据库于2018年发布的《中国编剧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指出,以国内影视项目中编剧费用平均占比为投资总预算的5%推算,国内影视编剧产业的总体规模约为17亿人民币。据统计,2018—2022年5年内,网络剧市场的市场规模从152.90亿元增长到约481.6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到25%。市场不断增长下行业对于网络剧编剧人才的需求亦不断增大。
目前,网络剧编剧人才的培养在实践中形成了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路径:一是高校培养;二是社会培训。这两种路径皆培育出了不少优秀人才,但始终未能形成一套可被广泛应用、行之有效的培养方案。近年来,随着网络剧市场的扩大,编剧人才市场也在迅速扩大,编剧行业职业化进程加快。艺恩数据库的报告指出,专业编剧从业人数保守估计超14万。然而,2017年,影视作品得以开播的编剧数量约为4700人(计算公式:2017年影视剧生产上线数量×平均每部作品所需编剧数量×0.9),
人数占比艺恩数据库累计编剧总量的3.3%。2017年,潜在编剧需求量约为1万人(计算公式:2017年影视剧备案数量×平均每部作品所需编剧数量×0.9)。一方面,尚未有作品面世的编剧数量巨大,另一方面,源源不断的新人编剧正在注入编剧市场,相对而言,有作品上线的编剧不过是凤毛麟角,由此可见,编剧行业呈现出激烈竞争。
虽然从数字上来看,编剧市场相对于网络剧市场是“供过于求”的,但事实上,编剧人群的扩大并不等于优质人才数量的上升,网络剧市场始终在呼唤优质的内容生产者,编剧人才“供过于求”的假象背后是优质编剧“供不应求”的市场困境。
“朝不保夕”是大部分网络编剧面临的生存现状。编剧的人员流动大、创作周期长,作品产出的数量、质量并不稳定。就剧集市场而言,如果以3年为单位,编剧作品总产量最高的达到11部,但有78.5%的编剧3年仅产出1部作品。此外,编剧的收入差距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特点,顶级编剧单集收入可达30万元以上,而新人编剧单集却低至3000元,收入差距超100倍。着眼于市场整体,按照收入划分,我国职业编剧的结构呈金字塔型分布,从业人员的收入与对应的编剧数量成反比,10%的头部编剧拿下了80%以上的收入份额。
随着互联网平台的萌芽,网络剧编剧队伍急速扩张,我国编剧的工作模式也在不断向职业化发展(如图1所示)。90年代以前,影视作品的生产量较少、市场化程度低,编剧工作主要以编剧个体独立创作为主。2000年左右,影视行业市场化进程加速,剧本需求量增多,编剧工作室、经纪公司不断涌现,编剧开始职业化转向。2010年,互联网崛起,以编剧为核心的互联网编剧平台兴起,作为第三方平台挖掘精品创作、链接编剧与影视资源多方开辟新业务,丰富编剧生存形态。
编剧1.0时代
单兵作战 编剧2.0时代
职业化发展 编剧3.0时代
互联网 编剧
运营方式:独立个体编剧 运营方式:编剧工作室、编剧经纪公司相继出现 运营方式:以编剧为导向的互联网平台开始出现
·特点:松散、孤立、自由;
·工作模式:通过人脉、圈子向影视公司推介原创剧本,或参与影视公司单个项目剧本创作。 ·特点:组织化、团体合作;
·工作模式:以师带徒或经纪签约的方式;
·编剧工作室:于正工作室、圣堂编剧工作室、六六影视文化工作室、刘和平(上海)影视文化工作室等;
·编剧经纪公司:喜多瑞、合众睿客、译心文化等;
·编剧加盟影视公司:邹静之签约华策,六六签约耀客传媒,赵冬苓、李潇入股新丽传媒,唐德影视与余飞结盟等。 ·特点:公开透明、智能互动、精准高效;
·工作模式:在公开的互联网平台上,编剧可自由注册、投递剧本,平台同时链接编剧与影视公司资源,实现精准匹配,另外,平台还提供编剧经纪、编剧培训、版权注册、维权等其他服务;
·编剧平台:编剧帮、如戏、歪马传媒、剧本超市、土罗罗、云莱坞等。
现阶段,个体编剧、编剧工作室、互联网编剧平台这三种编剧工作模式皆存在于网络剧编剧的市场中,正是因为编剧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性与社会性,网络剧编剧呈现出质量参差不齐的培养现状。
二、新时代编剧的培养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联组会时强调: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
培养出能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记录、书写,讴歌新时代、回答时代课题的网络剧编剧,让他们能够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是当下网络剧编剧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新时代网络剧编剧人才培养需要锚定两个维度:一是立足中国,二是面向未来。书写中国故事的剧作者,首先要立足中国大地,培养丰厚的家国情怀。所以网络剧编剧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需要依托构建起适应新时代网络发展现实需求的理论体系,用中国特色编剧人才培养的理论创新,指导中国当代编剧人才培养的实践
运作。
“立德树人”是编剧人才培养的战略核心,“是对我国数以千年教育传统的创造性继承与创新性发展,是对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改革发展经验的高度凝练和系统总结”。
“人文素养”作为人才培养的四大支柱之一,具有极强的本土性和民族性,在价值观层面有着引领性作用。在高校新文科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人文素养在人才培养战略中被提升到了新的重要位置,尤其对于编剧人才培养来说,人文精神和人文能力的养成缺一不可。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全球化势不可挡的当下,“国际视野”必不可少。而对于编剧来说,作品价值观中是否存在共同价值的表达,决定了作品是否存在国际传播的可能。所以编剧人才培养将以“国际视野”作为重要支柱,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寻求人类的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
而“专业技能”的养成,更是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网络剧编剧是一个实务性、职业性极强的职业,其专业技能的高低、职业匹配性的强弱决定了其发展空间和价值实现。新时代,网络剧的数量逐年攀升,迷雾剧场、恋恋剧场等新剧场的出现更是昭示着类型化发展的未来,与此同时,观众对网络剧质量提高的呼声不断高涨,这些新现象无疑都对网络剧编剧人才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
在加强人文素养、国际视野、专业技能培养的基础上,综合性的创新能力更是成为新时代网络剧编剧的核心素质。市场如洪流,编剧唯有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贯穿鲜明的问题导向,才能在市场化的语境中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
数字化国家战略带来了文化产业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重大历史机遇。人工智能技术正从根本上改变文化内容生产、分发和变现过程,提供了全新的文化“可视化”模式,彰显出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文化传播的“无边界想象”,也成为编剧人才培养的全方位加速器。
在这些人才培养战略的基础上,还需要整合协同实现模式创新,推进多元主体协同,打通资源供给堵点,破除传统人才晋升制度的藩篱,尝试院校教育、市场教育和社会教育三大路径下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
模式。
不论人才培养方式如何战略升级,优秀编剧的养成始终离不开深入生活、理解人物,强调故事内核人性化的创作宗旨。写戏永远都是从人物到故事,再从故事到人物。编剧应该学会用客观的角度观察人物,例如做农业相关项目时,只有接触正在为农业事业奋斗的人,编剧才能真正体会他们的人生有多么丰富;做医疗相关项目时,只有与医生面对面,置身其工作环境之中并切身体验医生的衣食住行后,编剧才能明了隐藏在人物表象之下的行动逻辑,才能找到符合现实的戏剧张力,从而实现人物塑造。
当前,新一轮信息科技革命以空前的力度影响着传统教育的模式,教育智能化、个性化发展趋势提速,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已经开始,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日新月异。要解决日益变化发展的编剧人才需求和传统教学缺乏产业支撑之间的矛盾,就必须弥合课堂教学与实践创作的断裂,实践“产学研”的运行模式,从培养方案上明确产教融合的教学指导思想,加强创作类教师的产业融入度,积极鼓励老师将课堂教学和创作实践相结合。然后以商业项目为基础,联合学校与企业,共同锻造影视编剧人才,建构面向市场的多元化教学模式,搭建校企沟通的高效平台,并在学生的社会实践层面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管机制,切实保障学生权益。只有将全产业作为教学平台,平台和监管机构一起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去,利用网络新媒体传播优势,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才能培养出更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时代编剧人才,实现我们人才培养的初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