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东欧史(全二册)-“中间地带”的困境
》
售價:NT$
1010.0
《
虚拟资本:金融怎样挪用我们的未来
》
售價:NT$
352.0
《
刻意练习不生气
》
售價:NT$
179.0
《
大宋理财:青苗法与王安石的金融帝国(全彩插图本)
》
售價:NT$
500.0
《
安全感是内心长出的盔甲
》
售價:NT$
305.0
《
快人一步:系统性能提高之道
》
售價:NT$
505.0
《
我们为什么会做梦:让梦不再神秘的新科学
》
售價:NT$
352.0
《
算法图解(第2版)
》
售價:NT$
356.0
|
編輯推薦: |
“我从未想过谁能让我违拗心志,告别这方田野,告别这姿态万千的光影山色。”
写在书籍封面上的这句话,让我们透见了这位“山区农民”对田野与土地的无尽热爱,一位世居英格兰北部湖区六百年之久的山区作家,将他对土地的强烈热爱融进这本书中,加上诗意的文字与温柔的语言风格,极具审美价值地展现了一幅祖孙三代耕田劳作的生动画卷。
它让我们不自觉地去思考:农业为何会被动地经历变迁?与之相随的还有哪些问题?环保窘境、生态崩溃、土地污染……我们该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同时,我们与自然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又该如何与自然相处,在满足自我欲望与保护自然生态的分岔路口,我们应做何选择?
这是一本精彩、稀有且具有紧迫性的书,充满了诗人气质和来之不易的经验。我们从书中可以感受自然的魅力、耕作的幸福、种子的萌芽生长、动物的生息繁衍……这是独属于自然与生态的美好体验,它让我们借助文字与自然融为一体。
但在感受自然快乐的同时,我们又不得不正视生态与农业的变迁,对自然与生态的未来充满危机感,我们能为自然保护做些什么?我们能为这片美景付出什么?这或许才是这本书的真正价值与意义,呼吁每一位阅览本书的读者为自然贡献一点点的力量,
|
內容簡介: |
本书基于农耕实践,直面当今农业的严峻问题,以食品安全、环保窘境和农民遭际为思考焦点。全书既是祖孙三代耕田谋生的生动呈现,又是农业从传统到现代转型的忠实记录。作品略显感伤却笔致温润,身为农民,作者以诗意文字谈及现状,回顾往事,又展望未来,饱含深情而无矫饰姿态,说理透辟却无学究故习。一如其他名作,它意旨显豁却话题开放,对于人该如何诗意地生活,孩童又该如何健康地成长,作者也有富于教益的思考和探索。
|
關於作者: |
詹姆斯·雷班克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顾问,享誉世界的山区农民,赫德维克羊育种专家,英国农学家。生于1974年,世居英格兰北部湖区已逾六百年之久。十五岁辍学务农却嗜读不厌,二十三岁考入牛津大学研修历史,毕业之后返乡耕地兼事写作,先后出版《牧羊人生》《赫德维克羊牧养图解》和《牧人眼中的古老原野》,作品屡屡获奖,行销全球。
|
目錄:
|
牧歌/001 忆旧/007 颓势/091 梦想/189 鸣谢/277 后记/284
|
內容試閱:
|
1. 寄身大地,隐匿小我又何尝不能获得解脱和自由?在这喧嚣扰嚷的时代,尽其所能地安静生活恐怕也是一桩成就,一种美德。
2. 二三十岁我违拗心志入读大学,在更为广阔的世界里营谋生计,其实就是经常盯着电脑干别人吩咐的事情……
3. 谷底微似太古时代,牛群和野鹿常常在雾海中吃草,苍鹭展翅,往复掠飞,时而落上栖木,时而捕捉鱼儿和青蛙。
4. 我从未想过谁能让我违拗心志,告别这方田野,告别这姿态万千的光影山色。
5. 微风拂过,毛地黄摇曳生姿。娇俏的衣蛾跟蝴蝶或是棕色,或是橘色,或是白色,在花簇间往复穿梭。
6. 若论成长环境,这方山谷堪称天赐乐土。孩子们可以在不失野趣的地上闲逛穿梭,可以在林间溪畔嬉戏游玩。
7. 时光延迁,昼夜递变,身为主体的那个“我”渐次远去,作为客体的那个“我”也消弭了意义,现在,要想追忆我到底是谁,又何以应命而为,都要大费周折。
※ 祖父赶着马儿,手扶耕犁,对世界的感受跟坐着拖拉机的晚辈有所不同。他对家中的土地了如指掌,好像那就是他四向延展的身躯。土中埋有石块,犁铧便会为之一震,那种感觉既在手上也在脚下。跟着马儿走在地上,将草根、生土和蛆虫翻到外边,那是目之所见,耳之所闻,鼻之所嗅,也是双手直接触摸的感受。他跟脚下的泥土亲密无间。种地向来十分艰辛,需要投入很多时间,有时也不免觉得乏味,可我从未听他抱怨过只言片语,从未听到他叫苦叫累。
四季轮回,寒暑易节,我要么跟祖父走在田间,要么和他坐着拖拉机,一边看着眼前的世界,一边听他娓娓道来。那时撒切尔夫人当政,我还是个小孩,在拖拉机上听他从20世纪30年代一路讲起(甚至追溯到19世纪90年代,那是他的祖父讲给他的往事)。他的追忆都有马匹的身影。这些故事都有点奇幻意味,因为提到的人和马都已经成了过去。而在那时,他的世界也开始落日西斜,到了暮年。
※ 小时候,当我开始清楚世界何其荒唐难解,我就认为可以将它完全置诸脑后,可以像藏身茧房那般遁迹于农场。二三十岁我违拗心志入读大学,在更为广阔的世界里营谋生计,其实就是经常盯着电脑干别人吩咐的事情,而在那时,我就渴望一方可以抽身退步的天地,以求通过真切的劳作安身立命。农场让我未曾迷失。
※ 我出生于斯,劳作于斯,未尝间断,然而,直到现在,我才开始真正了解这片田野。我不分晨昏昼暮,也不论雨雪阴晴,在这里跌跌绊绊,往复穿梭,此前从未像现在这样留心留意,乃至好像视而不见。了解越多,农场景色和山间风光就显得越发秀丽。让我离开这里并非易事,我从未想过谁能让我违拗心志,告别这方田野,告别这姿态万千的光影山色。居留越久,山间的乐曲就越发清晰。鹪鹩匿身荆棘,悄然放歌;草叶遍及牧场,窃窃耳语;山风过处,苏格兰松枝柯摇曳而奏响天籁。我融身此地,与这片田野浑然为一,难分彼此,既然它已将我安置于此,那则讲述回归、衍为一生的漫长故事便有了结局。时光延迁,昼夜递变,身为主体的那个“我”渐次远去,作为客体的那个“我”也消弭了意义,现在,要想追忆我到底是谁,又何以应命而为,都要大费周折。今人标榜自我,崇奉个性,殊不知那是一个镀金的牢笼。寄身大地,隐匿小我又何尝不能获得解脱和自由?我想,在这喧嚣扰嚷的时代,尽其所能地安静生活恐怕也是一桩成就,一种美德。
※ 农场的野生动物日趋减少,最终消失,与此相关的负面新闻和科学研究成了电视和电台的播报常态。雨林被毁,江河污染,土壤退化,无数的田野肥力耗竭,了无生趣。新闻报道的字里行间尽是怒火。有史以来,身为农民,我们好像第一次觉得心怀歉疚,好像该为某些事情承担责任。我有点难过,也略感汗颜,认为遭受诟病不无缘由。我返乡务农并非心怀英豪气概,其实跟幼年所愿别无二致,只是觉得如何行动显得复杂难解又茫然无措,而且因为顾虑重重而心烦意乱……接管农场便接受了挑战,需要在经济和生态之间寻求平衡,身为农民,这恐怕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人一旦迷路总会折返倒走,踩着先前的足迹就能回到熟悉的地方。初返农场的那几个月我十分难过,每每想起祖父如何种地,据此或能梳理往后发生的一切,以便清楚我们到底错在哪里。我沉思良久:他如何打理土地,怎么经管牛羊,为什么他的世界一派天然?我回味往事,努力揣摩,他的所作所为对耕田种地有何启示。差不多是在四十年前,四月的一天我们正在犁地。尘封许久的一切浮现在眼前,历历在目。四十年听起来不算太长,以农事活动加以衡量,却像重返恐龙时代那般邈远。追忆过去,我或许只能发现传统耕作的若许错误,而或生起怅然若失的怀旧情绪。可是,回首往事我却意有所待,或许能够借以明白,身为农夫我可以怎样种地,必须怎样种地,所以也该那样种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