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浪潮将至
》
售價:NT$
395.0
《
在虚无时代:与马克斯·韦伯共同思考
》
售價:NT$
260.0
《
日内交易与波段交易的资金风险管理
》
售價:NT$
390.0
《
自然信息图:一目了然的万物奇观
》
售價:NT$
640.0
《
女性史:古代卷(真正意义上的女性大历史)
》
售價:NT$
560.0
《
跨代伴侣治疗
》
售價:NT$
440.0
《
心理治疗中的真意:心理治疗师的心灵之旅
》
售價:NT$
440.0
《
无冕之王:齐桓公与齐国崛起
》
售價:NT$
290.0
|
編輯推薦: |
复旦大学文科资深特聘教授,以专业视角剖析中、西文明形态的根基性差别。启示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未来之路。重新审视哲学的核心与使命。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在作者近三年发表的中西哲学研究论文的基础上集结、修改成形的,主题是论述中西哲学的根本差别。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预备性探讨”,就中国哲学的合法性、不同的文明类型及其哲学定向、中西哲学的前提反思等基本问题进行必要的澄清;第二部分为“专题研究”,即对中西哲学之根本差别开展出深入的理论阐述和内容上的多重具体化。本书认为,中西哲学的根本差别只有根据其基本建制才可能得到决定性的分辨;这一分辨的基本结论是:西方哲学的实质是形而上学,而中国哲学则在形而上学之外,并且依其本质一向就在形而上学之外。
|
關於作者: |
吴晓明,哲学博士。现任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哲学学院教授、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哲学)召集人,上海市哲学学会会长。主要学术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中西哲学比较等。著作有《马克思早期思想的逻辑发展》《形而上学的没落》《黑格尔的哲学遗产》《论中国学术的自我主张》等9种,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
目錄:
|
自序
第一部分 预备性探讨
重论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
一 “中国—哲学”在何种意义上能够成立
二 合法性问题与“世界历史”的权力架构
三 “哲学”之单纯形式的含义:文化的主干 思想的母体 精神的核心
四 “中国—哲学”对于自身的疑惑
论不同的文明类型及其哲学定向
一 “世界精神”的具体化:民族精神
二 关于“文化”或“文明”的独特性和多样性意识
三 哲学之为“文明的心脏”
四 “轴心时代”的精神突破及其哲学创制
哲学比较的前提反思
一 前提反思在根本上的必要性
二 原始的本性和开端性指令
三 哲学之“自我批判”的决定性意义
四 当代解释学的主旨及其思想任务
第二部分 专题研究
论中西哲学之根本差别
一 形而上学的基本建制:超感性世界和感性世界的分割—对立
二 中国哲学的非形而上学建制:“道器不割”“体用不二”
三 由哲学的基本建制分辨中西哲学之根本差别
[补说:关于中西哲学“根本差别”之若干提法及体会的简要回顾]
再论中西哲学之根本差别
一 形而上学是什么
二 “超越”问题
三 西方形而上学历史中的四重区分
四 作为柏拉图主义的基督教以及形而上学的“存在—神—逻辑学”机制
三论中西哲学之根本差别
一 “道器不割”“体用不二”的基本建制意味着什么
二 作为中国哲学本质特征的“政治—哲学”
三 作为中国哲学本质特征的“历史—哲学”
四 大道不离人生日用
由“生活世界”的趣舍总论中西哲学之根本差别
一 形而上学的基本建制及其对生活世界的贬黜
二 “道器不割”“体用不二”的基本建制及其与生活世界的本质勾连
三 中国哲学对生活世界的居有与守护
四 形而上学的历史性解体与“生命哲学”的当代意义
附录:由“实体”及“主体”论儒学存有论境域的通达
后记
|
內容試閱:
|
本文旨在对中西哲学的根本差别做出理论上的阐述。这一“根本差别”之所以要被课题化,是因为它长期以来没有在理论上获得有效的关注和持续的深入。如果说,中西哲学比较乃以识别两者间的差别为鹄的,那么,除非它们之间的差别能够从根本上——亦即作为根本差别——被牢牢地把握住,否则的话,任何一种比较都只能是庸浅浮薄和空疏散宕的,一句话,是不及根本的。不及根本的哲学比较虽说时常还被称作比较,但却总是为各种形式的任意和武断——包括轻佻的比附和望文生义的胡作非为——大开方便之门。如果我们今天的文明比较已经不再能够满足于断言西方文明是“动的文明”或“物质的文明”,而中国文明是“静的文明”或“精神的文明”,那么,我们的哲学比较是否还能够满足于如下的说法:西方哲学主于“向外觅理”而中国哲学主于“向内觅理”,西方哲学偏于“科学”而中国哲学偏于“道德”,西方哲学侧重“现象”(phenomenon)而中国哲学侧重“本体”(noumenon)?无论这些说法表面看起来还有多少依稀仿佛的样子,也无论这些说法如何将单纯的数量配比(主于……,偏于……,侧重……)俨然伪装成真正的性质或特质,它们在今天已经不能不显露出自身在学术上的无根状态了。因此,本文的目的就是试图通过更新了的理论动力来追究中西哲学的根本差别。既然在黑格尔那里达到完成的西方哲学的本质性乃是“形而上学”,即“柏拉图主义”,那么,可以用作本文的引导性问题便是:中国哲学就其根本来说,是在形而上学之内还是在形而上学之外?或者,更加直接地问来:中国哲学是运行于形而上学—柏拉图主义的轨道之上,还是运行于这一轨道之外并活动于自身所特有的本质性之中?
…………
在一般哲学的层面上,我们说“形而上学”不是虚位,而是定名,也就是说,它是实质性的——“柏拉图主义”便表示这样的实质。很明显,这样的实质绝不仅限于柏拉图哲学或柏拉图学派;同样很明显,这样的实质必定至为突出地、决定性地、经典式地反映在柏拉图的哲学中,并且作为“开端之本性”,作为“常川决定”,历史地展开在西方哲学—形而上学的整个行程中。因此,海德格尔把“哲学—形而上学”在西方思想中的命运性到达,指定在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一线,但同时又突出地强调柏拉图哲学——其核心是“理念论”(“相论”)——在其中所具有的决定性意义。“自柏拉图以来,关于存在者之存在的思考便成了‘哲学’(Philosophie),因为这种思考乃是一种对‘理念’的仰视。而这种首先从柏拉图发端的‘哲学’,此后便具有了后人所谓的‘形而上学’的特征。柏拉图本人在其洞穴比喻所叙述的故事中,说明了形而上学的基本形态。”(海德格尔,2000年,第271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