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德国天才4:断裂与承续
》
售價:NT$
500.0
《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
售價:NT$
194.0
《
推拿纲目
》
售價:NT$
1836.0
《
精致考古--山东大学实验室考古项目论文集(一)
》
售價:NT$
1112.0
《
从天下到世界——国际法与晚清中国的主权意识
》
售價:NT$
347.0
《
血色帝国:近代英国社会与美洲移民
》
售價:NT$
265.0
《
海外中国研究·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艺术系列)
》
售價:NT$
811.0
《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售價:NT$
449.0
|
編輯推薦: |
《尚书》,治政之书,具有政治教化功能。古代朝鲜半岛的重要学者研治过《尚书》。今天汇辑其文献考证其心得于一书。
|
內容簡介: |
《〈尚书〉学文献集成?朝鲜卷》辑录的是朝鲜时代学者用汉文撰写的《尚书》学文献,其中著作33部,单篇文章100篇,诗歌24首,涵盖了大约从公元14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朝鲜学者研究《尚书》学的相关文献。本书是朝鲜时代《尚书》学160种文献的繁体竖排点校汇刊本,以韩国成均馆大学出版部编印的“《韩国经学数据集成》57《书经》九”为工作底本,辅以韩国文集编纂委员会搜集整理、首尔景仁文化社出版的《韩国历代文集丛书》。此次整理工作包括录文、标点和校勘,每种文献均撰写提要,内容主要包括作者简介、版本年代、文献内容、主要特点和简要评论等。这是第一次对朝鲜时期《尚书》 学文献进行全面调查、大规模集成和完整整理,对于《尚书》学史、经学史、域外汉籍研究等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文本支持。
本书包含《读尚书补传》 《尚书古训》 两种尚书学文献。
|
關於作者: |
主编钱宗武,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扬州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点、重点学科带头人。《尚书》研究专家,中国汉语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席、江苏省语言学会副会长、扬州市语言学会会长。
|
目錄:
|
讀尚書補傳
提要
堯典
舜典
大禹謨
皋陶謨
益稷
尚書古訓(上)
提要
古訓搜略序説
尚書知遠録序説
尚書古訓、知遠録合編序説
尚書古訓凡例
尚書序
酒誥梓材
....
|
內容試閱:
|
《讀尚書補傳》,朝鮮丁若鏞著。丁若鏞(一七六二—一八三六),字美庸、頌甫、歸農,號茶山、俟庵、冽樵、竹翁、籜翁、筠庵、三眉子等,堂號與猶堂。祖籍全羅道羅州,是朝鮮京畿道廣州(今揚州)人。曾任京畿暗行御史、右副承旨、左副承旨、谷山府使等職,官至行曹参议。一八〇一年因受反对派的攻擊而被流放,一八一八年流放被解除。在此期間,作者潜心致力於經學與經世學的研究著述,完成了多部關於《尚書》方面的研究著作,包括《梅氏書平》九卷(一八一〇年春)、《古訓搜略》六卷(一八一〇年秋)和《尚書知遠録》七卷(一八一一年春)。此後的一八二七年,因其與洪奭周、洪顯周兄弟的學術交往得見閻若璩(一六三六—一七〇四)《尚書古文疏證》一書,以此爲契機,茶山於一八三四年將《梅氏書平》、《古訓搜略》、《尚書知遠録》修訂爲《尚書古訓》(亦稱《尚書古訓知遠録》)二十一卷,此後又將《梅氏書平》修订爲十卷本。作者一生著述豊富,著有《與猶堂全書》五百零三卷,最有影響的著作有《經世遺表》、《牧民心書》、《毛詩講義》等。另有《與猶堂全書補遺》。
《讀尚書補傳》是丁若鏞閲讀洪奭周《尚書補傳》而寫的讀後感,共二十五條。洪奭周所作《尚書補傳》,試圖對《蔡傳》進行補充。茶山評價此書總體上“議論超邁,旨趣淵遠,訓詁取捨得正,義理操守獨嚴”。但對於有些明屬僞撰的章節,作者有時佯若不知,一辭稱美,則屬於科場應酬之體。茶山認爲二十五篇之中,其搜輯古籍者,敷衍贊美,可存之勿去。其僞造事實,强作訓戒者,應或指其瑕,或默不言。如此則外不觸忤於俗論,内不坎沮於本心。
茶山解經,體現出實學家的辯證法思想。在其有關《尚書》的著作中,不尊信一家之言,詳加考核論辯。如“方命圮族”之節,茶山認爲:“鯀未嘗不諧和得衆,非積失人心,孤立無朋。方命圮族,是當事而執拗違衆,非平日特立獨行者也。”進而生發議論:“崇古注,抑宋儒,今之巨弊也!宋儒之言,固未必盡如經傳,而其本意,在乎修身而治民。漢儒之言,固亦自嫻於詁訓,而其本意,在乎名世而得官。”茶山聯繫現實,將漢儒章句之學比於科舉之文,將其黨同伐异比於朝鮮之黨論。由此篇讀後感,亦可見洪奭周《尚書》學的總體面貌。
讀尚書補傳堯典堯典
“放勛”之義,非後人所能理會。當時庭堅、大臨之類,名耶?號耶?况其命名之本義,何以解矣?
九族,恐當如古文説。《周禮》三族,既云父族、己族、子族。《喪服小記》云:“親親,以三爲五,以五爲九。”每云己處於中,而上父下子,則爲三族,又加以上祖下孫,則爲五。歷来先儒之言,無不如此。九族,猶言九世之族,上至高祖。而高祖之族四世而窮,自高祖之諸子而下,至四世,則爲八寸。○四寸、八寸之稱,見《高麗史》。本東語,而其於計親甚妙。曾祖之族四世而窮,自曾祖之諸子以下,至四世,則爲七寸。親服緦麻。祖父之族四世而窮,伯、叔父而下,至四世,爲六寸,孫亦緦。父之族四世而窮,昆弟之曾孫爲五寸,從曾孫,猶服緦。所謂“四世而緦服之窮”也。此已七世,而上服高祖,下服玄孫,則九世也。上殺而緦,齊衰三月,月數如緦。下殺而緦,玄孫緦。中間之所包藴,謂之九世之族。自子以下,直孫非族,而旁殺之族,亦在九世之内,謂之九族,恐無异議。
“百姓”之解,不偏而得中矣。古者,姓極難得,有功德於民,纔能得姓。所以貴族有姓,小民無姓,故百官曰“百姓”。官又世襲故。後益蕃滋,有姓者不皆得官,遂爲小民之通稱。
“羲和四宅”,恐是實居彼地,非遥領也。侯於殷曰“宅殷”,封於魯曰“宅曲阜”,字義本然也。賓餞日月,皆敬天之義,測候餘事也。其説甚長,姑已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