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星地融合移动通信系统与关键技术从5G NTN到6G的卫星互联网发展
》
售價:NT$
968.0
《
妈妈,你好吗?(一封写给妈妈的“控诉”信,日本绘本奖作品)
》
售價:NT$
194.0
《
保守主义:为传统而战
》
售價:NT$
704.0
《
不同境遇的36岁:无尽与有限+人生半熟
》
售價:NT$
510.0
《
小时光 油画棒慢绘零基础教程
》
售價:NT$
403.0
《
可控性混乱
》
售價:NT$
301.0
《
篡魏:司马懿和他的夺权同盟
》
售價:NT$
296.0
《
狂飙年代:18世纪俄国的新文化和旧文化(第三卷)
》
售價:NT$
806.0
|
編輯推薦: |
本书的特点:1.研究主题的综合性。综合了10个基本的高等教育主题,进行国际比较研究;另外,还兼顾了比较教育研究的基本理论。这种综合性有助于读者对当今世界教育的基本制度、核心议题、类型特征及其在不同国家中的异同,有整体的了解和概括性认识。2.研究对象聚焦中国。10个主题的国别比较对象虽然基本上是3个国家(个别是4个国家),但都有中国。这有助于认识中国教育在众多议题中的国际比较特色和在世界可分享的中国经验。3.研究对象兼顾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比较。每个主题的3个研究对象国中,中国之外的两个国家,一般分别选择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代表。这有助于全面把握中国教育理念、改革实践和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差距或领先优势。4.研究目的侧重从十大主题改革的观念和措施的比较优势,盘点中国教育走向世界、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所具备的家底,初步探讨中国教育哪些东西可供世界学习。
|
內容簡介: |
本书首先论述了比较教育的简史、概念、理论谱系和方法论谱系,以帮助读者掌握比较教育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其次,本书选择了对发展中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至关重要的十大议题(包括教育管理体制、义务教育制度、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教师专业发展、职业教育改革、扫盲制度、弱势群体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保障、大学科研、高等教育国际化、母语教学建构路径等),进行了中国与各主题代表性国家的比较研究,以揭示中国在这些议题上的改革思路和实践与其他国家的异同。一方面探讨中国教育进一步改革可借鉴的观念和措施,另一方面探讨中国教育可供其他发展中国家甚至发达国家借鉴的特色经验。
|
關於作者: |
浙江大学教育学博士,浙江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爱丁堡大学、内罗毕大学、肯雅塔大学和博茨瓦纳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美国社区学院、非洲教育、巴西教育战略。 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非洲教育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1项、省部级课题多项。出版专著和译著7部,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世界历史》《世界民族》等杂志发表论文70余篇。
|
目錄:
|
第一章 比较教育简史1
第一节 比较教育学的史前期1
第二节 比较教育学的现代主义开端7
第三节 国际比较教育中的政策导向和行政改良主义主题9
第四节 比较教育学中的历史-哲学-文化和自由人文主义主题13
第五节 比较教育的科学范式20
第六节 国家、教育扩张、发展和全球化理论26
第七节 全球化时代的世界体系分析和比较教育29
第二章 比较教育的概念、理论谱系和方法论谱系36
第一节 比较教育的概念36
第二节 比较教育的理论谱系41
第三节 比较教育的方法论谱系44
第三章 中国、美国和印度教育管理体制比较49
第一节 教育管理体制概述49
第二节 中国教育管理体制50
第三节 美国教育管理体制59
第四节 印度教育管理体制71
第五节 中国、美国、印度三国教育管理体制比较79
第四章 芬兰、中国和乌干达的义务教育比较82
第一节 芬兰的义务教育82
第二节 中国的义务教育90
第三节 乌干达的义务教育103
结语110
第五章 中国、美国、英国和韩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比较112
第一节 中、美、英、韩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进程比较113
第二节 中、美、英、韩高等教育大众化动因比较118
第三节 中、美、英、韩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优点与不足122
第四节 中、美、英、韩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困境与取向130
第六章 中国、英国和坦桑尼亚教师教育比较136
第一节 中国的教师教育137
第二节 坦桑尼亚的教师教育145
第三节 英国的教师教育153
结语158
第七章 德国、澳大利亚与中国的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比较161
第一节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161
第二节 澳大利亚的TAFE教育及培训包167
第三节 学徒制的现代“复兴”174
第四节 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177
第八章 中国、巴西和坦桑尼亚扫盲制度比较186
第一节 坦桑尼亚扫盲教育的发展历程186
第二节 巴西扫盲教育的发展历程195
第三节 中国扫盲教育的发展历程202
第四节 三国扫盲教育发展的成就比较205
第五节 三国比较视野下的扫盲经验与教训209
第九章 弱势群体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保障政策:中国、英国和加纳的案例分析218
第一节 弱势群体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保障政策:一个全球视角218
第二节 弱势群体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保障政策:中国的高校专项计划分析222
第三节 弱势群体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保障政策:英国的案例分析227
第四节 弱势群体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保障政策:加纳的案例分析238
第五节 弱势群体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保障政策:中国、英国和加纳的比较分析245
结语247
第十章 中国、美国和南非大学科研比较248
第一节 大学科研职能概述248
第二节 中国的大学科研251
第三节 美国的大学科研260
第四节 南非的大学科研269
第十一章 比较视野下的教育国际化280
第一节 教育国际化概述280
第二节 英国、中国与南非的教育国际化285
第三节 教育国际化的比较297
第十二章 “经典素读”与“读写教室”:母语教学建构的双路径303
第一节 “经典素读”:汉语教育传统的继承与弘扬303
第二节 “读写教室”:国际母语教育成果的借鉴与融合312
|
內容試閱:
|
随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逐渐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深入认识中华文明发展的经验教训和本质特征并进一步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成为中国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这种背景下,对国际比较视野中的中国教育的特色优势和深刻问题的研究,成为一项基础工作,一方面,有助于新时代中国教育对外开放、中国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走向全球;另一方面,有助于中国教育在参与全球治理过程中反思自身的问题,并通过创新走向新的进步和辉煌。此外,中外教育交流的不断加强、来华留学生的不断增加以及中国对外教育援助的推进,也急需有关中国教育国际比较的简要而综合的研究成果。目前已有不少这方面的探索和研究。对此,我在“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教育研究丛书”总序中有初步梳理,其中涉及顾明远教授、张民选教授、袁振国教授等中国内地学者领导的研究,杨锐、李军和梁晓燕等海外华人学者的研究,以及许美德等西方学者的研究;指出“全面了解自己的独特优势和特色,是走向世界的第一步;而只有国际比较的视野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希望本译丛能在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具体内容上,推动我国有关本土教育优势特色的研究,乃至推动我国教育智慧更好地走向世界”。我在该丛书第一部译著《上海是如何做的:世界排名第一的教育系统的经验与启示》的译者序中提到,翻译出版该书是希望“能推动中国本土的国际视野的中国教育比较优势研究,促进中国教育‘走出去’,让中国智慧在国际舞台上更好地发挥作用”。因为该书有以下几方面的价值。一是研究方法,特别是教育政策梳理和“标杆分析”的组织框架,以及政策信息收集和诊断的工具“取得更好教育成果的系统方法”。二是国际比较视野中关于上海基础教育若干重大特色优势的归纳总结及原因分析。三是该书所发现的上前言海教育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其提出的相关建议。在译者序中我也提到“国际视野,本土行动”等中国教育理念和实践“值得深入研究并推向世界”,指出专业的比较(政治学、经济学、文学、教育学等)研究队伍是其中的核心推动力量,在各行各业赶超西方先进发达国家过程中,发挥了思想引领、制度创新的作用。如果说“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教育研究丛书”的动议及其第一部译著《上海是如何做的:世界排名第一的教育系统的经验与启示》的出版,是浙江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在“国际比较视野下中国教育的特色优势和深刻问题研究”的首次尝试,那么,《聚焦中国的国际比较教育研究》则是本团队有组织的第二次尝试,试图就发展中国家的一些重大核心教育主题进行比较全面、综合的分析,研究中国教育的国际比较优势与特色、面临的问题及国际可供借鉴的相关经验,试图满足教育学科的来华留学生和对此感兴趣的高等学校教育学科的学生以及对国内外教育异同感兴趣的广大人群的需要。不过,本书更为重视的是为比较教育学专业的国际学生提供主题综合、内容丰富、观点鲜明的国别比较性的教育著作,帮助他们系统思考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和非洲国家)在各教育议题中的差异和原因,以促进教育经验的国际分享为宗旨,以关注中国经验及发展中国家诉求为重心。相对于一般的比较教育研究而言,这一目的也就决定了本书不再强调引介和分析他国教育经验,而是更重视总结、分析和推广中国教育理念与模式。但在各专题领域探讨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其他国家在该专题领域的经验,这本来是中国比较教育的传统目的,在本书中也不会予以抛弃。本书的内容主要有两大部分。前一部分共两章是序篇,后一部分共十章是主干。在第一部分,本书论述了比较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比较教育的简史、概念、理论谱系和方法论谱系,以帮助读者掌握比较教育基本理念、研究范式和方法,更好地把握比较研究的方法论精髓,并从后续各专题的比较研究中得到验证。这两章在本研究的内容框架体系中只是*基本的比较教育的元知识部分,作为后续部分的基础。在第二部分,本书选择了对发展中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至关重要的十大议题进行中国与各主题代表性国家的比较研究,以揭示中国在这些议题上的改革思路和实践与其他国家的异同,一方面探讨中国教育进一步改革可借鉴的观念和措施,另一方面探讨中国教育可供其他发展中国家甚至发达国家借鉴的特色经验。这十大主题分别是教育管理体制、义务教育制度、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教师专业发展、职业教育改革、扫盲制度、弱势群体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保障、大学科研、高等教育国际化、母语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这是本书的主体部分。具体来说,本书试图突出以下特点。(1)研究主题的综合性、基础性和实践性。研究主题的综合性体现在研究主题的多维性,不仅探讨教育治理体制,也涉及教育公平;既涉及教师教育、义务教育,也涉及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这种综合性有助于读者对当今世界教育的基本制度、核心议题、类型特征及其在不同国家中的异同,有整体的了解和概括性认识。研究主题的基础性体现在这些主题对发展中国家教育来说都是难以绕开的基本的、核心的主题;当然兼顾比较教育研究的基本理论也是这种基础性的一个体现。研究主题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这些主题是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中面临的关键问题;后十大主题的讨论侧重实践而不是理论。(2)研究对象聚焦中国的同时兼顾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比较。在十个主题的国别比较对象中,除少数主题进行中外比较是比较四个国家外,大多数主题都是比较三个国家,但无论比较多少个国家,无一例外都把中国作为比较对象之一。这有助于认识中国教育在众多议题中的国际比较特色和在世界可供分享的经验;也有助于聚焦中国教育在这些议题中的改进。关于各主题的研究对象国的选择,在中国之外,一般分别选择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和发达国家的代表。这有助于全面把握中国教育在各主题领域的理念、改革实践和发展水平,以及与该主题的代表性发达国家和代表性发展中国家的差距或领先优势。(3)研究目的侧重十大主题改革的观念和措施的比较优势,盘点中国教育走向世界、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所具备的“家底”,初步探讨中国教育哪些东西可供世界学习,哪些方面可以借鉴别国经验。对这些问题,大多数主题设有专门的一节进行讨论,或者放在结语里进行讨论,但也有的主题是分散在各节中进行讨论的。例如,於荣教授在“芬兰、中国和乌干达的义务教育比较”这一章,系统总结了可供乌干达等发展中国家学习的中国普及义务教育的经验。他认为这些经验包括:国家高度重视义务教育的普及与发展,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力推进义务教育法制建设,实施“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根据国情逐步推进义务教育的普及与发展,努力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陈明昆教授在“德国、澳大利亚与中国的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比较”这一章,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的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经验:坚持改革开放政策;在职业教育发展战略上,统一思想,做到全国“一盘棋”;着力加强职业教育的法制建设;扩大宣传,为职教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动员各方力量,实施职业教育发展行动计划,努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保持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不断增长;鼓励开展职业教育办学改革的实验。(4)研究结果力求创新。虽然本书的主题体现基础性、综合性,但我们力求在各主题都能提供新的论据,提出新的观点,体现本书的学术性。例如,在“中国、美国和印度教育管理体制比较”这一章,张玉婷副教授提出的观点颇有见地。她认为中、美、印三国教育行政体制和学校管理体制的共同点可以总结如下:第一,中央和地方是教育行政体制的基本结构,两者的关系是教育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第二,学校在教育管理体制中的作用凸显,学校是否拥有足够的自主地位仍是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重要挑战。至于这三国教育管理体制的差别,她认为,首先,公私关系在教育管理体制发展中的角色不同;其次,教育管理体制发展和改革的主要矛盾不同。再比如,尹伊同学和我在“中国、巴西和坦桑尼亚扫盲制度比较”这一章,基于这三个国家扫盲实践的比较,提出了以下创造性观点:国家意志在扫盲教育事业发展中起关键作用;扫盲教育要纳入整个国家的发展战略;扫盲事业发展步伐要立足国情、实事求是;扫盲政策的制定和落实要有战略性和科学性;扫盲成效需要动员群众并依靠评估和激励机制来保障。这些观点,实际上讲的也是中国在扫盲领域可供巴西和坦桑尼亚学习的经验。本书是集体研究的成果。作者团队为浙江师范大学比较教育学科的十位教师和三位研究生,万秀兰负责项目设计和统稿,孙志远参与项目设计。各章的具体撰写人为:田小红(第一章和第二章),张玉婷(第三章),於荣(第四章),张燕军(第五章),徐倩(第六章),陈明昆(第七章),尹伊和万秀兰(第八章),朱剑(第九章),任莺和万秀兰(第十章),孙志远(第十一章),王国均(第十二章)。感谢各位同事和同学的热情参与和大力支持!感谢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为本书立项,感谢钱坤、张馨芳、吴柯静等编辑老师的辛勤付出!浙江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万秀兰2024年4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