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论僭政:色诺芬《希耶罗》义疏(含施特劳斯与科耶夫通信集)
》
售價:NT$
500.0
《
传播与流动:移民、手机与集装箱(新闻与传播学译丛·学术前沿系列)
》
售價:NT$
500.0
《
《证券分析》前传:格雷厄姆投资思想与证券分析方法
》
售價:NT$
612.0
《
当我点击时,算法在想什么?
》
售價:NT$
356.0
《
服务的细节136:提高成交率的50个销售技巧
》
售價:NT$
296.0
《
变法与党争:大明帝国的衰亡(1500—1644)
》
售價:NT$
439.0
《
史学的性别
》
售價:NT$
374.0
《
中国女军史
》
售價:NT$
704.0
|
編輯推薦: |
1.本书是一本极具特色的原创性哲学著作,它让我们以“哲学的目光”重新审视这个世界,向我们展示的是在哲学史上不太为人所见的“微观的思想”,教给我们的是“扭转思想”的方法,读者或可从中找到一种被作者带入其中的“纯思”的乐趣。
2.本书所涉及的思想资源包括:康德所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胡塞尔尤其是海德格尔的现象学,弗洛伊德尤其是拉康的精神分析,德勒兹和德里达的思想(不仅关乎哲学史,更是与卢梭与尼采、索绪尔语言学、现代符号学、结构主义、列维-斯特劳斯的现代人类学理论的思想交锋)。
3.本书以思想史上的几次交锋与传承(康德和海德格尔,尼采和德勒兹,海德格尔和萨特)为引线,将思想之演变的特点归结为“起源的原初复杂性”。作者认为,形而上学的起源从来不会像自然科学所以为的那样明确清楚,形而上学的目光是不断缠结、延异、伸展的。在此过程中,作为缘起的起源也是不断被改变的。作者赋予了形而上学的这一状况以莫比乌斯带的生动形象。
|
內容簡介: |
本书探讨现代欧洲大陆哲学的学理渊源,阐发一种微观的精神,深入思想发生的细节。全部的批判都指向:传统哲学是一种过于简单化的宏大叙事,忽视了哲学起源的原初复杂性。
借助对海德格尔、萨特、德勒兹、拉康、德里达等人著作的重新解读,作者指出,他们都从语言、历史、道德等不同领域出发,批评思想的现成性与必然性。作者主张,要将必然性变更为可能性,将同一性视为可重复性,而重复意味着差异,差异则使得陈旧的思想结构处于不稳定与趋于消解的状态。这使得哲学从宏观走向了微观,思想的面貌由此焕然一新。
|
關於作者: |
尚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四川美术学院视觉艺术中心特聘专家,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现代欧洲大陆哲学,后现代思潮。主要著作:《归隐之路:20世纪法国哲学的踪迹》《启蒙时代的法国哲学》《从胡塞尔到德里达》《法国当代哲学论纲》《图像暨影像哲学研究》《哲学治疗的可能性——重新发现叔本华与尼采》《解构与时间》;主要论文:《思·言·字:评德里达对形而上学的批判》《从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精神的能量与样态》《一与多》《从语言的边界到显露的图像》。
|
目錄:
|
第一章?自我触发——海德格尔与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
第一节?为形而上学重新奠基
第二节?感?性
第三节?逻?辑
第四节?先验范畴与自身感受
第五节?哲学起源的原初复杂性
第二章?选择的自由——萨特的《存在与虚无》
第一节?关于存在的研究
第二节?虚无的疑难
第三节?虚无的起源
第四节?自欺与说谎
第五节?自为的存在
第六节?存在的时间
第三章?强力意志与永恒回归——德勒兹的《尼采与哲学》
第一节?尼采以谱系学对抗康德的先验哲学
第二节?人与世界的关系是碎片化的
第三节?意料之外的其他结果与思想的骰子
第四节?两种不同的启蒙:尼采与康德
第五节?思想的n次幂
第六节?自主的个体
第四章?哲学的剧场化——德勒兹的《差异与重复》
第一节?差异:时代精神的学理追溯
第二节?一与多
第三节?以龃龉的方式勾连起来的世界
第四节?我思,潜藏,再生
第五节?快乐的哲学
第五章?爱伦·坡的侦探小说《失窃的信》与拉康
第一节?《失窃的信》梗概
第二节?爱伦·坡所谓“分析”
第三节?拉康对《失窃的信》所做的精神分析
第六章?形迹——德里达的《论文字学》
第一节?书写与哲学
第二节?区分书写的起源与语言的起源
第三节?原始文字
第四节?文字学是一种事实性的科学
第五节?自然,文化,文字
第六节?危险的增补性
跋?从语言的边界到显露的图像
一?语言中的差异:不是一种语言
二?语言起源的原初复杂性:不同于语言的“思想独白”
三?在语言的边界之外:生活世界显露的图像
|
內容試閱:
|
思想行为就是各种思想元素在脑海里极度活跃以至于相撞的过程,它们经历了融合与分离、中断与再次连接,但这还不是真正的分岔。真正的分岔是相互不再宽容的思想各自向自身的极端方向展开,它们在缘起的时刻就具有差异与分裂的倾向,只是被某些表面上的相似性所掩盖。这是多种意志力在相互较量。但与其说我们应该青睐竞争中的胜者,不如说我们应该宽容不同方向的智力,让它们尽情显露,就像萨特在小说《恶心》中说的黑树皮,它赤裸裸地裸露着。这又像德勒兹在《千高原》导论中描述的思想的根状茎、思想的网络形态,或者狄德罗在《哲学思想录》中说到的“一切感受可以唤醒一切感受”。
这是一元与多元的争执。有形形色色的一元论,从古代的原子论到现代的普适真理。至于多元论中的“多”,则是海德格尔哲学与后现代哲学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要由“差异”“根状茎”这类关系性概念加以揭示。尽管共存的事物之间不一定是和谐的共存关系,但重要的并不在于和谐,而在于事物的真实状态是共处与共存。无论共处的事物之间是何种关系,只要它们有关系,即使是陌生的互不来往的关系,即使只是以呆滞的状态停在某一个地点,它们也是判断我们的思想质量的一个参照物。有此参照,我们才会觉得自己的智力更有深度与广度。
在尼采那里,“力”不是古代原子论中的精神原子,因为一旦说到“力”,就已经意味着与其他的力量之间的关联。我们在狄德罗的作品中发现了这种情形,例如“狄德罗效应”:狄德罗得到了一件精美的新睡衣,他觉得房间里已经过时的家具和地毯等配不上这件新睡衣,于是他把这些无辜的旧家具和旧地毯换成了新式样的。这情形,也反映在我们的时代的电影之中。比如,一个杀人犯杀死了张三。不巧的是,这情景却被李四在无意中看到了。杀人犯为了灭口,又杀死了无辜的李四。这里没有精神的原子,而只有精神的偶然连线,它导致了意料之外的其他结果。传统哲学无视这些萍水相逢的情景,因为这些情景无从把握,它们使思想感到焦虑不安。但是,后现代哲学认为,这里有科学发现与发明的逻辑。它们不是线性的,而是中途分岔的、断裂的。这样的生活旅行才是我们的生活与思想的真实。旅行既是时间的也是空间的,是某场合发生的偶遇,它推迟了初始愿望。这种推迟力使我们永远都走在分岔的小路上,处处是危急和意外事件。
上述情形的真实就在于:我们原本想讲某件事或过某种生活,其实真实的效果却是讲成了另外一件事,或者过上了另外一种生活。这种后现代的哲学抵制各种各样的命定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