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伟大民族:从路易十五到拿破仑的法国史(方尖碑)
》
售價:NT$
857.0
《
古今“书画同源”论辨——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的关系问题兼中国画笔墨研究
》
售價:NT$
602.0
《
《日本文学史序说》讲演录
》
售價:NT$
332.0
《
无尽的海洋:美国海事探险与大众文化(1815—1860)
》
售價:NT$
454.0
《
治盗之道:清代盗律的古今之辨
》
售價:NT$
556.0
《
甲骨文丛书·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一卷):史前和古代世界(套装全2册)
》
售價:NT$
959.0
《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售價:NT$
1367.0
《
欲望与家庭小说
》
售價:NT$
449.0
|
內容簡介: |
本书针对装配式组合结构的发展需求,提出一种重力-侧力系统可分组合结构体系,系统介绍了对该结构体系抗震性能、数值模拟技术和抗震损伤评估方法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完成了3个大比例体系力学性能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对比了新型结构体系与传统刚接组合框架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的差异,分析了结构在竖向荷载和水平滞回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机理、变形特征和破坏模式,通过需求谱法对两种结构体系进行了抗震性能评价,并对新型结构体系中的节点半刚性问题进行了探讨。
(2)通过三维精细数值模型对重力-侧力系统可分组合结构体系的受力机理展开研究。在通用有限元计算程序MSC.MARC平台上建立了壳-实体混合模型,提出了考虑焊缝开裂问题的模拟方法,分析了体系中各构件的受力变形特征、屈曲形态和破坏模式。
(3)建立了适用于重力-侧力系统可分组合结构体系的高效数值分析工具。基于组件法的基本思想提出了适用于该结构体系的半刚性节点模型,基于通用有限元计算程序MSC.MARC平台的二次开发功能实现了高效、准确、便捷的半刚性节点单元,对组合结构非线性分析子程序包COMPONA-FIBER纤维梁模型进行扩展,形成适用于该结构体系的高效分析工具。
(4)利用高效数值工具研究了重力-侧力系统可分组合结构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滞回行为。以某实际六层办公楼结构为例,开展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了新型结构体系的抗震机理以及节点半刚性作用对体系抗震性能的影响。
(5)建立了适用于重力-侧力系统可分组合结构体系的抗震损伤评估方法。结合新型结构体系在地震作用下损伤特征,选取楼层曲率作为其抗震损伤评估指标,基于截面分析方法确定了组合剪力墙的关键损伤临界状态,探讨了结构关键参数对体系抗震损伤行为的影响机制。
本书面向的读者对象主要为土木工程行业从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装配式结构、结构抗震减灾等领域学习和研究以及对相关领域感兴趣的人员。
|
關於作者: |
赵鹤,工学博士,北京科技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装配式结构、建筑智能建造等方向的研究工作,入选中国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获国际刘恢先地震工程奖,主持或作为子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项目7项,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申请或授权发明专利近十项。
|
目錄:
|
第1章引言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2研究和应用现状及不足
1.2.1装配式组合框架或组合框架-支撑结构
1.2.2装配式框架剪力墙或框架-核心筒组合结构
1.2.3带重力框架的组合结构
1.2.4文献调研小结
1.3研究目标和总体思路
1.3.1研究目标
1.3.2总体思路
第2章重力-侧力系统可分组合结构体系试验研究
2.1概述
2.2重力-侧力系统可分组合结构体系概念设计
2.3试件设计
2.3.1传统刚接组合框架原型结构
2.3.2可分体系子结构设计方案
2.3.3试件设计结果
2.3.4材料性能
2.4试验方案
2.4.1试验装置
2.4.2加载方案
2.4.3测量方案
2.5竖向堆载试验结果
2.5.1楼板裂缝发展
2.5.2主梁跨中挠度
2.5.3应变分布
2.6水平滞回加载试验结果
2.6.1试验现象
2.6.2荷载-位移曲线
2.6.3强度和刚度退化
2.6.4耗能能力
2.6.5变形特征
2.6.6组合楼板性能分析
2.7可分体系力学性能分析
2.7.1抗震性能评价
2.7.2节点半刚性
第3章重力-侧力系统可分组合结构体系精细数值模型研究
3.1概述
3.2三维精细有限元模型
3.2.1几何尺寸与单元类型
3.2.2材料本构
3.2.3连接设置
3.2.4边界和加载条件
3.3竖向堆载工况计算结果
3.3.1挠度发展
3.3.2柱截面应变发展
3.3.3梁截面应变发展
3.4水平滞回加载工况计算结果
3.4.1荷载-位移曲线
3.4.2钢柱、钢梁受力分析
3.4.3剪力墙受力分析
3.4.4楼板受力分析
3.4.5节点受力分析
第4章重力-侧力系统可分组合结构体系高效数值模型研究
4.1概述
4.2半刚性节点研究综述
4.2.1节点的分类
4.2.2常见半刚性节点连接形式
4.2.3半刚性节点研究发展历程
4.2.4半刚性节点研究方法
4.3可分体系半刚性节点模型
4.3.1混凝土等效弹簧
4.3.2钢筋等效弹簧
4.3.3开孔钢板等效弹簧
4.3.4螺栓剪切等效弹簧
4.3.5螺栓滑移等效弹簧
4.3.6下翼缘接触等效弹簧
4.4数值处理与程序实现
4.5模型验证
4.5.1节点层面
4.5.2体系层面
第5章重力-侧力系统可分组合结构体系抗震机理分析
5.1概述
5.2结构设计方案
5.2.1结构布置及设计要求
5.2.2传统体系结构设计方案
5.2.3可分体系结构设计方案
5.3建模方法
5.4自振特性
5.5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
5.5.1地震波选取
5.5.2结构位移响应
5.5.3结构塑性铰的发展
5.5.4基底剪力时程
5.5.5关键构件内力分布
第6章重力-侧力系统可分组合结构体系抗震损伤评估
6.1概述
6.2组合剪力墙损伤评估指标
6.2.1常见剪力墙损伤评价指标
6.2.2基于截面的组合剪力墙分析方法
6.2.3组合剪力墙的损伤临界状态
6.3组合剪力墙损伤评估指标影响因素研究
6.3.1剪力墙墙肢钢板厚度
6.3.2剪力墙边缘约束构件钢板厚度
6.3.3剪力墙总宽度
6.3.4钢材屈服强度
6.3.5混凝土抗压强度
6.4基于损伤评估的体系抗震性能分析
6.4.1剪力墙宽度的影响
6.4.2剪力墙厚度的影响
6.4.3剪力墙含钢率的影响
6.4.4楼层数的影响
第7章结论与展望
7.1主要研究成果
7.2有待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完成的相关学术成果
|
內容試閱:
|
本书是我在清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学位论文,很荣幸可以入选“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丛书”,使相关工作有机会让更多的读者评阅。
本书研究的是一种新型装配式组合结构体系,该结构体系通过重力系统和侧力系统的解耦以提升结构的标准化程度,符合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趋势。然而,这样的结构形式也会降低结构的冗余度,我国地震设防的要求较高,该体系的抗震能力能否满足抗震要求需要论证,由于受力机制明显不同于传统结构体系,也需要建立适用于该体系的抗震损伤评估方法,这就是我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完成的工作。
回顾五年直博阶段的经历,我的感受可以用一条U形曲线来描述: 最开始进入课题组,带着本科毕业的兴奋,踌躇满志,计划大展拳脚,有一番作为; 直到真正开始上手科研工作,才发现困难重重,新理论不易攻破,数值计算常常不收敛,试验工作量巨大且烦琐,程序开发也有各种问题,这让我对自己是否适合做研究、能否毕业产生了深深的怀疑,情绪降到了低谷; 但既然已经选择了读博,只能把硬骨头啃下去了,人到绝境往往能激发出潜力,发现有些问题还是可以解决的,虽然不如计划那么顺利,但也可以取得新的成果。于是我又慢慢地找到了自信,状态逐步回升。在经历了这个过程后,我发现相比五年前,我最大的收获并不是获得了博士学位或者完成了博士论文,而是提升了科研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让我在面对困难时更加乐观和自信,我想这会成为终身受益的宝贵财富。
读博期间的成长与进步要感谢很多人的指导和帮助。首先,要衷心感谢我的导师聂建国教授,是他带领我迈入了组合结构研究的大门,为我提供了优越的学习与科研环境。聂老师更是以实际行动告诉我,一名执着、纯粹的科研工作者是什么样的,他对科研工作的追求和热爱一直激励着我努力克服研究中遇到的困难,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其次,感谢课题组其他老师对我的指导和帮助,他们不断追求组合结构的创新发展,为我树立了优秀的榜样。最后,感谢课题组的兄弟姐妹、博士阶段的同学朋友,以及我的家人们,他们的陪伴和鼓励支撑我走过了读博最困难的阶段,也让我的学习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谨以本书向我的读博时光做一个告别。
本书工作还有诸多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赵鹤
2023年7月12日于北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