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万千心理·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心智化:临床实践指导
》
售價:NT$
398.0
《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售價:NT$
301.0
《
周易
》
售價:NT$
203.0
《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售價:NT$
306.0
《
乾隆制造
》
售價:NT$
398.0
《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售價:NT$
1316.0
《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售價:NT$
1367.0
《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售價:NT$
332.0
|
內容簡介: |
本书采纳了人本主义社会学最为常见的一种研究视角,也即将互联网时代短视频行业中决定视觉呈现结果的算法看作一种实践逻辑,将算法实践纳入到技术-组织-个人的研究框架下,强调算法实践的社会情境性和社会嵌入性,并重点关注渗透在其中的人类主观能动性,最终展示出各类社会行动者在与算法实践互动的过程中,如何持续地、动态地参与着算法实践之社会建构的一幅幅场景。本书将算法实践看作社会行动者共同参与的一个不断被规制、驯化的循环过程的同时,其实它也是一个关于文化、关于政治、关于伦理甚至关于想象的社会性过程。这意味着,谈论算法时,我们关切的不仅是各类社会行动者是如何以及何时参与开发和维护算法逻辑的问题,还要关切有关治理、数据归谁所有以及数据用于什么目的等问题。希望能通过本文的微观调查与实证分析,更好地了解算法和计算是如何更广泛地影响社会生活以及信息的生产和消费的。
|
關於作者: |
赵璐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现任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技术社会学;媒介与社会;青年研究等在《社会学研究》、《社会学评论》、《现代传播》等核心刊物发表多篇学术文章,曾被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全文转载。曾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社科重大等项目十余项,主持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互联网平台企业算法责任的风险成因及协同治理机制研究”(22XCC018)等课题。
|
目錄:
|
第一章 绪论/001 一 从信息分发平台的算法逻辑说起/001 二 理论关怀与问题意识/008 三 算法实践是社会建构的产物/017第二章 文献回顾与评述/024 一 对算法的技术性理解与应用现状/024 二 社会科学领域的“算法”研究/031 三 小结:现有算法研究的不足/038第三章 研究方法与主要研究活动/041 一 试调查:如何理解算法工程师的“编码世界”/041 二 正式研究的四个阶段及其主要活动/046 三 小结/047第四章 K平台的“普惠”产品价值观与算法实践逻辑/050 一 信息分发平台与内容流/051 二 K平台的“普惠”产品价值观如何影响算法分发逻辑?/058 三 简要总结:算法实践和“可见性”博弈的社会场域/072第五章 利益“共谋”:广告主卷入算法竞价的适应性策略/076 一 平台—广告主的利益合谋:怎么利用用户的数据来赚钱?/079 二 广告主卷入算法排序逻辑的适应性策略/087 三 广告可见性的平衡与博弈:用户体验、广告主和平台利益/091 四 小结与讨论/092第六章 算法实践的合法性:监管部门的技术治理/094 一 算法是否应该有价值观?/096 二 算法治理:微观政治逻辑下形塑算法实践规则/102 三 算法实践:政治权力与平台利益之间的张力/117 四 小结与讨论/120第七章 内容生产者如何驯化算法为己所用?/123 一 内容生产者眼中的“算法”角色/127 二 保持“可见性”的策略:适应、博弈和对抗/130 三 小结与讨论:规训谁?“驯化”谁?/139第八章 算法和普通用户互动:制约还是驯化?/142 一 算法推荐内容“可见性”前提:用户兴趣偏好与行为反馈循环/144 二 用户对算法推荐机制的认知与情感体验/146 三 用户如何“规划”所处的信息流空间/151 四 当策略遇到战术:用户体验如何改变算法实践的制度属性/158 五 小结与讨论/164第九章 总结与思考/167 一 算法实践是平衡不同社会力量利益博弈的过程/168 二 多元社会主体影响算法实践的机制/174 三 如何理解算法:一种实践逻辑的路径/183 四 研究展望与研究不足/186参考文献/187附录/210致谢/21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