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甘于平凡的勇气
》
售價:NT$
225.0
《
存在与结构:精神分析的法国转向——以拉康与萨特为中心
》
售價:NT$
240.0
《
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与多模态技术应用实践指南
》
售價:NT$
495.0
《
石油帝国的兴衰:英国的工业化与去工业化
》
售價:NT$
445.0
《
古典的回響:溪客舊廬藏明清文人繪畫
》
售價:NT$
1990.0
《
根源、制度和秩序:从老子到黄老学(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550.0
《
索恩丛书·北宋政治与保守主义:司马光的从政与思想(1019~1086)
》
售價:NT$
345.0
《
掌故家的心事
》
售價:NT$
390.0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日“基于银行竞争的金融发展与市场化手段处置僵尸企业研究”(编号:71903146)的阶段性成果。本书是一部全面探讨中国僵尸企业问题的学术著作。全书梳理了僵尸企业的识别方法及其基本特征,构建了刻画僵尸企业生成的理论模型,分析了在僵尸企业生成、存续和处置过程中政府和银行的不同作用以及政府和银行的互动,以产业链扭曲为切入点探讨了僵尸企业的主要危害,并从加强市场机制、推进制度建设、营造适当宏观经济环境、充分发挥政府职能等角度总结预防和处置僵尸企业的方法。本书对于科学且有效地处置僵尸企业、增强市场效率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
關於作者: |
李旭超,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经济系党支部书记、副主任,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曾在香港大学担任助理研究员。入选湖北省人才计划“楚天学子”、武汉市人才计划“黄鹤英才”和武汉大学第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优秀青年学者”。研究方向包括资源配置效率、创新创业以及公司金融,学术研究成果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Journal ofEconomie Behasior & 0rganization、Journal of Rishand Insurance 等权威期刊发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荣获教yu部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奖、浙江省第二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青年奖和武汉市第十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关于高质量发展的多项研究被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国家部委等批示和采用。宋敏,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院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曾担任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香港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创始主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主任。从事公司金融金融市场、创新经济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JournalofFinancial Eeonomies、The Economic Journal等期刊。先后在香港特区政府中央政策组、香港特区政府金融人力资源发展委员会、深圳前海试验区等担任政策顾问,并担任国际金融论坛(IFF)学术执行委员、香港国际金融学会创始主席等职务。金祥荣,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宁波大学商学院特聘院长,兼任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浙江省经济学会荣誉会长、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曾任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曾获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浙江省高校教学名师。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从事政治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国际贸易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中国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100 多篇。
|
目錄:
|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僵尸企业的定义 第二节 僵尸企业的主要特点 第三节 僵尸企业的成因 第四节 僵尸企业的危害 第五节 僵尸企业的预防和清理 第六节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结论第二章 中国僵尸企业的识别及基本特征 第一节 CHK识别法 第二节 FN-CHK识别法 第三节 李旭超修正法 第四节 中国僵尸企业的基本特征第三章 僵尸企业成因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基本设定 第二节 银行对坏账的处理与僵尸企业的生成 第三节 银行竞争对僵尸企业的影响第四章 银行竞争与僵尸企业生成 第一节 实证模型构建和指标设定 第二节 实证结果 第三节 稳健性检验 结论第五章 银行竞争与僵尸企业的存续和处置 第一节 研究假设 第二节 实证模型与指标构建 第三节 实证结果 第四节 稳健性检验 结论第六章 金融开放与僵尸企业生成 第一节 研究假设与实证设计 第二节 实证结果 第三节 影响渠道 结论第七章 僵尸企业债务支付拖欠与民营企业TFP 第一节 典型事实:僵尸企业的应付账款与债务支付拖欠 第二节 实证模型和变量构建 第三节 实证结果 第四节 稳健性检验 结论第八章 僵尸企业的产业链效应与民间投资挤出 第一节 研究假设 第二节 实证模型和变量构建 第三节 实证结果 第四节 稳健性检验 结论第九章 僵尸借贷与企业退出的供应链传导 第一节 数据、变量和描述性统计 第二节 实证结果 第三节 进一步讨论 结论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