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不是问题的问题(哲学大师冯友兰和年轻人谈心,命运解读)
》
售價:NT$
254.0
《
月与蟹(青鲤文库)荣获第144届直木奖,天才推理作家经典作品全新译本。一部青春狂想曲,带你登上心理悬疑之巅。
》
售價:NT$
230.0
《
索恩丛书·盛清统治下的太监与皇帝
》
售價:NT$
403.0
《
透过器物看历史(全6册)
》
售價:NT$
2234.0
《
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读名画
》
售價:NT$
500.0
《
尼罗河往事:古埃及文明4000年
》
售價:NT$
347.0
《
一个人·谁也不是·十万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反思自我的巅峰之作)
》
售價:NT$
250.0
《
重写晚明史(全5册 精装)
》
售價:NT$
3560.0
|
編輯推薦: |
纪念性建筑是一种特殊的公共建筑,通常承载着重要历史意义与美学价值。在中国,与革命历史相关的红色纪念性建筑更为特殊,设计此类建筑对于建筑师的专业技能、文化积累、思想深度等都提出了挑战。
由任力之主持设计的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陈列馆、遵义会议陈列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新馆,均非常重视建筑的在地性,为红色纪念性建筑设计树立了典范。设计师对三个项目运用不同形式语言,使其能自然、轻盈地融入周边自然环境或城市肌理,也让天然的山水和城市景观成为建筑纪念性的组成部分,体现了对建筑介入环境手法的纯熟运用,以及对特殊类型建筑的创新思考。
在未来,摒弃对庄重、肃穆感的一味追求,更加强调亲和力、日常性与在地性的红色纪念性建筑,将成为公共文化建筑中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类型。
|
內容簡介: |
本书收录了任力之主持设计的三个红色纪念性建筑——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陈列馆、遵义会议陈列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新馆,以建筑评论、项目概述、人物访谈等多种形式,辅以大量设计图纸与实景照片,详细剖析了项目背景、设计理念、构思过程、设计细节等,对每个项目都进行了独特的在地性研究解读,体现了任力之建筑师对纪念性建筑文化性的长期深入思考与理解,以及同济建筑设计研究院在此类建筑实践中的雄厚实力,对未来此类建筑的设计具有启发与参考意义。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时龄为本书撰写了序言。
|
關於作者: |
任力之,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总建筑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首届上海市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学会资深会员、香港建筑师学会会员、英国皇家特许注册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文化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建筑学会策划与后评估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建筑学会高层建筑人居环境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
|
內容試閱:
|
撰文/郑时龄
纪念性建筑是特殊的建筑类型,可以是专为纪念某个人,纪念某个群体,纪念某个时代,纪念某个历史事件、某个事迹、某个行动而设计建造的纪念碑、纪功柱、纪念堂、纪念馆、纪念广场、纪念雕塑、凯旋门、坛庙、祠堂、陵墓,或以志纪念的博物馆、图书馆、陈列馆,甚至是纪念教堂等建筑物和构筑物,是人们瞻仰、凭吊、缅怀、祭拜、体验和学习的场所。凡是纪念性建筑,由于其重要性和历史意义,也由于其建筑美学价值,一般都会载入建筑史册。
此外,纪念性建筑也可以是原有的建筑和考古场地,由于某个名人在这里诞生或居住、发生过某种事件,或者属于文化遗产而成为纪念性建筑。实际上,每座建筑、每个场所对于不同的个人或群体都有纪念的意义,每座建筑由于政治、艺术或历史原因都可能成为具有纪念意义的建筑。
就建筑类型而言,这里讨论的纪念性建筑仅限于专门为纪念某人、某群体或某事件而建造的建筑。纪念性建筑需要回应场所和环境,塑造与纪念性建筑的主题相匹配的建筑形象,需要从精神、美学、隐喻、象征和意象上表达所纪念的人和事件,纪念性建筑及其所承载的功能让历史因素存活于当下并得以延续,成为历史的记忆,成为传统,既有纪念性,又有叙事性。
建筑需要植根于环境之中,纪念性建筑尤其需要与历史环境融为一体,成为这个环境,也就是书中所强调的在地性的组成部分,营造情境化的环境,或者创造适合主题的意境。纪念性建筑的在地性是纪念性的核心,建筑师需要从传统建筑和地域建筑中寻找灵感,从与主题相关的回忆录、诗文和文献中获得启示,使传统的纪念馆形象与现代建筑空间得以平衡,既要弘扬中国建筑传统,又要创造新的空间序列,在形式上既有仪式感和庄重感,又与当年的情境和主题相称,还要思考时空的变化,使纪念性建筑成为回应事件、人物、发生地的地形地貌及景观等特征的建筑,就像从发生地“长”出来的环境的组成部分,具有唯一性,不可复制。
任力之近年来致力于与传承并延续红色文化联系在一起的纪念性建筑设计,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其代表作包括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陈列馆、遵义会议陈列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新馆。这三处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阶段的丰碑,既有自然环境的烘托,又有城市空间的营造,用独特的建筑语言表现建筑所纪念事件的在地性和叙事性。《筑忆:纪念性建筑的三个实践》一书有多位建筑学家的解读和剖析,也有多个访谈,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建筑师的匠心和设计理念,也让我们认识这些建筑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任力之在书中也全面陈述了空间创作的处理手法,主张“以文化成”,驾驭历史与现代的环境表现,专注于纪念的主题,塑造建筑空间的精神属性,在空间情境中融入纪念性和叙事性,形成激发情感体验和想象的空间序列,感悟革命精神。建筑师对地形、地貌和材料、细部以及色彩的适宜把握体现了场所精神,使建筑融合了历史性、民族性和地域性,仿佛锚固在场地上,建筑也成为陈列的组成部分。
60 年前,我曾经在遵义工作和生活过,去过遵义会议会址和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也曾经为娄山关设计过一座休息室,对这两件作品的体会更深一些,娄山关的雄关和遵义会议会址的城市空间关系适成鲜明的对照,对于不同主题,又有内在时空关系的处理,需要建筑师对建筑意义、设计语言和空间尺度有良好的掌控,营造伟大而又平和的空间体验。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任力之建筑师通过《筑忆:纪念性建筑的三个实践》这部设计作品集对此表示祝贺,并表达了对革命圣地的敬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