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无端欢喜
》
售價:NT$
347.0
《
股票大作手操盘术
》
售價:NT$
245.0
《
何以中国·何谓唐代:东欧亚帝国的兴亡与转型
》
售價:NT$
398.0
《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女性主义先锋伍尔夫代表作 女性精神独立与经济独立的象征,做自己,比任何事都更重要
》
售價:NT$
203.0
《
泉舆日志 幻想世界宝石生物图鉴
》
售價:NT$
611.0
《
养育女孩 : 官方升级版
》
售價:NT$
230.0
《
跨界:蒂利希思想研究
》
售價:NT$
500.0
《
千万别喝南瓜汤(遵守规则绘本)
》
售價:NT$
203.0
|
編輯推薦: |
经各学校推荐申报,出版社遴选,第五届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各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审定,符合主编要求
|
內容簡介: |
为了深入贯彻《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人民卫生出版社《启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四五”规划教材》第五轮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教育教材(第一批)的修订编写工作,本套教材立德树人、全程思政、三全育人、能力为先、需求为本,为我社传世之作。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教育第五轮第一批规划教材启动中医学、中药、护理、针灸推拿四个专业共69门教材,教材强化教材意识形态建设,筑牢思想的根基完善纸数融合,发挥数字化教学优势和特点。本版立足于农村基层医院与社区医疗服务,,编写模块增添了知识导览、思政元素,继续为融合教材,完善二维码形式数字内容增值服务,调整了基础理论,以适应全国中医药专科教育的需要。
|
目錄:
|
第一章 绪论 / 1
第一节 护理学概述 / 1
一、 护理学的相关概念 /1
二、 护理学的任务、性质及服务对象 /2
第二节 基础护理的学习 / 3
一、 基础护理的学习内容 /3
二、 基础护理的学习意义 /4
三、 基础护理的学习方法与要求 /4
第二章 医院及住院环境 /6
第一节 医院概述 / 6
一、 医院的性质和任务 /6
二、 医院的种类与分级 /7
三、 医院的组织结构 /8
第二节 门诊部的设置和护理工作 / 8
一、 门诊部的设置和布局 /9
二、 门诊部的护理工作 /9
第三节 急诊科的设置和护理工作 /10
一、 急诊科的设置和布局 /10
二、 急诊科的护理工作 /10
第四节 病区的设置和护理工作 /11
一、 病区的设置和布局 /12
二、 病区的环境管理 /12
三、 病区的护理工作 /14
四、 患者床单位 /15
五、 铺床法 /16
第三章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 22
第一节 概述 /22
一、 医院感染的概念与分类 /22
二、 医院感染的发生 /23
三、 医院感染的管理 /24
第二节 清洁、消毒与灭菌 /25
一、 基本概念 /26
二、 清洁法 /26
三、 物理消毒灭菌法 /26
四、 化学消毒灭菌法 /30
五、 医院常见的清洁、消毒、灭菌工作 /34
第三节 无菌技术 /38
一、 基本概念 /38
二、 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38
三、 常用无菌技术 /39
第四节 隔离技术 /48
一、 概述 /48
二、 隔离预防基本原则 /50
三、 隔离预防系统 /50
四、 常用隔离技术 /51
第五节 消毒供应中心 /61
一、 消毒供应中心的组织管理 /61
二、 消毒供应中心的设置与布局 /61
三、 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内容 /62
附 医院环境表面常用化学消毒方法 /63
附 医疗废物分类及管理 /63
附 医疗废物豁免管理清单 /65
第四章 护理职业防护 / 67
第一节 概述 /67
一、 护理职业防护的相关概念及意义 /67
二、 护理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 /68
三、 护理职业防护的管理 /69
第二节 常见护理职业损伤及预防措施 /70
一、 常见护理职业损伤 /70
二、 常见护理职业损伤的预防措施 /71
第五章 入院和出院护理 / 75
第一节 患者入院护理 /75
一、 入院程序 /75
二、 入病区后的初步护理 /76
三、 分级护理 /77
第二节 患者运送技术 /78
一、 人体力学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78
二、 轮椅运送技术 /81
三、 平车运送技术 /83
四、 担架运送技术 /86
第三节 患者出院护理 /87
一、 出院前的护理工作 /88
二、 出院后的护理工作 /88
第六章 舒适与安全 /90
第一节 舒适概述 /90
一、 概念 /90
二、 影响舒适的因素 /91
三、 不舒适患者的护理原则 /91
第二节 休息与睡眠 /92
一、 休息 /92
二、 睡眠 /93
第三节 疼痛 /96
一、 概述 /96
二、 护理评估 /97
三、 护理措施 /99
四、 护理评价 /101
第四节 卧位 /101
一、 概述 /102
二、 常用卧位 /102
三、 卧位的变换 /106
第五节 患者安全 /110
一、 影响安全的因素 / 111
二、 患者安全的护理 / 111
三、 保护具的应用 /112
四、 助行辅助器的应用 /115
第七章 清洁护理 / 119
第一节 口腔护理 /119
一、 口腔卫生指导 /119
二、 特殊口腔护理 /121
第二节 头发护理 /124
一、 床上梳发 /124
二、 床上洗发 /125
三、 灭头虱、虮法 /128
第三节 皮肤护理 /129
一、 淋浴和盆浴 /129
二、 床上擦浴 /130
三、 背部护理 /133
四、 会阴部护理 /134
五、 压力性损伤的预防和护理 /136
附 敷贴的种类及使用方法 /142
第四节 晨晚间护理 /144
一、 卧有患者床的整理及更换床单法 /144
二、 晨间护理 /147
三、 晚间护理 /148
附 床上使用便器法 /148
第八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 /150
第一节 体温 /150
一、 正常体温及生理性变化 /150
二、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152
三、 体温的测量 /156
第二节 脉搏 /160
一、 正常脉搏及生理性变化 /160
二、 异常脉搏的评估及护理 /161
三、 脉搏的测量 /162
第三节 呼吸 /164
一、 正常呼吸及生理性变化 /164
二、 异常呼吸的评估及护理 /165
三、 呼吸的测量 /168
第四节 血压 /169
一、 正常血压及生理性变化 /170
二、 异常血压的评估及护理 /171
三、 血压的测量 /172
第五节 体温单绘制 /175
一、 眉栏的填写规则 /175
二、 40~42℃横线之间的填写规则 /175
三、 体温、脉搏曲线的绘制及呼吸的记录 /176
四、 底栏的填写规则 /176
第九章 冷热疗技术 /178
第一节 概述 /178
一、 概念 /178
二、 冷热疗的效应 /178
三、 影响冷热疗效果的因素 /179
第二节 冷疗技术 /179
一、 冷疗的作用 /180
二、 冷疗的禁忌 /180
三、 冷疗的方法 /180
第三节 热疗技术 /186
一、 热疗的作用 /187
二、 热疗的禁忌 /187
三、 热疗的方法 /187
附 蜡疗 /192
附 微波热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192
第十章 饮食与营养 /194
第一节 营养与健康 /194
一、 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求 /194
二、 饮食、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196
三、 饮食、营养与疾病痊愈的关系 /197
四、 营养指导 /198
第二节 营养状况的评估 /198
一、 影响因素的评估 /199
二、 饮食营养的评估 /200
第三节 医院饮食 /201
一、 基本饮食 /202
二、 治疗饮食 /202
三、 试验饮食 /203
第四节 一般饮食护理 /204
一、 病区的饮食管理 /204
二、 患者的饮食管理 /204
第五节 特殊饮食护理 /206
一、 管饲饮食 /206
二、 要素饮食 /210
三、 胃肠外营养 /211
第十一章 排泄护理 /214
第一节 排便的护理 /214
一、 与排便有关的解剖与生理 /214
二、 排便评估 /215
三、 异常排便的护理 /218
四、 与排便有关的护理技术 /221
第二节 排尿的护理 /230
一、 与排尿有关的解剖与生理 /231
二、 排尿评估 /231
三、 异常排尿的护理 /234
四、 与排尿有关的护理技术 /235
第十二章 给药技术 / 243
第一节 给药的基本知识 /243
一、 概述 /243
二、 安全给药的原则 /244
三、 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 /245
四、 给药次数和时间 /246
五、 给药途径 /247
第二节 口服给药 /247
一、 口服药用药指导 /247
二、 口服给药技术 /248
第三节 雾化吸入 /250
一、 超声雾化吸入 /250
二、 氧气雾化吸入 /252
三、 压缩雾化吸入 /253
四、 手压式雾化器雾化吸入 /254
第四节 注射给药 /256
一、 注射原则 /256
二、 注射前准备 /258
三、 常用注射技术 /261
第五节 局部给药 /273
一、 滴药技术 /273
二、 栓剂给药技术 /275
三、 皮肤给药技术 /276
四、 舌下给药技术 /277
第六节 药物过敏试验 /278
一、 药物过敏反应概述 /278
二、 青霉素过敏试验 /278
三、 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 /280
四、 头孢菌素类过敏试验 /281
五、 普鲁卡因过敏试验 /282
六、 碘过敏试验 /282
七、 细胞色素C 过敏试验 /283
八、 链霉素过敏试验 /283
第十三章 静脉输液与输血 / 285
第一节 静脉输液 /285
一、 静脉输液的目的 /285
二、 常用溶液及作用 /286
三、 静脉输液技术 /287
四、 输液速度调节 /295
附 输液泵的使用 /296
五、 输液故障排除 /297
六、 输液反应与护理 /297
七、 输液微粒污染与防护 /300
第二节 静脉输血 /301
一、 静脉输血的目的 /302
二、 血液制品的种类 /302
三、 静脉输血技术 /304
四、 输血反应与护理 /307
第十四章 标本采集 / 311
第一节 概述 /311
一、 标本采集的意义 /311
二、 标本采集的原则 /312
第二节 常用标本的采集 /312
一、 血液标本的采集 /313
二、 尿标本的采集 /317
三、 粪便标本的采集 /319
四、 痰标本的采集 /321
五、 咽拭子标本的采集 /322
六、 呕吐物标本的采集 /323
第十五章 病情观察及危重患者的抢救与护理 / 325
第一节 病情观察 /325
一、 病情观察的目的与要求 /326
二、 病情观察的方法 /326
三、 病情观察的内容 /326
四、 各类患者的观察重点及要求 /330
五、 观察后的处理 /331
第二节 危重患者的抢救与护理 /331
一、 抢救工作的组织管理与抢救设施 /331
二、 危重患者的支持性护理 /333
三、 常用抢救技术 /334
第十六章 临终护理 / 350
第一节 临终关怀概述 /350
一、 相关概念 /350
二、 临终关怀的发展历程 /351
三、 临终关怀的意义及原则 /351
四、 临终关怀的组织形式 /352
第二节 濒死与死亡 /352
一、 濒死与死亡的定义 /353
二、 死亡的标准 /353
三、 死亡过程的分期 /353
第三节 临终患者及家属的护理 /354
一、 临终患者的生理变化与护理 /355
二、 临终患者的心理反应与护理 /356
三、 临终患者家属的心理反应与护理 /357
第四节 死亡后的护理 /358
一、 尸体护理 /358
二、 丧亲者护理 /359
第十七章 医疗与护理文件记录 / 362
第一节 概述 /362
一、 记录的意义 /362
二、 记录要求 /363
三、 管理要求 /364
四、 病历排列顺序 /364
第二节 医疗与护理文件的书写 /365
一、 体温单 /365
二、 医嘱单 /365
三、 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 /368
四、 出入液量记录单 /368
五、 病室交班报告 /369
六、 护理病历 /370
附录 / 372
附录1 体温单 /372
附录2 长期医嘱单 /373
附录3 临时医嘱单 /374
附录4 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 /375
附录5 出入液量记录单 /376
附录6 医院常用食物含水量 /377
附录7 各种水果含水量 /377
附录8 病室交班报告 /378
主要参考书目 / 379
|
內容試閱:
|
《基础护理技术》(第3 版)自出版以来,广泛应用于各高职高专院校。随着护理学的不断发展,临床护理实践的不断变化,《基础护理技术》的修订势在必行。
教材内容在修订过程中遵循“五个传承与四个创新相结合”的原则,既体现了上一版的优势,也突出了这一版的特点。
“五个传承”:一是教材的基本结构未变,共17 章内容,阐述了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二是在编写体例上,仍然是以护理程序的“评估、计划、实施、评价”为基本框架介绍各项护理技术;三是继续以“临床情景”为引导,通过案例设疑,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四是在保留“扫一扫,测一测”“知识导览”等数字资源模块的基础上进行内容更新,坚持纸数融合,满足信息化社会背景下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五是将护考的知识点与考点全面融入教材,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紧密结合,使教材贴近考试。
“四个创新”:一是依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国家对医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新增“思政元素”模块,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专业精神培养;二是各项护理技术操作步骤采用三线表的形式,编写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易于接受;三是编写团队特别邀请了临床一线护理教师加入,争取使教材内容与临床护理岗位需求紧密衔接;四是删除了一些陈旧知识,并增加了部分临床新技能、新知识,使理论与临床密切联系。
本教材编写分工如下:第一章、第十一章、第十三章和第十七章第二节由徐国莲编写;第二章、第十二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五节由施雪晖编写;第三章由吴橙香编写;第四章、第十二章第四节、第六节由李艳编写;第五章、第十七章第一节由许单编写;第六章由邓清红编写;第七章由卢玉珍编写;第八章由潘彦彦编写;第九章、第十四章由韩双双编写;第十章由樊子双编写;第十五章由董翠红编写;第十六章由熊琼编写。全书由徐国莲负责统稿和审稿,吴橙香、董翠红和李艳参与审稿。
主要供高职高专护理及助产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供临床护理人员参考。
本教材是在上一版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在此谨向张少羽教授及上一版的编者致谢!由于我们水平有限,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存在不妥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基础护理技术》编委会
2023 年4 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