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一个英国军事顾问眼中的二战
》
售價:NT$
1265.0
《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徐毓枬译本)(经济学名著译丛)
》
售價:NT$
306.0
《
瘦肝
》
售價:NT$
454.0
《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
售價:NT$
254.0
《
秩序四千年:人类如何运用法律缔造文明
》
售價:NT$
704.0
《
民法典1000问
》
售價:NT$
454.0
《
国术健身 易筋经
》
售價:NT$
152.0
《
古罗马800年
》
售價:NT$
857.0
|
內容簡介: |
本书试图建构高校教师劳动管理理论框架并进一步探索高校教师劳动关系市场化转型规律,科学分析教师劳动关系市场化转型中的矛盾冲突类型并解析矛盾的深层原因,探索我国高校教师劳动关系和谐治理的模式并提出政策创新策略等核心问题。
|
關於作者: |
李志峰,男,教育学博士,教授(三级),博士生导师;武汉理工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湖北高等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湖北教育政策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近年来,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等10余项;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中国高教研究》《教育学报》《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等期刊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160余篇,其中:30余篇被全文转载、论点摘编、收录,70多篇为CSSCI期刊论文;出版学术著作/教材10部(独著和第一作者5部);曾应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和教*部法规司的邀请参加教育相关专题小型座谈会;提交政策咨询报告多份,省领导批示8篇次。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教*部第五届、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湖北省、武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三等奖(4次)、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其他各类学术成果奖10多项;作为主要完成人曾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次),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等。
|
目錄:
|
第1章 高校教师劳动关系:一个被忽视的研究领域1
1.1 高校教师劳动关系:市场化转型的新命题 / 1
1.2 高校教师劳动关系:理论溯源与研究述评 / 11
1.3 高校教师劳动关系: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 18
第2章 高校教师劳动关系:基于学术分工的理论分析21
2.1 学术分工:高校教师劳动关系的逻辑起点 / 21
2.2 高校教师劳动关系:主体、环境、意识形态、规则网络 / 024
2.3 高校教师劳动关系的类型 / 29
2.4 高校教师劳动关系的实质:冲突与合作 / 30
2.5 和谐的学术:高校教师劳动关系治理目标 / 32
2.6 高校教师劳动关系的调节:政府、高校、工会、教师 / 32
第3章 新中国成立以前高校教师劳动关系的历史演变(1898—1949)36
3.1 清末民初的高校教师劳动关系(1898—1911) / 36
3.2 民国初期和中期的高校教师劳动关系(1912—1937) /046
3.3 民国后期高校教师劳动关系(1937—1949) / 58
第4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教师劳动关系的历史演变72
4.1 改革开放之前的高校教师劳动关系(1949—1977) / 72
4.2 改革开放初期的高校教师劳动关系(1978—1985) / 77
4.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的高校教师劳动关系(1986—2012) / 82
4.4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高校教师劳动关系(2012年至今) / 88
4.5 当代中国高校教师劳动关系的主要模式与发展趋势 / 94
第5章 新时代高校教师劳动关系的基本矛盾和影响因素98
5.1 高校教师劳动关系的基本矛盾与冲突 / 98
5.2 高校教师劳动关系矛盾冲突的影响因素 / 113
5.3 高校教师劳动关系矛盾冲突形成的原因分析 / 120
第6章 新时代高校教师和谐劳动关系满意度的实证研究127
6.1 文献述评与研究假设 / 128
6.2 研究设计 / 133
6.3 高校教师和谐劳动关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 136
6.4 学术权力对高校教师劳动关系满意度的影响 / 141
6.5 组织支持感对高校青年教师工作压力的影响 / 149
6.6 资源投入对高校教师劳动关系满意度的影响 / 152
6.7 研究结论 / 158
第7章 高校教师劳动关系的影响机制和逻辑机理研究164
7.1 劳动关系对高校教师个体、组织以及学术系统的影响 / 164
7.2 高校教师劳动关系市场化转型的发生机制 / 172
7.3 高校教师劳动关系市场化转型的逻辑机理 / 182
7.4 高校教师劳动关系的文化认同与社会偏好 / 196
第8章 高校教师劳动关系矛盾冲突的预警机制203
8.1 高校教师劳动关系预警系统的理论基础 / 204
8.2 高校教师劳动关系预警系统的构建 / 208
8.3 高校教师劳动关系预警机制设计 / 220
第9章 中国、美国、印度三国高校教师劳动关系治理模式比较229
9.1 中国高校教师劳动关系治理模式 / 230
9.2 美国高校教师劳动关系治理模式 / 240
9.3 印度高校教师劳动关系治理模式 / 250
9.4 中国、美国、印度高校教师劳动关系治理模式的比较分析 / 260
第10章 高校教师和谐劳动关系治理体系建构与政策改进267
10.1 和谐的学术:高校教师劳动关系治理的理论解释 / 268
10.2 学术的危机:高校教师和谐劳动关系治理的实践困境 / 274
10.3 契约的纠纷:高校教师和谐劳动关系治理的案件分析 / 287
10.4 和谐的学术:高校教师劳动关系的治理体系建构 / 296
参考文献306
附 录333
附录A “新时代高校教师劳动关系和谐治理研究”
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 333
附录B 新时代高校教师劳动关系和谐治理的访谈报告
——基于50位高校教师的深度访谈 / 366
后 记385
|
內容試閱:
|
关系,无处不在。
万物都在关系中形成,都在关系中呈现。
关系也是一种社会存在。作为一种社会存在,关系是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关系既存在矛盾的状态,也存在和谐的状态。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所以,一些事物都存在矛盾的关系。而和谐则是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具体、动态、相对、辩证的统一,是不同事物之间相同相成、相辅相成、相反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补、共同发展的关系。“和而不同”反映的是事物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即具有差异性的不同事物的结合、统一共存于一个系统之中。同时,和谐也是指对人类社会变化中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人们所追求的美好事物的价值观、方法论。事实上,人们总是希望获得和谐,总是希望建立和谐的关系。
在学术系统中也存在各种关系,而劳动关系是其中最核心的、最基本的一种关系。
处于变革时代的学术系统的劳动关系,虽然也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但我们更希望建立和谐的关系。和谐的关系不仅能够形成和谐的学术系统,而且能够更好地实现学术系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功能,能够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劳动关系作为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之一,是伴随人类劳动的产生而形成的,而人类对劳动关系的系统研究则是从18世纪亚当·斯密(A.Smith,1776)对产业革命引发的英国系列劳工问题的解释开始的。19世纪卡尔·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1867)系统研究了欧洲的劳工运动问题,认为雇主和资本家之间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的劳动关系。之后,韦布夫妇(Webb,1894)、马克斯·韦伯(Max Weber,1904)、康芒斯(J.R.Commons,1919)等分别从经济、社会、法学等不同角度对资本主义劳资关系的矛盾与冲突进行了系统研究。进入20世纪50年代,邓洛普(J.T.Dunlop,1958)引入系统理论模型分析劳动关系,标志着当代西方劳动关系理论系统的形成。
20世纪70年代开始,以希克斯(Hicks,1963)的罢工与谈判理论、海曼(Richard Hyman,1975)的产业冲突理论、寇肯(Kochan,1986)等的战略选择理论、库克(William N.Cooke,2003)的劳资合作绩效理论为代表的劳动关系策略理论丰富了劳动关系的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引发的新劳动问题日益凸显,聚焦劳动关系理论、政策和体制的研究日渐深入。简言之,西方劳动关系理论认为,劳动关系主要是指劳资双方围绕生产控制权和收入分配而形成的系列关系。
劳动关系的概念本是西方工业文明的舶来物,西方国家多用产业关系或劳资关系代替劳动关系概念。从代表人物看,亚当·斯密(1776)在《国富论》中将劳动关系阐释为建立在不平等社会分工基础上的社会关系,认为劳动关系矛盾主要是经济利益矛盾。卡尔·马克思(1867)指出劳动关系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经济利益关系和阶级利益关系,劳动冲突是劳动双方经济利益的根本对立。邓洛普(1958)将劳动关系解释为由行为者、环境、意识形态及规则组成的系统,是与经济、政治体系重叠的次级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的追随者,海曼(1975)认为劳动关系是劳资双方以权力为基础,在劳动中相互控制的过程。从学派来看,新古典学派认同市场经济具有调和资方与雇员间利益冲突的天然理性,劳动关系是劳资双方在经济理性驱动下的自由、平等交换关系。管理主义学派劳动关系研究的着力点在于企业和员工管理地位上的服从和隶属关系,管理地位的不平等是劳资矛盾的激发点(Yellon,1986)。多元论学派致力于探寻劳动关系中利益追逐与公平渴求间的平衡,政府立法和工会集体谈判是消解公平与效率间对垒的有效途径(Katz,1988)。
按照劳动关系概念的范围,可将劳动关系分为“劳动关系广义说”“劳动关系狭义说”和“劳动关系严格狭义说”。“劳动关系广义说”认为劳动关系的主体可以超出劳动过程,劳动者成为社会保障关系主体时,属于劳动关系的范畴(姚橙,2018)。“劳动关系狭义说”认为劳动关系既包括自然人与用工单位发生的相互关系,也包括自然人集体与劳动者的相互关系。“劳动关系严格狭义说”则认为劳动关系的一方必须是自然人。按照内部构成来划分,劳动关系可分为“一元说”与“二元说”。“一元说”劳动关系是一种单一结构的法律关系,仅在合法性基础上受劳动法调整;“二元说”劳动关系是一个复合结构,除传统的标准劳动关系外,还有一个合法或违法的用工关系(张笑俏、金荣标,2017)。按照属性与特点定义,劳动关系总体是一种包含经济、法律关系的社会关系,从属性是其基本特性。董保华(2006)认为劳动关系兼具实质上的不平等性与形式上的平等性。常凯(2017)认为中国的劳动关系是国家主导型的劳动关系,具有雇佣关系的经济性、个别雇佣的从属性、劳工团结的必然性、劳资冲突合作的同一性等一般特征。陈国林(2018)通过对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比较,指出劳动关系具有隶属性、稳定性及持续性。阎天(2018)在分析李某国与北京同城必应科技有限公司劳动争议案例的基础上,指出从属性是劳动关系最本质的特点。
随着现代大学的建立和发展,高校劳动关系成为高等教育领域最重要的内容,其中高校与教师间因学术劳动而产生的劳动关系是高校最基本的劳动关系。从中世纪欧洲到近现代英国、德国、美国等高校教师劳动关系的历史发展逻辑来看,高校教师劳动关系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并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第一个阶段是松散团结阶段。在中世纪时期,为了满足知识探索和社会职业的需要,思想家、学者、教士等早期教师纷纷登坛讲学,传播知识,进行学术争鸣并获得相应的报酬。学者行会作为早期教师的组织和管理机构发挥着团结教师共同抵御外界侵犯、维护教师权益的作用,较少干涉教师的学术和经济活动,教师和学者行会通过行会管理形式维系关系。该阶段教师劳动关系呈现出松散团结、相互平等的特点。第二个阶段是系统规制阶段。从中世纪后期到近代大学阶段,大学开始设置教师职业的准入门槛和考核、升降标准,法律、制度、政策成为规制教师选聘、培训、待遇、考核的重要依据,部分国家教师的身份和职业呈现出行政化的特点。在集权制国家,高校作为政府权力的受委托者,对教师进行劳动关系管理,教师身份相对固化、职业自由度和话语权较小、学术活动和经济收入的从属性较强。教师劳动关系呈现出制度约束和规制的特点。第三个阶段是市场化契约治理阶段。在市场体制和机制影响下,高等教育管理理念和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学术劳动力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影响着教师劳动关系,高校与教师间通过合同契约的方式进行学术资本与报酬的交换,履行劳动合同成为规范高校教师劳动关系权、责、利的重要手段。教师劳动关系呈现出市场化、契约化、法治化的特点。
从此看出,解决劳动关系矛盾,保障劳动者权益,对于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成果以中国高校教师劳动关系市场化转型的具体现象和问题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劳动关系系统理论、和谐理论、差异化管理理论,以学术资本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以和谐理论和差异化管理理论作为分析工具,对高校教师劳动关系的基本概念和问题进行科学分析,系统构建高校教师劳动关系理论框架,探索高校教师劳动关系的发展规律。教师劳动关系的社会学研究关注的不是教师个体,而是具有相同或相似社会特征或文化特征的人群——教师群体,这一群体处于教师劳动关系结构之中,构成了多样化、复杂化的教师劳动关系系统。那么,是哪些因素在影响高校教师劳动关系转型?教师劳动关系转型对高校学术系统及教师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本研究从政治、社会、市场、院校、个体职业发展等多个维度分析教师劳动关系转型的影响因素及后果,解释和验证教师劳动关系市场化转型的因果关系,对丰富新时代劳动关系的理论体系会有一定帮助。
从实践角度来看,目前我国高校教师劳动关系表现出一定的不合理性,其矛盾冲突的调解也出现了一系列新问题,问题的根源在于制度和政策的设计。政府主导的高校教师劳动关系政策正受到院校和市场的剪式夹攻,迫切需要对既有政策进行修正和创新。高校教师劳动关系的和谐治理对教师队伍建设、学术生产与发展、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以及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反思我国高校教师劳动关系政策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创新策略就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在高校人事改革实践领域,聘任制改革引发的教师劳动关系冲突与矛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公众对教师编制、聘任、职称等系列劳动关系问题也持续关注,大学教师群体流动与院校间的冲突也引发了社会对教师流动与劳动关系的关切。可见,围绕教师编制、职称聘任、岗位分层分级、教师流动、工资待遇、过度劳动、劳动条件与保障等问题触发的教师劳动关系矛盾冲突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目前,高校劳动人事争议与纠纷进入多发期,预防化解高校教师劳动矛盾纠纷有利于促进高校的健康发展、教师队伍的稳定和教师的权益保障。同时,《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的出台和施行、政府行政主导渐趋移位参与性指导、事业单位契约化合同制的引入激起了事业单位劳动关系主体及利益格局的新变化,给劳动关系尤其是高校劳动关系的稳定性和规制性带来冲击和风险,各种显性或隐性冲突和矛盾影响着教师的士气和工作热情。
因此,针对高校教师劳动关系从单一向多元转化,从行政化、计划性向市场化、契约化转型,从混乱走向法治的特征,我们需要深入把握高校教师劳动关系现状与问题,掌握教师劳动关系市场化转型规律与特征,科学促进高校教师劳动关系的和谐治理,实现教师职业期待和价值追求,促进高校内涵式发展。在我国高校教师劳动关系市场化转型的背景下,着力于教师劳动关系若干基本问题的研究,探索教师劳动关系的和谐治理路径,修正政策目标和具体办法,推进政策创新,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高校教师劳动关系制度与政策体系,促进院校和教师的同向谐振具有重要的实践应用价值。
高校和教师构成新时期高校契约建制下劳动关系依存和对立的基本主体。本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高校教师劳动关系的市场化转型及其和谐治理,主要研究中国不同层次类型高校教师劳动关系在市场化转型中的现象、问题及其和谐治理的政策改进等问题。全书主要围绕如下几个问题展开:高校教师劳动关系的本质与属性是什么?中国高校教师劳动关系120多年来历史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是什么?不同层次类型高校教师劳动关系的现状与问题、主要冲突和矛盾是什么?这些矛盾冲突是如何影响教师、院校和学术劳动力市场的?在新时代,高校教师劳动关系为什么会发生市场化转型?市场化转型的过程和特点是什么?国外主要国家高校教师劳动关系及其治理模式有哪些共性和个性特征?高校教师劳动关系市场化转型对学术系统和教师群体具有哪些正面和负面影响?当代中国高校教师劳动关系政策存在哪些问题?高校教师劳动关系政策如何进行创新?这些问题共同构成了本研究的基本框架。
本研究旨在综合运用理论分析、实证研究和质性研究方法,运用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高校教师劳动关系市场化转型的若干基本问题进行数据采集并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系统的分析,探究高校教师劳动关系的内涵、本质、属性、特征和功能,探讨高校教师劳动关系的类型和结构,挖掘高校教师劳动关系转型背景下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基本矛盾冲突,分析高校教师劳动关系市场化转型的原因、过程与特点,从教师个体、院校、政府、市场等维度对高校教师劳动关系市场化转型的动力机制、冲突矛盾进行科学解释,揭示高校教师劳动关系矛盾冲突的深层机理,阐释高校教师劳动关系的和谐治理逻辑;总结国外高校教师劳动关系建构和治理模式,在此基础上,构建新时代高校教师劳动关系和谐治理的理论体系与政策改进框架,进一步完善中国高校教师劳动关系政策。
在学术劳动力市场日益走向成熟的环境下,高校教师劳动关系渐趋多样化、复杂化、市场化和契约化,高校教师劳动关系市场化转型的本质是高校与教师围绕学术资本而产生的权益关系的市场化、契约化和法治化过程。高校教师劳动关系和谐治理的本质是实现不同利益相关者(政府、市场、院校、教师)的利益平衡与和谐,继而实现高校治理结构的根本调整,从而促进高校功能的最大化发挥。教师劳动关系受个体收入待遇水平、高校组织环境与文化、高校与教师发展目标的契合度、政策法律、制度设计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教师劳动关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函数,不同层次类型、学历学位、学科、职称等的教师劳动关系呈现出不同的形式和特征。
在高校教师劳动关系市场化转型的过程中,教师劳动关系矛盾与冲突对学术劳动力市场、高校组织、教师个体都将产生不同程度的正向和负向影响。现阶段高校教师劳动关系的总体趋向是平衡与和谐,实现个体追求与高校、市场发展目标的契合与共生是高校教师劳动关系市场化转型的内在机理。高校教师劳动关系政策需要根据学术劳动力市场与高校教师的本质特性来进行设计和调整。在转型过程中,政策的功能将有所弱化,市场将发挥更为重要的配置和调节功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浪潮,使得传统的、计划性的、依靠行政命令的一元化高校教师劳动关系向市场集约化、聘用合同制的多元化高校教师劳动关系演变。人力资本价值性的凸显、寻利性偏好带来的教师流动和契约化聘任的引入使得高校教师劳动关系在主体及主体间交互上都具有了资本性。市场化的风险控制理念和效益刺激效应融入高校教师劳动关系,高校因其在人员聘任、经费管理、薪酬分配上的运行和调配功能而具有了资本性;科技的发展、知识的群聚、人力资本理念的兴盛以及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需要,使得优质高校教师成为高校发展的竞争性人力资本;高校与教师之间通过合同聘用的契约式承诺进行学术资本与报酬的交换,其本质是教师学术资本与院校财力资本的交互流通,是不同类型资源间的有偿代换与补偿。在经济体制、政府政策、院校自主权扩大和教师追求多样化的混合作用下,高校教师劳动关系市场化转型的脉络逐渐清晰。
高校教师的市场化、契约化、多样化、层次化劳动关系是教师作为学术人得以生存发展的社会基础和制度平台,高校教师劳动关系作为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既具有社会关系的共性,也具有其个性特点。高校教师劳动关系市场化转型的研究成果对于不同层次类型高校进行劳动关系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价值,将直接影响到高校人事管理政策的修正和完善,对于目前高校教师劳动关系的调整与和谐劳动关系的建设也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成果也可以为政府主管部门制定、修正和完善教师和人才政策提供理论依据,进而影响公共政策的实施效益。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高校教师劳动关系是高等教育场域中最重要的社会关系,是劳动关系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具体体现,是高校与教师之间由于学术劳动而形成的法律关系、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总和。我国当代高校教师劳动关系从国家主导向市场化转型关涉政府、市场、高校、教师等诸多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关系,是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与治理的焦点问题,其和谐治理也必将成为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亟须研究的重大课题。
是为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