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国际法年刊(2023)
》
售價:NT$
539.0
《
早点知道会幸福的那些事
》
售價:NT$
295.0
《
迈尔斯普通心理学
》
售價:NT$
760.0
《
古典的回響:溪客舊廬藏明清文人繪畫
》
售價:NT$
1990.0
《
孤独传:一种现代情感的历史
》
售價:NT$
390.0
《
家、金钱和孩子
》
售價:NT$
295.0
《
量价关系——透视股票涨跌脉络
》
售價:NT$
340.0
《
二十四节气生活美学
》
售價:NT$
340.0
|
編輯推薦: |
世界科学史上的巨著
中小学生殿堂级课外读物
大师留给孩子的东方博物大百科
一、一部东方药物学巨典,医学史上的里程碑
《本草纲目》是一部本草学名著,含有丰富的医药学知识,令人叹为观止,又耳目一新,能收获意想不到的知识。
二、一部博物学百科全书,大师留给孩子的礼物
《本草纲目》是一部博物学百科全书,是李时珍留给世人的珍贵礼物,内容涉及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冶金学、地理学、化学、历史学、语言学、农学等领域。
三、一部资料文献书,填补历史空白
《本草纲目》是一部“资料文献书”。历史上有很多失传的书和知识,可以从《本草纲目》上找到记载。
四、一部古人日常生活百科全书,还原真实古代
《本草纲目》是一部古人日常实用品物的百科全书,再现古人的生活现场,怎么让衣服有颜色,用什么燃料做饭等,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五、一部丰富多彩的科普书,拓展学识
本书对原书的知识点进行了拓展,延伸出历史典故、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内容,帮助读者深入理解书中知识。
六、一部案头、枕边不可缺少的检索书
世界上最著名的植物分类法是瑞典植物学家林奈建立的,但早
|
內容簡介: |
《本草纲目》为明朝医学家李时珍所著,分为16部、60类,共有52卷,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载有新药374种,收集药方10000多个。《本草纲目》是本草学中最伟大的著作,它不仅包含植物,还包括动物、矿物、天体、地貌、人文等;刊行后,传到朝鲜、日本等国,又被译成拉丁、英、法、德、俄等文字,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多次引用此书内容,并称之为“古代中国百科全书”,英国李约瑟称赞李时珍为“药物学界中之王子”。
《本草纲目》在科技史和医学史上,是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本书《呀!本草纲目》撷取其精华,以浅显易懂的文字,带领小读者了解这部经典;同时,本书对原书的知识点进行了拓展,拓展内容包括医学、历史、典故、神话、民间故事等,帮助小读者真正理解书中的知识,增长自己的学识。书中含有大量彩色插画,均为古代画师所绘,小读者在了解科技知识的时候,还能品味古图的韵味,并深化自己在植物学和博物学方面的认知。
|
關於作者: |
原著
李时珍
字东璧,号濒湖,湖广蕲州(今湖北蕲春)人,出生于世医家庭,曾被举荐到都城太医院供职,一年后离职返乡。此后,李时珍专心行医、著述,现今存世的医学著作有《本草纲目》《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等,后世尊称他为“药圣”。英国李约瑟称他为“药物学界中之王子”。
编著
文小通
青年作家,资深出版策划人,思想新锐,文笔优美,著有《你好园林 神奇的院子》《少年读史 小史记》《少年读史 小二十四史》《绘声绘色讲史记》《这里是敦煌》《这里是三星堆》等,拥有固定而广泛的读者。
|
目錄:
|
少年读典籍 呀!本草纲目
[明]李时珍 著 文小通 编著
背着小药篓的孩子
曲折的从医之路
能“起死回生”的神医
呕心沥血编写《本草纲目》
坎坷的出版之路
序例
阴阳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五味”“四气”是指什么
神秘的“六淫”
有“个性”的药
主治
百病依靠药
火部
炭火、芦火、竹火
艾火
金石部
铅
食盐
石部
丹砂
水银
雄黄
石膏
草部
甘草
黄耆
修治
人参
黄精
紫草
采药的秘密
白头翁
黄连
水仙
龙胆
当归
白芷
芍药
牡丹
豆蔻
艾
夏枯草
青蒿
丽春草
红蓝花
走在“丝绸之路”上
萱草
鸭跖草
蜀葵
王不留行
车前
连翘
莨菪
曼陀罗
羊踯躅
五味子
马兜铃
狼毒
蓖麻
半夏
牵牛子
石斛
谷部
胡麻
大豆
菜部
蒜
生姜
蒲公英
果部
梅
山楂
木部
沉香
丁香
皂荚
巴豆
桑
茯苓
虫部
蜂蜜
鳞部
鲤鱼
乌贼鱼
介部
牡蛎
禽部
鸡
兽部
酪
酥
伟大的东方药物巨典
|
內容試閱:
|
草部 甘草:甜蜜的“国老”
药草界有一位“国老”,它就是甘草。甘草能到很多药方中出任“主角”或“配角”,堪称最“繁忙”的药草,被誉为“十药九草”。
什么是本草?本草是中药的统称,自古以来,很多植物、动物和矿物都可入药,其中植物里草类最多,所以古人就用“本草”两个字指代药物。
甘草根茎较粗,叶端尖尖,夏天开紫色的小花,秋天时挂满小镰刀一样的豆荚,里面是它的种子。甘草喜欢扎根在干旱之地,这使它味道甜甜的。
甘草是豆科、甘草属草本,根高30~120厘米。《本草纲目》中认为,甘草能解百药毒,它的成分会与毒性物质发生反应,从而解毒;它也可以直接在人体内减轻中毒症状。
炮制干草时,可以把甘草切成小片片,用长流水蘸湿,然后用火炙烤,炙熟后,刮去皮就能入药了;也可以用浆水炙。这是炙甘草。
甘草的秘密
很久以前,一个小山村里住着一位郎中。有一次,他外出治病,家里却来了几个病人。他的妻子平日见他总是让病人服用药草,便拿起灶前的一些草棍尝了尝,发现味道很甜,便把这些草棍切成小片,分给了病人。不久,两位痊愈的病人前来感谢郎中治好了他们的病,郎中有些迷惑,他的妻子便把之前的事告诉了他。郎中赶紧询问两位病人的病情,得知他们分别是咽喉肿痛、中毒肿胀。此后,郎中再遇到这样的疾病,都用“草棍”来医治,由于草棍很甘甜,便把它称为甘草,一直沿用至今。
黄耆:补气之王
黄耆的“黄”指的是黄色,“耆”指的是“长”, “黄耆”的意思是黄色的“补药之长”。“黄耆”叫久了,演变成了黄芪。
黄耆的名字
相传很早以前,一个叫戴糁的老中医救人无数,深受百姓爱戴,因他面色发黄,被尊称为“黄耆”,意同“黄老”。后来,他为了救一个坠崖的孩子,不幸离世,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他墓旁的一种草药也称为“黄耆。”
诗中的黄芪
黄芪是豆科植物,高50~100厘米,色黄,茎秆挺拔,气度非凡,有皇家气象,所以也叫“王孙”。唐代诗人王维写了一首《送别》诗:“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诗中的“王孙”,就是指黄芪。
黄芪生长在山谷中,采来黄芪后,可以把它捶扁,再用蜂蜜水涂抹,炙烤几次,直到熟了为止,这是炙黄芪;也可以用盐汤把黄芪湿润浸透,再蒸熟,就能切开入药了。
黄芪味甘,微温,无毒,能治痈疽,为“补气之王”,据说有一种保元汤,就是用炙黄芪、炙甘草、人参、生姜等制成的,喝了之后,皮肤润泽有光,娇嫩如玉。
人参:百草之王
东北有一种草药,有“百草之王”的美誉,堪称草中“贵族”,它就是人参。由于它的根是人形,十分有神,所以,有人还叫它“神草”。由于它喜欢生长在背阳的阴湿地,又叫“鬼盖”;还有人认为它得了土地的精灵,又叫它“土精”“地精”。
传说,隋朝时,在山西上党,有人每夜都能听到宅子后面有呼叫声,循声去寻找,却不见人影,一直找到离宅子一里左右的地方,突然发现一株枝叶异常的人参,挖了五尺深,得到一个人参,和人一样有四肢。这是,呼叫声就消失了。
人参味甘,性微寒,能补五脏、安精神、通血脉等,对人体有滋补作用。不过,煮过再晒干的人参是没有药效的。
人参是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60厘米左右,开淡黄绿色小花,结红色小浆果。人参中含有人参皂苷,能调节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可强心,抗疲劳,调节代谢。
大雪中的人参
从前有一对兄弟以打猎为生。一个冬天,兄弟俩带着干粮、弓箭,上山打猎去。他们捕获了猎物,但一天傍晚,狂风呼啸,忽下暴雪。大雪下了两天两夜,他们被困在山里,只能在一个树木茂密的山窝中躲避风雪。过了几天,干粮已经吃光了,他们在山窝附近发现一种植物,拽出来一看,这东西的根是人形。弟弟好奇地咬了一口,感觉味道甜甜的,于是两人就在周围寻找这种植物充饥。又过了几天,雪终于融化了,兄弟俩带着吃剩的植物下山。人们好奇他们怎么活下来的,他们就拿出植物给大家看。弟弟说:“看,它长得多像人……”后来,人们传来传去,就把这种植物叫“人参”了。
黄精:仙人的余粮
黄精是什么植物呢?古代医书中认为,它和钩吻很像,很多人信以为真,有时会把钩吻当成黄精吃下,不小会就闹出了人命。其实,只要认真考察过,就会发现,黄精和钩吻长得并不想,而且,钩吻是生长在南方的木质藤本植物,像葡萄藤一样四处攀援,一年四季都是绿色,含有毒素;黄精则是生长在北方的草,入冬后就渐渐枯萎、消失了。
黄精是有名的补药,在2000多年前,就为人们服务了。古人叫它“仙人余粮”,认为它是仙人吃剩的好东西。也有人叫它“黄精”“黄芝”,意思是它得到了土地的精华、芝草的精华。还有人叫它“救穷草”,因为它曾有过救济饥荒的功劳;也叫它“野生姜”“垂珠”,因为它的根很像嫩姜,它的种子很像珠子;还叫它“鹿竹”“兔竹”,因为它的叶子很像竹叶,是小鹿和小兔子喜欢吃的美食。
黄精可以吃,甜脆可口,根茎可以入药。根茎的样子很像鸡头,被称为“鸡头参”。根茎有补气养阴等作用,被誉为中药里的“黄金”。可是,黄精含有黏液质,有刺激性,生吃会“刺人咽喉”,皮肤接触到也会瘙痒,需要九蒸九晒后,使黏液质分解,才能吃。
黄精是百合科、黄精属植物,能长1米多高,是本草中为数不多可以和人参争锋的选手,有“北人参,南黄精”的说法。
“黄鸡”的根
东汉医学家华佗有一天采药时,看见两个壮汉正追赶一个小姑娘,壮汉无论怎么用力,都追不上小姑娘。华佗看着健步如飞的小姑娘非常吃惊。又一天,华佗又见到小姑娘,小姑娘告诉华佗,自己之所以能跑这么快,是因为一直吃“黄鸡”的根。华佗没听过这种植物,小姑娘便带华佗去看这种植物。这个植物开着小花,华佗挖出草根后,发现它确实长得有点像鸡头。华佗把它带回去研究,给它取名为“黄精”,一直沿用到现在。
紫草:一身华贵的草
紫草,紫色的草,一个美丽的名字。它也叫紫丹、紫芙、鸦衔草,花和根都是紫色的,显得一身“华贵”。乌鸦经常啄食它。紫草味甘、甜,但性寒,可以活血凉血,治疗腹部肿胀满痛等。
最受人喜爱的是,紫草还可以染紫色,染布可以赚钱,因此,很多人家读种植紫草。种植时,可以三月刨垄、撒种,九月时就成熟了。
紫草为紫草科紫草属植物,多年生草本,高40~90厘米,根含紫色物质。古人从紫草根中萃取染料后,需要反复漂染十几次才能着色,所以,紫衣十分贵重。
齐桓公服紫
春秋时期,齐桓公喜欢“服紫”,就是穿紫色衣服,都城的人都跟着穿紫衣,引起了奢靡的风气。国相管仲对齐桓公说:“如果想制止这种风气,国君可以不穿紫衣,可以对众人说,自己厌恶紫衣的气味。”齐桓公照做了,很快,就没有再穿紫衣的风气了。
采药要格外注意,春社前后,在开花之前,可以采紫草的根,这时候的根上有茸茸白毛,根色鲜明,如果开花后采根,根色发暗,入药就不好了。采根后,可以用石头把根压扁,曝干后再用。
明朝时,古人对药草的种植已经达到精耕细作的地步。种植紫草时,会深耕细耙;种植附子时,要先耕地五六遍,再施猪粪;种植地黄时,会铲土为塔坛形,以防积水。
野生药物通过人工栽培后,长得会更好,产量会大大提高。然而,李时珍发现,这也存在隐患,因为人工栽培的草药的药效不如野生草药的高。他在《本草纲目》中写下了这个发现,并用山药举例说,入药最好用野生的,日常吃的可以用人工栽培的。
采药的秘密
采药这件事,看起来很简单,其实大有学问。李时珍指出,紫草的花、根要分不同的季节去采,否则就会影响使用。其他草药也是如此。
金银花就是忍冬,也叫金银藤、鸳鸯藤,这是因为它初开时为银光流转的白色,后来变成金灿灿的黄色,所以叫“金银花”;又因为它一蒂二花,两条花蕊伸出来,成双成对,形影不离,又被称为“鸳鸯藤”。李时珍说,如果想用它的花入药,最好在四月采花,这时候的正是花蕾含苞时,质量比盛开的花朵要好;清晨时采摘,也要比其他时候采摘好,可以保持它的新鲜度,更好地清热解毒。
茵陈是一种蒿子,菊科植物,半灌木状,一靠近就能闻到浓烈的香气,含有维生素、多种微量元素和20多种氨基酸,能吃,也能入药。李时珍指出,茵陈要在三月采,这时候它还很嫩,四月后长成蒿草,五六月份就只能当柴烧了。
《本草纲目》中写了很多关于采药的注意事项,大致是:
以花朵入药的,可在开花时采。
以果实入药的,可在结果时采。
以根入药的,可在二月和八月春秋两季采,一旦过了阳春三月,新芽长成,会抢夺根部的营养,使根的质量下降,七月也不能采根,因为这时候的营养还没有回流到根部。
以全草和叶子入药的,可在植物茂盛但还没有开花时采,因为开花会消耗养分,影响植物品质。
以皮入药的,可在春夏时节采,因为此时植物体内的浆液最为充沛,皮也容易剥离。
草药采摘回来后,还要帮助它们“出汗”,从湿变干,以便长时间保存。否则,微生物有了水分就会活跃,吞噬养分,释放有毒物质,使草药发霉变质、腐烂。
“出汗”的方法就是晾晒等干燥法。阳光中的紫外线能杀菌,既简单,又不需要花费。干燥后,植物细胞会变形、破裂、分离,等到煎煮入药时,水分就很容易进入细胞,把药用物质溶解出来。
也有一些草药不适合日晒干燥法,因为它们天生“见不得光”。比如藿香。藿香又叫山茴香,是唇形科植物,能清热解毒。但从藿香中提炼出的藿香油却是一种挥发油,会在日晒时随着水蒸气蒸馏出来,降低药效。从玫瑰里提炼出的玫瑰油(还可做香水),从薄荷里提炼出的薄荷油(还可做口香糖),芭蕉、丁香的香味等,也都会在日晒时损失药效。这些草药可以低温干燥,冷冻干燥,也就是阴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