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药食同源中药鉴别图典
》
售價:NT$
305.0
《
设计中的比例密码:建筑与室内设计
》
售價:NT$
398.0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看似平淡的坚持
》
售價:NT$
254.0
《
汉字理论与汉字阐释概要 《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作者李守奎新作
》
售價:NT$
347.0
《
汗青堂丛书144·决战地中海
》
售價:NT$
765.0
《
逝去的武林(十周年纪念版 武学宗师 口述亲历 李仲轩亲历一九三零年代武人言行录)
》
售價:NT$
250.0
《
唐代冠服图志(百余幅手绘插画 图解唐代各类冠服 涵盖帝后 群臣 女官 士庶 军卫等 展现唐代社会风貌)
》
售價:NT$
398.0
《
知宋·宋代之科举
》
售價:NT$
454.0
|
編輯推薦: |
1.莱昂纳德·科恩(Leonard Cohen)身为加拿大音乐家、词曲作家、歌手、小说家、诗人、艺术家,第60届格莱美音乐奖最佳摇滚歌手、第52届格莱美音乐奖终身成就奖得主,受到来自各个国家的乐迷和读者喜爱;
2.本书收录1966年至2012年间的54次访谈,以时间线顺序,展现莱昂纳德·科恩在各个阶段的心路历程。
3.本书为知名音乐评论家杰夫·伯格的作品,内容详实,时间线明晰。
|
內容簡介: |
歌手、情圣、诗人、僧人……
莱昂纳德·科恩,这位在全球范围内备受爱戴的创作歌手,这位大隐隐于市的忧郁诗人,“摇滚界拜伦”,有着如同过山车般跌宕起伏的人生。
在《再次远行:莱昂纳德·科恩访谈录》中,他亲自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通过自1966年至2012年间的54次访谈,科恩侃侃而谈自己对诸多事物的见解:音乐、文学、爱情、信仰、创作、灵性、政治、家庭、精神健康……最终呈现出一个立体而深邃的科恩。
本书也是科恩对自我的一次坦诚剖析。从人生中的挫败,到深陷抑郁症困扰的体验,再到失败的情感关系、音乐生涯的起起落落,和在寺庙中的重整旗鼓,最终归于晚年的喜悦和平静。科恩对这些经历全部毫无保留地真诚道来,让人们看到他的敏锐才华,也让人们感受到他在脆弱之中孕育的力量。
|
關於作者: |
杰夫·伯格(Jeff Burger)
写作和评论美国流行音乐已超40年,为超过75种杂志、报纸供稿。另编有作品《鲍勃·迪伦谈鲍勃·迪伦》《约翰·列侬谈约翰·列侬》。
|
目錄:
|
目录:
代序 | 苏珊·薇格
序 | 杰夫·伯格
第一部分:60 年代和 70 年代
电视访谈 | 阿德里安娜·克拉克森
1966 年 5 月 23 日,《观点三十分》,加拿大广播公司
毁灭之后,是重生 | 桑德拉·迪瓦
1967 年 2 月 3 日,《尤比西报》(加拿大温哥华)
女士们先生们,有请莱昂纳德·科恩 | 杰克·哈弗坎普
1970 年末采访,1971 年 2 月 4 日刊登于《滚石》
莱昂纳德·科恩著名的最后访谈
(这位诗人最后的访谈,他希望如此) | 保罗·萨尔茨曼
1972 年 6 月,《麦克林》(加拿大)
科恩后悔了 | 阿利斯泰尔·皮里
1973 年 3 月采访,1973 年 3 月 10 日刊登于《新音乐快递》(英国)
莱昂纳德·科恩 | 帕特里克·哈布伦
1973 年夏采访,1973 年 12 月刊登于《甲壳虫》(加拿大)
令人沮丧?谁?我? | 史蒂夫·特纳
1974 年 6 月 29 日,《新音乐快递》(英国)
采访 | 罗宾·派克
1974 年 9 月 15 日采访,1974 年 10 月刊登于《之字形》(英国)
访谈 | 霍尔迪·塞拉·依·法布拉
1974 年 10 月 12 日至 14 日采访,收录于 1978 年出版的《莱昂纳德·科恩》(西
班牙)
莱昂纳德·科恩:拾荒产业中的浪漫主义者 | 保罗·威廉斯
1975 年 3 月,《龙虾!》(美国)
为粉丝和利益而煎熬:莱昂纳德·科恩的回归 | 米克·布朗
1976 年 5 月 24 日采访,1976 年 7 月 3 日刊登于《声音》(英国)
莱昂纳德的近况:一次与莱昂纳德的对话 | 比尔·康拉德
1976 年秋采访,2012 年 5 月 7 日刊登于 nodepression.com
莱昂纳德与神秘的 M 先生之间鲜为人知的事件 | 布鲁斯·波洛克
1976 末采访,1977 年 2 月刊登于《天黑之后》(美国)
菲尔·斯佩克特与莱昂纳德·科恩相遇时发生了什么? | 哈维·库布尼克
1978 年 1 月,《洛杉矶留声机》(洛杉矶)
第二部分:80 年代
电视采访 | 帕特里克·沃森
1980 年 2 月 1 日及 2 月 8 日采访,《作家》,加拿大广播公司
与莱昂纳德·科恩的一次对话 | 史蒂夫·文莱特
1983 年 5 月采访,1983 年 8 月刊登于《阴影》(多伦多)
电台采访 | 薇琪·加贝罗
1984 年 5 月采访,1984 年 9 月 6 日在《多彩今夜》播出,加拿大广播公司电台
采访 | 罗伯特·斯沃德
1984 年 12 月采访,1986 年 12 月刊登于《马拉哈特评论》(加拿大)
采访 | 克里斯汀·麦肯纳
1985 年 1 月采访,2001 年刊登于《变化之书》(美国)
电视采访 | 雷·马丁
1985 年 5 月 24 日,《雷·马丁午间秀》,九号电视网(澳大利亚悉尼)
莱昂纳德·科恩的音乐与思考 | 罗伯特·奥布莱恩
1987 年 1 月采访,1987 年 9 月刊登于《摇滚比尔》(美国)
莱恩 | 乔恩·王尔德
1987 年 12 月采访,1988 年 2 月刊登于《闪电》(英国)
采访 | 克里斯汀·麦肯纳
1988 年 3 月采访,1988 年 5 月 6 日刊登于《洛杉矶周刊》(洛杉矶)
莱昂纳德·科恩:厄运的馈赠 | 史蒂夫·特纳
1988 年 4 月,《Q》(英国)
我是你的男人 | 阿尔贝托·曼萨诺
1988 年 5 月,《缤纷摇滚》(西班牙)
与莱昂纳德共进晚餐 | 伊丽莎白·博莱曼—赫林
1988 年 6 月 18 日采访,1988 年 9 月刊登于《雅典人》(希腊雅典)
电台采访 | 汤姆·施纳贝尔
1988 年 7 月 13 日,《包罗万象的清晨》,KCRW-FM(加利福尼亚圣莫尼卡)
电台采访 | 克里斯汀·麦肯纳
1988 年 10 月,《献给哈利的八小时》,KCRW-FM(加利福尼亚圣莫尼卡)
第三部分:90 年代
莱昂纳德·科恩和“酷”之死 | 黛博拉·斯普拉格
1991 年 11 月采访,1992 年春刊登于《你的肉体》(美国)
烟雾弥漫的生活 | 珍妮·庞特
1992 年 1 月,《音乐快报》(北美)
莱昂纳德·科恩:走入歌之塔 | 保罗·佐罗
1992 年 2 月采访,1993 年 4 月刊登于《歌论》(美国)
电视采访 | 芭芭拉·高迪
1992 年 11 月 19 日,安大略电视台(加拿大安大略)
坚忍的民谣歌手和他的孤独 | 韦恩·罗宾斯
1992 年 11 月 22 日,《新闻日》(纽约长岛)
在热情中老去 | 艾伦·杰克逊
1992 年 11 月 22 日,《观察者报》(伦敦)
莱昂纳德·科恩:摇滚界的拜伦 | 凯伦·舒默
1992 年 11 月 29 日,《纽约时报》(纽约)
未来 | 阿尔贝托·曼萨诺
1993 年 5 月采访,刊登于《欧洲人》(西班牙)1993 年春季刊
电台采访 | 文·谢尔萨
1993 年 6 月 13 日,《白痴的快乐》,WXRK-FM (纽约)
凝视深渊的爱之先知:和莱昂纳德·科恩的一次对话 | 汤姆·尤雷克
1993 年 8 月 18 日,《大都会时报》(底特律)
“我是那个写《圣经》的小犹太人” | 亚瑟·库日韦尔
1993 年 11 月 23 日采访 ,1994 年 1 月刊登于《犹太书讯》(美国)
电台采访 | 克里斯·杜里达斯
1993 年 12 月,《包罗万象的清晨》,KCRW-FM(加利福尼亚圣莫尼卡)
采访 | 理查德·吉利亚特
1993 年 12 月 12 日,《星期日泰晤士报杂志》(伦敦)
电视采访 | 斯蒂娜·伦德伯格·达布罗夫斯基
1997 年 9 月,瑞典国家电视台(斯堪的纳维亚)
电视采访 | 瓦莱丽·普林格
1997 年 10 月 28 日, W5,CTV 电视网 (加拿大)
第四部分:新千年
电视采访 | 斯蒂娜·伦德伯格·达布罗夫斯基
2001 年初,瑞典国家电视台(斯堪的纳维亚)
终开笑颜:告别禅修生活,诗人携新专辑和阳光心情回归 | j. 珀伊特
2001 年 11 月,《脉动!》(美国)
流亡大街 | 布莱特·格兰杰
2001 年 11 月,《榆树街》(加拿大)
情欲与失败之王子 | 约翰·利兰德
2001 年 11 月,《GQ》(美国)
仁慈的兄弟 | 米卡尔·吉尔摩
2001 年末采访,2002 年 3 月刊登于《旋转》(美国)
电台采访 | 希拉·罗杰斯
2006 年 2 月 7 日,《非常加拿大》,CBC(加拿大)
情圣的生活 | 莎拉·汉普森
2007 年 5 月 26 日,《环球邮报》(加拿大)
他是你的男人 | 吉莉安·G. 加尔
2007 年 6 月,《竖琴》(美国)
科恩去迪伦的演唱会时戴着耳塞? | 布莱恩·D. 约翰逊
2008 年 6 月 4 日采访,2008 年 6 月 12 日刊登于《麦克林》(加拿大)
电视和电台采访 | 吉安·戈梅西
2009 年 4 月 16 日,《吉安·戈梅西的 Q 系列》,QTV(魁北克),加拿大广播公司一台(加拿大)
我能写进歌里的只有我的亲身经历 | 多里安·林斯基
2012 年 1 月 19 日,《卫报》
科恩作品年表
关于采访者
关于编者
|
內容試閱:
|
我曾有机会在一些场合与莱昂纳德·科恩交谈,有些是私下的,有些是公开的。
你应该知道,在这本书里你也会看到,他说话时倾向于用完整的句子,措辞谨慎、准确。事实上,科恩先生有点正经。
这是真的,即使在一两瓶红酒下肚后也是一样。我们之前一起接受过一次采访。在唱片公司大楼预留的房间里,我们坐着相互打趣一个多小时。他很关心我即将发行的专辑。那次访问很有趣,但同时也令人疑惑;他表现得非常挑衅,询问我有关个人生活和音乐方面的(相当直接的)问题,我并不愿意回答,尤其是在我们的对话会被录下来送到电台去播放的情况下。
不过,访问结束后,我们一起去吃了晚餐,我决定或许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向他透露一些他想知道的答案。意外的是,我发现尽管他依旧表现轻佻,却不再拼命想要知道答案,于是我也没有引导他再问我。因此一切都未被揭晓。虽然他在采访时很率直,但那毫无疑问仍是一场表演,因为他私下里更礼貌、更友善、更友好。
但仍然有点正经。
有一次我问他关于偏爱穿西装这件事。“我父亲是个裁缝,”他说,“我可不想穿得像个伐木工。”
某个周六,我在洛杉矶的一家酒店里碰见他。他邀请我第二天早上10点到泳池边吃早餐。我准时露面。我在想他会不会穿一套标志性的西装。但他出现时穿着牛仔裤、T恤、牛仔靴,好像还戴了一顶软呢帽,穿了一件合身的夹克。
“你愿意听我正在写的一首歌吗?”
“当然!”我说。
于是在随后的8分钟里,他在没看任何纸稿的情况下给我唱了那首歌(不幸的是,我忘了是哪一首),结构精妙,韵脚工整。我坐在那里,入了迷。
然后,我看见一个穿着比基尼的女孩在他身后出现,接着是另一个。她们来泳池边享受一整天的太阳浴。
到歌曲结束的时候,泳池边差不多有九个穿着比基尼的女孩。
“你绝对猜不到发生了什么!”我对他说,然后开心地向他描述他身后的场景。他没有转身去看,只是耸了耸肩,然后微笑。
“这每次都奏效。”他说。
青少年时期,我是朋友们当中唯一听他的音乐的人,每天放学后,我都会不停地听。我感觉他是我的朋友,这感觉并没有在与他见面后发生改变。我爱他的黑暗和复杂,他在歌曲选择方面的无畏。见证他一步一步享誉世界的感觉非常奇怪。如今我必须与无线电城和麦迪逊花园成千上万的观众一同分享他。
还有你们!尽情享受这本书和这个男人的口才吧。
苏珊·薇格
纽约,2013
终开笑颜:
告别禅修生活,诗人携新专辑和阳光心情回归
j. 珀伊特(j. Poet)|2001 年 11 月,《脉动!》(Pulse!)(美国)
“我和莱昂纳德·科恩的对话在他位于洛杉矶的家中进行,那是一栋简单、朴素的小房子,位于一个中产社区。”以笔名从事工作的记者j.珀伊特回忆道,“屋子的墙上没有任何表明明星身份的物件,没有金唱片,也没有他自己的照片。他刚刚结束历时数年的冥想和半闭关的禅修生活,整个人散发着一种沉着、平静的气质。他热情地和我打招呼,交谈过程中,他想起自己很多年前曾经接受过我的采访,这让我受宠若惊。他缓慢、详细地回答了我的所有问题,时不时会闪现出机智的反讽。”
“采访结束后,”珀伊特告诉我,“科恩带我参观了他的花园、家庭录音室和卧室。在我离开前,他提到自己正在创作一本诗歌绘画集,但还没有确定书名,那本书就是2006年出版的《渴望之书》。”
“他打印了一张夸张的自画像,那张画让我大笑不已。他把它当作离别礼物送给了我,我至今仍然珍藏着。”——编者
“欢迎进入我的公关危机。”莱昂纳德·科恩开门后说道。他说话时的声音和唱歌时的声音并无二致:低沉而审慎的轰鸣,既饱经世事,又让人安心,但他在说话时常常会露出温暖的笑容,柔化了他那严肃的声音。
那天的洛杉矶酷暑难耐,但科恩仍然穿得相当正式——黑色软呢帽,黑白千鸟格外套,灰T恤,黑西裤,以及黑色居士鞋。
“这张专辑发行几周后,唱片公司跟我说如果我不忙的话,他们要安排我进行紧急宣传活动,于是在过去两个月里,我一直在通过电话跟各种人聊这张专辑。”他一边说,一边带我参观了两间装饰极为朴素的卧室。那间客房里放着一架小电钢琴,他自己的卧室里则放着一把古典吉他。“你想喝什么?水?酒?想抽烟吗?”他是一位细心周到的主人,为了这次采访,他快速利落地布置好了被阳光笼罩的厨房。
那张引发紧急宣传的专辑是《十首新歌》,这是自《未来》之后,他在9年里发行的第一张专辑。一直有消息称科恩已经退隐寺院,告别公众生活,潜心冥想,在漫天的流言中,这张专辑无疑是令人意外的惊喜。“我确实在鲍尔迪山上和佐佐木承周老师一起生活了五六年。”科恩说道,“但是禅修中心是一个社交生活非常丰富的地方,并非与世隔绝。禅宗里有一句话说‘好比袋子里的鹅卵石,僧侣互相打磨彼此’。我和这个社群保持联系有将近三十年了。”
与禅宗一样,科恩的作品语言精练、专注细节,是大多数流行音乐所不具备的特点。他的作品带我们深入这位浪漫主义者的灵魂深处,爱、性、死亡和救赎在那里共舞着一曲舒缓忧郁的华尔兹,讽刺性的幽默在其中点缀闪现。
“我倾向于认为我的音乐里有些能逗人发笑的东西。”科恩说,那种狡黠的似笑非笑再次出现在他嘴角,“但评论家似乎看不到这点,他们对我时常不太友好。这些年来我收获了各种各样的称呼(‘阴郁王子’和‘厄运公爵’是这些轻率称号之中的两个)。有一位评论家甚至提议唱片公司把刀片和我的专辑打包做成自杀工具套装。
科恩是一位深思熟虑的艺术家,他会为每一件作品付出长久的努力。“几个月前,我从《公告牌》杂志上得知我的第一张专辑《莱昂纳德·科恩之歌》刚刚成了金唱片。”他一边看着在空中飘动的烟圈,一边笑着说:“这专辑已经面世多少年了?33年?这确实是我适应的速度。”
科恩曾经将歌曲创作过程描述为一场“神圣的苦难”,就像是在与天使搏斗。“这些歌是在鲍尔迪山上写的,是我在山上的创作中的一部分,我不会过分美化我的创作过程。”这位歌手说道,“我不是说自己的工作量不够大,但自从我坦然接受自己必须竭尽全力字斟句酌的事实之后,这个过程确实变轻松了。我不是那种能坐在出租车后座或者能在餐巾纸背面写出一首歌的人。但我也不是在说,付出巨大的努力,就能保证你写出一首出色的歌。”
这一次创作过程能变轻松的其中一个因素,或许是科恩的老友和禅修同僚莎朗·罗宾逊的参与,后者是格莱美奖获奖歌手、作曲家和乐手,她在这张专辑的作曲和编曲方面贡献巨大。他们之前也一起合作过好几首歌:《人人都知道》《等待奇迹》和戴安娜·罗斯演唱的《夏日时光》。但这是他们一起合作的第一张完整专辑。
“其实在和莎朗偶然重逢并决定重新合作前,我已经着手在写其中几首歌的旋律。但是我更喜欢她对这些歌的处理,所以我不断地邀请她来输出更多想法。她会选出一个小节,将其变为副歌,然后再重新作曲和编曲。在作曲和演唱方面,这张专辑是由两个人完成的;制作方面,则是由三个人完成(与科恩长期合作的录音师利安娜·昂加尔参与了混音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