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伟大民族:从路易十五到拿破仑的法国史(方尖碑)
》
售價:NT$
857.0
《
古今“书画同源”论辨——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的关系问题兼中国画笔墨研究
》
售價:NT$
602.0
《
《日本文学史序说》讲演录
》
售價:NT$
332.0
《
无尽的海洋:美国海事探险与大众文化(1815—1860)
》
售價:NT$
454.0
《
治盗之道:清代盗律的古今之辨
》
售價:NT$
556.0
《
甲骨文丛书·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一卷):史前和古代世界(套装全2册)
》
售價:NT$
959.0
《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售價:NT$
1367.0
《
欲望与家庭小说
》
售價:NT$
449.0
|
編輯推薦: |
语言活泼有趣,视野切中当下——《封神演义》是中国古代一部充满想象力的通俗小说,以武王伐纣的故事为背景,勾勒了一个宏大、壮观的神话世界。《封神演义》中的人物如姜子牙、哪吒、杨戬等深受人们喜爱。李天飞以《封神演义》为基础,结合读者对《封神演义》的兴趣点,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解读《封神演义》的故事。
以大量神话记载和民俗现象为例子,分析宏阔深广——《封神演义》是中国古代神话和民俗的集大成者,李天飞从《封神演义》入手,揭示背后的神话背景、民俗意义和文化传统,带领孩子们进入丰富辽阔的神话和民俗世界,极大地开阔他们的视野。
适合孩子阅读——作者解读了孩子们对《封神演义》中感兴趣的神兽、法器、奇异法术背后的文化传统,能较大地引起孩子的兴趣,适合他们阅读。
立意高远,思考深入——《封神演义》中贯穿丰富的想象力、悲悯的思想、对命运遭际的体悟,让孩子在阅读时感受到这些涌动的力量,涵养纯正的精神气质。
解读名著,传承古今——作品定位为“解读”,终极目标是关注古代神话的现实意义和经典文化的古今传承,在解读中让经典的价值持续传承下去
插图精美,装帧考究——优秀青年艺术家绘制大量精美插图,双色印刷,装帧精美
|
內容簡介: |
《为孩子解读封神演义》是优秀青年学者、北大硕士李天飞最新力作。李天飞是《封神演义》专家,著有《号令群神:李天飞封神笔记》等专著。《为孩子解读封神演义》以《封神演义》为基础,从封神故事和人物,深入扩展到背后的民俗现象和文化传承,带领小读者在神奇的神话世界和民俗世界徜徉。《为孩子解读封神演义》以一个个问题出发,语言流畅,活泼幽默,适合孩子阅读。
|
關於作者: |
李天飞,优秀青年学者、作家,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学硕士。著有《西游记》校注、“为孩子解读四大名著”系列、《号令群神:李天飞“封神”笔记》、“一学就懂的古代文化常识”系列等。担任“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知名电视节目出题人。亦工诗词、书法。《为孩子解读<西游记>》入围“桂冠童书”终评,获《中国教育报》“教师最喜欢的100本书”,并入选百道网好书榜、中版好书榜等榜单。《为孩子解读<三国演义>》获冰心儿童图书奖。
|
目錄:
|
《封神演义》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封神演义》的作者是谁?
《封神演义》背后的真实历史是怎样的?
纣王是不是一个大坏蛋?
为什么姜子牙那么倒霉?
为什么哪吒会从肉球里生出来?
妲己什么时候变成了狐狸精?
英雄殷郊为什么处在“两难选择”中?
姜子牙都封了哪些神?
为什么“好人”“坏人”都能封神?
为什么说闻太师是一位悲剧英雄?
奇奇怪怪的星神都在管什么?
过年为什么要贴门神?
为什么会出现财神爷?
二郎神和杨戬是一个人吗?
为什么三霄娘娘这么厉害?
为什么喊人名字会成为魔法?
什么东西能够成为法宝?
神兽是怎样炼成的?
封神演义里有哪些小人物?
后?记
|
內容試閱:
|
为什么姜子牙那么倒霉?
《封神演义》的故事比较松散,不像《西游记》,主人公孙悟空贯穿始终。一部《西游记》,就是孙悟空的英雄传记。
不过,《封神演义》也用了很多笔墨写了一个人。这个人也贯穿了全书始终,如果要说这部书有主人公,那一定就是他——姜子牙。
首先要介绍一下历史上的姜子牙这个人。
历史上的姜子牙,姜姓,名尚。因为祖上封在吕地,所以以吕为氏。按照古人的称呼习惯(男子称氏不称姓),严格来说应该叫“吕尚”。“子牙”是传说中他的字。不过,既然大家叫惯了“姜子牙”,我们这本书也这样称呼他。
据说姜子牙年轻的时候曾四方奔走,但一事无成。后来年纪大了,就在西岐的河边钓鱼,正好遇到周文王姬昌出来打猎。周文王和他一聊,非常佩服他,认为他是个奇才,就说:“从我国先君太公时就流传着这样的话:‘将来有位圣人会来到此地,我们周族会因此兴旺。’这位圣人说的就是您吧?我们盼望您已经很久了。”
于是,周文王请姜子牙上了自己的车,把他带了回去,让他在身边出谋划策,并称姜子牙为“太公望”。“太公”就是“爷爷”的意思,后世也称他为“姜太公”。
这件事有趣的地方在于:也许姜子牙遇到文王的时候,确实岁数不小了,但这个“太公”并不是指他,而指的是文王的爷爷古公亶父。“姜太公”并不是“姜家老爷爷”的意思,而是“一个被姬家老爷爷盼望的姓姜的人”。
姜子牙确实很有本领,不但文王对他毕恭毕敬,连周的大臣南宫适、散宜生都拜他为老师。今天还流传着一些兵法,据说是他写的,如《六韬》《太公兵法》之类。
周文王去世后,周武王即位。武王对姜子牙更敬重,尊称姜子牙为“师尚父”。姜子牙有个女儿,名叫邑姜,长大后嫁给了武王。所以,姜子牙是文王的亲家公,是武王的老丈人。姜子牙辅佐武王,今天看来,好像是忠臣辅佐明主;在历史上看来,反而是帮女婿卖力。
姜子牙帮助文王、武王,刺探到了商朝的很多情报。他见时机成熟,就建议发兵灭商。
《封神演义》里的姜子牙,是一个神话人物,能号令群神,分封众仙。但历史上的姜子牙,反而是一个绝不迷信的实干家。
早在周文王时期,姜子牙就和周文王“阴谋”推翻商政权:
周西伯昌之脱羑里归,与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其事多兵权与奇计,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史记·齐太公世家》)
也就是说,姜子牙刚一登上历史舞台,就是一位谋略家的身份。
周武王即位后,决定大举伐纣。在大军进发的路上,周人遇到了很多“不祥之兆”,比如洪水、山崩,武王车上的零件还损坏了。
而且,武王伐纣是向东走,正巧这段时间,岁星(即五大行星的木星)每晚都出现在东边的天空,等于大军是迎着它前进。当时人迷信,认为这是不利于打仗的“天意”。有人想退兵,但姜子牙反而不信这些,坚持前行。
终于,周军一路急行军,赶到了牧野。一场大战,打败了商军,攻下了朝歌。商朝灭亡了。
在这场战争中,姜子牙表现得相当出色。他率兵发动了总攻,还亲自冲锋陷阵。《诗经》中有一首诗叫《大明》,有两句诗描写姜子牙的威武,说:
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通“亮”,辅佐)彼武王,肆伐大商!
意思是说,我们那师尚父姜子牙,好像是展翅飞翔的雄鹰。他辅佐着我们的武王,向殷商发动了攻击!
武王灭商之后,把姜子牙封到齐地,姜子牙就成了齐国的开国君主。姜子牙是如何治理齐国的呢?史书上是这么记载的:
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史记·齐太公世家》)
齐地原本很贫瘠,老百姓也少。姜子牙去了之后,平定了周边部落的骚扰,修平政治,简化礼仪,发展工商业,靠着海水,打鱼、煮盐。附近的老百姓都去投奔,齐国就渐渐成了一个大国。
最后要说的是:上古的历史记录,往往有很多是失实的。很多古书都说姜子牙七八十岁了才遇到赏识他的文王,但他一连辅佐了两代君王,又是像雄鹰一样地上战场打仗,又是去齐国开疆拓土,实在不像是个七八十岁的老人能干的事。我们又知道他的称呼“姜太公”里,“太公”并不是指他。所以,有学者推测姜子牙遇到文王的时候,也许已过壮年,但年纪并没那么老。民间误认为他是个老头儿,可能是受了“太公”两个字的误导。
但《封神演义》并不管这些,它只负责把故事编好。所以姜子牙在《封神演义》里,不但不能是壮年人,而且必须是一个老头儿,还必须是一个一开始倒霉透顶的老头儿。
根据《封神演义》的故事,姜子牙三十二岁上昆仑山,跟着元始天尊学艺。但他没有成仙的资质,别的仙人都在腾云驾雾,他只会挑水、扫地、烧火,也学了一门手艺:编笊篱。这简直和神仙没有半点关系。到了七十二岁,他只好下山,来到商朝的首都朝歌,要找份工作干。
但是,一个七十二岁的老头儿能干什么呢?他只好去投奔自己一个有钱的朋友,叫宋异人。宋异人给姜子牙介绍了一位六十八岁的老太太,名叫马夫人,两人就结了婚。
老两口也得过日子,姜子牙就出门做买卖,哪知道,他的运气实在是倒霉透了,做什么什么不成。
有一次姜子牙去卖笊篱,笊篱是老百姓做饭的刚需,按说很好卖,结果从早上到下午,也没卖出去一个。姜子牙等得肚子都饿了,只好回家,一去一回统共七十里路,把挑担的肩膀都压肿了。到家后又落了埋怨,马夫人嫌弃他不会卖货。
没办法,于是改行卖面。这次好歹遇到了顾客,姜子牙正在低头撮面,却有一匹军马被炮声惊吓,飞一般地跑了起来。《封神演义》原文说:
子牙弯着腰撮面,不曾提防,后边有人大叫曰:“卖面的,马来了!”子牙急侧身,马已到了。担上绳子铺在地下,马来得急,绳子套在马七寸上,把两箩面拖了五六丈远,面都泼在地下,被一阵狂风将面刮个干净。子牙急抢面时,浑身俱是面裹了。买面的人见这等模样,就去了。子牙只得回去。一路嗟叹,来到庄前。
面没了,好不容易等来的顾客也不买了。
姜子牙又开了个饭店,选了个热闹的地段,这下生意总该有些起色吧,然而还是碰到了倒霉的事:
其日做手多宰猪羊,蒸了点心,收拾酒饭齐整,子牙掌柜,坐在里面。一则子牙乃万神总领,一则年庚不利,从早晨到巳牌时候,鬼也不上门。及至午时,倾盆大雨,黄飞虎不曾操演。天气炎热,猪羊肴馔,被这阵暑气一蒸,登时臭了,点心馊了,酒都酸了。
姜子牙精心准备一番,没想到下起大雨,没人来光顾,饭菜都臭了。
后来他又赶了些猪羊进城卖,觉得活物总不会变臭,但忘记看官方通知了:
……朝歌半年不曾下雨。天子百姓祈祷,禁了屠沽,告示晓谕军民人等,各门张挂。子牙失于打点,把牛、马、猪、羊往城里赶,被看门役叫声:“违禁犯法,拿了!”子牙听见,就抽身跑了,牛马牲口,俱被入官,子牙只得束手归来。
原来是朝廷正在祭天,祭天就禁止杀生,见到贩猪羊的就要抓起来。姜子牙吓得把猪羊扔了逃了回来,本钱全都赔了。
就这样,姜子牙一回又一回,做买卖没有一回成功过,怪不得马夫人说他是“无用之物”。最后,姜子牙在街上开了个算命馆,给人算卦。没想到碰上三妖之一的玉石琵琶精来算卦。姜子牙用法力让她暂时现出了本相,这就惹到了三妖之首妲己。姜子牙只好打定主意离开朝歌,去投奔西岐。但马夫人对这么个不成器的丈夫很恼火,就和他离了婚。
马氏离开姜子牙之后,嫁了一个叫张老三的农户。后来姜子牙在西岐遇到了周文王,这才扬眉吐气。他辅佐周武王打进朝歌。马夫人觉得当时看走了眼,没脸见人,就上吊死了。后来也被姜子牙封了神,被封为“扫帚星”,指专给人带来霉运的星神。
为什么《封神演义》要把衰老、倒霉、无能……各种不顺利加到姜子牙的身上呢?
因为用今天的话说,它要把姜子牙的人生写成“逆袭人生”,要写出他一开始落魄失意,后来扬眉吐气,这样才能形成对比,这样才能好看。所以在故事里,姜子牙越衰老,他的发达也越惊人,对比才越强烈。
姜子牙从倒霉到发迹的故事,还真不是《封神演义》的原创。因为在《战国策·秦五》里有这么一句话:“太公望,齐之逐夫。”汉代古书《说苑》里,也提到过一段话:“太公望,故老妇之出夫也,朝歌之屠佐也,棘津迎客之舍人也。”
它们说的都是姜子牙的故事,可能有点历史的影子,因为很多古书都提过。按照上面的说法,姜子牙是从齐地(那时候还没有齐国)被老婆赶出家门的,在朝歌做过宰牛卖肉的屠夫,在棘津当过“舍人”(大概相当于店小二或者旅馆服务员),后来遇到周文王,才飞黄腾达。
这样的人生,实在是太有戏剧性了,所以《封神演义》采纳了这个先倒霉后发迹的模式,用来写姜子牙的故事。
这样写的目的,就是展现一个小人物的成长历程。这也是塑造人物的一种手法。这种人物在今天的叙事学中叫“逆袭人物”,也叫“发迹变泰人物”。
这种人物的成长历程,通常是这样的:一开始别提多倒霉了,喝凉水都塞牙。但他一路压抑、倒霉下去,突然之间抓住一个机遇,一下子路也通了,人生也顺了,运气也来了。
只有这样,从前这个人吃过的苦、受过的罪,我们才会觉得都值得了。
这种人物形象,也不光姜子牙。战国时期,有一个叫苏秦的人。他年轻的时候四处奔走,游说诸侯,希望诸侯采用他的主张,结果谁也不搭理他。他回到家里,父母不跟他说话,嫂子不给他做饭。苏秦受到了巨大的刺激,赌气发奋读书。古人留长头发,他就把头发拴在房梁上,一打瞌睡,一低头,就会疼醒,继续读书。最后,苏秦成了著名的纵横家,让东方六国联合起来抗秦。他得意的时候身佩六国相印,威震诸侯。
汉代有个著名的文学家叫司马相如,也是这类人。司马相如很有才华,但是生活贫困,没有贵人赏识他。富家女卓文君对他一见钟情,不顾一切与他私奔。她来到司马相如的家,只见家里什么也没有,唯有四周的墙壁,“家徒四壁”这个成语就是这么来的。夫妻二人为了维持生计,竟“当垆卖酒”,日子过得颇为潦倒。不过后来司马相如时来运转,凭借《子虚赋》受到了汉武帝的赞赏,终于熬出头来。
司马相如的故事影响广泛,代代流传,明代的短篇白话小说《警世通言》里就有一篇《俞仲举题诗遇上皇》提到了它。文中有一句总结颇为精准:
司马相如本是成都府一个穷儒,只为一篇文字投了至尊之意,一朝发迹。
穷酸文人因为他的文学才华而发迹改命,这种故事模式可谓深得人心。
不只是文人,商人发迹变泰的故事那就更多了。明代有个小说家叫凌濛初,他有篇小说《转运汉遇巧洞庭红 波斯胡指破鼍龙壳》讲的就是一夜暴富的故事。一个名叫文若虚的商人,做生意百做百不着,叫人干着急。有一次他听人说北京扇子好卖,就置办起扇子买卖,没承想那年北京夏天格外潮湿,扇子全放坏了,竹篮打水一场空。由于经常遇到这种事,他有个外号叫“倒运汉”。
然而他突然奇妙地转运了。他一时兴起跟几个兄弟到国外卖洞庭的橘子,意外地畅销,挣了一大笔钱后,他们来到了一座荒岛边,同伴们晕船不愿意上去,文若虚独自一人竟在那里捡到了一个价值连城的龟壳,从此成为一介富商。
四大名著里也有这个套路。比如《三国演义》里的刘备,也是这种写法:一开始的时候,只要打仗就输,被人追得到处跑。最后得到诸葛亮的辅佐之后,人生开始反转,最后成为一方霸主。
看多了这类故事,我们会发现:所有的逆袭人物,都是故事里的主角。既然是主角,他们承担的任务,就是给读者一种“代入感”。换句话说,就是让读者觉得是他们本人的故事。
我们所有人都希望成长,希望辉煌。但是,绝大多数人都没有与生俱来的好运气,总是要从零开始。所以,读者就希望看到一种故事,这种故事里有一个极微小的人物,要么倒霉,要么年老,要么什么都不是。他经过了漫长的奋斗,不断地跌倒再爬起,最后成就一番事业。
这种故事,是最容易励志的,也是最吸引人的。所以,逆袭人物的故事,其实满足的是读者心底的需求。
人们常说的“望富希贵”意识,《史记·陈涉世家》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霸气宣言,其实都是这种心理需求的具体表现。
除了这种需求之外,逆袭故事还反映了现实人生的成长经历。
事实上,大多数人都不能随随便便成功,辉煌之前,一定有无数次跌倒再爬起的过程。这种心态,这种经历,一定会影响文学作品的创作,产生许许多多这种逆袭的故事。而这种故事,又反过来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这就是姜子牙故事的现实意义。
为什么哪吒会从肉球里生出来?
如果让大家投票选择《封神演义》里最有名的英雄,恐怕哪吒的“粉丝”是最多的。事实上,《封神演义》这部书在今天的影视、动漫等文化领域创造的价值,有一半以上是哪吒这个IP提供的。
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哪吒这个人呢?答案是:不存在名叫“哪吒”的真人。这个形象源于佛经,是毗沙门天王的三儿子。而毗沙门天王,后来在中国分化出一个托塔天王李靖。这位三太子平时捧着宝塔,跟在天王左右值班。这就是托塔天王和哪吒最早的来历。毗沙门天王,在唐代是非常兴盛的信仰,产生于一个叫“密教”的佛教流派,我们本土的宗教道教,教义里并没有天王。
哪吒这个名字之所以有点怪,是因为它是由佛经梵文音译并缩略而来的,全称为“那罗鸠婆”“那罗鸠钵罗”等。总之,哪吒是一个外来语。
毗沙门天王为何后来被认为是唐朝的李靖?这是因为李靖是唐代开国元勋,很受民间崇拜,大伙很喜欢他,就不断给他身上编故事。一个有名的故事,就是李靖代龙王行雨(见唐代小说《续玄怪录》),刚好佛经里西方广目天王是管龙王的,他的名字叫“毗留博叉”,久而久之,人们就把“毗留博叉”和“毗沙门”混在了一起。
哪吒三头六臂的经典形象早在《封神演义》之前就有雏形了。比如成书于明初永乐年间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就写道:
哪吒本是玉皇驾下大罗仙,身长六丈,首戴金轮,三头九眼八臂,口吐青云足踏盘石,手持法律,大喊一声,云降雨从,乾坤烁动。因世间多魔王,玉帝命降凡,以故托胎于托塔天王李靖。
民间故事中的哪吒已经和《封神演义》中的很接近了。但今天各种动画片、电影、电视剧里流传的哪吒形象,一多半是《封神演义》这部书塑造的。
先讲出生。《封神演义》中,哪吒的父亲是陈塘关总兵李靖,妈妈是殷夫人。他们本来已经有了两个儿子,大的叫金吒,二的叫木吒。这回,殷夫人又怀孕了,足足怀了三年零六个月,这令李靖心中忧虑,觉得并非吉兆。殷夫人果然做了一个奇怪的梦:
当晚夜至三更,夫人睡得正浓,梦见一道人头绾双髻,身着道服,径进香房。夫人叱曰:“这道人甚不知理,此乃内室,如何径进?着实可恶!”道人曰:“夫人快接麟儿!”夫人未及答言,只见道人将一物往夫人怀中一送。夫人猛然惊醒,骇出一身冷汗……
正如很多故事都会有的情节,神奇人物的出生都有神奇的预兆。殷夫人做了这个怪梦之后,丫鬟忽然来报:“启禀老爷:夫人生下一个妖精来!”
这个“妖精”长什么样呢?且看书中说:
只见房里一团红气,满屋异香,有一肉球,滴溜溜圆转如轮。李靖大惊,望肉球上一剑砍去,划然有声。分开肉球,跳出一个小孩儿来,满地红光,面如傅粉,右手套一金镯,肚腹上围着一块红绫,金光射目。这位神圣下世,出在陈塘关,乃姜子牙先行官是也。灵珠子化身,金镯是“乾坤圈”,红绫名曰“混天绫”。此物乃是乾元山镇金光洞之宝,表过不题。
哪吒从一个肉球里跳出来,而且刚出生就不同凡响,眼睛里射出道道金光,还散发出奇异的香气。
后来哪吒拜了一个神仙——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做师父。那时正值农历五月,天气炎热,哪吒闲来无事去东海洗澡。他把混天绫当作搓澡巾,往东海里蘸了蘸水,“摆一摆,江河晃动;摇一摇,乾坤动撼”,把东海龙王的水晶宫晃得乱响。
龙王敖光命一个“面如蓝靛,发似朱砂”的巡海夜叉去看看,没承想被哪吒拿乾坤圈打得脑浆迸流。这一下子,惹怒了东海龙王三太子敖丙,骑一匹逼水兽冲出水面,与哪吒大战:
哪吒急了,把七尺混天绫望空一展,似火块千团,往下一裹,将三太子裹下逼水兽来。哪吒抢一步赶上去,一脚踏住敖丙的颈项,提起乾坤圈照顶门一下,把三太子的元身打出,是一条龙,在地上挺直。哪吒曰:“打出这小龙的本相来了。也罢,把他的筋抽去,做一条龙筋绦,与俺父亲束甲。”
这段就是著名的抽龙筋故事。
哪吒这下惹了大麻烦。东海龙王痛失爱子,怒发冲冠,要去天宫告状。哪吒一看,这可不行,我不能让你告状,也驾云上了天宫了。这时候南天门还没开。哪吒身上有一道隐身符,他看得见敖光,敖光看不见哪吒。哪吒正在气头上,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把敖光也打了一顿:
古云:“龙怕揭鳞,虎怕抽筋。”哪吒将敖光朝服一把拉去了半边,左胁下露出鳞甲。哪吒用手连抓数把,抓下四五十片鳞甲,鲜血淋漓,痛伤骨髓。敖光疼痛难忍,只叫饶命。哪吒曰:“你要我饶你,我不许你上本,跟我往陈塘关去,我就饶你。你若不依,一顿乾坤圈打死你!料有太乙真人做主,我也不怕你。”敖光遇着恶人,莫敢谁何,只得应承:“愿随你去!”
哪吒对东海龙王父子既抽筋又揭鳞,闯下天大的祸来。敖光也不是软柿子,叫了南海龙王、西海龙王、北海龙王一起去陈塘关找李靖算账。哪吒决定一人做事一人当,既然杀人就要偿命,绝不连累父母,于是剔骨还父,割肉还母,自杀而亡。
但哪吒毕竟不是凡人,他本是天上的灵珠子,应运下凡,肩负着讨伐纣王的历史使命。于是太乙真人用莲花与荷叶给他重新塑造了一个身体。脚踩风火轮,手提火尖枪,哪吒重获新生,而且比原来本领更强了。
后来姜子牙出山,武王伐纣,哪吒和他爸爸李靖、大哥金吒、二哥木吒,都下山帮助姜子牙,屡建奇功。商朝灭亡后,他一家四口肉身成圣,上天当神仙去了。
这个故事里最有意思的,就是哪吒是从肉球里生出来的。《封神演义》为什么要这么写呢?
按神话学的观点来说,这种英雄人物的神奇出生故事,是一种“感生神话”,意思是英雄的母亲往往受到了某种神圣的启示,然后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把英雄人物生下来。
其实,除了哪吒是从肉球里生出来的之外,神话故事里,还有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都是从肉球里诞生的。
比如《封神演义》里还有个厉害人物,名叫殷郊。他是怎么出生的呢?原著里虽然没说,但是其他民间故事说了。他的母亲姜皇后怀了他很久,最后生出一个肉球。这时候妲己趁机陷害姜皇后,说:“皇后娘娘生了个怪物。”纣王十分不高兴,就把肉球扔到郊外。哪知道在郊外,有牛马经过,不敢踩它,绕着它走。又有成群结队的乌鸦飞过来,伸开翅膀,盖在它上面,好像怕肉球冷似的。
这时候,来了一个神仙,名叫金鼎申真人,一看就说:“哎呀,这是仙胎呀。”他拔出宝剑,剖开肉球,从里面抱出一个婴儿,抚养他长大成人,教他各种本领。因为他是殷商的王子,又因为一生下来就被扔到了郊外,所以叫“殷郊”。
这个故事好像和哪吒的出生差不太多,没错,这就是一个经典的故事套路。历史上有好多英雄人物,都有这样的故事。
比如周朝的始祖弃,又叫后稷,也有这个故事。《诗经》里说,他生下来的时候,就是一团肉球,和前面的故事一样,被扔到巷子里,牛羊不敢踩它,鸟儿张开翅膀覆盖它。周的民族史诗《诗经·大雅·生民》里是这样写的:
诞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寘之平林,会伐平林。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鸟乃去矣,后稷呱矣。
意思是说:不论是把他放在狭窄的小巷、树林,还是寒冷的冰上,后稷都因为各种原因安然无恙。
族人这才觉得他很神奇,把他抚养长大。他非常喜欢种植五谷,以此让自己的民族发扬光大,被尊为周族始祖。因为他一出生就被抛弃了,所以名字就叫“弃”。
甚至唐末起义领袖黄巢,也有一个类似的出生故事,这个故事见于《五代史平话》:
且说曹州冤句县,有个富人黄宗旦,家产数万,贩盐为生,喜聚集恶少。是那懿宗皇帝咸通元年上,黄宗旦妻怀胎,一十四个月不产。一日,生下一物,似肉球相似,中间却是紫罗裹的一个孩儿。忽见屋中霞光灿烂,宗旦向妻道:“此是不祥的物事。”将这肉球使人携去僻静无人田地抛弃了。归来不到天明,这个孩儿又在门外啼叫。宗旦向妻子道:“此物不祥,害之恐惹灾祸。”遣伴当送放旷野,名青草村,将这孩儿要顿放乌鸢巢内,便是跌下来,他怎生活?过个七个日头,黄宗旦因行从青草村过,但听得乌鸢巢里孩儿叫道:“爷爷!你存活咱们,他日厚报恩德!”宗旦使人上到巢里,取将孩儿下来,抱归家里看养,因此命名黄巢。
其实,很多故事都类似,英雄人物的出生,往往都不平凡。你可以回忆一下,孙悟空是不是也这样呢?
孙悟空虽然不是从肉球里生的,却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西游记》里这段描写相当经典: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
从各种指标上看,孕育孙悟空的仙石都是与天地自然相通的。孙悟空从一个石卵变化而来,眼睛天生就会发射金光,和哪吒很像。
从石头里蹦出来的还有大禹的儿子启。传说大禹治水的时候,要打通辕山,就用神力变成了一头大熊,在那里开山。他的妻子涂山氏不知道,有一天不小心看到了,大吃一惊,吓得扭头逃走。大禹在后面紧紧追赶,却忘了恢复原形。涂山氏心里一急,就一下子变成了一块大石头。这时涂山氏身怀有孕,只见石头裂开了一条缝,从里面钻出一个小婴儿,这就是禹的儿子启。后来,启开创了夏朝,成为夏朝第一代君王。
其实,我们只要用科学的眼光来看这些故事,就会知道:人类创造的英雄故事,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的模式。英雄神奇的降生,一定象征着他未来要做出一番事业,绝不会平凡;而降生时的种种奇异表现,往往会让旁人诧异,英雄由此会遭受一系列的歧视、苦难,这也预示着他们在未来人生道路上会遇到异于常人的艰辛。神奇的出生,是英雄注定不平凡的标志。但那些非同寻常的艰难遭际,却是英雄要成为英雄的必经之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