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

書城自編碼: 3989750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經濟經濟史
作者: 陈剑
國際書號(ISBN): 9787515028798
出版社: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6-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439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图解机械工程入门
《 图解机械工程入门 》

售價:NT$ 440.0
中文版SOLIDWORKS 2024机械设计从入门到精通(实战案例版)
《 中文版SOLIDWORKS 2024机械设计从入门到精通(实战案例版) 》

售價:NT$ 450.0
旷野人生:吉姆·罗杰斯的全球投资探险
《 旷野人生:吉姆·罗杰斯的全球投资探险 》

售價:NT$ 345.0
希腊人(伊恩·莫里斯文明史系列)
《 希腊人(伊恩·莫里斯文明史系列) 》

售價:NT$ 845.0
世界巨变:严复的角色(王中江著作系列)
《 世界巨变:严复的角色(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500.0
宋初三先生集(中国思想史资料丛刊)
《 宋初三先生集(中国思想史资料丛刊) 》

售價:NT$ 990.0
天生坏种:罪犯与犯罪心理分析
《 天生坏种:罪犯与犯罪心理分析 》

售價:NT$ 445.0
新能源材料
《 新能源材料 》

售價:NT$ 290.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83
《 金融危机500年:金色的镣铐(纵观救市措施如何再造金融体系、重塑世界格局) 》
+

NT$ 383
《 白银帝国:一部新的中国货币史(修订版) 》
+

NT$ 203
《 中国社会经济通史 》
+

NT$ 454
《 信用女士:18世纪新英格兰城市的妇女、金融和法律 》
+

NT$ 352
《 黑金时代:煤炭、政治与美国的工业化抉择 》
+

NT$ 568
《 天才与狂徒:跨越200年时间与空间,解读人类创新史 》
編輯推薦:
20余位专家结合40多个实践案例,剖析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描绘县域经济多元化发展成果和市场前景
內容簡介:
本书围绕县域城镇化、乡村振兴、县域制造业、县域金融、“三农”问题、人才发展、城乡融合、县域治理等当前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热点问题,通过典型案例分析、特色产业介绍,多角度解析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科学诠释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新方略,探讨如何聚合各种要素推动中国县域经济健康、稳定、高质量发展。
關於作者:
陈剑,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特约研究员,中国民营经济50人谈成员,在经济体制改革、民营经济、区域经济等领域多有著述。
目錄
绪论 县制历史和县域发展
第一节 县制的起源....................................................................................002
第二节 县制的建构....................................................................................005
第三节 县制的优势....................................................................................010
第四节 县制的弊端....................................................................................013
第一章 县域经济的基本情况
第一节 县域经济的含义、基本特征及发展意义...........................................020
第二节 县域人口和县域面积.......................................................................023
第三节 县域经济发展现状..........................................................................035
第四节 镇域经济........................................................................................043
第二章 县域经济的内容与问题
第一节 县域经济重点关注的内容................................................................052
第二节 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问题.........................................................062
第三节 县域经济发展展望..........................................................................070
第三章 县域城镇化
第一节 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城镇化建设.....................................................076
第二节 迈向共同富裕的县域城镇化............................................................ 084
第三节 新型基础设施与县域城镇化............................................................ 090
第四节 人口老龄化与县域城镇化................................................................ 098
第四章 乡村振兴
第一节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 106
第二节 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背景................................................................ 111
第三节 乡村振兴的实施途径...................................................................... 117
第五章 县域制造业
第一节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也是立县之本..................................................... 126
第二节 基本经验和典型路径...................................................................... 136
第三节 县域制造业培育的策略与方法......................................................... 141
第四节 县域制造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149
第六章 县域金融
第一节 县域金融需求................................................................................. 162
第二节 县域金融供给................................................................................. 167
第三节 解决县域金融供求失衡的对策思考.................................................. 174
第七章 “三农”问题
第一节 县域经济视角下的“三农”问题..................................................... 184
第二节 县域经济与“三农”问题相互影响.................................................. 191
第三节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 198
第一节 作用和成效.................................................................................... 208
第二节 存在的问题.................................................................................... 216
第三节 思路与对策.................................................................................... 220
第九章 城乡融合
第一节 城乡融合任务................................................................................. 232
第二节 城乡融合的难点与挑战................................................................... 237
第三节 县域经济在城乡融合中的功能......................................................... 241
第四节 县域经济与城乡产业融合模式分析.................................................. 250
第十章 科技创新
第一节 第四次科技革命下的县域经济......................................................... 256
第二节 以科技创新驱动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 260
第三节 县域经济与科技创新的双向互动..................................................... 262
第四节 双向互动发展的关键融合点和发展之路........................................... 268
第五节 “双碳”战略下县域城镇化.............................................................. 275
第十一章 数字经济
第一节 宏观政策....................................................................................... 284
第二节 数字经济对县域发展的影响............................................................ 287
第三节 区域流量变现:县域发展新起点..................................................... 294
第四节 建立县域发展志愿服务平台............................................................ 307
第一节 中国县级财政的基本情况................................................................ 315
第二节 中国县域财政和债务情况................................................................ 324
第三节 具有财政自主功能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329
第四节 增强县域财政自主能力策略............................................................ 338
第十三章 县域治理
第一节 推动县域综合治理.......................................................................... 344
第二节 县域发展:政府与市场................................................................... 348
第三节 县域土地制度综合改革................................................................... 352
第四节 县域发展与财税金融体制改革......................................................... 359
第五节 县域发展与农民市民化................................................................... 369
后 记 / 376
內容試閱
县域经济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什么是县域经济?本书作者以为,县域经济就是以县(县级市、建制县、旗、自治旗)管辖为界的区域经济,包括农(农林牧副渔)、工、商、交通、运输、金融、贸易、科技、服务等行业,涵盖全民、集体、个体、股份、股份合作、中外合资等多种所有制形式。如此,县域经济带有明显的行政区划、地理特质和分散性色彩,与城市经济形成鲜明对照。如果将县域经济比作汪洋大海,城市经济就是一个个岛屿,形成我国经济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结构。
对于推动汪洋大海式的县域经济发展,很难提出一个统一的发展模式,但是未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大方向已定,县域经济无疑被囊括其中。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统领包括县域经济在内各项事业发展的总目标和总任务,是贯穿发展始终的一条红线,也是县域经济发展必需的遵循。因此,要立足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县域经济发展,首先找准并解决好影响县域经济发展全局的关键节点和问题。
一、大力推进种植业现代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中国是传统农业大国,“民以食为天”道出粮食生产的极端重要性。新中国成立后,计划经济时期提出并推行农业“以粮为纲”方针,粮食生产被视为国民经济的重中之重。“手头有粮、心中不慌”成为各级干部和群众耳熟能详的共识、安定民心的“压舱石”。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发展起来,这一共识和名言受到一定挑战。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目标诱导下,“种粮不赚钱”“丰产不丰收”“谷贱伤农”和“民工潮”现象涌现,一些农村变成“三八(妇女)六一(儿童)九九(老人)部队”留守之地,粮食“压舱石”基础受到挑战。粮食种植等耕地面积逐步被蚕食,以守住18 亿亩耕地和粮食种植面积为“红线”的“保卫战”打响,需要寻求治本的突围之策。要认识这一“保卫战”的极端重要性。一是相对14 亿人口、18 亿亩耕地“红线”来说,人均1.29 亩耕地水平很低,是必须严防死守的“底线”,不能有失。二是面对加速推进的人口城市化、农民工进城势头不减,农村土地抛荒或变相抛荒严重,必须妥善处之,加大改革力度,推行有效的土地流转改革。三是要因地制宜,在东北、华北等平原粮食主产区地带,加快农业机械化、现代化步伐,推行以家庭农场为主的农业现代化体制改革。
二、深入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走高质量发展道路
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科技是关键、基础在教育、驱动力在人力资本。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以微电子技术为前导的新技术革命现已推进到以生命科学为先导,包括生物工程、基因技术、纳米技术、克隆技术、自动化技术在内的全新的现代化技术,从而进入智能工具时代。智能工具渗透到各个领域,改变着生产的要素构成、运行方式,产品的效用和效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的效率,改变着一切生产部门和非生产部门,创造出更加强大和先进的社会生产力。作为总体县域经济支柱产业的农业经济,也必须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广义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业,高质量发展道路宽广。20 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曾形成水、肥、土、种、密、保、工、管“农业八字宪法”。不管“宪法”本身如何变化发展,有一点是十分明确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是不竭的推动力。
水的利用,需要改变不计成本、浪费水资源的落后用水方式,向喷灌、滴灌、根灌节约用水、多用途综合用水转变。需要认识到,这是水资源利用带有革命性质的转变。如以国土面积不大且多为沙漠半沙漠的以色列为例,实行科学综合节约用水改革后,硬是在不毛之上发展为中东蔬菜种植和出口大国,成为中东多个国家的蔬菜供应基地。
提升种子质量的改革同样重要。袁隆平先生研发并推广水稻杂交技术,使杂交水稻单产增加10% 左右,为中国粮食自给作出彪炳史册的贡献。
福建省等地“农- 牧- 菌”循环农业体系将养猪场的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循环利用,将“农牧废弃物- 食用菌”循环农业综合开发体系及调控技术运用其中,从而实现了有益微生物菌剂筛选、主要接口技术优化、高效栽培基质研发、温室气体有效减排、复合体系碳中和等集成创新。形成“农- 牧- 菌”一体化的产业链,最终促进了农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当今太空育种,无人机播种、施肥、喷洒药物等现代科技的广泛运用,科技创新为县域经济高质量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展现出县域经济美好的前景曙光。
三、扶持壮大民营经济,走富民强国之路
民营经济的重要性,可从2018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五六七八九”形象说法窥其全貌:
“五”:民营经济贡献了中国经济50% 以上的税收;
“六”:民营经济贡献了中国经济60% 以上的GDP(国内生产总值);
“七”:民营经济贡献了中国经济70% 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
“八”:民营经济贡献了中国经济80% 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
“九”:民营经济贡献了90% 以上的企业数量。
如今,民营经济的作用更加凸显。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发生的最重要的变化,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和引擎。近年来,社会上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怀疑、否定民营经济的不和谐声音,部分地方政府对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大政方针认识也不到位,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民营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也导致民营企业家缺乏安全感和继续奋斗的信心。所幸在党的多次决议和文献中,对民营经济给予充分的肯定,明确要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特别是2022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针对社会上对我们是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不正确议论,必须亮明态度,毫不含糊。
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出台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2023 年7 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明确民营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力量。
从当前实际出发,尤其要提振信心,要拿出政策促进发展的典型事例和经验。要具体落实各项扶助政策,特别是扩大贷款政策。要推进企业资产重组和转型升级,推进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提高民营企业抗风险能力。
四、发挥比较优势,支持特色产业发展
在汪洋大海般的县域经济中,许多产业和企业优势明显,特色产业蜚声海内外。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迅猛发展,县域经济也承受着某种冲击。有的传统名、优、特产品所使用的某些原材料和传统生产工艺,用现代化技术可以轻松地制造出来。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使传统的优秀产品失去价格优势。同时也有形形色色的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市场,以假乱真、真假难辨,损坏了传统名、优、特产品和厂商的声誉,危害甚大。这就需要完善专利制度,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把好专利的申请和授予关口,防止那些达不到要求的假冒产品蒙混过关,更需要按照标准要求严格程序、公开透明评审、严厉惩治弄虚作假行为。与此同时,要加大改革力度,实行资金、人才、技术、市场适度向名、优、特产品厂商倾斜的政策。要制定并落实专利技术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政策,激励发明创造、增强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弘扬崇尚发明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尊重劳动的精神,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要贯彻落实科教兴国、科教兴县战略,将其落实到全面提高人口素质、增强人力资本积聚上来。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优化职业教育结构,加大职业教育投入,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培养高素质产业生力军,使职业教育更好地为县域经济发展服务。
五、发展绿色产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般县域经济处于技术构成中低端,相当数量的企业还没有摆脱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困境。但是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县域经济也必须毫无例外地走这条道路,完成向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的发展方式转变。因此,要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县域经济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之中。调整县域经济结构、提升发展水平、优化生态承载力和资源供给强度。要以绿色产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方向,构建可持续的绿色发展蓝图,将县域经济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此,要特别注意和处理好县域经济发展三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数量扩张与质量效益之间的关系。在国民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以后,县域经济也必须跳出数量扩张型模式,驶入质量效益型发展模式。要加大引进创新人才、培育创新主体、打造创新型平台。在产业发展上要跟随5G、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推动县域经济智能化发展,提升县域产业质量效益。营造浓厚的县域科教环境,厚植人力资源势能。推进科学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营造县域科学、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不断提升人口素质,增强人力资本积聚。为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提供智力保障。
二是当前与长远发展之间的关系。国际社会最早给出的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一定义从代际关系上诠释可持续发展,囊括了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后来有的阐释发生偏重“后代人”倾向,是不全面的。不过强调的重点放在纠正不顾后代人需求上,也是有针对性和正确性的。因此,县域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应在满足当代人需求基础上,将满足子孙后代的需求作为重点。认识、摆正并处理好发展的代际关系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应有之义。
三是产出资本与人力资本之间的关系。发展县域经济,人们很重视资金投入,尤其是物化资本—— 产出资本或生产资本的投入。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要忘记,当今时代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积聚的增长。在县域经济增长动力有所不足的情况下,应更多地转向以人力资本积聚为主导。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