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乾隆制造
》
售價:NT$
398.0
《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售價:NT$
1316.0
《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售價:NT$
1367.0
《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售價:NT$
332.0
《
紫云村(史杰鹏笔下大唐小吏的生死逃亡,新历史主义小说见微之作,附赠5张与小说内容高度契合的宣纸彩插)
》
售價:NT$
449.0
《
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华现代学术名著3)
》
售價:NT$
296.0
《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新版)
》
售價:NT$
352.0
《
德国天才4:断裂与承续
》
售價:NT$
500.0
|
編輯推薦: |
1、解码新质生产力,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鲜明特征与培育路径
本书以独特的视角切入,围绕新质生产力是什么、为何提出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源自哪里、新质生产力新在何处、新质生产力路在何方、新质生产力有何意义,展开透彻、生动的解析,观点新颖,知识性十足,对于为读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做好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2、把握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本书深入探讨了在数字化、智能化浪潮下新质生产力如何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同时揭示了新质生产力的时代价值和发展路径,回答了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大众关心的问题。引领广大读者洞悉时代风向,读懂中国经济未来增长极,进而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中抓住机遇,谋得发展。
3、作者专业权威,语言通俗易懂,案例丰富,实用性强
本书引用大量的数据和实例作为理论的支撑,还进行了许多生动翔实的案例分析,如对东北振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等具体实践的深入剖析,使得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加生动和直观,这种文本的鲜活性,极大地增强了书籍的可读性和实用性。
4、随书
|
內容簡介: |
本书从新质生产力是什么、为何提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源自哪里、新质生产力新在何处、新质生产力路在何方、新质生产力有何意义六个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详细论述。同时,在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进行理论阐释时还紧密结合诸多客观实际案例,不仅增强了理论论述的说服力,也使得较为抽象复杂的经济理论问题更加贴近现实,易于理解和应用,旨在帮助广大读者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意义,从而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及要求,沿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遵循生产力发展客观规律,在干事创业的征程中创新业、立新功。
|
關於作者: |
王立胜,哲学硕士,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兼任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副会长等。
曾担任中共山东省委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副主任,中共潍坊市委副秘书长,中共昌乐县委副书记、县长,中共青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山东省援疆工作指挥部副总指挥、潍坊市副市长、山东省对口支援办公室副主任;中共喀什地区地委委员、宣传部部长,喀什地区行署常务副专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院长。
多次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颁发的优秀对策奖、山东省人民政府颁发的优秀科研成果奖、全国党校系统优秀研究成果奖等。
|
目錄:
|
绪 论 / 1
第一章 应时而生:新质生产力是什么?
第一节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 / 003
第二节 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 012
第三节 新质生产力如何推动、支持高质量发展 / 021
第二章 时代要求:为何提出新质生产力?
第一节 生产力发展的历史经验总结 / 031
第二节 发展新质生产力应对现实境遇 / 040
第三节 发展新质生产力顺应国际历史趋势 / 045
第三章 理论渊源:新质生产力源自哪里?
第一节 理论逻辑: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传承和发展 / 059
第二节 历史逻辑:新质生产力是21 世纪人类物质文明的最新涌现 / 070
第三节 实践逻辑:新质生产力是中国共产党人发展生产力的战略导向 / 075
第四章 理论内涵:新质生产力新在何处?
第一节 科技创新所推动的生产要素质变 / 087
第二节 高质量发展的新历史方位和新路径选择 / 098
第三节 21 世纪涌现出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 103
第五章 实践要求:新质生产力路在何方?
第一节 聚焦先进生产力加强科技创新 / 111
第二节 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 / 119
第三节 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 133
第四节 形成适应新质生产力的新型生产关系 / 142
第五节 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 / 154
第六节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 164
第六章 国际视野:新质生产力有何意义?
第一节 驱动经济内涵式发展 / 169
第二节 确证实体生产的优先性 / 175
第三节 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优势 / 182
第四节 塑造百年变局下的文明创新 / 186
后 记 / 197
|
內容試閱:
|
新质生产力助推中国式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这是对时代发出的宣言,也是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出的动员令。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应当看到,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各个方面的条件基本上已具备,但现有生产力对于实现这个宏伟的目标尚有不小的差距。而要加快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在生产力的提升上下功夫,也就是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一、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恰逢其时
任何一种理论都有其所属的时代,任何一种理论都不是僵化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不断丰富完善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准确把握时刻变化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形势的基础上,植根中国实践,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创造性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要求“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自2023 年9 月7 日至2024 年2 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围绕新质生产力展开论述。他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要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同时,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等等。习近平总书记的上述论述指明了新质生产力的特征、基本内涵、核心标志、特点、关键、本质等基本理论问题,为我们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我们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式提供了系统性的认识。同时,也指出了新质生产力与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2024 年3 月初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新质生产力进行了新的论述,使之迅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话题。3 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3 月6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的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委员联组会上指出:“科技界委员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进一步增强科教兴国强国的抱负,担当起科技创新的重任,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3 月7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上指出:“党的二十大后,党中央从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局出发,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为新兴领域战略能力建设提供了难得机遇。要乘势而上,把握新兴领域发展特点规律,推动新质生产力同新质战斗力高效融合、双向拉动。”
“因地制宜”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要求。发展新质生产力,各地要把握好自身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定位,并在此基础上去思考、去谋划、去推进。新质生产力并不局限于高精尖领域,也包括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等内容。同时,不同地方的发展状况不同,新质生产力发展也会呈现不同的特征。因此,要分类实施,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紧扣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在固长板、补短板、锻新板上狠下功夫,探索出发挥本地优势、展现本地特长的新路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江苏“全面融入和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强同其他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战略的对接”a ;要求天津“深入推进区域一体化和京津同城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要求广西“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对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新布局”“要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要增强内外联动,构建更有活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具有渐进性、继承性的特点,这决定了新质生产力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数字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形态。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经济社会发展开始迈向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数字赋能的高级生产要素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凸显。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2012 年的11 万亿元增长到2022 年的50.2 万亿元,数字经济占GDP 的比重由21.6% 提升至41.5% ,数字经济全要素生产率从1.66 提高到1.75。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既受到经济制度和市场机制的保障,又由于体制机制的相对滞后性而产生多重影响。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进一步推进经济制度的完善和市场机制的健全,完善分配制度,来释放国内市场需求潜力,打通要素市场和资源市场。
首先,加快培育数字要素市场。构建数字要素市场关键在于突破核心技术,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数字基础设施效能,推进5G 互联网、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数据基础设施的平衡发展。构建高标准数据要素及其赋能产品市场体系,要推动数据要素基础设施的区域平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形成城乡互通有无、一体化的互联网,补齐乡村在宽带网络、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短板,缩短东西部数据资源差距,促进区域之间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
其次,推进资本市场建设。数字产业集聚可锻造多参与主体、高技术密集度、复杂数字产品结构的产业链条,吸引大量产业链上下游与支撑性企业形成较小空间尺度上的高密度集聚,有助于促进知识流动与专业化分工。一方面,要保持资本市场对于实体经济的服务热情。政府要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方式,引导资本市场向科技创新、数字产业升级等领域倾斜,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另一方面,要将资本市场建立在规范的法律法规和有效的监管机制之上,健全产权保护制度,鼓励市场主体依法合规参与市场竞争,促进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全面落实,以优质市场环境吸引更多国际资本来我国投资兴业,以完备的新质生产力形成机制确保我国资本具有强大竞争力。
最后,健全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人才是最活跃的创新要素,新质生产力是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有机结合的结果,只有把技术劳动力、普通劳动力、资金、设备、专利等各种资源以更为科学合理高效的方式进行组合与搭配,才能形成具有突破意义的原始创新成果。相关数据表明,我国人才资源总量达到2.2 亿人,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 万人,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程度持续提升,我国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宏大、门类最齐全的人才资源大国,但区域间劳动力素质差异较大的现象仍存在。2010 — 2020 年这10 年间,东部省份大学及以上学历人数比重达20.9%。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大学及以上学历人数比重分别达到13.7% 、14.5% 和16.6% ,学历差距较大。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要通过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以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高制造业利润,对接高质量劳动力市场,借助国家“两重一新”战略机遇及5G 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力改善基础设施,畅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运输难、运费高等痛点和堵点,做大做强制造业,提升劳动力福利水平,拓展制造业劳动力就业空间,使劳动力“引得来、留得住”。要推动超大、特大城市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论证和推动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率先实现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进一步畅通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渠道。通过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劳动者技能等措施,增强全体劳动者参与新产业新业态的能力,从而推动社会整体向更高水平的共同富裕迈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