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傅菲“山居”系列:深山已晚+客居深山(套装共2册)

書城自編碼: 3989463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中国现当代随笔
作者: 傅菲
國際書號(ISBN): 9787559869401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6-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624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贞观政要:天可汗的时代
《 贞观政要:天可汗的时代 》

售價:NT$ 302.0
左传:诸侯争盟记
《 左传:诸侯争盟记 》

售價:NT$ 250.0
财之道丛书·特许公司600年:从冒险公司到东印度公司
《 财之道丛书·特许公司600年:从冒险公司到东印度公司 》

售價:NT$ 406.0
看见不同
《 看见不同 》

售價:NT$ 307.0
以毒为药:古代中国的医疗、文化与政治
《 以毒为药:古代中国的医疗、文化与政治 》

售價:NT$ 411.0
你我皆是当事人2(韩国热播电视剧《非常律师禹英禑》取材原著)
《 你我皆是当事人2(韩国热播电视剧《非常律师禹英禑》取材原著) 》

售價:NT$ 234.0
数字化供应链:技术赋能与产业应用
《 数字化供应链:技术赋能与产业应用 》

售價:NT$ 411.0
通官绅之邮:江苏地方精英的角色(1905—1914)
《 通官绅之邮:江苏地方精英的角色(1905—1914) 》

售價:NT$ 458.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79
《 慢慢来,好戏都在烟火里 》
+

NT$ 213
《 羊道·春牧场 》
+

NT$ 218
《 仰望昆仑 》
+

NT$ 207
《 叶圣陶:藕与莼菜(名家散文系列) 》
+

NT$ 248
《 我的阿勒泰(李娟散文、随笔集,全新修订) 》
+

NT$ 386
《 吃着吃着就老了 》
編輯推薦:
自然文学精品力作,书写中国式《瓦尔登湖》。创造出一种新的山地美学,是一部具有美学格调的写作范本。作为自然的布道者与回归者,傅菲在书中构建了一种人文理想,既有生态自然与伦理情感的美学体验,也有人文精神终极关怀,充满了思辨哲理。贴合当下都市人群疲于城市风景,想要回归山野,寻找心灵栖息地的心理,创造了一个田园式的桃花源,留给人们繁忙生活之余一个安宁的休憩地。多篇散文作品爆红中学生阅读圈,《窑语》《载梅记》《丑合欢》《酸橙》等30余篇散文入选全国各地中考、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中学生课外bi读散文。因而本书的学生市场也较为广泛。文笔优美,诗意丛生。傅菲的文字平正奇崛,缜密精微,简约又富于张力,饱含着浓浓诗意,同时又带有一种深刻内省、挽歌式的抒情,带给读者活色生香的视听享受。
编辑推荐
1.《深山已晚》和《客居深山》是江西作家傅菲深入武夷山北部余脉荣华山、浙闽群山、笔架山等原始大山区客居后,同大自然亲密相处而创作的散文作品集。作者讲述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描绘美轮美奂的四季风光和山野奇遇,将山川之俊美、江河之绮丽、林木之秀美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是一种体验式的观察自然,记录自然,认识、尊重自然的
內容簡介:
《深山已晚》是江西作家傅菲深入武夷山北部余脉荣华山和浙闽群山等原始大山区,客居一年多,和大自然亲密相处而创作的散文作品集。主题是发现大自然的美,发现大地万物的生命价值,进而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本书创造了新的山地美学,细致,情浓,奇异,书写了山中的奇遇、四季风光,以及落日、下雪、蒙霜、暴雨、夜空等美到极致的自然景观和自然现象,充满了思辨哲理。文笔优美,诗意丛生。
《客居深山》是傅菲继《深山已晚》之后,创作的又一以“人与自然”为主题的全新散文集。傅菲于2021年开始在大大茅山山脉北部笔架山下客居,历时近三年,实地考察大茅山山脉,以客居日常、自然生物以及山民生活为表征深度创作。傅菲以惜物之心,写旧器物圆篓、破缸;以性灵之情,写通灵的狗、神灯般的萤火虫、如彩蝶翩翩的鳑鲏;以悲悯之怀,写乡村劳动者、手艺人。针叶林、阔叶林、积雨云,尖翅银灰蝶、菜粉蝶,树上的花、旷野中的环颈雉、山中的明月,这些自然之物,在傅菲笔下绽放出自然的美、孤独和丰富,呈现出心灵生发的斑斓诗意,荡涤着我们的浊心与暮气,拯救了我们的人道与灵性。
關於作者:
傅菲,当代散文家,资深田野调查者,专注于乡村和自然领域的散文写作,出版散文集《深山已晚》《蟋蟀入我床下》《元灯长歌》《木与刀》《故物永生》等30余部。曾获三毛散文奖、百花文学奖、芙蓉文学双年榜、储吉旺文学奖、方志敏文学奖、江西省文学艺术奖及《北京文学》《山西文学》等多家刊物年度奖。
目錄
《深山已晚》

收拾一个院子
星星缀满我的脸
雨滴在大地上重逢
桂 湖
草结种子,风吹叶子
两条蛇形山垄
落 日
雷雨春夜
鸟声中醒来
焐酒过冬
大地的浪漫主义者
通往山顶也通往山下
风吹云动
露从今夜白
不要寻找彩虹
深山晚钟
听星寺
奢侈的事情
虚 土
空 山
盒子里的野谷
墓 畔
第一场冬雨
树上的树

荒 滩
荒木寂然腐熟
此时明月
鱼 路
月光光,照四方
一截江面
烂土豆
林中小屋
迷 路
大雪已至
森林的面容

后记:林中遇见约翰 巴勒斯


《客居深山》

序 :返回乡村与自然的诗意栖居

第一辑:堂前鸣月
蟋蟀入我床下
鸟打坞
圆篓记
破缸记
入冬
山窗
孤独的面条
醅春酒
明月比邻

第二辑:田家澡雪
艰深的哲学
矮驴
最后一夜
山中盆地
乡戏
胖妈早餐馆
生而为橘
结霜的人
镜子中的人

第三辑:时序画像
一些花开在高高的树上
黄渡
新麦记
有人伐木,有人打井
这样存世
两亩方塘
童家
此处
大地上世袭

第四辑:林深见鹿
神灯
失散的鱼会重逢
鳑鲏
鸟群
赎河
林深时见鹿
竹鹧鸪
叫烂毛的狗
往水里加水

跋:怀抱大地的心灵
內容試閱
序:返回乡村与自然的诗意栖居(汪树东)

傅菲自称为南方乡村研究者和自然伦理探究者,他的散文几乎都围绕着以故乡郑坊盆地为中心的赣东北乡村和大自然展开。 他耐心地打捞着乡村人物的温情与善良,细致地品味着故物即将消散的洁净光辉,踏勘山水,撷取花草树木的灵性,致敬鸟兽的美丽、高贵与尊严,并以古朴诗意、简洁明确的语言建构起了一个生动丰盈的乡村世界、自然世界,足以让饱受城市化、机械化摧残的现代人获得一种难能可贵的文学慰藉。
先说傅菲对乡村的书写。 众所周知,现代化就是高歌猛进的城市化,当越来越多的人身不由己地涌入城市,在享受了城市的便捷、高效、舒适后,又必然会面临城市生活的负面压迫,例如人与人之间的高度陌生化带来的疏离感,过度功利化带来的异化感,交通资讯过度发达带来的漂浮感,以及随快节奏的生活而来的压迫感,因焦虑、忧郁、厌倦乃至绝望,几乎成了城市人无法避免的心理暗影。因此,对乡村、对故乡的怀念,几乎会在每一个城市人的心里油然而生,城市化凯旋之时即为乡愁席卷大地之日。 刘亮程于上个世纪末推出的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奏响了文学乡愁的庞大序曲,因此一时乡村散文风起云涌。 傅菲对赣东北故乡的深情书写就是这股潮流中的一个醒目存在。《河边生起炊烟》《故物永生》《草木:古老的民谣》《元灯长歌》《风过溪野》等散文集写的都是傅菲的乡愁,也是每个城市人的乡愁。 在故乡的故物、草木、人物的面影上,傅菲辨识着精神原乡的最后一缕光芒,并为其即将消逝而哀伤。 傅菲写乡村的那些散文中,真正令人感动的也是这种故乡情结中温润的哀伤。
再说傅菲对自然的书写。 现代化是城市化,也是远离大自然的过程。越来越多的人寄居城市,过着不辨冬夏、不识黍麦、远离大自然的生活,患上了严重的“自然冷漠症”,甚至无法对自然事物产生美感。而大自然毕竟又是人的生命根源和生命家园,是人最伟大的生命导师,人终究是必须回到大自然中去的,必须落叶归根的。人也只有在大自然中才能真正地领悟生命的真谛。因此,现代城市人最终又会向往大自然,渴望大自然,甚至想着融入大自然。最不济,城市人也要在家中养几棵盆栽植物,养一只宠物,或者在墙上挂上一幅风景画。稍好的,就在节假日涌入名山大川的风景名胜区,接受大自然的“耳提面命”。更高的,则或择一僻静处,修建别墅,回归自然,或远赴万里之外的荒野,接受大自然的身心洗涤。这也是当代生态文学大潮涌动的根本原因之一。创作生态散文的傅菲也是这一生态文学大潮中的弄潮儿。散文集《深山已晚》是傅菲客居福建浦城荣华山后的产物,集中书写了他返回自然的诗意感受。他以《深山已晚》向美国作家梭罗、约翰·巴勒斯等遥致敬意,展现了当代生态散文的瑰丽风姿。 他的《鸟的盟约》更是对约翰·巴勒斯的致敬,填补了国内生态散文的相关空白。 至于他的《灵兽之语》 对猴子、狗、麂子、花面狸、水牛、花栗鼠等动物的深情书写,极好地呈现了动物的内在灵性,在当今时代重申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生态伦理的重要性。 可以说,通过这些生态散文,傅菲为每一个现代人指明一条回归自然的通幽曲径。 路尽头,天人和谐,天人共生,万物各安其命而欣欣向荣,人再次于大自然中寻找到一种诗意栖居的家园感。
无论是书写乡村还是书写大自然,傅菲都是这个时代的逆行者,是这个时代的孤勇者。 他洞察到这个时代的致命欠缺,不愿意沦陷于时代的暗影,主动从时代的旋涡中全身而退,去寻觅疗愈这个时代隐疾的文学良药。
对于这样的作家,笔者是深怀敬意的。

2021 年 8 月,傅菲又到江西德兴市大茅山北麓的笔架山下客居。 客居两年多后,他又给读者奉献出了这部散文集《客居深山》。 这部散文集和《深山已晚》一样,聚焦于当今乡村和大自然,写的都是乡村中的平常人和平常事、大自然中的平常生命和平常景观。例如《蟋蟀入我床下》写乡间的蟋蟀,《明月比邻》写月亮,《神灯》写萤火虫,《失散的鱼会重逢》写鱼群,《鳑鲏》写一种特殊的小鱼,《鸟群》写鸟群,《林深时见鹿》写黄麂。从这些自然题材的散文中,我们可以看到自然万物依然生机盎然,熠熠生辉,大自然的磅礴生命力无视现代人的侵扰和伤害,依然催生一切,支配一切。《鸟打坞》写最终死于鸟打坞山湾的圆水师傅,《艰深的哲学》写筑路工地上身处泥淖、面目干净的一对工人夫妇,《山中盆地》 写四处云游的曾经是照相师傅的阿文,《胖妈早餐店》写卖早餐的女人和她开车的丈夫,《结霜的人》写养鸡鸭的农村人老张,《镜子中的人》写被农村高额彩礼弄得烦恼不堪的理发师丁丁呛,等等。 这些写农村人物的散文为我们呈现出一幅幅真实的当今乡村图景,年轻人四处游走,无心学习和劳动,能够劳动的只有那些中老年人,他们为了子孙后代在勉力支撑,勤扒苦做,惶惶不安。《圆篓记》写作者用的一个竹篓,《破缸记》写作者用吊酒师傅扔掉的破缸做灶炉,《入冬》写冬天的木炭,《孤独的面条》写吃挂面,《醅春酒》写乡村吊酒,《乡戏》写乡村的赣剧班,《新麦记》写新收的麦子,等等,这些描绘乡村故物和生活的散文,为读者呈现了乡村生活的地方特色,趣味盎然,令人手不释卷。
阅读这些散文,笔者最感兴趣的,其实已经不是傅菲到底在散文中写了什么样的题材,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而是傅菲那独特的生活态度、审美态度。 傅菲有意从城市生活的旋涡中撤离出来,让自己的生活在乡村和大自然中慢下来,然后以一种悠然自得的闲人姿态四处漫游,体贴万物,游目骋怀,与物为春。对于傅菲而言,似乎没有什么不可以进入散文书写范围的。很平常的生活一经傅菲叙述,就生动起来,诱人起来,散发出人性的温暖和光亮;很平常的事物一经傅菲描绘,就明媚起来,鲜活起来,闪烁出银器般的光泽。散文是傅菲对生活的品味和咂摸,是傅菲人生艺术化的一种表现途径。
傅菲在《破缸记》中曾写道:

人需要情趣才可以保持内心的湿润,就不会活得干燥,否则,在人世间走几十年,哪有毅力走下去呢?走着走着,就枯萎了。葵花一样,开花的时候那么灿烂,结籽之后就败了,风一吹就倒下去。 我是一个追问生命意义的人,也是一个追问生活意义的人。 我卑微,生活意义大于生命意义。 人到了什么都不追问的时候,就安详了。 安详,就是所有的获得和失去。
我越来越沉迷于日常生活,遵照内心的想法,平静地度过每一天、度过每一年,善待身边的人,也善待身边的物。他们和它们,构建了我的真实世界。 我是他们和它们的总和,也是其中之一。活得既沮丧,又欣悦。

这一段话可以视为傅菲如今心态的最佳写照,他是注重情趣的人,是沉迷于日常生活的人,也是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诗意的人。 这和周作人在《北京的茶食》 中说的一段话构成一种文学史上的呼应:“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 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无论是傅菲的“情趣”,还是周作人的“意思”,其实都是一种审美化生活的诗意,都是超越于干燥粗鄙的功利生活之上的一种精神创造,都是
生活节奏慢下来之后的一种悠然会心。
王夫之在《俟解》中曾说:

能兴即谓之豪杰。 兴者,性之生乎气者也。 拖沓委顺当世之然而然,不然而不然,终日劳而不能度越于禄位田宅妻子之中,数米计薪,日以挫其志气,仰视天而不知其高,俯视地而不知其厚,虽觉如梦,虽视如盲,虽勤动其四体而心不灵,惟不兴故也。 圣人以诗教以荡涤其浊心,震其暮气,纳之于豪杰而后期之以圣贤,此救人道于乱世之大权也。

我们平常人过的多是数米计薪的生活,因此志气汩没,灵性不彰,醒时如梦,视而不见。 而傅菲却以一篇篇散文对他所遇的事物做出诗意的打量和抚摸,再次激发了我们对身边的乡村和自然的兴趣,荡涤着我们的浊心与暮气,拯救了我们的人道与灵性。
在《孤独的面条》中,傅菲说: 
 
不知道以后的世界会怎么变。 我不关心。 也无力关心。 我对这个世界,所需不多。 我吃最少最简单的食物,以原本的面目,过原本的生活。 仅此而已。也丰富无比。

好一个“以原本的面目,过原本的生活”! 这就是返回乡村和自然的诗意栖居生活! 这是对当今时代隐疾的别一种疗愈!
是为序。
   
汪树东(1974—),江西上饶人,文学博士,现为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 20 世纪中外文学研究、生态文学研究。 已经出版学术专著《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自然精神研究》 《生态意识与中国当代文学》《超越的追寻:中国现代文学的价值分析》 《黑土文学的人性风姿》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反现代性研究》和《天人合一与当代生态文学》。

鸟打坞

山坞在针叶林后面。针叶林呈梯级,往山巅延伸再延伸。我站在窗前,就可以清晰地看见这片森林。突兀而出的高大杉树,如一股不散的炊烟。春末夏初,森林在大多时候被淡雾所笼罩,或被雨遮蔽,只露出一个山尖。在闲日,我无处溜达时,便去林缘地带观鸟或采集野花。
一条机耕道通往森林。机耕道是黄土路,进山的拖拉机磨出坑坑洼洼和路脊。有时,拖拉机陷在坑洞,突突突,冒出滚滚黑烟,油门轰了十几分钟后熄火了。在年初,有人拉来炮碴铺路,请压路机压实。炮碴路渗水,即使是雨天,走起来也很清爽。我便每日中午去那片山野。机耕道一直弯向山脚下的枫香林。一日,我发现在岔路口有一条巴掌宽的小山路,深藏在苦竹林里。苦竹密密匝匝,笋也密密匝匝。小路被苦竹弯垂的树梢密闭了。我只得弓着腰钻了进去。
小路沿着林缘往北,有两百余米长。走出苦竹林,豁然开朗。这是一个被山峦挡住了外界视线的山坞,坡上的阔叶林给人原始、神秘之感。山坞朝东,有一块约有三亩大的荒地,在早年被人种上了数十株桃树和梨树。我的到访显得意外和突然,桃花梨花忍不住在枝头颤动。细腰蜂嗡嗡嗡。山野沉寂,嗡嗡声显得有些震耳欲聋。一树红艳一树白艳,花粉团簇。山坞收紧之处,是一块水塘。水塘半干涸,水积在塘底,呈锅状。鲫鱼和白鲦,乌黑黑地拥挤在一起,拱起淤青色的鱼脊背。我扔一个小石块下去,鱼激烈地跳起来,甩着尾巴,溅起水花,瞬间又聚集在一起。鱼在等待雨,灌满水塘。雨季迟迟没有来,前些日的几场酥雨,并没有带来丰沛的水量,只是淋湿了塘边的淤泥。之前,淤泥是皲裂的,有了水,泥皮溃疡一样烂开。大蓟和紫云英从淤泥里长了出来,零零星星。紫云英有了小骨朵,油灯一样亮了起来。
水塘之北的山边,有一栋民房。民房只有一层,盖瓦,门锁紧闭。房前有一块半亩大的院子,方方正正。院子里有水池,可洗衣洗菜,晾衣竿架在两根竹桩上,已成了麻黑色。院子的地面并没有硬化,而是土夯,长出了稀稀的青苔。屋角的两边,各摆了八个土钵,种了许多花,有的植株已经彻底枯死,有的植株葱葱茏茏。丹顶红、草本海棠、姜花、菖蒲,再次从春天出发,茎叶繁茂。这些山野之物,熏染了春日之气。
这是一栋废弃的民房。看起来,房子约在十余年前建起来,房墙的白色涂料还没改变颜色。是谁在这个山坞建房呢?当然,这是一个开阔、向阳的好地方。建房的人为什么又离开了呢?从山涧引来的泉水,依然注入四方形的水池,嘟嘟嘟。是水入池的声音,也是时间之声。我从杂货间下找了一把锄头,挖了野山茶、刚竹、木本绣球、赤楠,栽在植株死了的土钵,盖实了土浇透了水。那个离开房子的人,假如有一天回来,看到我种下的植物,活了下来,该是一件多么欣喜的事。
院子与水塘之间,是一个陡峭的土坡。土坡长着茂密的阔叶林,有多穗青冈栎、苦槠、山矾、大叶冬青等。树并不粗壮,却有十米之高。苦槠正在幼发嫩叶,叶淡青微白,像罩着一团白雾。
那个曾打算在这山坞生活或长居的人,在山涧入山坞的低洼处,还用石头砌了一个圆形的泻水池。池约有十余平方米,深约两米。池底有一层白白的细沙,也许是被水带下来的。石壁上,裹了一层青苔。看起来,水池更像一口活水井。池中有几条点纹银鮈在游,许多小虾附着在青苔上。一棵桃树的树冠盖住了池口。倒映在池中的桃树,一下子生动了起来。飘落的桃花浮在水面上,与白云织在一起。云成了桃花云,缥缈于水云间。
在山坞闲走了半个下午,也没看到一个人来。桃花梨花自开自落。我很想认识那个种桃树梨树的人,认识那个建房修池的人。他为什么来到这里,为什么又离开。我觉得那个人,就是另一个我。
对生活,对生命,我有很多迷惑。我尝试了很多方式去解答,都找不到令自己信服的答案。去山中访问,是我最喜欢的一种方式。而我每每去了山中回来,又冒出别的疑问。我又不得不更多次数去访问。在访问时,我目睹了四季的变化,物候的更替,内心获得了极大的纾解,我就不那么悲观地活下去了。
翌日,我找出柴刀,磨了又磨,去砍苦竹。那条小山路荒废太久了,我得把苦竹清理一下。到了岔路口,我又放弃了这个想法。山坞被人遗忘,小山路也失去了作为路的意义。
自2021年8月23日,居于大茅山脉北部余脉的笔架山下,这座叫来垄杠的山峦,我去了数十次。山田一直荒着,莎草长得比人高;8月的鱼塘漂浮着少量死鱼,翠鸟栖在竹篱笆上嘁嘁;附近的乡民在山边种植顺季的时蔬。我以为,对这一带的地形、山势、植物、鸟类、爬行动物、物候,了然于胸。其实不是。没发现那条小山路,我也不会去那个山坞。一座原始的山,是有着惊人秘密的。
3月21日,在山边遇见一个扎南瓜架的人。他七十多岁,高高瘦瘦,戴着一顶斗笠,胡茬虚白。我问大叔:大叔,山冈后面那个山坞,怎么称呼?
他斜睨了我一眼,见我破旧的皮鞋沾满了黄土,黄色的牛仔裤还破了一个桂圆大的洞,衬衣却雪白,反问我:你去过?
他又自答:叫鸟打坞,好几年都没有人去了。
那里有一栋民房,也不知是谁建的。我随口问。
不清楚。大叔说。他丝毫没有停下手中的活。野藤穿过竹杈,一圈一圈绕起来,在交接处扎死。土质是黄泥,适合种南瓜、辣椒、茄子、油麻、番薯。在我初来那一年,山边种了很多南瓜,脸盆一般大,坠在瓜架上。到了冬天,黄南瓜也无人采收,便由内而外地烂开,烂出一个窟窿。丝光椋鸟和小太平鸟,站在瓜架上啄食肉囊里的南瓜子。在好几个山坞,我发现种下的菜蔬,都烂在地里。我心疼这些菜。还好有鸟来吃,有獾来吃。它们可舍不得浪费。
连着下了三天的绵雨,嗦嗦嗦,我便坐在饭厅看着窗外发呆。
第四天午后,我午休醒来,阳光黄黄,有着重金属的质地。黄鹡鸰、紫啸鸫、煤山雀、画眉等鸟类,在激烈地叫。我翻身下床,急急地往鸟打坞走去。天翻着蓝色的海浪,无声无息,几片浮云白丝巾一样飘动。天蓝得无比深邃。针叶林露出了褐黄、墨青的色彩。桃花不见,梨花不见。水塘边的泡桐树,结满了油粉的白花。
踩下去,脚下的泥土溢出水浆。吃水深重的泥,马塘草、鸭跖草长得肥厚。从桃树上,采了几朵桃浆,捏了起来,捏成球形。桃浆作汤、汆肉、制羹,均是上等食材。水塘灌满了,鱼在草丛窸窸窣窣。它们不是在吃草,而是在产卵。
涧水汩汩,从芒草丛的一块崖石注入水塘。水塘约一亩之多的面积,呈梯形。水塘之下,是一层层的小块梯田。梯田已荒种多年,莎草、苇草油油绿绿。我坐在院子的石墩上,弥眼四望,除了满山的树,偶尔飞过的鸟,也没什么可弥望的。但我一直弥望,想有一种东西突至视野,给我意外之感。
坐了半个下午,雀鹰在山顶盘旋了半个下午,唔唔唔,呜呜呜,叫得惊骇、动魄。鸟打坞被环形的山所包围,畚斗一样敞开。山梁呈马鞍状,与另一道山梁相连。
不知道房子里有哪些物什。窗玻璃上糊着发黄的报纸。房子的侧边有一间杂货间,虚掩着一扇木门,锄头、柴刀、镐、簸箕、竹篮等,依墙挂着或吊着。地面干燥、阴凉、洁净,弥散一股灰尘气。木质的锄头柄粗粗糙糙,也没包浆。一个布袋挂在墙上,我摸了摸,是黄豆。那是还没下地的豆种。蜘蛛在木梁下结网,大如箩筐圈。
清明之后,山中寒气尽消。木荷开出了白灿灿的花。附近村子的三个妇人,背着竹篓,钻进阔叶林采野茶,边采茶边说笑。据她们说,鸟打坞产的野茶非常好喝。问她们:什么叫非常好喝?她们说:喝起来微甜,口感一点也不糙,茶味绵长。喝了野茶,嗓子不麻麻痒,很泻火呢。
我问一个在桃树下歇脚的妇人:建这个房子的人,去了哪里呢?这么好的房子都舍弃了。
哦,你说的是圆水师傅啊。他住在对面那个山冈呢?妇人说。
我看看对面的山冈,除了针叶林,什么也没有。妇人噗呲一声,笑着说:圆水师傅埋在对面山冈,就在那棵黄檫树底下。
他怎么死了呢?
人都会死的。死的境遇不一样罢了。有的人早死,有的人晚死。有的人死了无声无息,有的人死了热热闹闹。终归是无声无息。
我去了黄檫树底下,并没看到坟墓,也没看到墓碑,只有三个大石块叠起来。黄檫树又高又大,俯瞰着山下的狭长山谷。我久久地望着山谷,谷口之外是一个小村,人烟被一条山溪扭结在逼仄的岸边。低处的人间,常常令人无言。
从鸟打坞出来,夕阳斜照。我直接去了山脚下的村子,打听圆水师傅的事情。圆水师傅是上饶市人,在四十二岁的时候,他在超市上班的妻子跟进货员跑了,去了浙江义乌,再也不回来。她嫌他老实。过了两年,他十四岁的女儿也跟妈妈去了义乌。在楼顶冰凉的房子里,他生活了又三年。他离开上饶市,在博山寺种地,做了十来年。他身体较弱,头发早早就白了。十五年前,他租了鸟打坞的山地,盖瓦房,筑水塘,自种自吃。房子没住上六年,他就病故了。他是一个话语不多的人。他死在山塘的石埠上,身上盖满了春雪。幸好被一个上山砍木料的人发现,被村人就地安葬。
鸟打坞,在圆水师傅来之前,叫水打坞,因为涧水在春夏常鸣不已,桑当桑当,响彻山坞。圆水师傅来了,种了三块山田的水稻和一块山田的黄菊。鸟就聚集在山田啄花吃谷食虫。鸟是人无法赶走的,赶了又来。那几年,环颈雉在山坞繁殖得特别快,一窝一窝的,在草丛、灌丛出没。因此叫鸟打坞。圆水师傅走了之后,环颈雉缺了吃食,迁徙走了,一年比一年少。
每个星期,我都要去一次鸟打坞。在房前的院子,我种了两棵粉叶柿。这是赣东北常见的土种柿子,可活千年,柿如灯笼。树苗只有大拇指粗,需抚育。粉叶柿生命力旺盛,耐寒耐旱。等柿子树挂果的时候,我早已离开了这里,去另一个地方生活。至于去哪里生活,我也不知道。人的常态是无常。人至中年,应该去适应去深度认知无常,不要对无常恐惧。树比人活得更长久,甚至有时候还可以代替人活。每在一个地方暂居或客居,我都会种下树,以示曾于此生活过。
下雨,山在视野里会发生倾斜。雨势改变了视觉中的山势。这些天,日日暴雨。海棠花落尽了。春天也行将结束。针叶林被雨遮蔽了。山在雨中消失。每临夜晚,山林里会传来“嘎呀嘎呀嘎呀”的鸟叫声,连续不断,铿锵有力。这是领角鸮在叫。它从3月中旬叫到5月下旬,每天晚上约七点多开始,叫到凌晨约两点。它藏在某一棵树的树洞,在呼叫伴侣。
领角鸮叫了半月余,青蛙才开始叫。黄瓜开花,豌豆可采摘了。
山居之后,我不再对生活有怨言了,既不抱怨别人,也不抱怨自己。生活是可原谅的,人是可原谅的。我们尝试原谅自己,比原谅别人更重要。即使不原谅,也无济于事。看看黄檫树下的三块叠起来的石头就知道了。即使没有什么幸福感,也要当作有幸福感去生活。生活就是这么回事,有时候很不堪。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