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售價:NT$
301.0
《
周易
》
售價:NT$
203.0
《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售價:NT$
306.0
《
乾隆制造
》
售價:NT$
398.0
《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售價:NT$
1316.0
《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售價:NT$
1367.0
《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售價:NT$
332.0
《
紫云村(史杰鹏笔下大唐小吏的生死逃亡,新历史主义小说见微之作,附赠5张与小说内容高度契合的宣纸彩插)
》
售價:NT$
449.0
|
編輯推薦: |
本书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从劳动力再生产基本理论出发,提出研究劳动力再生产质量问题的分析框架,并在此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证的两个角度来分析我国农民工劳动力再生产的质量问题,以期为解决新时代农民工面临的一些问题提供学理性依据。全书共分为六章,包括导论、文献综述、构建分析劳动力再生产质量问题的理论框架、深入研究我国农民工劳动力再生产质量的特点、农民工劳动力再生产的质量状况实证研究、高质量发展农民工劳动力再生产。
|
內容簡介: |
本书为作者博士论文,该文部分内容发表于CSSCI期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劳动力市场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作为劳动力市场的组成部分之一,我国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的发展转变至关重要。本书从劳动力再生产的角度探究农民工劳动力再生产的质量问题,主要内容包括当前农民工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运用综合指数评价法测算我国农民工劳动力再生产的质量,以及如何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优势,使农民工劳动力再生产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
關於作者: |
李明,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数字经济、劳资关系和农民工问题,曾在《政治经济学评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青年项目2项,主持省级项目2项。
|
目錄:
|
目 录
前?言.................................................................................................. 001
第一章?导?论.................................................................................... 005
第一节?选题背景和意义................................................................ 006
第二节?研究方法........................................................................... 010
第三节?研究创新点、重点与不足.................................................. 012
第二章?关于我国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问题的研究综述......................... 017
第一节?关于我国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形成原因的研究................... 018
第二节?关于我国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现状的研究.......................... 025
第三节?关于我国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未来发展方向的研究............ 037
第四节?本章小结........................................................................... 041
第三章 劳动力再生产质量问题分析的理论框架................................... 043
第一节?劳动力再生产的数量和质量的关系.................................... 044
第二节?劳动力再生产质量提高的物质基础.................................... 056
第三节?劳动力再生产质量提高的社会基础.................................... 065
第四节?劳动力再生产质量指标体系的理论构建............................. 081
第五节?本章小结........................................................................... 088
第四章 我国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再生产质量的特点............................ 091
第一节?改革开放后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商品化的特点................... 092
第二节?商品经济关系下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再生产质量的特点 ... 114
第三节?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拆分型再生产形式对劳动力再生产质量的影响 124
第四节?本章小结........................................................................... 130
第五章 我国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再生产质量的实证分析..................... 133
第一节?构建衡量我国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再生产质量的指标体系 134
第二节?我国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再生产质量的实证测度............... 146
第三节?我国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与城镇职工劳动力再生产质量的比较分析 167
第四节?我国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再生产质量的评估...................... 182
第五节?本章小结........................................................................... 184
第六章 共享发展理念下推进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再生产........... 187
第一节?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性................... 188
第二节?以共享发展理念为指导推进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发展 194
第三节?从“市民化”方向提高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再生产的质量 211
第四节?从“新型农民”方向提高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再生产的质量.. 217
第五节?本章小结........................................................................... 220
参考文献............................................................................................... 223
致?谢.................................................................................................. 240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导论
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在其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因其数量大、工资低的特点,曾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优势。然而,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也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这就必然要求有高质量的劳动大军。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作为我国劳动力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因此,研究我国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就成为重要的时代课题。
第一节?选题背景和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必然需要高质量的劳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这为新时代我国劳动大军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1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9251万人,占全国劳动力人口的1/3以上;从事第二产业的农民工比重为48.6%,且主要分布在加工制造业、建筑业、采掘业等领域。由此可见,农民工显然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
然而,由于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和户籍制度,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的身份与职业产生分离,即他们户籍在农村,但在城镇从事非农产业工作,这种分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条件下造成了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的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与其在现代化建设中所做的贡献不相匹配的问题。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虽然在城市务工,但难以真正融入城市,不能与城镇工人一样享有城市生活。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虽然离开了农村,但仍与土地、农村、农业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阶层这种跨越行政地区、产业部门的特殊性,促使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工农、城乡、地区等方面的差别,以及劳动关系中的矛盾往往集中在他们身上。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经过各级党委(组)、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在工资待遇、生活条件、子女入学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高,但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面临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第一,工资收入偏低。我国农民工名义货币工资虽长期呈增长趋势,月收入由2009年的1690元提高到2017年的3485元[1],仅8年就翻了两番,但农民工工资收入与城市工人工资相比仍然偏低,平均收入水平大致相当于城镇工人的70%[2]。有学者分析相关数据指出,从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农民工的实际工资收入扣除物价因素后基本上没有增长。经推算,2004—2007年,外出农民工实际工资年增长7%左右,增幅同比城镇职工实际工资增长率低3~4个百分点,两者的工资差距继续加大[3]。此外,2013—2017年,我国农民工月均收入增速分别为14%、9.8%、7.2%、6.6%、6.4%,增速连续5年回落[4] 。
第二,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的劳动权益保护制度不健全。首先,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工资被拖欠现象严重,因为各地用人企业与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签订劳动合同工作进展参差不齐,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还不高,合同期限短,内容不规范,履约不理想,且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依靠政府和法律维权的意识依然薄弱,仅有10.4%的进城务工农村劳动力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困难时会找工会、妇联和政府部门及找社区帮助。其次,劳动安全条件差。职业病和工伤事故较多,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及劳动环境差和重、脏、苦、累、险的工种。最后,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组织化程度低,工会维权职能发挥不够。现有2/3的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没有加入工会组织,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或中小企业的工会组织很不健全,处于分散状态的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在与企业主谈判中处于弱势地位。同时,现有工会在维护劳动者特别是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的合法权益方面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导致包括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在内的劳动者通过工会有组织地与企业主平等协商的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因此,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在工资、劳动安全等方面的权益受到损害的现象依旧时有发生。
第三,难以平等地享受城市公共服务。《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目前被统计为城镇人口的2.34亿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未能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保障性住房等方面享受城镇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产业融合不紧密,产业聚集与人口集聚不同步,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其一,孩子上学难。虽然随迁儿童上学面临的问题有所缓解,但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随迁儿童,55.8%的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反映子女在城市上学存在费用高、本地升学难、孩子没人照顾、学校距离远、交通不方便等问题。其二,看病难。2/3的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不去正规医院看病,大都选择自己买药治疗,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子女计划免疫的合格接种率较低。其三,住房难。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中,从雇主或单位得到住房补贴的比重仅为7.9%,而不提供住宿也没有住房补贴的比重高达46%。其四,养老保险比例和水平偏低。虽然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养老保险政策普及力度很大,但由于统筹层次低、制度存在不合理性,因此仍然面临很多问题。养老保险缴费门槛相对较高,按月享受基本养老金的最低缴费年限为15年,而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流动频繁,大多数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参保难以达到该年限标准。养老保险制度在省市甚至是县市统筹管理运行,各地区之间的制度不同,政策不统一,难以互联互通,养老保险关系难以转移接续。这些问题引发了不少社会矛盾和纠纷。
对此,党中央已经有了深刻认识。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进行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指出,要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逐步让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进得来、住得下、融得进、能就业、可创业,维护好农民工合法权益,保障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5]鉴于此,如何改善农民工的社会地位,提高农民工的家庭收入,引导其更好地融入城市实现市民化或顺利回流返乡成为新型农民,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二、研究意义
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一,理论意义。从劳动力再生产的质量角度研究我国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问题,有助于从学理上推进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问题的研究。关于我国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问题,国内外学术界从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多学科、多角度展开了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从劳动力再生产角度研究得比较少,从劳动力再生产质量角度进行系统研究的文献更少。劳动力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经典理论,但在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中,并没有专门地从质量角度研究劳动力再生产问题的相关理论。本文尝试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在对劳动力再生产基本理论拓展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劳动力再生产质量问题的分析框架,并以此分析框架为前提,研究我国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再生产质量问题,这种拓展和构建在理论上是一个尝试和创新。
第二,实践意义。随着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劳动力也必然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长期以来,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再生产基本停留在满足个人和家庭劳动力的简单再生产水平上,这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目的、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是不相称的。面对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再生产只有从数量型再生产转变为质量型再生产,才能适应新兴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才能在经济转型升级中,发挥新型劳动力大军的作用,使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
第二节?研究方法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的灵魂,本研究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的基础上,采用了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研究方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研究方法、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及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等4种具体研究方法。
第一,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研究方法。笔者对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再生产质量问题的分析采用了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研究方法。首先,从抽象层面建立劳动力再生产质量问题分析的理论框架,一方面从生产力的角度分析劳动力再生产提高的物质基础是剩余劳动;另一方面从生产关系的角度分析劳动力再生产质量提高与否取决于剩余劳动向必要劳动的转化程度。然后,从抽象上升到具体。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以商品形式出现在劳动力市场上: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说,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要求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从数量型向质量型发展;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处于商品经济关系中的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其劳动力再生产的质量必然遵循劳动力商品条件下劳动力再生产质量变化的运动规律。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我们仍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优势,在共享发展理念下推动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再生产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因此,笔者在研究劳动力再生产质量的基础上,结合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殊条件下,具体分析我国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再生产的质量以及如何推动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第二,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研究方法。笔者一方面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劳动力非商品形态、劳动力半商品形态和劳动力商品形态下劳动力再生产质量遵循不同的变化规律;另一方面从逻辑的角度分析以商品形式出现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其劳动力再生产的质量遵循商品形态下劳动力再生产质量变化的一般规律,即资本对剩余价值和效率的追求使劳动力再生产质量出现压低和提高两种力量。因此,对于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再生产质量的理论分析,笔者采用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研究方法。
第三,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笔者首先从理论上说明我国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再生产的质量受资本追求剩余价值本质的影响,即会对其有压低趋势,但由于资本对效率的追求又不得不将其提高,因此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再生产的质量呈缓慢上升的趋势,这属于规范分析方法。其次,对于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再生产质量的分析,笔者采用综合指标评价法。该方法属于统计分析方法,不属于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之所以选用统计分析方法的综合评价模型而不使用计量分析方法的因果关系模型来衡量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再生的质量,是因为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再生产的质量并非由单一的变量来体现的,而是由多个变量综合作用或决定的结果。因此,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再生产的质量不能由某个变量或指标来体现,也就无法讨论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再生产质量与其相关变量的因果关系,因为两者之间无法剔除内生性的因素,所以无法使用计量经济学的因果分析方法。综合指标评价法是运用多个评价指标来衡量或评定某一综合目标整体实现程度的测量方法,满足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再生产质量的测量需求。因此,笔者采用综合评价法,选用《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2009—2016年提供的能够反映农民工劳动力再生产综合水平的相应数据,研究发现农民工劳动力再生产综合质量指数是不断增加的,但增长速度是递减的,与农民工劳动力再生产质量分析的理论相吻合,这属于实证分析方法。
第四,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不仅用于处于不同时期的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即老一代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和新生代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再生产质量的纵向对比,还用于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和城镇工人劳动力再生产质量的横向对比。对于老一代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与新生代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的纵向对比,笔者主要从消费水平、消费结构等方面来比较二者再生产质量的差异;而对于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和城镇工人劳动力再生产质量的横向对比,笔者采用能够反映劳动力再生产质量的消费水平、劳动力消耗程度、社会保障水平和教育水平指标来对比分析二者劳动力再生产质量水平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即使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再生产的质量在增长,其水平仍低于城镇工人劳动力再生产的质量。
第三节?研究创新点、重点与不足
一、研究创新点
结合现有的关于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问题的研究成果,笔者力图在如下方面有所创新。
第一,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在对劳动力再生产基本理论拓展的基础上,提出研究劳动力再生产质量问题的分析框架,并据此分析框架研究我国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再生产的质量问题。从根本上说,目前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是劳动力从数量再生产向质量再生产的升级问题,因此从劳动力再生产质量角度分析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问题的研究思路,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第二,尝试在有关劳动力发展指标的基础上建立以家庭为单位的劳动力再生产质量的指标体系。该体系不仅包含对劳动者本身劳动力再生产质量方面的测量,还包括劳动者代际再生产即劳动者子女的再生产质量方面的测量。由于劳动力再生产质量是一个多维概念,因此关于劳动力再生产质量指标的建立也需要一个多维的分析框架,即从消费水平、劳动力消耗程度、社会保障水平和教育水平4个方面来衡量劳动者本身的劳动力再生产质量,从子女生活质量和教育质量方面,来衡量劳动者代际关系的再生产质量。因此,以家庭为单位构建衡量劳动力再生产质量的研究框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第三,分析我国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再生产质量的特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再生产的质量遵循劳动力商品形态下再生产质量变化的一般规律,一方面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本质导致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再生产质量被压低;另一方面,资本对效率的追求又不得不提高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再生产的质量。就现阶段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而言,资本压低其劳动力再生产质量的力量较大,使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与同等技能的城镇工人相比,其劳动力再生产的质量没有因其创造剩余劳动的增加而得到相应的提高,反而与剩余劳动是提高劳动力再生产质量的物质基础的一般规律呈现相反的特点。
二、研究重点
本书的研究重点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第一,人类经济社会的进步,客观上要求劳动力再生产的质量要不断提高。剩余劳动是劳动力再生产质量提高的前提,是保证劳动力有质量再生产的生产力基础;但剩余劳动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必然出现高质量劳动力再生产,能否按照高质量方向实现劳动力再生产,取决于由社会制度属性决定的剩余劳动向必要劳动的转换程度。因此,根据剩余劳动向必要劳动转换的不同程度,具体分析劳动力以非商品、半商品和商品3种不同的形态,其再生产质量遵循不同的运动规律是研究重点。
第二,在前文建立的劳动力再生产质量的理论框架下,结合我国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特有的生产关系背景,具体分析我国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再生产质量的特点是研究重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再生产质量遵循劳动力商品形态下再生产质量变化的一般规律。就现阶段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而言,资本压低其劳动力再生产质量的趋势较大,使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与同等技能的城镇工人相比,其劳动力再生产的质量没有因其创造剩余劳动的增加而得到相应的提高。
第三,笔者依据前文建立的劳动力再生产质量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指标评价法计算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再生产质量的综合指数,并结合2009—2016年综合指数的变化来分析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再生产质量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显示,2009—2016年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再生产质量的综合指数是不断上升的,也就是说,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再生产的质量水平是不断提升的。但是从劳动力再生产质量综合指数的变化来看,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再生产质量的增速是在减慢的。
第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条件下,应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优势,使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再生产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三、研究“瓶颈”与后续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研究“瓶颈”。在利用实际数据资料对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再生产质量进定量分析方面存在不足。由于反映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再生产质量的住房、健康、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数据缺失,所以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质量的实证分析只能停留在2009—2016年,不能够较好地反映改革开放40多年来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再生产质量的长期变化。此外,在对比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与城镇工人劳动力再生产质量水平时,受到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数据资料的制约,只能选取某些反映劳动力再生产质量的指标来进行描述性分析,导致两个群体之间劳动力再生产质量的分析具有片面性。
第二,后续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运用劳动力再生产质量分析的理论框架,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再生产的质量进行分析。具体地说,就不同地区而言,可分析我国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再生产质量的变化等;就不同行业而言,可分析处于不同行业的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再生产质量的变化,还可以运用此框架对比分析存在于不同生产资料所有制条件下的国家,其劳动力再生产质量的不同,如美国工人和中国工人劳动力再生产的质量遵循的一般规律和呈现的特点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