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关键改变:如何实现自我蜕变
》
售價:NT$
352.0
《
超加工人群:为什么有些食物让人一吃就停不下来
》
售價:NT$
454.0
《
历史的教训(浓缩《文明的故事》精华,总结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
》
售價:NT$
286.0
《
不在场证明谜案(超绝CP陷入冤案!日本文坛超新星推理作家——辻堂梦代表作首次引进!)
》
售價:NT$
265.0
《
明式家具三十年经眼录
》
售價:NT$
2387.0
《
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本)
》
售價:NT$
1010.0
《
耕读史
》
售價:NT$
500.0
《
地理计算与R语言
》
售價:NT$
551.0
|
內容簡介: |
本书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关于国际胜任力与青年培养。这是基于作者25年在联合国系统不同岗位任职的感悟以及对青年参与国际组织实际工作的观察,对新时期青年到国际组织任职所需的基本知识、素质技能与参与态度等国际胜任力要素的思考与解析。收入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作者在高校授课、各种专题培训班的讲座,报刊约稿以及对全球治理领域相关问题的研究与学术探索文章,共22篇。
第二部分涉及全球粮安与青年担当。这是作者结合多年国际组织管理与推动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的经验以及回国后继续致力于农业与粮食安全领域的活动与实践的思考,剖析当下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粮食安全全球治理、智慧农业发展以及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培养等热点问题。收入本书的主要文章包括作者参加学术会议的主旨演讲或发言以及政策咨询及研究报告等资料,共14篇。
第三部分是关于数字治理与青年创新。数字技术正在改变世界。“数字中国”已成为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8年作者开始关注数字中国峰会,参与数字中国研究院(福建)筹建及有关战略研究与数字治理政策咨询等活动。收入本书的主要内容涉及作者这几年对遥感与数字地球、电子政务、大数据与数字治理以及青年创新等领域的思考、研究报告与政策建言,共12篇。
|
關於作者: |
何昌垂
北京大学博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专家。长期从事农业与粮食安全全球治理以及资源与环境管理、数字地球与卫星遥感技术应用研究。近十年参与全球治理与国际胜任力人才培养、数字中国及智慧农业等智库研究与政策咨询。曾在联合国工作25年,包括任联合国粮农组织副总干事(联合国副秘书长级别)等职务。
主要著作有:《我的联合国之路》《国际公务员实务概论》《纵横全球 兼济天下——国际组织任职启示录》《粮食安全——世纪挑战与应对》,以及百余篇论文与报告。
曾获多个国家与国际机构表彰,如泰国政府授予的“泰国皇家特级皇冠勋章”及“骑士”封号、日本摄影测量学会“邦英德拉亚洲遥感特别贡献金奖”、亚洲遥感协会最佳论文奖等。
|
目錄:
|
第一部分国际胜任力与青年培养
加强国际胜任力培养 应对全球治理变局
提升与大国相匹配的全球治理软实力
可持续发展中青年的赋能与青年行动
全球治理中青年领袖的特质与修养
25年,与国际组织同行——浅谈国际组织任职
新时期国际职员的素质要求与战略领导力的培养
后疫情时代联合国的困境与成员方的应对
合作推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后全球治理格局变化的若干思考
培养“两栖”人才,推进“双轮”驱动参与全球治理模式
提升用“三只眼睛”看世界的能力
担当使事业灿烂,奋斗使人生升华
从联合国的人才危机看国际组织任职的素质要求
走向全球治理舞台中心的人才需求与培养
如何适应联合国多元文化工作环境
推进生态文明理念与联合国SDG目标对接
以联合国改革为契机,鼓励青年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推动联合国守正创新,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
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政策、实践与教育的几点建议
全球胜任力人才的特质
新格局下青年之使命担当与能力提升
重塑国家之责:人的安全保护、冲突与治理
第二部分全球粮安与青年担当
青年是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粮食安全的生力军
粮食安全是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基础
农食体系转型是实现粮食安全的重要路径
在黄泛冲积土壤上打造牛蒡产业中心的建议
中小商企业在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中的角色与作为
推动绿色经济与气候智慧型农业发展
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粮食安全道路
应对世界粮食安全风险——对WFP获诺贝尔奖的思考
优秀地理产品生境保护典型案例国际化建议
科技创新变不利生境为高质量的发展财富
合作推动地方特色的农业转型发展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农业智库”
推动“大食物观”与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合作推进全球发展倡议,助力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
第三部分数字治理与青年创新
荣誉、责任与挑战
让电子政务为生态文明建设插上翅膀——关于数字福建创新发展的几点建议
鼓励青年参与创新,赋能数字经济发展
数字中国建设与数字治理人才培养
数据共享——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
数字技术助推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谈《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2020)》
与联合国合作共建全球电子政务服务共同体
发挥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的“头雁”作用
优化数据供给,解放数字生产力
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的若干思考
中国智慧农业建设进展、趋势与未来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构建智慧绿色农业,助力实现“零饥饿”目标
后记 “两栖”人才与“三种人”——陈述彭院士的人才培养战略思维
|
內容試閱:
|
序 言
何昌垂博士,这位在联合国系统勤勉耕耘了25个春秋的资深专家,以其丰富的国际组织实践经验和卓越的管理才能,为全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何昌垂博士在联合国亚太经社会和联合国粮农组织任职期间,不仅努力推动空间遥感技术应用与资源环境管理,还致力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农村贫困状况改善、气候变化应对等全球性挑战,贡献发扬了东方智慧。
从联合国退休后,何博士又投身培养新一代全球治理人才事业。他的新著《全球治理与青年使命》不仅是一部分享个人丰富经历和深刻思考的作品,更是一份对未来全球治理青年人才的宝贵指导和真诚建议。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国际胜任力与青年培养”“全球粮安与青年担当”“数字治理与青年创新”,何博士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见解,为青年在国际组织任职、推动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参与数字治理创新等方面的角色和责任提供了全新阐释。他强调青年在全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呼吁青年一代勇于担当、积极作为,为构建新时代全球治理体系贡献青春力量。
北京理工大学积极响应全球治理需求,以理工特色为基础,成立了国际组织创新学院。学院以管理学和法学为双翼,开展跨学科、贯通式培养,为中国和有类似需求的国家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专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我校国际组织创新学院的设立发展,全球治理人才培养的创新进步,都有何昌垂博士的贡献。我们对何昌垂博士表示衷心感谢!
何昌垂博士将《全球治理与青年使命》纳入全球治理丛书,不仅是对北京理工大学国际组织创新学院的信任,更是对我们青年全球治理人才培养工作的鼓舞。我们相信,本书将成为激发更多青年学子投身全球治理、贡献智慧和力量的重要媒介。让我们共同期待,更多青年才俊在全球治理舞台上绽放光彩,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
自 序
在联合国任职25年之后,我于2013年退休回国,赶上了一个好时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绿色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新理念相继问世。毫无疑问,中华民族正信心百倍地迈向全球治理舞台的中心。国家对参与全球治理空前重视,但国际化人才短缺的问题却随之凸显,培养具有国际胜任力的人才迫在眉睫、任重道远,而青年领军人才的培养尤为重中之重。
为了和青年分享自己长期在国际组织的奋斗心路,我于2019年完成并由中信出版社出版了《我的联合国之路》一书;之后,我又主编出版了《国际公务员实务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及《纵横全球 兼济天下——国际组织任职启示录》(浙江大学出版社)等书。这些年来,我参与了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的一些活动,曾受聘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特聘教授以及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十多所高校的国际胜任力培养实践导师;应邀为中国科协、中科院、科技部、工信部、农业农村部、交通运输部等部委组织的国际组织后备人才培训班讲座。在分享自己在国际组织积累的工作经验与知识的同时,我也不时有一些思考以及对思考的思考。
令我欣慰的是,许多听过我的讲座或读过我的书籍的青年专家与学生,对我与共和国共成长的经历、在国际组织工作的历练及联合国系统这个庞大的国际组织的工作场景表示了极大的兴趣。我深受触动的是,不少青年来信表示,要立志厚植家国情怀,练好过硬本领,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包括到国际组织任职,为分享中国的经验、提供中国的方案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一位来自西北的西工大毕业生告诉我,他为我的家国情怀所感动,决定“把自己的奖学金送给老家的中学,支持家乡困难的孩子上学”;南京大学的几位同学表示,“在讲解如何在国际事务中交流沟通、推动问题解决、提出智慧方案的过程中,何教授结合亲身经历和实践,为大家提供了如何在国际磋商中发挥积极作用的示范”;武汉大学的同学提到,“何教授的讲座不仅仅是在教我们如何锻炼提升全球胜任力,更珍贵的收获在于引导我们不断思考,深刻反思自己仍存在的不足,全方位审视自己、评估自己,只有这样更好地认知自己,才有利于明晰将来努力弥补的方向”;来自中科院的一位年轻研究员把我的《路》列为她“2022年的21部电子书中最爱读的三本书之一”,并说自己被“先以自己为道路,再为后来者开路”的经历所激励与启发,决心探索参加国际组织工作的道路;一位农业农村部的青年分享了他参加培训课后的想法,他说:“何先生讲座中传授的宝贵的思维方式、观点认知和实用的知识,让人受益匪浅!”
……
每每得到学员热情洋溢的反馈、充满求知欲的探索与富有哲理的思悟,我会为自己这些年来并没有终止于退休生活、没有停下脚步歇息而感到安慰——“老骥伏枥”,也可派上用场,为启智青年、培植青年的社会责任感作点有益的贡献。但也常常伴有不安——“传道授业解惑”乃“国之大也”,教育工作非己所长,一言一行切不可辜负时代,更不能误导青年,此乃初衷,不敢暴虎!尽管每次课件总会不惜时间投入,反复打磨提升,但一站上三尺讲台,总有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之感。
2019年年底暴发的持续三年多的新冠肺炎疫情,加上西方一些国家推行的单边主义、冷战思维、霸权霸道霸凌加速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演进,“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世界“陷入严重的全球功能障碍”。世界的和平、发展与安全正面临着一轮新的考验。“二战”后建立的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全球治理机制正处在人类历史的十字路口、关键节点,国际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应该更认真思考如何维护并加强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全球治理体系,探索创新建立健全世界新秩序的重大命题。无疑,错综复杂的变化对传统的全球治理理念、模式与机制提出严峻的挑战。国际社会需要面对现实,正视传统机制的缺陷,研究新模式、探索新机制、培养新人才,全面提升全球治理的能力与水平,以适应新形势、应对新变化。这是时代的命题,也是我和一批从国际组织退休回国的同事们经常思考和谈论的问题。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必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担当负责任大国的义务与责任。这是中国不断拓展自身发展空间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为的期盼。这是新时期历史赋予一个崛起大国的新使命,也是中国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砥砺前行并创造新辉煌的机遇。
完成这个使命,重要的是培养与储备人才资源,需要的是具有高瞻远瞩的人才战略。新时代要求我们既为国家育才,也要为世界储才。新使命要求有源源不断的新型的国际化人才,直面高新技术发展,适应变化、引领变革;在立足做好自己的事的同时,积极融入国际社会,参与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为此,培养与储备具有独立思考能力与批判思维、全球化视野及敏于行动的人才迫在眉睫。
在这个宏大的背景下,这10年来,我有幸参与了全球治理与国际胜任力培养的一些活动,关注并参与了推动数字中国建设[如参与组织数字中国峰会、筹建数字中国研究院(福建)]、讨论智慧农业与粮食安全等领域的学术活动、智库研究与科技政策咨询以及相关的实践行动。其中大部分活动有幸与青年联动,包括与青年学子和青年研究人员同台论道,面对面互动、交流切磋,从中学到许多新的东西,也促使自己不断有新的思考。
《全球治理与青年使命》一书收集了我在这些活动中的部分培训讲座、实地活动、学术报告与智库研究等方面的文稿。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我从联合国退休以来“发挥余热”生活的一些心得,也是向在这期间关心、支持与帮助过我的所有人的一次汇报。
本书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关于国际胜任力与青年培养。这是基于自己25年在联合国系统不同岗位任职的感悟以及对青年参与国际组织实际工作的观察,对新时期青年到国际组织任职所需的基本知识、素质技能与参与态度等国际胜任力要素的思考与解析。收入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在高校授课、各种专题培训班的讲座,报刊约稿以及对全球治理领域相关问题的研究与学术探索文章,共22篇。
第二部分涉及全球粮安与青年担当。这是结合多年国际组织管理与推动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的经验以及回国后继续致力于农业与粮食安全领域的活动与实践的思考,剖析当下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粮食安全全球治理、智慧农业发展以及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培养等热点问题。收入本书的主要文章包括学术会议的主旨演讲或发言以及政策咨询及研究报告等资料,共14篇。
第三部分是关于数字治理与青年创新。数字技术正在改变世界。“数字中国”已成为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8年我开始关注数字中国峰会,参与数字中国研究院(福建)筹建及有关战略研究与数字治理政策咨询等活动。收入本书的主要内容涉及这几年对遥感与数字地球、电子政务、大数据与数字治理以及青年创新等领域的思考、研究报告与政策建言,共12篇。
我的专业背景是理工科。20世纪80年代初留学归国后在中科院从事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之后到国家科委从事高科技管理。1988年参加竞聘成功,到联合国担任亚太地区遥感项目经理兼首席技术顾问(L-5/P-5),10年后成功应聘到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带领自然资源与环境团队(D-1)、担任粮农组织亚太地区总代表(D-2/ADG),直到出任粮农组织副总干事(DDG,联合国副秘书长级别)。从空间遥感与数字地球技术应用领域到农业与粮食安全全球治理,数度跨界,变化巨大,挑战重重,压力不小。但我总觉得,人来到这世上,无论做什么都要体现自己存在的价值;无论到哪儿,都要不忘初心,保持中国人谦逊、坚韧、勤奋敬业及持之以恒的心态。这是确保自己始终不落伍,且所到之处都能提交各方满意的结果的“秘笈”。
我想与读者分享的是,参与全球治理或到国际组织任职,综合知识的积累、跨学科能力的培养以及沟通能力的提升非常必要。我从对全球治理知识的认真学习、加深理解与充实到国际组织管理与实操能力的不断提升;从数字地球技术发展应用的跟踪研究,再到农业与粮食安全的实践理解,最重要的是坚持不断提升学习能力,掌握持续学习这把“金钥匙”。借用联合国总部一位中国年轻职员的心得体会:持续学习是对内充电、对外适应的过程。我想,这也是我把这本选集献给读者的最主要的目的。
人贵有自知之明。此书内容跨度较大、覆盖领域较广、跨越时间较长,涉及近十年的活动记录。有些情况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为了尊重认知过程,忠实于原课件原报告中的认知水平,我决定原则上保持“原汁原味”,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相关议题的历史脉络。需要说明的是,书中一些地方反映的是当时的场景与历史数据,个别文章之间也存在些许内容的重复,但为了保持原文的独立性、完整性,在汇编时原则上不做更新与删减。希望读者在阅读本书时予以理解并欢迎批评指正。
本书得以出版,要感谢的人实在太多了,一一列举,难免挂一漏万。但我还是首先想要感谢北理工的张军院士为本书作序,刘浩与关宏教授的建议与多年来的支持。也感谢一大批专家与同事,他们从不同专业领域、不同层面,在不同时期、以不同方式为我提供了学术交流、头脑风暴与政策讨论的机会。这包括王钦敏博士,徐冠华、童庆禧、郭华东、唐华俊及翟虎渠等院士;教 育部国际胜任力专委会张宁理事长与张双鼓,北大张海滨、李琦与陈秀万,清华大学赵可金与曲炜,香港中文大学林珲,国家行政学院王益民,中国科学院刘闯、杨崇俊、吴炳方与左丽君,中国农科院吴文斌,数字中国研究院肖桂荣、陈崇成、宋志刚与吴升等教授研究员;联合国刘克凡、祖良荣、王韧、李轩、王克然等同事;以及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数字中国研究院(福建)、中科院空天院等单位的一些青年专家给予不同的帮助和《中国日报》(英文版)、《环球时报》、《神州学人》以及世界知识出版社等单位的多位编辑、记者给予支持。我真诚地向所有帮助过我(包括许多没有提到名字的)的学者、专家、同事、记者以及协助整理录音材料的同学,包括北理工国际组织创新学院罗芳博士在本书出版过程中的协助,表示由衷的谢意。特别感谢法律出版社编辑朱峰与苗婕的编审。没有她们的辛勤工作,我的书稿不可能这么快付梓出版。
借此机会,我要再次感谢我的夫人张佩红。我的退休生活基本上是在继续学习读书、研究写稿、出差参会、备课讲座等,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我感谢妻子一如既往的理解,总是无悔无怨地全力支持。
但愿本书可以为从事全球治理(包括粮食安全与数字治理等)研究、国际胜任力人才培养、全球治理管理以及国际合作活动的工作人员,特别是有志于到国际组织任职、准备参与全球治理工作的青年,提供另一维视角与有益的参考。
作 者
2024年1月18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