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一项极其复杂的技能,是人们在一个需要将大量信息通过书面形式进行交流的社会中获得成功的先决条件。因此,对阅读这种人类最基本的行为进行研究,可谓意义重大。近年来,认知心理学家的研究极大地增进了我们对阅读过程的了解。在本书中,我们试图在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内,对这方面的研究加以梳理、归纳与总结。
大多数情况下,本书把重点放在阅读的过程上。因此,我们所关注的焦点是,读者以何种方式从阅读材料中提取信息以及以何种方式理解文本,而非阅读的结果(或者人们记住了所阅读的材料中的哪些内容)。此外,如何教授儿童学习阅读亦非本书的重心。尽管这些问题在本书中都会涉及(第八、第九章介绍阅读的结果,第十、第十一章探讨阅读的学习),但重心仍然是阅读的实时过程。
本书的主要读者是心理学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和低年级研究生,当然,作者也希望,对阅读过程感兴趣的各位认知心理学领域同人也能从中受益。本书的部分观点可能与各学校教育学院教师和学生的某些观念相悖,但是希望他们也能够发现本书值得深思、体味,甚至具有说服力之处。作者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目的是希望没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学生也能读懂此书。本书共分为四编。第一编是对一些相关背景知识的简要介绍。这些知识对没有认知心理学背景的读者来说,尤其重要。在这一编,作者首先对各种不同语言的文字系统进行了分析,接着又对阅读过程中的词汇识别问题进行了探讨。第二编主要探讨眼睛在阅读中的功能,提供阅读过程中眼动以及与词汇加工这一重要主题相关的基本背景知识。第三编的重心发生了变化,探讨读者以何种方式将词汇组合起来,以理解句子和文本。第四编探讨的内容包括阅读的学习、各种类型的阅读障碍以及阅读中的个体差异(包括快速阅读)。
本书写作的初衷并不是要求教师在一门课上向学生讲授所有内容。其核心内容是第三至第五章,这三章内容也是后续各章的基础。本科阶段学过认知心理学课程的学生,可以跳过或者浏览一下第一章的内容,而具有语言学背景的学生可以跳过或者浏览一下第二章的内容。第六章对阅读的眼动模型进行了讨论,可能对有些读者而言,这部分内容比较专业,而且过于庞杂。但是,作者认为,对于那些想要全面、深入理解本书观点的读者而言,这一章非常重要。第七章至第九章是对熟练阅读的探讨,内容涉及阅读的各个方面。第十、第十一章探讨的是阅读发展的问题。第十二章探讨的是阅读障碍问题。第十三章探讨的是阅读中的个体差异问题(包括快速阅读)。每一章都是一个独立的单元,跳过任何一章都不会影响整体的连续性。第十四章是对本书简要的概述和总结。
本书是瑞纳和波拉特塞克(Pollatsek)于1989年出版的名为《阅读心理学》一书的修订、更新版。初版中许多重要的观点在新版中被保留了下来。但是,与初版不同的是,新版中增加了两位新作者。其实,本书所有作者都阅读了全书所有内容,并提出了各自的意见,这些都在书中体现了出来。就初稿而言,具体分工如下。
凯斯·瑞纳:第一、第四、第七、第十三、第十四章。
亚历山大·波拉特塞克(Alexander Pollatsek):第二、第三、第五、第六章。简·阿什比(JaneAshby):第十、第十一、第十二章。
查尔斯·克利夫顿(Charles Clifton):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四章。
在本书付梓之际,首先,向(美国)心理出版社(Psychology Press)及两位编辑保罗·杜克斯(PaulDukes)与曼迪·科利森(Mandy Collison)表示衷心感谢,感谢前者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所给予的热情鼓励,以及后者在本书的编辑、出版过程中所付出的辛劳。其次,多位审稿人对本书提出了宝贵意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其中,史蒂文·弗里森(Steven Frisson)、西蒙·利弗西奇(Simon Liversedge)和埃德·奥布赖恩(EdOBrien)审阅了全书,丹尼斯·德里格(Denis Drieghe)、芭芭拉·富尔曼(Barbara Foorman)、凯瑟琳·麦克布赖德-张(Catherine McBride-Chang)、曼纽尔·佩里(Man- uel Perea)、埃里克·雷赫尔(Erik Reichle)、特莎·沃伦(Tessa Warren)和杨金棉(Jinmian Yang)对部分内容进行了审阅。此外,詹姆斯·茹拉(James Juola)和保罗·范·登·布勒克(Paul van den Broeck)审阅了本书初版全书,莫顿·安妮·根斯巴克(Morton Anne Gernsbacher)、西蒙·加罗德(Simon Garrod)和查克·珀菲蒂(Chuck Perfetti)对初版部分内容进行了审阅,并提出了宝贵意见,在此也一并致谢。
作者衷心希望全书中引用的文献,从学术角度来看,就是对相关研究者的感谢。如果有所疏漏,乞请谅解,因为同其他许多作者一样,我们必须从中做出选择,将全书中频繁引用的文献挑选出来。显然,在很多情况下,作者在书中大量引用了自己的研究,如果因此没有论及各位同人的有些研究的话,在此深表歉意。同时,也向一直与我们合作的,尤其是马萨诸塞大学和最近加盟的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的各位同人、研究生以及博士后研究人员,表示诚挚的谢意。他们不断给予的激励一向是我们进行学术研究的动力源泉之一。
美国国家儿童健康与人类发展研究院(theNational Institute of Child Health and Human Development)、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以及微软公司(Microsoft)对我们的阅读研究提供了慷慨的支持,在此也深表感谢。
最后,尤其应该向我们的家人表示感谢,谨以此书献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