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东欧史(全二册)-“中间地带”的困境
》
售價:NT$
1010.0
《
虚拟资本:金融怎样挪用我们的未来
》
售價:NT$
352.0
《
刻意练习不生气
》
售價:NT$
179.0
《
大宋理财:青苗法与王安石的金融帝国(全彩插图本)
》
售價:NT$
500.0
《
安全感是内心长出的盔甲
》
售價:NT$
305.0
《
快人一步:系统性能提高之道
》
售價:NT$
505.0
《
我们为什么会做梦:让梦不再神秘的新科学
》
售價:NT$
352.0
《
算法图解(第2版)
》
售價:NT$
356.0
|
內容簡介: |
《中国城市大角逐》:
强省会时代,哪些城市更有机会?
广州和重庆,谁将夺得中国第四城?
谁会是下一个国家中心城市?
……
做大城市圈,寻求存在感,争创国家中心城市……城市争夺战愈演愈烈,未来到底是后来者居上,还是强者更强?哪些城市会掉队,哪些城市会进一步晋升?
本书从城市视角出发,从影响城市发展的地理因素、政治因素、人为因素等出发,深度解读了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重庆等省会城市/直辖市的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大变局之下的城市经济活力。
《中国城市大洗牌》:
当下的中国区域版图,正在面临数十年未有之巨变。北京、上海两个超级城市开始做减量发展、雄安新区横空出世、海南自贸港水落石出、粤港澳大湾区翻开“一国两制”的新篇章……
过去二十年楼市狂飙突进,地方政府与房企联袂出演,造就了一批批暴富的食利阶层。如今的房地产被踩了刹车,正式告别黄金时代,进入极为分化的新时期。
在大都市圈时代下,人口变迁、资本流动的规律宣告了中小城市的大败局。面对国内外形势的风云突变,一、二线城市转型升级的使命感尤为突出。国家意志与市场力量相互交织,深刻重塑着今天的中国。
城与国,可谓辅车相依。过去四十年来,中国上下一心,筚路蓝缕,开辟了一个又一个经济奇迹,也缔造了一个又一个光荣之城。
如今,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里,我们更加有必要审视中国的微观镜像,重新梳理和推演区域经济的演变路径。或许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以启山林”,直面挑战。
本书采用严格的理论与数据分析,为我们揭示了城市大洗牌的内在逻辑,堪称未来三十年国人的生存指南。
|
關於作者: |
黄汉城,中国新锐财经作家,广东汕头人,毕业于重庆大学。现为智谷趋势副总裁、首席研究员,专注于区域经济、产业经济等,担任地方政府和多家跨国公司的授课讲师。全网100万 粉丝财经博主,著有《谁是中国城市领跑者》、《中国城市大洗牌》( 畅销10万 合著)等畅销书。
智谷趋势成立于2013年,现已成为中国领先的宏观趋势分析机构和财经内容提供商,覆盖了超过800万的财经用户,其成果被《华尔街日报》《外交政策》《中国经济年鉴》等重要媒体机构引用和报道。
作为极具影响力的先锋民间智库,智谷趋势的研判分析经常进入决策者视野,影响了最有影响力的人。其客户多集中在全球500强和中国500强。旗下公众号入选清华大学、人民网十大“最具影响力财经微信公众号”、胡润百富榜自媒体公众号TOP 30,目前已形成了新媒体矩阵,包括楼市黄大大、海外掘金等系列公众号。
|
目錄:
|
《中国城市大角逐》
第一章 一线城市的巨变
北京为何“回归”
深圳出局已定?上海或将成为下一个香港
深圳,地方“国资系”高歌猛进
广州与重庆,中国第四城争夺内幕
第二章 地理经济学的颠覆
昆明,东南亚的中心城市
成都,一座内地的“沿海城市”
福州,历史转折中的台湾海峡
南宁,平陆运河会带来什么变局
第三章 被隐藏起来的真相
长春,是下一个底特律吗
长沙,毗邻广东的不幸
天津南京易位,折射南北方经济模式分野
杭州向左,宁波向右
第四章 内循环之城
哈尔滨,凭什么还是副省级城市
沈阳,下一个国家中心城市?
武汉,会成为东方芝加哥吗
第五章 直面悲情
南昌,为赣州牺牲的省会
济南,生也黄河,死也黄河
海口,孤岛经济
石家庄,一座“假省会”
参考文献
《中国城市大洗牌》
序言 风云神州,一首追求自由繁荣的史诗
第一章 巨变中的中国区域经济格局
超级城市篇:北京对标华盛顿,上海对标东京,广深对标大旧金山
二线城市篇:天花板终于被挪开,中央正在给大城市松绑
中小城市篇:警惕地方财政危机
政绩考核篇:GDP“注水”催生数据统计新革命
南北差距篇:比起东富西穷,南强北弱更令人着急?
楼市分化篇:小城市全面日本化,大城市全面香港化
抢人大战篇:30 多个城市拿命抢人
第二章 京津冀版图重塑
北京离上海越来越远,离中央越来越近
财政过紧日子,全国支援帝都的时代来了?
天津疯狂“抢人”,是对上轮经济周期的大清算
一张白纸的雄安,凭什么叫“千年大计”?
环雄安楼市冉冉升起,这是下一个人生赌场?
燕郊,正在成为梦寐以求的“北京”
第三章 华南,杀出一条血路来
广深港高铁开通,抹平大湾区的边界
造价1100 亿元的港珠澳大桥,为何值得用一百年收回成本?
粤港澳大湾区横空出世,剑指全球科创中心
华为又跑了,深圳遭遇中年烦恼
大国博弈炸出中国最牛街道办
汕头最盛产首富,也最为失落
全中国第一个自贸港,海南凭什么?
第四章 长三角的对手,绝不是珠三角
全球首个进口博览会,为什么不在广州而在上海?
杭州被G20 选中的秘密: 不按套路出了三张牌
“佛系”杭州,全靠卖地支撑?
苏州外资大撤退,这是被抛弃的前奏?
亩产论英雄,一场自下而上的改革
浙江政务改造实验,关系到中国现代化速度
为什么江苏三十年来总是当不了第一?
杭州大湾区,决战金融科技时代
第五章 中西部的光荣之城
长沙,永恒的省会房价洼地
千年古都西安,陷入了一场生死赛跑
贵阳盛产“超级大盘”,为什么能躲过“鬼城”陷阱?
中部崛起谁才是龙头?郑州出局,合肥落败,武汉不可动摇
第六章 生娃,就是为国办大事
中国的房价开始“吃”小孩了
房价终结婚姻,人口滑坡之后再迎家庭崩解?
藏在1000 个数据背后的真相:珠三角超越长三角已无悬念
杀入“500 万俱乐部”,越来越难
第七章 安得广厦千万间
“抢房潮”的背后,藏着扭曲的房地产调控
二线城市闹“房荒”,这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前方预警,你将买到有史以来质量最差的房子
租客的末日时代,昨天买不起房,今天租不起房
中国式棚改,扭转三、四线房价的洪荒之力
一份超级文件出世,变相捅破“限购”
|
內容試閱:
|
《中国城市大角逐》
在中国,解读经济的书籍浩如烟海,但大多是从宏观的角度作出分析。从城市视角出发的寥寥无几,本书算是一种尝试。
纵观过去一百多年全球城市的兴衰浮沉,我们可以发现,影响一个城市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但如果去繁就简,剥茧抽丝,最重要的可以概括成三个。
第一是地理因素,包括自然的地理区位以及人造的能够改变区位条件的交通基础设施。它决定了一个城市的下限。
第二是政治因素。有没有在顶层设计中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是不是政策洼地,拿到哪些优惠政策或财政倾斜,直接影响了一个城市的上限。
第三是人为因素。城市发力的方向,城市自身的作为,属于最复杂的一个变量。它决定了到底是“经济地理学”影响更大,还是“政治地理学”的作用更显著,是白白浪费了万千宠爱沉沦下去,还是踩着地理魔咒的“尸体”高歌猛进。
中国的省会城市,几乎都能放在这个大框架里考量。
……
如今,中国的人口结构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第一,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国20~34岁的年轻人规模为3.25亿人。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时为2.9亿人,减少了3463万人。同比前十年,20~34岁的年轻人规模仅有89.3%,减少了1/10。
这对于整个民族未来的影响不可估量。之前联合国预测,中国人口将在2029年达到峰值,之后开始进入持续的负增长通道。实际上,中国人口规模在2022年就已经迎来了负增长。
其实,当一个社会最有朝气、最具想法的青年人在萎缩的时候,讨论全体人口何时负增长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因为,它已经算是实质性的负增长了。
3463万年轻人,比整个澳大利亚的人口还要多。按照一百个人出一个人才的概率算,就少了34万个人才。原本,他们应该在合肥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旁边,在大连港航空母舰的甲板上,在深圳华为的6G实验室里忙碌着……按照十万人出一个天才的概率算,我们也少了340多个诺贝尔奖的冲击者、工程院院士的候选者、顶尖学府的校长……
损失不可谓不大,年轻人数量的负增长所产生的冲击波不亚于整个国家步入深度老龄化。
第二,少子化以及晚婚潮蔓延全国。
亚洲结婚最晚的城市是哪个?不是低欲望社会的东京,不是财阀集聚阶层固化的首尔,也不是房价宇宙第一的北上广深。在已公开数据的城市当中,中国一座三线城市——湖北襄阳问鼎。
这座目标直指“万亿工业强市”的湖北第二大市,2021年男性初婚平均年龄达到了惊人的35.23岁,女性则为33.96岁。比东京、首尔,比所有亚洲“内卷”之都还要晚。
在大众的认知中,结婚年龄与经济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呈正相关,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结婚年龄越晚,但是襄阳直接打破了这个自然规律。
不仅如此,2021年安徽全省初婚登记平均年龄分别为男性31.89岁,女性30.73岁;河南平顶山,2021年初婚登记平均年龄分别为男性29.4岁,女性29.3岁;湖南岳阳2021年初婚登记平均年龄分别为男性29.2岁,女性26.3岁;浙江温州2021年初婚登记平均年龄分别为男性29.1岁,女性26.7岁……万万没想到,晚婚潮已经从一线城市蔓延到了三、四线城市。
与之相伴随的,是中国出生人口的持续下滑。1990年,中国有31659万个0到14岁的婴童,2020年减少至25277万人,从总人口的27.7%下降到17.9%。
人口结构的变化,不仅影响了中国对高端科技树的攀升,也对整个中低端制造业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我们知道,人口数量和人均收入共同决定消费市场的大小。虽然未来人均收入的增加,一定程度上会对冲人口下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是每个人消费频次的提升幅度是有极限的。试想一下,月工资从一万元变成两万元之后,一天能多喝几杯咖啡,一年能换多少台电视?其实变化不会太大。
当前,产能过剩的阴影已经笼罩了整个中国制造业。尤其是在未来人口负增长的情况下,这种威胁会更加凸显。
中国工业自动化、智能化的普及,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增长的。用上机器人和物联网之后,一条中低端产品生产线的产能会以几倍的速度上涨。制造能力的提升,远远快过消费能力的提升。
而我们年轻人在萎缩,出生率在下跌,老龄化在加深,国人的胃口可能根本跟不上这种扩张速度,这使得原先“生产—消费—再生产”的循环链条受到很大阻力,加大了中国消解过剩产能的困难。
这就更需要我们去开辟出口市场,去占领海外几十亿人的市场。如此,贸易冲突的概率就会变大,不论是跟欧美发达地区,还是跟中东、拉美、非洲这些第三世界地区。
有一种方式可以消除这种潜在冲突,就是中国在产业结构上“退二进三”,提升真正的现代服务业水平,变成第二个“美国”,向全世界提供不可或缺的金融、咨询、设计、科研、文化等高端服务。与此同时,有计划、有节奏地压缩低端制造业比重,较低附加值的有形货物转向进口,去生产全球趋之若鹜的先进装备、芯片、高端零部件……
但这种转变并不容易,它要求人民币要跟美元一样国际化,开印钞机就能收割别人的产能;要求我们要深谙国际游戏规则;要求我们能妥善处理产业转型过程中的就业摩擦……
未来的挑战,无处不在。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省会城市的作为就至关重要了。人口结构的变化,意味着过去以人口增长为核心要素的投资驱动模式,以房地产拉动的经济模式已统统走不通了。我们的经济逻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城市的方向和作为,决定了其是力挽狂澜,走出人口结构变化的泥沼,还是会被困难击倒,沦为铁锈地带。
刘易斯拐点的到来,人口逃离的趋势,是否会进一步加剧东北的困顿,使得哈尔滨掉出副省级城市行列,使沈阳成为下一个国家中心城市的时间延缓,需要我们继续观察。
与此同时,也有的城市主动出击,试图绕开人口变化的障碍,比如合肥赌上一切成为很多企业的地方合伙人,“凭空”造出液晶显示面板、集成电路等产业。深圳和广州将风投模式运用得炉火纯青,演绎了地方政府公司主义的不同篇章。
《中国城市大洗牌》
……
发生在华夏大地上的史诗级变化,有一道伟大的历史暗线。
这些变化,有行政力量的推动,比如白洋淀边画了一个圈,雄安出世改变权力分布格局;比如贵州作为最贫穷省份之一,发展大数据产业,实现弯道超车;比如在强省会现象中行政性资源的加持……
但越来越多的剧烈变化,来自于市场的力量,来自于自下而上的生长,来自于人和资源的自由选择。
深圳这几年的意外崛起,并不在顶层规划之列。腾讯、大疆、华为等也是自下而上生长的成果。
城市化方向定为都市圈,某种程度不是一种事前战略,而是对结果的追认。人流、物流、资金流向都市圈汇集的趋势如大河荡荡,已成定势。向更自由、更繁华、更集约的地方流动,这是自然法则。南方的兴起,更是个体选择和资源流动的结果。
有一个说法,每一个东北人,终极梦想都是在三亚买一套房。这背后有地理决定论的影子。但南方,在大众语境中本就有离中枢远、边缘、自下而上、草根、自由、生机之意。北方则意味着秩序、体制内、威严。
城市洗牌、区域变局,越来越多是两股力量的交织:自上而下的行政主导,和来自民间的自由选择。
但,后者的权重越来越大。如前所述,这一系列城市洗牌、区域剧变,说明中国发展进入到了新阶段。
由投资驱动、资源驱动,逐渐转型为消费驱动、科技创新和产业驱动。
因此不同资源禀赋的城市,在不同时期具有了不同的地位。
天津的高光时刻就是在2008 年4 万亿计划之后的那几年,它的属性是投资驱动型,获得了大量的投资加持,一度有超过广州之势。但投资驱动的热度渐渐消退之后,天津失速比较明显。
消费驱动时代的到来,南方天然有优势,比如各地都在推的夜经济,从天气角度,温暖的南方秒杀北方。
这一系列变化,是一首向往自由选择、自由迁徙、自由流动的史诗。
对自由和繁荣的向往,是人的天性,也是钱的本能,会冲破诸多藩篱。
人流,钱流,物流,在华夏大地上纵横重构,从之前的由一只手操控,变得越来越成为一个个个体的自由意志的总和,变得越来越成为一滴滴水珠汇成的浩荡洪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