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融合·创新·探索:国际关系学科建设研究

書城自編碼: 3979720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政治/軍事政治
作者: 邢新宇 宋文龙 主编
國際書號(ISBN): 9787519505561
出版社: 时事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1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442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印度经济简史:1947-2022
《 印度经济简史:1947-2022 》

售價:NT$ 359.0
吞海.大结局
《 吞海.大结局 》

售價:NT$ 286.0
碰撞与转型
《 碰撞与转型 》

售價:NT$ 2018.0
行动红利:用行动告别低效、摆脱拖延,享受人生的红利
《 行动红利:用行动告别低效、摆脱拖延,享受人生的红利 》

售價:NT$ 307.0
改变我们的道路——大疫后的人类及其世界
《 改变我们的道路——大疫后的人类及其世界 》

售價:NT$ 354.0
《周髀算经》新论·译注
《 《周髀算经》新论·译注 》

售價:NT$ 359.0
红楼有三味
《 红楼有三味 》

售價:NT$ 302.0
算力芯片——高性能 CPU/GPU/NPU 微架构分析
《 算力芯片——高性能 CPU/GPU/NPU 微架构分析 》

售價:NT$ 671.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198
《 和工会干部谈谈新质生产力 》
+

NT$ 468
《 话说世界(9):革命时代 》
+

NT$ 374
《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 》
+

NT$ 146
《 六干教材·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第六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 》
+

NT$ 442
《 中国政府发展研究报告(2022—2023) 》
+

NT$ 291
《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新闻舆论思想创新研究 》
內容簡介:
本书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政党外交学院的教学研究论文集。全书从本科人才培养机制探索、SPOC教学模式的综合应用、课程思政建设、线上考试问题与对策、大学生在深度数字化教学中的学业倦怠、慕课教学模式、国际关系专业课程中的中国古代经典讲授、教育数字化与高校互动课堂建设和案例教学法的运用等方面,结合学院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關於作者:
邢新宇,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政党外交学院副院长,法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理事,北京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会员。长期从事国际关系教学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中东地区政治经济、非传统安全。出版著作4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多项,在各类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
宋文龙,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政党外交学院副教授,国际政治系主任。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理事,主要从事国际关系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承担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在SSCI、CSSCI等中英文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
目錄
政党外交学院优质本科人才培养机制的探索()
试论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背景下本科生科研活动的建设
——以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专业为例()
SPOC教学模式在中东课程中的综合应用()
国际关系史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三全育人”视域下外交外事礼仪课程教学
实践中的阶段性设计理念()
过程追踪分析法在《国际政治学方法论》教学中的应用
——以中巴关系为例()
国际关系专业线上考试问题与对策()
大学生在深度数字化教学中的学业倦怠研究()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课程中慕课教学模式初探()
国际关系专业课程中的中国古代经典讲授()
教育数字化与高校互动课堂建设微探()
案例教学法的运用研究
——以对外政策分析课程为例()
国际关系课程教学方法有效性评估机制的探索()
国际关系课程设计中的科学技术与教学资源()
內容試閱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简称二外)政党外交学院(简称学院)于2015年12月成立,前身是1964年成立的国际关系教研室,学院是全国高校中唯一以“政党外交”命名的二级学院,并与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简称中联部)以及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简称北京市外办)、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建立广泛联系与合作。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突出“专业 语言”“专业 区域国别”“专业 跨文化交流”等培养特色,大力培养外交外事人才以及国际组织人才。
学院拥有国际政治、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及外交学三个专业,其中国际政治专业是北京市“双培项目”第一批试点专业。学院与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合作,进行了国际政治专业联合人才培养;与北京外国语大学相关院系合作,开展“小语种 中华传统文化”特色国际政治人才培养。其于2011年获批的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专业是全国公立院校中较早开设的新专业,明确将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作为特色方向,以专业性、应用性、国际性作为主要培养方向,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情怀的国际组织人才。2020年,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专业获批北京市一流专业建设点。该专业传承二外“红色基因”,坚持立德树人与思政育人,借力学校优势学科,强化外交外事人才培养特色。外交学专业是2019年申报获批的新专业,以政党外交作为人才培养的特色。
融合·创新·探索——国际关系学科建设研究政党外交学院优质本科人才培养机制的探索二外是由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在1964年亲手缔造的,在人才培养方面一开始就打上了红色的烙印,学院虽然建院时间不长,但是秉持二外人才培养的原则,进行了一些探索,尤其是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进行了思考和谋划。
一、优质本科人才培养的举措
第一,构建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对标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目标和新时代教育评价体系改革要求,推动北京市一流专业建设。以培养外交外事人才为特色,先后完成培养方案的五次修订,不断优化课程设置,细化指标体系。
第二,强化人才培养的交叉融合。为体现学校“多语种复语、跨专业复合”的培养理念,利用二外跨专业辅修双学位制度,全面打通专业壁垒,在本科人才培养方面实现交叉融合。学院鼓励学生选修相关专业课程,加强培养复合型人才。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专业也接收了大量外院辅双选学生,为二外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第三,为配合增强学院专业的教学特色,学院着力打造一些品牌化的学生竞赛项目,以提升学生对联合国、外交外事等的学习热情和深入认知。如学院与中国联合国协会合作,自2017年5月开始,在二外连续举办三届全国高校联合国知识竞赛,全国几十家高校学子参加。此外,学院承办了北方地区模拟联合国大会竞赛,还主办了外交外事礼仪大赛,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外事知识的了解和兴趣。
第四,努力将学院的研究特色融入到人才培养过程之中,促进学生在认识世界、认识人生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如从2019年9月起,学院开设“政党与外交大课堂”以及“国际组织大讲堂”两个品牌性教学实践项目,先后举办线上线下活动共30多场。“政党与外交大课堂”项目通过邀请非现职外交人员进课堂,传授外交外事知识,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学生对专业的深入认知。“国际组织大讲堂”通过邀请在国际组织任职的非现职专家、国际组织研究领域的学者进课堂,增加学生对国际组织的认识,提升学生学习国际组织的兴趣和参与国际组织实践的能力。在上述两个教学项目中,专家以自然的方式传递了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价值观以及为国奉献的精神。此外,学院还设立中国特色政党外交创新研究论坛、政党与外交学术沙龙、博士沙龙等研讨平台,鼓励学生参会并参与互动,了解有关国际问题的最新前沿,从而提升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加深对所学专业的深层次了解和认知。
第五,通过联通各种渠道,不断提升学生的国际化水平。学院积极利用学校及学院自身的对外交流平台,鼓励学生短期出国留学,同时利用班级学生中的留学生资源,鼓励中外学生相互交流、研讨,相互促进、相互提升。根据本科班学生构成的特点,学院教师在知识传授等方面,兼顾中国特色和国际常识,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多样化,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第六,建立“学生服务指导工作室”,对本科生进行全面指导。“学生服务指导工作室”具体的职能和作用体现在:一是全面加强就业工作的指导。对学生的考研、就业、出国深造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制定了学生从大一到大四的学涯规划表,及时向学生传达新的就业政策和信息。二是加强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指导。在每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积极参与、悉心指导,带领学生取得了一系列实践成果。三是构建班主任、深度辅导教师以及辅导员相互配合的学生工作体系。学院为每一位本科生都配备了一位深度辅导教师,深度辅导教师由专任教师担任,主要对学生的专业学习进行一对一指导,同时其也是学生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
二、加强一流本科育人团队建设
学院育人团队(简称团队)由15位专任教师组成。团队注重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强高学历、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现已形成了一支素质较高,年龄、职称和学历结构较合理,发展态势优良的师资队伍。全院有专任教师15人,其中拥有博士学位的12人,拥有硕士学位的3人。教师年龄结构较为合理,精力饱满,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职称结构较为合理,教授3人,副教授6人,讲师6人;教师来源于国内外不同的知名高校,具有丰富的国际化背景,70%以上的教师具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的经历。
团队在人才培养中传承二外“红色基因”,推进“三全育人”格局,坚持立德树人与思政育人,借力学校优势学科,体现“专业 语言”“专业 区域国别”“专业 跨文化交流”等人才培养特色,大力培养外交外事人才以及国际组织人才。
(一)教学团队特色和育人成果
团队全体成员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整体育人效果突出。团队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年龄、职称和学历结构合理,在教育教学方面有显著成效和特色。
第一,创新思政育人模式。推进“三全育人”新格局,树立立德树人和思政育人,深化专业课与思政课的融合,实现专业课课程思政内容全覆盖,全力打造思政教学名师和思政教学团队,团队包含2名校级课程思政名师,1名北京市课程思政名师;建成7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促进培养政治觉悟高,专业知识扎实,外语水平较高,综合素质过硬的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化外交外事人才。深入推进班主任、深度辅导教师、辅导员等全员育人模式。教师全员担任班主任,在思想引领、专业辅导、赛事指导、心理疏导、职业规划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与帮助。开展“心之约”主题班会、班级学风讨论、“新生书单”等特色班级活动,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政教育工作。
第二,强化实践育人模式。举办“政党与外交大课堂”与“国际组织大讲堂”,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的国际实务交流调研,完善实习实践基地建设,拓展实习实践合作单位。积极承接高端国际化会议和学术交流互动,安排学生参与现场交流、接待。加强与中联部、外交部、北京市外办等部门联系,推动更多学生参与多边活动志愿服务。学院参与承办全国高校联合国知识竞赛及北方地区模拟联合国大会等竞赛活动。
(二)强化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和红色底蕴
学院传承二外“红色基因”,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体系,坚持立德树人与思政育人,强化外交外事人才和国际组织人才的红色底蕴和培养特色。
专业建设方面,学院牢牢把握课程思政主线,推动全方位育人体系,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思政教育。注重对接国家需要,坚持为党育人和为国育才的理念,从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层面得到中联部业务指导和支持。课堂教学方面,学院举办“政党与外交大课堂”“国际组织大讲堂”,组织高级外交官机制化进课堂,将思政元素融入到教学实践过程之中,传递了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价值观以及为国奉献的精神,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当前国际形势,更好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打造专业课全课程思政化,大力建设思政示范课程。实习实践方面:学院与中国联合国协会、《当代世界》杂志社等单位建立实习合作,侧重高端化、国际化的实习实践安排,从承办学生竞赛、高端会议服务、外交外事接待等多方面为学生提供实践渠道;主办全国高校联合国知识竞赛等品牌活动。学生指导方面,学院注重学生思政教育,贯彻“三全育人”理念,建立本科生深度辅导机制,团队教师一对一为本科生提供从学业、生活等全方位的指导,团队全体教师参与学涯规划、学业发展、就业指导,形成四年全方位深度辅导。
(三)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和青年教师成长
第一,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努力创造条件,支持现有教师加强能力建设。针对教师个体不同特点,因人施策。支持中老年教师发挥能力强、经验丰富等优势,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支持青年教师创新和发展。在人才使用上,重点培养和选用想干、能干、敢干、善干的青年骨干,开展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专项活动。
强化师德师风,实行师德和意识形态“一票否决”。坚持引育并举,重点加强高层次人才建设以及科研和教学团队建设,实行正向激励,完善教师经常性考核制度,鼓励和支持年轻骨干教师成长。学院现有15名专业教师,近5年先后派遣骨干教师5人出国访学、1名教师国内访学,大部分教师具有出国访学或国境外工作经历。扩大聘请退休的国际组织的中国籍官员及外事部门资深外交官担任兼职教授,以提升课堂教学的鲜活性和效果,增强师资队伍的专业性。
第二,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教研室积极承担培养方案修订、课程团队建设、月度集体备课和研讨、教学质量评估等方面工作,推动教师切实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学院以青年导师制为新入职年轻教师提供深度指导,组织教师申报和完成各项教学改革项目,督促教师开展专业、课程、教材、实践教学等方面的内涵建设。学院建立兼顾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的学业评价制度,鼓励学生学思并举。坚持本科生深度辅导教师制,加大对学生实习实践、创新项目、专业竞赛、考研留学等方面的支持。坚持通过校内外督导反馈以及与学生交流等途径,总结教学经验,提升教学质量。
第三,加强软硬件保障建设。学院通过青年教师教学指导工作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等活动,提升教师授课水平和质量。建立优质课程资源,打造学院特色“金课”。构建班主任、深度辅导教师及辅导员相支持的学生工作体系,提高师生互动质量,加强就业工作指导。积极争取学校更多经费支撑,强化教学改革力度。加强教研室研讨,扩大与校外的教学研讨,营造良好内部生态,为教师教学、科研创造宽松环境。
第四,团队的科研成果和教学改革成果用以反哺教学,做到“以研促教”,学院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整体素质为宗旨,以满足适应北京市都市文化建设对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的需要为终极目标。根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球治理现状,鼓励教师强化相关专业研究,同时努力加大科研成果向教育教学的转化,助力人才培养。
三、以课程思政作为人才培养的
中心工作和特色方向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等会议精神,在学校的部署和指导下,学院将课程思政作为党建融合人才培养的中心工作和特色,按照《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要求,全力推进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在课程教学中重点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在教学实践中开创并实践“政党与外交大课堂”与“国际组织大讲堂”系列活动。
(一)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举措
第一,提升学院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强调全面推……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